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八上新闻单元
——单元概述
活动.探究单元
共一课时
1.初步建立对新闻的总体认识,
思考新闻与自我的关系。
2.了解本单元的特点,预知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课前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从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报纸头版
中剪取一则新闻,内容不限。
2.课前向学生派发《“我与新闻”调查表》。
“我与新闻”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请认真阅读以下问题,并据实选择获填写。
1.我看/听新闻的频率是这样的“
每天( ) 偶尔( ) 基本不( )
2.我一般从这些渠道看/听新闻:(可多选,不超过三项)
报纸( ) 电视台( ) 电台( ) 互联网( ) 其他——
3.我喜欢看/听这些新闻:(可多选,不超过三项)
社会类( ) 文教类( ) 科技类( )
国际类( ) 财经类( ) 娱乐类( )
4.我家订阅了( )/没有订阅( )报纸。
若订阅了,报纸名称是:
5.我认为新闻与我的生活有( )/没有( )关系。新闻会( )/不会
( )影响我的心情和行动。
6.我认为新闻会( )/不会( )影响社会的发展。
一
引介新闻,建立认识
(1)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已故院长弗兰克·莫特)
(2)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中国新闻记者范长江)
(3)对一个足以引起读者兴趣的观念或事情,在不违背正确原则下所做的最新报道,皆为新闻。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卡迪斯·D.麦道高)
(4)新闻是对事实或意见的及时报道,此等报道对于相当多的人而言,具有兴趣或重要性,或兼
而有之。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米切尔·查莱)
(5)新闻就是把最新的事实、现象在最短的时间内连续地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德国柏林大学教授道比法特)
(6)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评,是用最短的时距有规律地、连续
地来进行广泛传播的东西。 (日本新闻学者小野秀维)。
(7)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與论的特殊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甘惜分)
(8)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美国著名报人查尔斯·丹纳)
1.关于新闻的定义:阅读中外新闻学界对新闻的定义,请大家结
合自己剪选的新闻谈一谈个人对新闻定义的理解。
【新】新鲜的;新近发生的;
【闻】消息、事实;听说(媒介传播);
【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1)小组内交换、传阅组员剪选的新闻,然后结合问题进行讨论。
怎样的人或事件才能被报道?新闻的特点是什么?新闻具有哪些社会功能?
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新闻传播,将会怎样?
(2)互相交流。
交流的内容包括:自己平时阅读新闻的习惯(如读的媒体、读的时间、读的方式等);是否有家人或亲朋是媒体的从业人员,如果有,请谈谈他们的工作。
2.关于新闻的特征,功能与价值: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最后请小组
代表发言。
1.真实、新鲜、公正是新闻的主要特征。
2.记录时代、传播信息、引起关注、引导舆论是新闻
的主要功能。
3.新闻价值主要指新闻能够引发民众的利害感、好奇
心、兴趣或正义感。
4.新闻的现实意义在于直接影响公众的思想和行为,
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和社会作用。
二
阅读新闻,关注视角
1.阅读下面两篇新闻作品,阅读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文章一:《人民日报》《各位,疫情还没结束啊!!!》节选
今天这篇文章,笔者是抱着怒其不争的想法,边叹息边生闷气写完的。笔者生气,但又知道不能一味指责,唯一能做的就是写文提醒大家,疫情还没结束,仍需提高警惕。即使只有一个人能听得进去,笔者也觉得值了。
21日,广州的餐饮商家“陶陶居”宣布正式接受堂食。他们没有做错,这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开的,也做足了准备,只是不到半天,被市场监管部门紧急叫停。如果不是还有人戴着口罩,笔者实在想像不到这样的情景居然发生在疫情决战关键时刻的这几天。
文章二:“红餐网”《风口浪尖上的陶陶居:不开堂食,我一个月都支撑不了》节选
我们深知疫情防控到了最关键的攻坚阶段,多么小心谨慎地防控,都不为过。但生命的意义不止是活着,不能一直这么隔离下去。人们需要走出门,迎接户外的春光,让生活美好地继续。
我们也知道病毒的传染性。在这种情况下,还敢率先开放堂食。这背后是陶陶居对疫情防控的信心,以及无惧质疑的勇气。
我们也相信,争议中的尹江波并不孤独,因为他的困惑、努力、信心和勇气,是无数餐饮人的缩影。
以上两篇新闻,对广州商家“陶陶居”在2020年2月21日复堂食这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请问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这两篇文章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去看待这一新闻事件的?这与他们所属的媒体有关吗?
为什么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媒体的关注点及立场会不同呢?
《人民日报》是从2020年全国抗疫的大局出发,呼吁民众在疫情还未结束时不要放松警惕、过多聚集。
“红餐网”是从餐饮业经营现状及其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角度出发,支持“陶陶居”的复业。
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往往有不同的关注点,所以会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和挖掘事件的意义,或因记者立场观点不同,往往写出社会效果截然不同的新闻作品。
阅读新闻,成功的读者往往懂得进行理性分析:一看报道的媒体,二看报道的视角(或亮点),三是想想该媒体为何选择这样的视角(或亮点)进行报道,四是会对比不同媒体的报道视角(或亮点)。
三
导入单元,明确任务
【建议】
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养成读报的习惯,同时学会利用新闻助力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观察《“我与新闻”调查表》统计情况,说说它反应的问题
(上图可替换为各班具体统计饼状图)
一看教材目录。(课本目录I)
“活动.探究”单元,不同于其他单元,是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探究为内核,整合了阅读、口语交际、活动策划、资料搜集、写作等,形成了一个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学习系统。
2.本单元特点和学习方式
二看“单元导语”和“活动任务单”。(课本第1页)
本单元围绕三个任务展开:“新闻阅读”(了解不同新闻体裁及其特点,掌握学习新闻方法)、“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方法和步骤)、“新闻写作”(撰写新闻),让大家生动完整地经历新闻产品的形成过程。
因此要用新闻的方式学新闻,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小结】
1.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
情况的信息。
2.真实、新鲜、公正是新闻的主要特征。
3.阅读新闻一看报道的媒体,二看报道的视角(或亮点),三是想想该媒
体为何选择这样的视角(或亮点)进行报道,四是会对比不同媒体的报
道视角(或亮点)。
4.活动.探究新闻单元要用新闻的方式学新闻,要积极参与实践。
1.关注新闻事件,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
2.自主完成5篇文章读读写写中的字词学习。
【作业】
感谢收看(共19张PPT)
八上新闻单元
任务一:新闻阅读(一、二课时)
活动.探究单元
共五课时
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
2.掌握新闻的主要类别之一“消息”的体式
特征,按照消息的结构去理解新闻事实。
学习目标
一
解读任务,把握文体
第一课时
目标1: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消息:《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新闻特写《“飞天凌空”》
事件通讯:《一着惊海天》
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归纳这几种新闻体裁的特点;
2.比较异同(篇幅、时效性、报道对象、
表达方式);
3.结合旁批与补白进行阅读。
1.阅读课本第2页“任务一 新闻阅读”,圈点勾画出新闻阅读的学习目
标和学习方法要点。
目标2: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把新闻当做新闻来读,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新闻的主要信息。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
2.了解作者的立场与观点,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
评价;
3.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新闻的内容;
4.养成经常浏览新闻类报刊、网站的习惯,用比
较“专业”的视角去阅读它们。
1.定义: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2.特点: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较短;
3.结构:标题、电头(消息头)、正文(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消息正文最典型的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
2.阅读课本第17页的“技巧点拨”,学习“消息”的文体知识。
二
明确事实,深化特征
1.快速阅读《消息二则》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利用旁批,
概括出这些消息各自的新闻事实。
策略方法:
1.在文中标注出各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利用旁批,明确消息的标题、电头、正文(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概括新闻事实。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英勇的人民
解放军约三十万人于二十一日渡过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0日夜至
22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
线上,横渡长江。”
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
尔基金会12月10日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标题:简明、概括性强,大致概括了新闻事实;
电头:一般包含新闻媒体、播报时间、播报地点;
导语:一般交代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与标
题相比,对新闻事实的概括更详细一些。
2.通过前面新闻事实的梳理,再次结合旁批,分析标题、电头、
导语的特点。
用事实说话;
时效性强;
体式结构固定;
短小精悍,概括性强;
语言精练、准确;
............
3.结合具体的文本谈谈,三则消息共同印证了消息具有怎样的特点?
【消息阅读要领小结一】
1.有意识地按照消息的体式结构去梳理新闻事实;
2.关注抓住标题,了解新闻报道的重点是什么;
3.关注导语,快速获取主要信息。
三
辨析主客,感受价值
第二课时
1.从《消息二则》中任选一则消息,分析哪些是客观叙述,哪些是主观评价?你还能从报道的事实中分析出其背后隐藏的哪些信息?
【客观叙述指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加个人偏见的】
【主观评价指从个人的角度去评价,带有个人的感彩】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示例:
这则消息多为客观陈述。导语部分引用了诺贝尔的遗嘱,提到了奖项设立的目的;第2段一一列举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新闻背景部分则介绍了诺贝尔本人的发明,这些都体现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重要意义,它们是隐含在事实的报道中的。
【小结
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在客观陈述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又用“我三十万大军”、“英勇的”、“摧枯拉朽”、“直取对岸”、“突破敌阵”、“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等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表明立场、态度,感情充沛,气势磅礴。在读取新闻事实的同时更能感受其间作者激动的心情、坚定的决心和成功的喜悦。
【消息阅读要领小结二】
要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能区分报道语言和评价语言,能从报道的实时信息中鉴别出其背后隐藏的信息,理性评估新闻报道的事实。
2.重返现场,模拟播报:新闻报道中的最新消息,大多比较真实地记载着历史,请同学们通过下列活动,再现历史时刻。
想象在硝烟弥漫中,你就是身在长江前线的记者。请拿着模拟的话筒,按原文作现场报道。
想象你是饱受战争之苦的旧中国老百姓,正急切地盼着战事的进展,请听同学模拟的现场报道。
【注意】语气、语调、流露的表情等要与播报的内容相适应。
谈一谈报道的记者和听到的百姓各是什么感受?
【消息阅读要领小结三】
把握消息的写作目的——作者为什么写这则消息,写给谁看,想达到什么效果。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态度越客观,新闻的价值就越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新闻报道背后都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导向。
1.浏览当天的报纸或新闻网页,选取若干消
息,结合所属媒体,辨析他们的报道角度,
看看能否分辨出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
2.阅读《“飞天”凌空》和《一着惊海天》,
想一想,如果写成消息,会侧重报道什么。
【作业】
感谢收看(共15张PPT)
八上新闻单元
任务一:新闻阅读(第三课时)
活动.探究单元
共五课时
1.了解各类常见新闻体裁的共性及差异,
把握不同类别新闻作品的阅读要领。
2.把握新闻特写和通讯的特点。
学习目标
一
梳理体裁,比较异同
第三课时
1.参考教材第9页的补白、第16页的表格,整理三种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
并填入下表。
新闻体裁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时效性
篇幅
报道对象
表达方式
1.参考教材第9页的补白、第16页的表格,整理三种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
并填入下表。
新闻体裁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时效性 强 较强 稍弱
篇幅 短 较长 长
报道对象 新闻事件整体 新闻事件的某一片段、瞬间 新闻事件整体及细节
表达方式 以记叙、说明为主 以记叙、描写为主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二
对比阅读,学习特写
1.参照上面的整理,围绕下列问题分组评析《“飞天”凌空》
(1)从标题能看出这是一篇新闻特写吗?如果是消息,标题可以如何拟定?
(2)这篇新闻特写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如果是消息,会这样安排详
略吗?
(3)这篇新闻特写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如果是消息会运
用它们吗?
(1)从标题可以看出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展示吕伟“凌空”的瞬间,符
合新闻特写的报道对象。如果是消息,标题应该强调吕伟夺魁这一结果。
(2)这篇新闻特写细致刻画了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而略写的是
观众的反应。如果是消息,不会详写吕伟的跳水动作。
(3)这篇新闻特写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运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
正侧面描写等描写手法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果是消息,一般而言,
以记叙为主,文学手法的运用不会太多。
【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截取了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予以放大,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层次鲜明地再现了一秒七的“飞天凌空”的动人瞬间,是非常典型的新闻特写。
三
对比阅读,学习通讯
1.参照上面的整理,围绕下列问题分组评析《一着惊海天》
(1)从篇幅能看出这是一篇新闻通讯吗?如果是消息,会集中报道什么内容?
(2)有人认为本文属于新闻特写,但在第2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过程中,本
文被定位为“报纸通讯”,你的看法呢?
(3)消息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新闻特写是“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通讯的主要任务是“记述新闻事件”。既然是记述事就要吸引人,但通讯
不同于小说,不能虚构内容。这篇通讯引人入胜,它是怎样做到的?
【小结
(1)通讯报道的是新闻事件的整体和细节,所以篇幅较长。如果是消息,
一般只报道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不会展开叙述着舰的
过程和细节。
(2)本文是一篇通讯。首先本文记述的事件有比较明显的开端(战舰航
行、等待战斗机)、发展(舰机协调、准备降落)、高潮(战机下降、
成功着舰)、结局(人群狂欢、争相合影);其次本文包含了多个场面、
多个瞬间,而新闻特写一般只集中描绘一个场面或瞬间。
(3)一是层次感强,对新闻事实的组织安排完整有序、重点突出、主次
分明;二是现场感强,通过反复的渲染、蓄势及精彩的细节描写,
营造了引人入胜的现场氛围;三是价值感强,几处插入的背景资料
显示了新闻事实的重大意义和报道的价值。
【小结】
通讯常和消息配发,或作为消息的后续报道,目的是将消息深入化、形象化、细节化,以满足读者的需求;通讯的主题思想比较明显,而且是用事实和形象感染人、打动人,所以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讯的用语比较细腻、形象,感彩较浓。
从以上三点来看,本文既有新闻故事和细节,又有昂扬的中国立场,融动态美、情感于一文,是一篇通讯精品
1.参照教材中《“飞天”凌空》一文的旁批,
从新闻特写的角度对《一着惊海天》进行
点评,再写两处旁批。
2.浏览近几天的报纸头版(最好是《人民日
报》,剪取一篇新闻评论(最好是社评文
章)带回学校。也可网页版打印出来或是
借助班级报刊栏报纸。)
【作业】
感谢收看(共14张PPT)
八上新闻单元
任务一:新闻阅读(第四课时)
活动.探究单元
共五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各类常见新闻体裁的共性及差异,
把握不同类别新闻作品的阅读要领。
2.把握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
交流研讨,初步感受
第四课时
(1)你是怎样识别新闻评论的?
(2)它们一般被安排在报纸的哪个版面?
(3)它们与最近发生的社会大事件或新闻热点有什么关联?
(4)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它们的观点有广泛的代表性吗?
(5)只看相关消息,不看新闻评论,会影响你们对新闻的解读和认知吗?
1.关于新闻评论的特征、功能与价值:小组内传阅组员剪取的新闻评论,
然后围绕下面的问题对新闻评论进行评析,最后选小组代表发言。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被誉为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现已成为国家主流舆论和公众喉舌弘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的重要形式。
二
分析课文,深化理解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慎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背景介绍】
1.阅读文本,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以下信息,并按要求分析。
(1)新闻事件——用蓝色笔画出。
问题:新闻评论中对新闻事件的概括,与消息中对事件的报道有何不同?
(2)本文观点——用红色笔画出。
问题:看看这个观点是如何统辖全篇的。
(3)引述的新闻事件——正面用绿色笔画出;反面用灰色笔画出。
问题:作者不厌其多地进行引述这些新闻事件,有什么作用?
(4)作者评价——用黄色笔画出。
要求:读一读作者的评价,感受措辞严厉而不偏激、用语犀利又表达理性的文风。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举行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历史的丑态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
新闻评论的事实比消息更为详细、完整、富有情节,消息是将事件的几个要素报道出去,使受众尽快了解。
【小结】
这篇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作者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了大量新闻事实加以阐述,以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引导国际舆论,彰显中国立场。
本文具有以下特点:持论严正,导向性强;视野开阔,事实充分;思路清晰,结构工稳;叙议结合,对比鲜明。
三
拓展延伸,总结特征
【特征】
1.就事论事,新闻性强:
议题重大,广泛关注,配发消息,及时评述;
2.导向正确,思想性强:
宣示观点,纠正谬误,引导舆论,有的放矢;
3.精辟简短,理性表达:
说理明快,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贴近读者。
结合自己剪取得新闻评论及本文,谈谈新闻评论的特征有哪些?
1.分析自己剪取的新闻评论,参照课堂学习,
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相关信息。
2.围绕自己剪取的新闻评论所涉及的新闻事件,
找不同媒体的新闻评论来读一读,比较一下
各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的角度及所
持的观点有何不同。
3.准备一张近日的报纸一张,也可从网页下载打印,
下节课备用。
【作业】
感谢收看(共9张PPT)
八上新闻单元
任务一:新闻阅读(第五课时)
活动.探究单元
共五课时
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
2.掌握新闻的主要类别之一“消息”的体式
特征,按照消息的结构去理解新闻事实。
3.了解各类常见新闻体裁的共性及差异,把
握不同类别新闻作品的阅读要领。
学习目标
一
总结新闻的共性
第五课时
(1)浏览报纸,了解报纸的排版形式及各版面的内容。
(2)看看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3)统计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总数,挑选其中一则消息,使用彩色笔圈出
相关信息。
(4)评出一篇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新闻。
(5)找出你认为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新闻,并想一想,读过这些新闻后,你的思想
和行为有没有发生变化。
(6)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新闻文章,看看文章在报纸哪个地方,报纸是否标注作者,
是否采用版面名称、栏标或其他图示形式来显示文章。
(7)阅读面向大众的报纸文章和阅读其他文章,你觉得在阅读方式上会有哪些不同,
如果有,这些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1.小组成员对带来的报纸(上节课已布置),围绕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交流:
(1)从文体特征看,新闻的文本结构都是“言——意”式的两层结构。
(2)从社会功用看,新闻对社会产生直接效应,即目的是现实的,目标是明确的。
(3)从写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看,写作主体明确,接受主体特定。
(4)从思维方式看,新闻强调求真求实,冷静客观陈述事实。
(5)从体式结构看,标题多为两行,内容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来排列。
(6)从主旨内容看,主体鲜明、单一、确定。
(7)从语言表达看,语言规范、简洁。
2.结合这个单元的选文及最近学习新闻时浏览报纸、阅读新闻的感受,说说各
类新闻体裁的共性有哪些?
二
总结新闻阅读方法
1.各小组从带来的报纸中选择一则消息,讨论并解决以下问题。
假设你是报纸的编辑,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消息所有的版面逐渐缩减,不得不一再对这则消息加以缩略,想一想你怎么办。
可从前面开始删,还是从后面开始删?为什么?
是按照次序逐句删除,还是只在中间部分删除一些语句?为什么?
如果只能保留一句,应该是哪一句?为什么?
这则消息的导语交代了哪几点信息?如果要对导语部分进行概括,将之压缩成一句话或者一个短语,该怎样概括?
2.新闻阅读的规范。
(1)认识新闻的体式规范,自觉地使用学到的知识来阅读新闻,学会在新闻的文体结构中快速寻找到新闻的主要信息。
(2)阅读新闻时,要感知新闻记者发掘事实真相的新闻精神,区分事实和态度、描述与评价,尤其要学会从报道的事实信息中鉴别出其背后所隐藏的信息。
感谢收看(共25张PPT)
八上新闻单元
任务二:新闻采访
活动.探究单元
共两课时
1.认识新闻采访的重要性,理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
作的关系。
2.认识基于新闻精神和新闻伦理进行采访的原则。
3.学写采访提纲,掌握采访技巧,锻炼组织协作、
交际沟通的能力。
学习目标
一
感受新闻精神
第一课时
2020年春节,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武汉肆虐,国家派出了多支医疗队伍驰援湖北,而逆行进入疫情中心的不仅有白衣战士们,还有不少媒体人。《财新周刊》是最早派编辑和记者进驻武汉的媒体之一,他们及时、持续地发回来自一线的新闻。比如在《37位记者四万字全景调查:新冠病毒何以至此?》的报道中,收录了财新记者对专家管轶的采访,这篇采访最先发出了病毒传染性极高的示警;还收录了记者在红会医院采访正替父亲排队挂号的吴先生,这篇采访让读者看到了武汉市民的焦灼与无奈…
1.阅读下列内容,分组讨论问题: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疫区一线进
行采访,对此,你有什么感想?你认为新闻采访是什么?为什么要进
行新闻采访?
正是新闻记者们对疫情真实、连续、出色的报道,以及他们的勇气和职业操守,构筑了人们对新闻媒体的“信任之墙”。读者们在获知新闻事实的同时,还深刻地感受到了还原真相、追求公开和公正的新闻精神。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进行观察、询问、倾听、记录和思索等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体现着新闻精神,并且,只有经过采访,记者才能挖掘到大众所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二
理解新闻伦理
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的活动中,应尊重人类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遵守法律和坚守公德底线,在记录和见证事实的问时,参与构筑人类的精神文化。新闻工作者在确定选题、采访和报道新闻时,也应该考虑到涉及新闻伦理的一些核心问题:比如价值冲突、隐私保护、最小伤害、技术过滤、平衡透明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些这样的新闻,引起不少争议:比如报道患病教师在方舱医院直播上课,女医护们剃光头去一线、女大夫离开植物人丈夫去一线等。
你认同新闻媒体对这些事件的采访和报道吗?它们以讴歌和赞扬的立场来报道,你认为有没有问题?
三
确定新闻选题
必做任务:写一则消息
在班级新闻、校园新闻、社区新闻(学校附近)、社会新闻(生活的城乡)这四类题材方向中,选定一类,依据已确定好的新闻视角或亮点,讨论这则消息的采写主题。(提示:可关注近期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拓展任务: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
讨论:制作的报纸或新闻网页中将包含哪些新闻体裁,各进行什么主题的采写,如何进行分工。
1.参照教材第1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草拟一份
采访提纲。
2.推荐阅读
《新闻的边界》(汪露主编,五洲传播出版社);
《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王春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业】
一
交流采访提纲
第二课时
1.各小组派代表介绍采访提纲,然后互相点评。
2.【小结】
采访提纲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般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器材、问题等。采访的问题要围绕采访目的来拟定,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而且问题之间要有逻辑联系。
二
学习采访策略
采访示例:(央视名嘴水均益《高端访问》)
【材料一】水均益对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的专访(伊拉克战争是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由美国发动的,对于安南来说这是敏感的话题,看看水均益的提问方式有何特点?)
水均益:秘书长先生,我知道您最近一直很忙,不光要来中国访问,还得面对您一个月前接受
BBC采访后产生的一系问题。我个人在看那个采访的时候一直有个疑问:您事先是否对
那样的问题以及事后各方的反应有所准备?
安南:…
水均益:所以您的意思是说,您对此事的立场一直是统一的。
安南:…
水均益:就在这个采访播出后,您受到了来自多方的压力,其中也包括鲍威尔先生给您打来的
一通电话,您感到压力大吗?
安南:…
水均益:秘书长先生,您所说的话往往都会成为报纸的头条的主要原因就是您是联合国秘书长,
所以有人做出这样的假设,如果您在战前就发表了这样的声明,局势可能完全是另一
种样子,您怎么看?
迂回提问的方式、平和的语言来提问,既达到了目的,又做到了不失礼。
【材料二】水均益对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雪莉·蒂尔曼的采访(看看水均益这段采访有何技巧?)
水均益:您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位女校长,您当然知道,在几十年前,也就是在
1969年之前,普林斯顿大学甚至没有女学生,是个纯粹的男校。而在几十年
后学校有了第一位女校长。我也知道您上任以后提拔了很多女性中层主管,
您为什么会这么做?您想借此推动什么东西呢?
雪莉·蒂尔曼:…
水均益:我注意到您刚才用了一个词,叫“热情”,这也许是发自您内心的东西,我
想这也许也和您毕业后的经历有关。当时您志愿去非洲的塞拉里昂,在那里
的一所高中教了两年书,为什么?
雪莉·蒂尔曼:…
提出带背景的问题,可使双方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会让采访对象觉得你在访前准备上花了心思,从而产生认同感,将谈话引向深入。
【材料三】水均益对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雪莉·蒂尔曼的采访(看看水均益这段采访有何可借鉴的地方?)
水均益:到底什么是干细胞?
雪莉·蒂尔曼:…
水均益:就我的理解,它们就相当于人体中或者是其他动物体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可以这
么说吗?
雪莉·蒂尔曼:…
水均益:那么研究这些干细胞有什么医学用途呢,或者说是研究这些干细胞的医学用途在什
么地方呢?
雪莉·蒂尔曼:…
水均益:如果——我再次用这个词——如果我们在干细胞方面的研究取得成功的话,在未来
它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雪莉·蒂尔曼:…
如果采访对象是专业人士,采访的话题涉及其所研究的专业领域的概念,这时采访者要从普通受众的视角进行发问,并将深奥的知识“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
【小结】
(1)采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要有针对性地了解受访对象的信息。比如,你需要
明白你的受访人在回答你谈话的时候会有什么顾虑,而你又应该怎么去打消
这些顾虑。
(2)对你的采访对象要诚实。如当受访者询问你报道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你需
要实话实说,不要为了调查而给出模糊甚至虚假的答案。
(3)一边听受访者回答,一边构思下个问题是很难的,因为你很可能有很多问题
要问,如果提前把问题写下来,这样就能帮助你全神贯注地去听受访者给出
的回答,而不至于在中途因为分心而忽略重要的信息。
(4)要确保你的提问指向清晰,能切中要害,不要提无关痛痒的和暖昧的问题。
暖昧的提问只能得到暖昧的回答。
(5)不要把最难答的问题放在第一个。
(6)要让你的采访对象把话说完,并记得问他们有没有想补充,或者忘了告
诉你的事情。
(7)要保持礼貌与尊重,不要突出个人,不得喧宾夺主,如着装得体,举止
大方,该沉默时就沉默等。
(8)记下清晰的笔记,或使用录音笔,并在采访结束后立即整理。
(9)进入现场,要尽可能采访当事人,选取的采访对象既要全面又要具有代
表性。
(10)如一次采访不够全面、准确,可进行多次采访。只有弄清事实,才能确
保稿件质量
三
开展采访自评
《新闻采访自评表》
1.各小组完善采访提纲,并按采访提纲开展采访。2.采访结束后,提交《新闻采访自评表》。
【作业】
感谢收看(共17张PPT)
八上新闻单元
任务三:新闻写作
活动.探究单元
共两课时
1.自觉运用“新闻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新闻
采访”实践中的收获,撰写新闻作品。
2.体验新闻成果的生产过程,习得和应用相关技能,
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3.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组织策划、
沟通协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一
写前须知
第一课时
(1)搜集信息:写作新闻前,搜集相关信息,确保新闻信息的来源广泛,
内容丰富,资料来源权威。
(2)深化主题:新闻报道要坚持导向正确。
(3)准确报道:坚持新闻精神,以真实为第一要义。写作新闻时,不可
歪曲事实,更不能虚构和制造新闻。
(4)避免错误:认真核实新闻信息来源,表述严谨等。
1.进行新闻写作前的准备
二
发布标准
1.消息评价标准
2.报纸评价标准
2.报纸评价标准
三
新闻写作
继续完成任务三“新闻写作”,准备好下节课进行新闻写作成果展示交流与评比。
【作业】
一
展示与评价
第二课时
1.各组展示新闻写作的成果,师生同步进行评价。
(1)各组派代表现场播报消息(也可同时投屏显示),教师
和同学按《消息评价表》进行评价。
(2)各组派代表向教师和同学展示本组制作的报纸(或新闻
网页)(也可同时投屏显示),教师和学生按《报纸(新
闻网页)
2.师生互评,教师小结。
【消息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标题没有突出重点,不够简洁醒目;
(2)格式混乱,如缺失电头;
(3)新闻要素不全或模糊,真相虚化;
(4)消息、通讯体裁分不清,或将消息写成通知;
(5)导语不够精练,角度欠新颖;
(6)正文的事实材料欠组织安排,“倒金字塔结构”不明显;
(7)语言欠严谨,如人称指代不明(如“大妈大爷”)。
【报纸或新闻网页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1)文体错乱,将新闻写作等同于记叙文;
(2)排版无序、不规范;版面平均用力,缺乏组版思维;
(3)新闻图片欠思想性和冲击力;
(4)媒体角色模糊,自身定位不明,读者意识不强。
二
评比与颁奖
1.现场搜集评价表,并计算得分(或采用投票方式进行评比)。
2.颁发以下奖项(示例),有条件的可颁发证书和奖品。
最规范消息;
最专业小报、最醒目报头、最佳消息稿、最好标题、最深度访谈、
最精彩通讯、最动人特写、最有力评论、最佳摄影、最佳排版;
优秀小记者、优秀总编、最佳团队。
感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