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9 20:4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3《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继孔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家。他继承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qu n
fù yuè


kòng
zēng

任务一:诵读文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chǔ)夯(hānɡ)实。筑,捣土用的杵。
舜从田地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
译 文
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任务二:读通文意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管仲(名夷吾)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yú)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市。集市。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并被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百里奚从集市被赎出而用。
译 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介词,给。
语气助词,表示停顿。
使……痛苦。
使……劳累。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饿,使……饥饿。
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
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用这些,通过这些。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动,使……受到震撼。忍,使……坚忍。
增加。曾,同“增”。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译 文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困惑。
思虑堵塞。
衡,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译 文
连词,表顺承。
常常犯错误。恒,经常。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指在国内。
守法度的大臣。
辅佐君王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指在国外。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译 文
连词,表假设。
通假字
曾同“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衡于虑。
拂同“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恒亡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国防
国家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
发闾左谪戍渔阳
起,被任用
表露,表现
征发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家
国都
国防

一词多义:
举于版筑之间 :
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
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
古今异义:
1、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主旨句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任务三:合作探究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证明论点的?
从人才造就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
人物 出身 成就 共同点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 畎亩(农)
①_____(泥水匠)
鱼盐(小贩)
士(监狱)
海(隐居)
市(集市)
天子

辅佐武王
②___

大夫
出身贫贱
历经磨炼
③_________
版筑

终成大器
3、第一段用排比句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农夫→天子
泥水匠→相
小贩→辅佐武王
监狱→相
隐居→相
集市→大夫
出身贫贱
历经磨难
终成大器
人才在艰苦环境中造就
4、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思想斗争的折磨
造就人才
艰苦环境的磨炼
苦其心志
①________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②_____________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③______,
④______,而后作
劳其筋骨
行拂乱其所为
困于心
衡于虑
从思想、身体、生活、行为各方面经受磨难
作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增长了才干。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想要避免灭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反面论证)
结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提出本文中心论点
治理国家
忧患造就人才
安乐国家灭亡
对比论证
个人
国家




正面论证个人身处逆境而有所作为
反面论证国家因安乐而导致灭亡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文章首先列举六位名人历经磨炼最终有所成就的事例,然后阐明人才和困境的关系,明确指出国家和人才一样,要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发展、强大的道理,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任务四:课堂小结
列举六位名人事例
(举例论证)
归纳概括: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
(道理论证)
个人因逆境而有所作为
国家因安乐而导致灭亡
(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
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论)
(个别——一般)
(客观——主观)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结合全文内容,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拓展延伸
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学习课文后,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生活上要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学习上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学习退步了,不必灰心,要积极进取。只有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才能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