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光合作用 2课时课件+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 光合作用 2课时课件+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4-24 10:23:2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6节 光合作用
姓名 学号
一、我学会了
1、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提供人类生活的三大要素: 。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 ,把 和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
的 ,并释放 的过程。
2、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 。叶绿体中的 等色素能吸收阳光。
3、光合作用的实质:① 物质的转化:把简单的 制成了复杂的 ,并放出氧气。
② 能量的转化:把 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 能。
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 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 的来源。② 光合作用是一切
生物和人类的 来源。③ 光合作用又是生物和人类获得 的一个来源。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既相互 又相互 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场所 条件 过程 结果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7、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①实验前要将绿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
②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的目的: 。③把叶片放在酒精的小烧杯中,
水浴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使叶片中的 褪去,防止绿色对实验的干扰。④碘能
使淀粉变成 。碘液试验可以用来鉴定 的存在。⑤实验结果:叶片的见光部分
遇到碘液变成了 ,而覆盖铝箔纸处 ,这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二、我理解了
8、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 B.凡是绿色植物体的细胞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D.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9、王大爷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使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
A.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10、下列关于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
①酒精脱色 ②清水漂洗 ③选叶遮光并光照 ④暗处理 ⑤碘酒显影 ⑥观察变化
A.④③①②⑤②⑥ B.③④①②⑤②⑥ C.④③⑤②①②⑥ D.③④①②⑤⑥②
11、某同学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没有成功,则不可能的原因是----( )
A. 遮光不严 B. 没有放在暗处处理
C. 光照时间短 D. 暗处培养时间过长
12、小张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处放置了24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
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图所示),再将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最后检测发
现B区没有产生淀粉。原因是该部分区域缺少光合作用所需要的-----------------( )
A.二氧化碳 B.水 C.叶绿素 D.光
13、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活细胞都进行光合作用 B. 所有活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C. 呼吸作用吸收CO2,放出O2 D. 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1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晴天对室内空气中
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15、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实验时,准备了
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
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玻璃罩)等,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
请回答:
(1)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
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
耗掉叶片中原有的 ,以免影响实
验结果的科学性。
(2)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
(3)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子,
放入 中隔水加热,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再滴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4)实验结果:变蓝的是 装置内的叶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5)若把乙装置内的清水换成澄清石灰水,并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如果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 。
16、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下图所示),
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
b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1) 。(填字母代号)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2) 。(填字母代号)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H2O
17、如图所示是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植物光合作用放出了 。
(2)孙悟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
如下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试管与台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3)利用乙装置研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为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应对该装置进行
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红墨水向 (填“左”或“右”)移动。
(4)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 ,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请根
据光合作用的原理,提出两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① ;② 。
a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1张PPT)
第二课时 光合作用过程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实质
① 物质的转化
② 能量的转化
无机物
有机物
光能
化学能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1. 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有机物来源。
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
3.光合作用又是生物和人类获得氧气的一个来源。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1)条件:
在光照下进行;
在叶绿体中进行;
(2)产物:
有机物;
氧气;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才能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呢?
二氧化碳;
水;
光合作用需要CO2吗?
【设计实验】
1、此项探究中,设计改变的因素是 ________
最后观察植物有误无淀粉生成。
二氧化碳
2、此项探究需对照实验吗?怎样来设置对照组?
取两个透明塑料袋,一个装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装少量清水,分别套在叶片上。
2、光合作用的原料
氢氧化钠(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3、如何防止植物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
塑料袋口应扎紧,用胶带密封,内有氢氧化钠
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4、怎样的实验现象可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二氧化碳?
进行淀粉试验,装清水的塑料袋内的叶片能变蓝色,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袋的叶片不变蓝色。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
1、选择一株生长健康的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
方一昼夜。
2、在植物上选定两片叶子,按确定的方案控制
变量,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
3、叶片放在酒精中隔
水加热 ,褪成黄白
色时取出,滴上碘
液,观察现象。
4、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分析】
1.观察到的现象是: ,

装清水的塑料袋内的叶片能变蓝色
装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袋的叶片不变蓝色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CO2
【实验结论】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CO2
如何设计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实验?
【设计实验】
1、设计改变的因素是 ______
水分
2、将天竺葵暗处理1昼夜(耗近叶片中的淀粉)
3、设置对照实验:
4、在相同条件下光照4小时左右。
5、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 ,褪成黄白色时取
出,滴上碘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如果发现A叶片不变蓝色,B叶片变蓝色。
则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A
B
A叶片将其主脉切断,
(将水分供应阻断);
B叶片不做任何处理。
植物生长的养料是哪里来的?
植物是如何长大的?亚里斯多德曾经猜想,植物是从土壤中吸收养料长大的。这个猜想符合一般人的经验,因为在肥沃的土壤中植物长得快些。这个猜想正确吗?
17世纪中期,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1579~1644)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 2.3千克的柳枝栽培在装有 90.8千克土壤的木桶里,并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他发现柳树增加了76.7千克,而泥土烘干后的质量为90.7千克,比原来仅减少了 0.1千克。于是,他得出了结论,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养料。这个当时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实验有一个重要的遗漏,那就是忽略了植物也可能从空气中得到物质。
植物既有呼吸作用,又有光合作用。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图中已经画出了CO2产生和消耗的途径,请画出O2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
(1)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的基础。
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放出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储存有机物中的能量。
(2)光合作用也离不开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对原料的吸收利用和对产物输导,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又是相互对立的。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吸收/放出)
氧气(吸收/放出)
有机物(制造/分解)
能量(贮藏/释放)
是否需要叶绿体
是否需要光照
吸收
吸收
放出
放出
制造
分解
释放
贮藏


需光照
有光无光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吗?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相同吗?
不相同。植物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二氧化碳
+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
(1)场所:
叶绿体(厂房)
(2)条件:
太阳光(动力)
(3)原料:
二氧化碳、水
(4)产物:
有机物(淀粉)、氧气
(5)物质转变:
无机物转为有机物。
(6)能量转变:
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又相互
对立的关系,推动着植物全部的生命活动。
1、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对的打“√”,错的打“×”,并将理由填在横线上)
(1)光合作用是生物和人类所需能量直接或间接的
来源。光合作用也是一种能量的转化过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2)叶绿素可溶解于酒精中,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条件之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叶绿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也会进行光合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因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
(4)植物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所需的原料包括二
氧化碳、水、叶绿素和阳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2、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晴朗的早晨,把一株植物套上一个透明的
塑料袋,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

塑料袋内有许多小水珠
(2)下午打开袋口,迅速把一枝快熄灭的小木条
伸进袋内,木条复燃了。 。
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3)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
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火柴熄
灭了,原因是 。
晚上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4)凌晨、中午、傍晚袋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
时候是 。
凌晨
3、新疆哈密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很大,这样那里
出产的瓜果甜,这是因为---------------------------( )
A.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强烈。
B.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弱。
C.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强烈。
D.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弱。
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呼吸作用;
B.植物晚上只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进行呼吸作用;
C.活的植物体有时进行光合作用,时刻进行呼吸作用。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两个相互独立没有联系
的过程;
C
B(共26张PPT)
第一课时 光合作用原理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许多化学反应。
3、光合作用的实质
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把光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① 物质的转化
② 能量的转化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阳光(光能)
有机物(化学能)
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有机物的来源。
植物、动物和人类生活所需的有机物,从根本上来说,都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能量的来源,从根本上来说,来自太阳能。
只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藏。
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
3.光合作用又是生物和人类获得氧气的一个来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大量的氧气,使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1)条件:
在光照下进行;
在叶绿体中进行;
采用“如果....... 那么......”的推理方法
例:“如果光照是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那么没有光照,植物
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光照与遮光进行对比
【设计实验】
(2)产物:
有机物;
氧气;
在叶绿体内合成(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用什么试剂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
碘能使淀粉
变成蓝色。
碘液试验可
以用来鉴定
淀粉的存在。
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
1、暗处放置24小时的天竺葵
1
2
2、选叶用两张黑纸上下面夹住遮光
【实验步骤】
3
3、放在强光下
照射4~5小时
4
4、将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5
5、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
6
6、叶片褪成黄白色时,
取出后用清水洗净,
滴上碘液,观察。
对以上实验步骤你有疑问吗?
1、为什么实验前要将绿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利用呼吸作用消耗原有的有机物,排除原来淀粉的干扰。
2、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
为了设置对比。将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对比。证明绿叶光合作用需要光。
3、把叶片放在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
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使叶片中的叶绿素褪去,防止绿色对实验的干扰(影响观察淀粉变蓝)。
4、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来脱色呢?
叶绿素有机物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5、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燃点低,隔水加热可预防烧杯中酒精燃烧,以免出现危险。
【实验现象】
脱色叶片遇碘后颜色有什么变化?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 。
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 。
变蓝
没有变蓝
【实验分析】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而覆盖铝箔纸处未变蓝色,这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 _____________。
光照。盖严遮光,未盖见光
叶片部分用铝箔纸盖严,其余部分未盖铝箔纸,此处的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____。
淀粉(有机物)
【实验结论】
光照
在绿色植物中,只有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有叶绿体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幼嫩的茎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他绿色部分也可以。
你能设计一个光合作用必须有叶绿素才能进行的实验吗?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阳光。
选一盆银边吊兰,因银边吊兰的叶片周边为白色,没有叶绿素,而叶片中间绿色含有叶绿素。
检查淀粉,叶片周边不显蓝色,而中间显蓝色。
检查淀粉
光合作用在制造有机物的同时,还产生氧气,
如何证明?
收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1、在一只烧杯中放入清水,将金鱼藻(或其他
水生绿色植物)放于水中,
2、将漏斗盖于金鱼藻上。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
清水的试管。
3、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注意观察金鱼藻有
无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会收集在试
管中。当试管中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
中盖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
4、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入试管,观察卫生香燃烧
的情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说明光合作用能够产生 。
氧气
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立即猛烈地燃烧起来。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实质
① 物质的转化
② 能量的转化
无机物
有机物
光能
化学能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1. 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有机物来源。
2.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和人类的能量来源。
3.光合作用又是生物和人类获得氧气的一个来源。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1)条件:
在光照下进行;
在叶绿体中进行;
(2)产物:
有机物;
氧气;
1、脱色后的叶片,滴加碘液变蓝可以确定叶
片中含有-----------------------------------------( )
A.葡萄糖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B
2、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 )
A.叶绿素 B.表皮 C.叶柄 D.叶绿体
D
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局部遮光
的天竺葵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然后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破坏它的叶肉细胞 B.破坏它的叶绿体
C.使淀粉溶解在酒精中 D.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D
4.如图3-82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过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