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圣
人
之
心
诵经典诗文,悟智慧人生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预读课
目 录
Contents
壹
单元分析
贰
课程标准
叁
课时安排
肆
单元预读
壹
单元分析
单元分析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与品格、志趣、 情怀、抱负有关,其中五篇文言文分别为《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
其中议论文《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观点鲜明,论述条理清晰,善用多种手法,深入浅出。《愚公移山》和《周亚夫军细柳》从不同角度和多种写作方法把所写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作者眼前。五首诗词分别是《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诗词格律规整,便于学生背诵。
单元分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援引战例以攻城而未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然后又从守城失败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引申到治国,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富贵不能淫》主要是通过孟子驳斥景春的观点来阐述自己对于“大丈夫”的看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项问题。《愚公移山》透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越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周亚夫军细柳》通过其他军队和周亚夫军队的对比,表现出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饮酒(其五)》表达了诗人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对超然人生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思想感情。《春望》通过描写长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家乡的情感;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安定幸福的愿望。《雁门太守行》形象地反映了爱国将士为保卫雁门而洒下鲜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的珍爱之情。《赤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存亡、社稷安危的关切,同时也吐露了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抑郁不平之气。《渔家傲》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贰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 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在学业质量评价中突出强调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能根据语境,借助工具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 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正确理解汉字的意思”,通过朗诵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并“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熟读成诵,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培养文言语感。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阅读古诗文的方法,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了解诗文大意,感受古人智慧和胸襟;分析人物形象,体悟古代圣贤的内在志趣。
培养学生对优秀品格的向往和追求,感受高尚品格和不凡志趣的魅力。
叁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23.《孟子》三章 3
24.愚公移山 2
25.周亚夫军细柳 2
26.诗词五首 3
写作 表达要得体 1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1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肆
单元预读
第一课时
任务一 单元概述
人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 本单元的几篇文言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学习这个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想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就要多读熟读,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任务二 读准字音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课文,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字音。对疑难的字音,勾画出来全班解决。
任务二 读准字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郭 ( guō) 兵革 ( gé)亩 米粟 ( sù) 域 ( yù) 畔 ( pàn)
《富贵不能淫》
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淫(yín) 女(rǔ)家 妾(qiè)妇之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 shùn) 畎( quǎn)亩 胶鬲( gé) 曾益( zēng) 拂士 ( bì)
任务二 读准字音
孀(shuānɡ)妻
智叟(sǒu)
箕畚(jī běn)
厝(cuò) 雍(yōnɡ) 亡(wú)以应
任务二 读准字音
祝兹侯(zī) 棘门(jí) 彀(gòu) 弓弩(nǔ) 诏(zhào) 按辔(pèi)
揖(yī) 胄(zhòu)
曩(nǎng)
任务二 读准字音
车马喧(xuān)
东篱(lí)
搔(sāo)更短
不胜簪(zān)
折戟(jǐ)
提携(xié)
殷勤(yīn)
嗟(jiē)
谩(màn)有
任务三 理清词义
整理课本中的重点注释,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词等,并四人一小组互考词义。
任务三 理清词义
(一)重点词语。
1.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2.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3.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4.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
5.郭:外城。
6.环(huán):包围。
7.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8.池:护城河。
9.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10.坚利:坚固精良。利:精良。
11.米粟(sù):粮食。
12.委:抛弃。
13.去:离开。
14.故: 所以。
15.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16.以: 凭借。
17.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
18.固:使......巩固。
19.国:国防。
20.山溪:山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任务三 理清词义
(一)重点词语。
21.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22.威:威服,威慑。
23.以:凭借,依靠之意。24.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
25.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
26.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27.寡:少。
28.之至:到达极点。
29.畔:通"叛",背叛。
30.顺: 归顺,服从。
31.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32.有:要么,或者。
33.胜:取得胜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任务三 理清词义
(二)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三)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四)古今异义
1、城 古义:城墙 今义:城市
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水池
3、委 古义:放弃 今义:委屈、不甘心
4、国 古义:国防 今义:国家
5、亲戚 古义: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
6、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
7、域 古义:界限,限制 今义:地域
8、是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9、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10、然而 古义:这样却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任务三 理清词义
(五)一词多义。
(1)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
兵革非不坚利:锐利
(2)之
三里之城:的,助词
多助之至:到
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代指这座城
(3)时
天时不如地利 : 气候,时令
长风破浪会有时: 时机,机会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代,朝
四时之景不同 : 季度,季节
(4)和
地利不如人和: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春和景明: 和煦
(5)去
委而去之: 离开,逃离,逃亡
公然抱茅入竹去: 前往,到别处
(6)胜
环而攻之而不胜: 取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美妙
日出江花胜红火: 胜过,超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任务三 理清词义
(五)一词多义。
(7)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顽固
固以怪之矣: 原来,本来
(8)亡
亡羊补牢: 丢失
国恒亡: 灭亡
(9)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内城
城非不高也: 城墙
(10)而
环而攻之而不胜: 连词,表转折
委而去之: 连词,表顺承
环而攻之而不胜: 连词,表修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任务三 理清词义
(一)重点词语。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一怒而诸侯惧 (惧:害怕)
3.安居而天下熄 (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5.往之女家 (往:去,到)
6.必敬必戒 (敬:恭敬)
7.无违夫子 (违:违背)
8.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正:准则、标准)
9.与民由之 (由:遵循)
10.独行其道 (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道路,文中喻指原则、准则)
(二)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通“汝”,你。
(三)古今异义
丈夫之冠也
丈夫: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富贵不能淫》
任务三 理清词义
(四)词类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居天下之广居
原意为居住。文中意思为居所、住宅,喻指“仁”。
2.动词的使动用法
A.富贵不能淫
本意: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
B.贫贱不能移
本意: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 。
3.威武不能屈
本意:屈服。文中意思:为使……屈服。
(五)一词多义。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能,能够。
得志 得:实现。
2.戒之曰 戒:告诫。
必敬必戒 戒:谨慎。
3.居天下之广居 居:居住。
居天下之广居 居:“居所,住宅”,这里喻指“仁”。
《富贵不能淫》
任务三 理清词义
(一)重点词语。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指被任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百里奚举于市: 集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下达。 任:责任,使命。
人恒过 常常。
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所以动心忍性: 用这些来
困于心: 内心困苦。
衡于虑: 思虑阻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而后作: 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 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表现。色,脸色。
发于声: 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任务三 理清词义
(二)通假字
1.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2. 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畅。
3.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弼,辅佐。
(三)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
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
饿其体肤 饿:使……饥饿
空乏其身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动心忍性 忍:使……坚韧
行拂乱其所为 乱:使……受到阻扰2.动作状: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
出则无股国外患者 出:在国外
2.名作动:
人恒过 过:犯错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任务三 理清词义
(四)一词多义。
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指被任用)
发于声 (发出)
2.拂 行拂乱其所为 (违反,阻挠)
入则无法家拂士 (辅佐)
3.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给)
征于色 (在)
困于心,衡于虑: (在)
生于忧患: (在)
(五)古今异义
1.然后知生于忧患 古义:这以后 今义:连词,表承接
2.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这些来 今义:表结果关系的关联词
3.发于声 古义:表现 今义:送出,发生等
4.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军人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6.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方
任务三 理清词义
1.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惩山北之塞(苦于)⑵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⑶指通豫南(通“直”)⑷杂然相许(纷纷的样子;赞同)
⑸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⑹且焉置土石(哪里)
⑺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返”,往返)⑻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⑼固不可彻(通达,改变)⑽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2.文言现象。
⑴通假字。
①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②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③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⑤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⑥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任务三 理清词义
⑵一词多义。
①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②之: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跳往助之(代词,代指愚公)
③且:年且九十(将要,快要)/且焉置土石?(况且)
④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始一反焉(句末语助,加强语气)
⑤而:面山而居(表示修饰)/何苦而不平(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
⑶古今异义。
①指通豫南 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用手指。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③河阳之北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④冀之南,汉之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⑤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⑥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⑦虽我之死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⑧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⑨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惩罚。
⑩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今义:一种味道。
任务三 理清词义
⑷词性活用。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石土。
③面山而居面:名词活用作状语,面向着。
④聚室而谋曰聚:使动用法,使……聚,把……召集在一起。
⑸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焉”提前。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三夫”后置。
②被动句。
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③省略句。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主语“愚公”。
帝感其诚。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帝感于其诚。
任务三 理清词义
【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 今义:用鼻子嗅)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节日)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 今义:墙壁)
(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6)使人称谢(古义:致意,问候 今义:感谢)
【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作动词,驻军)
(2)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作动词,下诏)
(4)介胄之士(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
任务三 理清词义
《饮酒(其五)》
1.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2.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3.君:陶渊明自谓。
4.尔:如此,这样。
5.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6.山气:山间的云气。
7.日夕:傍晚。
《春望》
1.国:国都,这里指长安。
2.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3.抵:值,相当。
4.搔:抓,挠。
5.短:少,稀疏。
6.浑:简直。
7.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8.不胜簪:插不住簪子。
任务三 理清词义
《雁门太守行》
1.摧:坍塌。
2.向(日):迎着。
3.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赤壁》
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2.销:销蚀。
3.将:拿,取。
4.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渔家傲》
1.星河:银河。
2.殷勤:情意恳切。
3.报:回答。
4.嗟 :叹息 ,慨叹。
5.谩:同“漫”,空,徒然。
6.举:高飞。
7.吹取:吹向,吹到。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