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典诗文,悟智慧人生——23.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诵经典诗文,悟智慧人生——23.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1 11:4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孟子》三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三篇文章皆选自《孟子》, 是以议论为主的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常能表现出清晰的逻辑与思想的魅力,极具说服力。孟子的语言多用排比,在极为分明的层次中,表现出非凡的气势,形成传颂千古的名句。说理则善用类比等手法,将抽象的观点论述得深入浅出。此外,本课最值得挖掘的,便是字里行间所充盈的浩然正气,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涵养大有裨益。
二、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难易程度适中,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了不少的文言文,积累了不少的文言词语,在熟读的基础之上理解文章大意不是难事,需要进一步加深的就是对个别重点文言词语的精确理解与把握,同时结合学习过的议论文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精准的把握文章,但议论文的知识不易接触过深。
三、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汇。
2.思维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审美创造: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论证的特点,品味句式的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
4.文化自信:理解孟子的思想,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论证的特点,品味句式的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的思想,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做一个“有圣贤之心”的人,不只是要保持本心,而且还要经历许多磨难。今天,和孟子对话的你,将明白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任务一、跟着孟子读文章】
今天你的问题是:“有的人居安思危,有的人贪图享乐,不同的想法会决定不同的人生吗?”孟子给你读了这篇文章,并请你在之后进行朗读。
师范读,指名学生朗读。
【任务二、教孟子说白话】
孟子的白话文水平还是有待提高,这篇课文依旧需要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各小组派代表翻译课文,看哪个小组教的更准确。
课件出示:
发:兴起,这里指被任用
畎亩:田亩,。畎,田间水渠。
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心志:意志。
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体肤:肌肤。
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曾益:增加。曾,通“增”。
能:才干。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征于色: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
喻,知晓,明白。
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任务三、与孟子论“忧患意识”】
1.孟子开篇所列举的六位圣贤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共同点?作用是什么?
文章开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都是出身微贱,历经艰难,走向成功。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的观点提供了事实依据。
2.孟子认为磨炼一个人要从哪些方面?
思想:苦其心志
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好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行为:行弗乱其所为
3.孟子又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和你进行了论述,这对你来说起到了什么效果?
人是这样,国家更应这样。从正面论证忧患能使一个人生存进步,而安逸享乐只会使人走向灭亡。甚至进一步推展到一个国家的存亡问题。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任务四、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
时空隧道开启,你穿越回了今天,想一想和孟子学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观点,在今天是不是还有意义?
有。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的周围环境很差,也就是所谓的"忧患",那么只要他自己努力,不甘落后,就一定会有成就的.相反,若一个人生活在较好的环境中,也就是所谓的"安乐",那么如果他自以为是,不思进取,就会堕落而"死". 但我们要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差环境中,他不努力,自甘堕落,只会更差.而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现况,更加发奋,就会更有成就,他的立足点会更高. 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布置作业】
1.基础作业:整理课文字词。
2.提升作业:为文中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拓展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要如何践行“忧患意识”?
【板书设计】
生有优惠,死于安乐
举例论证:六位名人事例
道理论证:经历苦难,才能担当重任
个人 国家(正反论证)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