(共39张PPT)
人教八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1* 蝉
蝉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昆虫。同学们对它有多少了解呢?千百年来,蝉入诗入画,寓意深远。它不食人间烟火、性情高洁、饮露而生;它出土蜕变获得重生、精神永存、羽化传承。今天,让我们走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看看他笔下的“蝉”是怎样的吧!
检查预习
1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明确说明对象特征
4
理清说明顺序
5
分析说明语言
6
思考探究
7
课堂小结
8
积累拓展
9
轧( ) 鳍( ) 蚋( )
暴 ( ) 隧 ( ) 恶劣( )
倒悬( ) 皱( ) 纤维( )
御( ) 忌( ) 跳蚤( ) 车辙( ) 黏 ( ) 觅( )
喧嚣( ) 蜣( ) 墁( )
罅隙( ) 钹( ) 衷( )
zhá
qí
ruì
è liè
bào
suì
dào xuán
zhòu
xiān wéi
chē zhé
nián
mì
xuān xiāo
qiānɡ
màn
xià xì
bó
yù
jì
tiào zao
zhōnɡ
字音字形
检查预习
晒
道
折
防
顾
土
寻
金
涂
无动于
纤
纤夫( )
纤细( )
xiān
qiàn
多音字
检查预习
形近字
深( )
遂 suì
( )道
隧 suì
遂 隧
大( )晚成
器 qì
喧( )
嚣 xiāo
嚣 器
喧嚣:
罅隙:
涂墁:
倒楣:
开合自如:
无动于衷:
词语解释
检查预习
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缝隙。
这里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
遭遇不好。(也作倒霉)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在事关重大的生死问题上,必须采用巧妙掩饰的手段,对秘密守口如瓶,这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事先__________,必要时可以对某件事佯装忘记三十年……
检查预习
词语辨析
无动于衷 不动声色
神圣的抗战,死了那幺多的人,流了那幺多的血,他都__________。
不动声色
无动于衷
相同点 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
不同点 “不动声色”多用于形容态度镇定、冷静。而“无动于衷”还可以形容心肠硬、冷酷或意志坚定。多含贬义。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学习目标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著有《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这部昆虫学著作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一部伟大的自然科学著作,共十卷。 通过这本书,让人类认识和理解极其丰富复杂的昆虫世界,从而热爱昆虫,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知识链接
知识必备
文艺性说明文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这类说明文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它用生动的语言,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文艺性说明文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名胜古迹、文物的说明简介都属于这一类。
知识链接
知识必备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说明的?
蝉
蝉的地穴
蝉的卵
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作者围绕蝉展开讲了什么?
关注文章小标题
2.蝉的地穴有哪些特点?
洞口是约一英寸口径的小圆孔,孔口与地面平行,周围一点儿土也没有。
隧道大都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
里面是涂墁得很坚固的地穴墙壁。
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
3.作者除了讲蝉的地穴特点还讲了什么?
描绘了幼虫出洞后的活动,介绍了幼虫脱壳成为成虫的过程:
准备褪壳:“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寻求适当地点
褪壳:头—吸管和前腿—后腿和翅膀—尾部
离开空壳:沐浴阳光和空气,直到变成棕色
事物发展的顺序
理清说明顺序
4.作者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三个层次
地表
洞穴
地上
描写了洞口的形状、大小。
地穴的长度、构造;幼虫如何建造和经营以及如何利用其来生存。
幼虫出洞后的活动——脱壳的完整过程。
作者以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原因是什么?
这符合蝉的幼虫的生长规律。作者在蝉的地穴部分的描写主要写的就是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5.“蝉的卵”这一部分都写了什么?
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作者写蝉的地穴主要写了蝉从幼虫到成虫的成长过程,写蝉的卵主要写了蝉从产卵到幼虫的成长过程。
一般来说,按照其生长过程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不是更清晰吗?作者为什么按照这样的说明顺序来写?
6.作者写蝉的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先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有点像记叙文中的“倒叙”。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说明“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它既是重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地下),又是难点(最不易为人所知的地下生活),也使行文摇曳多姿,不落俗套。
成虫产卵
蝉卵孵化
幼虫挂树
幼虫落地
立刻
寻觅藏身处
几分钟后
幼虫钻地下
幼虫爬出地面
四年后
寻找蜕皮地点
爬上树枝等处
蜕皮
约3个多小时
成虫离枝飞去
五个星期
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
7.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用示意图画出蝉的一生。
分析说明语言
8.你从文章的那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文章的趣味?
课本示例: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蝉只是顺着本能存,作者对这小小的生命满怀悲悯。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一句充满感慨的话,概括了蝉的一生。既照应了对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的产卵、孵化过程的叙述,并且对全文做了形象总结,还激起了人们对蝉这种小生灵的敬佩、同情,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平等地看待蝉的生命,为蝉来之不易的“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而欣喜,饱含情感。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估量”“小心谨慎”“溜”将蝉拟人化,生动展现了蝉的小心谨慎。
“天花板”即隧道上方的土,运用比喻,形象地描摹出洞口土的作用。
“击碎”则写出蝉爪的坚硬有力,用词准确。
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将蝉拟人化,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写蝉艰难脱壳的过程,用词准确又生动。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通过一连串的动词,来描写孵化幼虫的过程,语言准确又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列数字
9.文章兼具趣味性和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作比较
举例子
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坚固。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些铺色字词有怎样的特点?
使用限定性词语,表示十分肯定,不留余地,同样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长时间的细致观察。
10.作者是怎样观察蝉的?
思考探究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作者是怎样知道这些不同的?
观察过各种昆虫,对各种昆虫的特点十分熟悉。
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
小心假设,多次观察求证。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
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借助仪器辅助认真观察。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蝉只是顺着本能生存,作者对这小小的生命满怀悲悯。
文章主旨
课堂小结
本文按照观察的进程,使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以及对生命的赞美之情,使我们了解了蝉的生长过程,激发了我们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写作特色
科学小品文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报告,本文的文学色彩表现在:
1.修辞手法的运用。
(1)拟人,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蝉身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
(2)比喻,如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
2.精妙动词的选择。作者准确地选用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动词。如“溜”“击碎”等词,生动传神地活现了蝉聪明、灵活的特点,和作者对它的欣赏、喜爱。
3.文艺化的笔调。说明中有叙述、描写,很多地方就像是在讲故事,有连贯的情节,妙趣横生。
积累拓展
有关“蝉”的诗文名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骆宾王《在狱咏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隐《蝉》
读了这篇课文,你会发现蝉的生命历程竟然如此的丰富多彩,相信你对这小小的生灵已有全新的认识,那么会不会产生更多新的思考,比如,它们短暂的绽放都用来歌唱,它们是如何歌唱的?作者写到它们成虫,它们成虫后吃什么呢?可以阅读更多有关于蝉的文章,比如作者的《蝉的歌唱》《蝉和蚁》等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