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30 11:4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1 消息二则
第一课时
一、情感调节(2分钟)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对,是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研读二则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烽火岁月吧。
一、预习要求
1.先阅读本单元的“活动·探究”“新闻阅读”及“怎样写消息”
2.通读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初步判断每篇文章的新闻体裁。
3.读读写写前三篇课文的词语
安静、专注、独立思考
在不懂的地方圈点勾画,设计问题并利用信息沟通牌(红面朝向讲台)向老师示意。
帮助同伴分析
细读书本第2页第17页并对比第1、2课文章的结构特征,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1、新闻的定义(2分)
2、新闻的要素有哪些(1分)
3、消息的结构是怎样的(3分)
4、消息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分)
二、自学(10分钟)
内容
要求
知者加速
1、同桌结对互说(5分钟)
就上述4个问题组内互帮解答
2、知者帮组内惑者解惑,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互帮显示板上
随后教师课件出示(7分钟)
知者加速
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坐下,品析课文语言,表达方式,写作顺序。
三、互帮(12分钟)
知者加速
内容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作品包括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体裁。
2.新闻的类型:狭义新闻和广义新闻。
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狭义新闻指的是消息
2、新闻的“六要素”:
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
新闻知识(6分钟)
3、消息的结构:
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部分。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该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往往呈现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4.新闻的基本特点:
(1)时效性: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发生的最新的事情。
(2)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新鲜性:要求事件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或者虽不是新近发生,但别人从未报道过的。
(4)明确性:简明、扼要。报道事实,突出重点,不全面深入分析。
布置作业:
1.预习第一二课。
2.结合消息的相关常识分析探究课文。
3.准备听写一二课词语。
第二课时
走近作者(2分钟)
1疑时间到!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除议论性文章外还有《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由于反动派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2日2时,大军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的战况。
同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4月23日晚间,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国民党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城,宣告国民党统治的彻底崩溃。
背景链接(3分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安静、专注、独立思考
在不懂的地方圈点勾画,并利用信息沟通牌(红面朝向讲台)向老师示意。
帮助同伴分析
自读第一则消息,独立完成下列要求
①自读新闻,给生字词注音,并找出消息的 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与这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
②反复品读消息的语言措辞,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
二、自学(10分钟)
内容
要求
知者加速
1、同桌结对互说(5分钟)
字词积累,消息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的作用,这则消息的六要素;语言措辞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随后教师课件出示(7分钟)
2、知者帮组内惑者解惑,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互帮显示板上
知者加速
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坐下,提出有深度的问题(+2到5分)

三、互帮(12分钟)
知者加速
内容
芜湖( ) 督战( ) 荻港( )
诸城( ) 要塞( ) 泄气( )
溃退( ) 歼灭( ) 锐不可当( )


zhū
sài
xiè
kuì
jiān
dānɡ


sāi( )
sè ( )
sài( )
要塞
闭塞
塞子

kuì( )
huì( )
溃脓
溃退
1、字词积累
1、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主标题)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2、新闻结构
2、找出这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如何:
整篇消息缺了哪一个要素?为什么不交代这个要素?
因为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玩弄阴谋天下人皆知。
3、新闻要素
四月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间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渡过长江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2.这则消息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
情感: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的歌颂。
(2)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情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
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4、体会情感
1.“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
作用: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消息的来源,材料真实,报道及时,增加可信度。
5、研读新闻(4分钟)
1.导语中“大约”一词能删掉吗?为什么?
不能。“大约”表约数,指二十一日人们解放军渡过长江的大致的人数,而非确数,突出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6、字词品析(5分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新闻短小精粹、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归纳小结(2分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安静、专注、独立思考
在不懂的地方圈点勾画,并利用信息沟通牌(红面朝向讲台)向老师示意。
帮助同伴分析
自读第二则消息,独立完成下列要求
①自读新闻,给生字词注音,并找出消息的各部分结构,与这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
②反复品读消息的语言措辞,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本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顺序的特点。
一、自学(9分钟)
内容
要求
知者加速
1、同桌结对互说(5分钟)
字词积累,消息的 结构,与这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语言措辞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随后教师课件出示(7分钟)
2、知者帮组内惑者解惑,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互帮显示板上
知者加速
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坐下,品析课文语言。
二、互帮(12分钟)
知者加速
内容
1、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概括介绍了人物、地点以及全局的战况,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
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新闻结构
2、细读课文,理清消息的六要素
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何事: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如何: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新闻要素
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顺序的。
因为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东路军所遇到的抵抗较为顽强,文章气势也随之达到高潮。
三、合作探究(8分钟)研读新闻
2.文章详略搭配有什么特点?
东路写得最详细。首先敌人投入兵力多,“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包围敌军,解放南京。
中路写得简略。因为新华社在此之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此处简略交代即转入下文。
1、分析“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一段话中能体现语言的准确性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4、语言品析(8分钟)
“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渡至”一词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
“24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 。
“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
2.本文是一则新闻,在客观、真实地报道渡江战役的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一两处带有较强感彩的语句,并进行品析。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彩鲜明。
3.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以记叙为主,但也可以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这则消息有没有穿插益灵活抒情呢?
这则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了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
两则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都是正义战争的胜利,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5、归纳小结(2分钟)
五、群言(4分钟)
1号和2号,3号和4号,5号和6号结对互说本课的重点。
六、拓展延伸(2分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