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2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2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4-23 19:53:42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科学阶段测试卷(一)
第3章《空气与生命》1-2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常用危险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 )
A.剧毒品 B.爆炸品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吸烟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极易溶于水 B.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验满
C.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4.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
A.没有颜色 B.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 D.易溶于水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6.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  )
A.补充氧气 B.增加可燃物
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升高细铁丝的温度
7.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硫磺
8.X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可能是(  )
A.木炭 B.铁丝 C.氢气 D.硫粉
9.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1.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
②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
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
④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⑥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的抹布盖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12.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  )
A.1∶2 B.1∶5 C.1∶4 D.21∶79
13.对下列词语的有关科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4.下列结论与此实验事实无关的是(  )
A.氮气不支持燃烧 B.氮气不易溶于水
C.氮气的熔点是-209.9℃ D.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
15.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2KMnO4 △ K2MnO4+MnO2+O2↑ B.4P+5O2 点燃 2P2O5
C.2CuO+C高温 2Cu+CO2↑ D.NaOH+HCl═NaCl+H2O
16.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改变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改变
17.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9.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
20.据报道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  )
A.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
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C.低姿势前行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D.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科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试火烧得更旺。
22.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某种气体物质,试将物质写在题后横线上。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能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2)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3)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
23.生活中许多变化都离不开氧气,如木柴燃烧和食物腐烂,它们都属于 (填“化合”或“氧化”)反应,但二者速度不同,前者剧烈,后者缓慢,请再举出一与后者相似的进行缓慢的变化: 。
24.2013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
(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是 。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 。
25.有A、B、C、四种物质: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C;试判断A、B、C、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A是 ;B是 ;C是 ;
26.用如下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a、b两种物质可选用 (填序号)。
A.红磷、水     B.木炭、水
C.硫、NaOH溶液 D.小蜡烛、NaCl溶液
思敏同学对该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下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任写两点) 。
27.林林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他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氮气中燃烧!于是他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叫氮化镁的粉末。
(1)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属于反应 ;
(2)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 ;
(3)这个实验给你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的发现:
① ;② 。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8.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在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脸中,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装置的编号) 。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29.某科学小组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该选用如下图中的 (选填字母),部分同学完成实验后,在清洗试管时,手上沾上高锰酸钾而变成棕黄色,老师告诉他们面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维生素C溶液除去,根据上述信息,推测维生素C具有 (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0.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碳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 反应。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乙中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丙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3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 、 。
32.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药品和仪器装置制取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①氯酸钾 ②大理石 ③过氧化氢 ④二氧化锰 ⑤稀盐酸
【装置】
(1)写出A图中a仪器的名称 。
(2)小聪同学选择药品②和⑤制取气体,则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气体的验满方法是 。若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或E。
(3)小亮同学用装置A制取氧气,则加热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他选择了E做收集装置,则气体应从(填“b”或“c”) 端通入。
33.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 。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 。
(3)分析如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代号
L
M
N
P
熔点/℃
-117
3550
44
-259
沸点/℃
78
4827
257
-253
着火点/℃
510
370
40
580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 和 (填代号)。
八年级(下)科学阶段测试卷(一)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2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D
C
B
D
B
D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A
C
B
A
C
B
C
D
二、简答题
三、实验探究题
31、(1)15%;
(2)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3)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32、(1)铁架台
(2)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C
(3)氯酸钾 MnO2.氯化钾+氧气; c
33、(1)可燃物;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①不合理;②M;L或P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凡是下载“三人行名师工作室”资料的朋友,如有疑问,均可与编者交流(QQ:55399510)。资料如有差错,本工作室均负责调换。并免费赠送无水印版答案或指定资料一份,谢谢配合!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