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4 背影 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交卸(jiāo xiè) 奔丧(bēn sāng) 狼藉(láng jí) 簌簌(sù sù)
典质(diǎn zhì) 赋闲(fù xián) 颓唐(tuí táng) 琐屑(suǒ xiè)
差使(chāi shi) 亏空(kuī kōng) 勾留(gōu liú) 拣(jiǎn)
搀(chān) 蹒跚(pán shān)
2.重点词语的词义。
差使:旧时指官职、职务。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踌躇:犹豫。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拭:擦。 颓唐:衰颓败落。
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琐屑:细小而繁杂的事。 大去:委婉语,指去世。
3.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名篇有《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收录在《朱自清全集》里。
4.介绍《背影》背后的故事。
1915年,朱自清的父亲包办了朱自清的婚姻,朱自清自然有怨言,由此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知道后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而且朱自清的二弟几乎失学。《背影》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并参加工作,父亲为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的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后来父子之间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的父亲写信给儿子,告之“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的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导入:同学们,现代著名散文家李广田在《哀念朱自清先生》中写道:“其中《背影》一篇……它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并不是凭借了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而只是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
接下来,我们走近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品一品作者如何传递“真情”。
第一部分:情感破冰 见家信
活动一:读首尾,字斟句酌说发现
读首尾,字斟句酌说发现。学生自读首尾段落,说体会。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点拨:
1、“不相见”暗设机关,留给读者疑问:是不愿见?不能见?见不着?读结尾,了解是“我的不好”之因。父亲不愿见。
2、 为了打破与父亲的情感隔阂,作者开头强调的是“我与父亲不相见”,而不是父亲与我不相见。有“自责”之意。
3、“已二年余”强调了时间之长,有“遗憾”之恨。
4、“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有“思念”之情。
再读首句:读出自责 读出遗憾 读出思念
结尾:……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再次精读红字部分,发现句子中的矛盾。
点拨:身体平安,却说膀子疼痛厉害。
膀子疼痛,却说大去之期不远矣。
所以显然信中之语有夸张成分,有矛盾心理。父亲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儿子啊,我想你了,你快回来吧!
写《背影》完全是出于那封信,当时读了真的是泪如泉涌。想起了父亲待我的种种好处,特别是文章中提到的那一幕,更是无以忘记。“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是于无可奈何之中故作旷达之语,更见出老境颓唐中的凄凉心境。
学生再读屏显结尾部分的文字,读出理解 读出思念 读出叹息 读出自责
第二部分:情感错位 见自我
(一)读“我”的拒绝——揭开“我”的忏悔
1、父亲送“我”去车站,对于父亲的种种行为,20岁的“我”是怎样回应的?
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总结显示: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
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这些表现的背后,你读出了什么?
2、20岁时,“我”对父亲细微的爱不理解,不接纳。但八年后,在经历了生活的颠簸之苦之后,想起这一幕,“我”的心理有着怎样的情感?
找出文中句子。总结显示: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品读明确:“聪明过分”“太聪明了”,用反语的表达方式,揭示内心深处强烈的自责与内疚。
(二)读“我”的“泪”——透析“我”的爱
文中多次出现“我”流泪,找出“我”流泪的语言场景,读出流泪的原因。
投影显示: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留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交流后明确:心情复杂(思念、自责、后悔)
第一次“流泪”,是奔丧回家,目睹家境的衰败,流下伤心的眼泪;
第二次“流泪”,车站送别,目睹父亲爬上爬下的背影,因背影的“老态”,伤感感激的眼泪;
第三次“流泪”,父亲下车离开了,“我”回到座位,一时难以从伤感的情绪中走出来,流下难过惜别的眼泪;
第四次“流泪”,“我”在北京,父亲来信说到了“大去之期”,“我”忆及与父亲的种种过往,种种复杂的恩怨纠葛都化作血浓于水的爱之伤感,流下了思念的眼泪。
(三)读微诗,联系语境巧概括
过渡语:同学们,从首尾看,本文运用了倒叙的顺序,请大家细读第4段、5段回忆文字,细致感受“背影”故事出现前“我”的情感,高度概括内容,小组合作填写下面的微诗。
(小组合作,写在导学单上)
父亲,今天我读到你的信
看见了内疚的我
想起了浦口车站送别时
你的,事必躬亲
那一日,不送的理由何其足:
你因事忙难以抽身,可不送
,可不送
,可不送
,可不送
,可不送
,可不送
可你两番“踌躇”三次“终于”
数次“嘱托”里肠回九转终不放心
而太过“聪明”的我
在你照看诸多行李时,笑你迂
时,笑你迂
时,笑你迂
时,笑你迂
多年后的今天,我才恍悟
对你的爱的拒绝是何等愚蠢
生说,师引导总结:
本已说好无须再议
你托茶房陪我同去
千言万语叮嘱再三
我年二十自能料理
来往北京经验已丰
在你给脚夫行小费
在你忙着讲价钱
在你托茶房照应
请大家齐读微诗,感受在“不送”与“送”的纠结中父亲的“暖”与儿子的“冷”的情感错位, 感受“我”的深深的自责之情。
第三部分:情感突转 见背影
过渡语:文章以它的真实与诚挚,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现在读来,这经典之处还在于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称呼多用——“他”,这种平淡而朴实的称呼,很有代入感,就好像朱自清先生对着我们每一个阅读者在深情地讲述着“他”,娓娓道来,质朴而真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一)读“他”——重新走近父亲
投影显示: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他忙着照看行李。(我买票)
他便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在这些文字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明确:这是一个有着细碎母爱般的慈父,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爱的细心,爱的用心,爱的精心。
过渡语:同学们,一切的看不见都源于未知。促使作者情感突转的事件是望父买橘,请同学们精读第6段,聚焦关键词,赏析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我流泪的心理活动。
(二)读“他”和“他”的“背影”——体悟博大而深沉的爱
生读第6段,根据原文填空。
我看见他___着黑布小帽,___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___到铁道边,慢慢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___过铁道,要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赏析下面的句子:(在学生静读静写的基础上,展示、指导)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他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扑扑衣上的泥土……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
问:作为读者,这时我看见一个 的背影。
因为 , 所以作者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给赏析支架,完成导学单,做示范引导:
预设1:
作为读者,这时我看见一个凄凉而黯淡的背影。因为联系第2、3段的语境,从“黑布”“深青布”可以看出父亲在为祖母守孝,丧母之痛,赋闲之烦,家境之困,可想而知他的心境之乱,可是他还尽力安慰儿子,独承痛苦,独担压力,父亲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作者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预设2:
作为读者,这时我看见一个衰老而坚韧的背影,因为从“蹒跚” 可看出父亲年近衰老,步履维艰,力不如昨。买橘小事,自应年轻力壮的儿子承担,但他不嫌繁琐,不怕劳累,来回爬越,还好像逛街一般故作轻松。所以作者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预设3:
作为读者,这时我看见一个费力且艰难的背影,因为从“攀”“缩”“微倾”等词可看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相当吃力,又从“肥胖”“大马褂”“棉袍”看出他穿戴臃肿,体形肥胖,可是他还是从万般踌躇中将情感砝码倾向儿子,默默付出,语短情深。所以作者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明确: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细节、动作。
五种人物描写基本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
第四部分 “父亲” VS “我们的父亲”
(一)欣赏微电影《父亲》,碰触爱的心弦。
(二)日记一则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父亲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篇日记。
结语:同学们,老老实实忆往事,简净典雅抒真情。这就是经典《背影》留给我们的写作启迪。也希望这一朵带着“福橘清香”的亲情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的生命站台上,启迪我们凝视当下,挑战内在困境,做一个复杂时代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