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周亚夫军细柳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周亚夫军细柳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3 15:28: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5《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为古文单元,每一篇作品都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家名篇,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编者希望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的品格与志趣、智慧与胸襟。阅读这样的作品,对于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有着重要的意义。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讲述的是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入边,周亚夫领军防守长安,驻军细柳时的故事。这是他封条侯走上历史舞台之后的首次亮相,也是他受知于文帝成就功名事业的开端。作者司马迁为了让这位汉初名将第一次出场便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而写了279字。文章曲折回环,起伏跌宕充分彰显了周亚夫才华与个性。虽仅仅279字,但以侧面描写为主,正面为辅,运用对比衬托,强烈地突出了其“真将军”的形象。
从编者意图、课文性质、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通过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并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一年半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积累,具备了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简易文言文的能力。文章人物的主要形象特点与写作手法对学生而言,都不算太难,但是要结合文章内容说细致还是有难度,需要设计相应的活动,引领学生深入探究。经过一年半的思维品质培养策略学习,学生对十大策略有了较多的实践,因此设计活动可以选用恰当的策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探究的兴趣。此外,古为今用,学古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品格,但预习单显示周亚夫的做法有一半学生不觉得是很明智的,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的品格。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展开自读,掌握文中生字词,疏通文义。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真将军”的内涵,把握汉文帝的特点。
3、学习对比反衬、侧面衬托的写法。
4、联系自身谈对周亚夫行为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
1、对照注释,展开自读,掌握文中生字词,疏通文义。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真将军”的内涵,把握汉文帝的特点。
3、学习对比反衬、侧面衬托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1、联系自身谈对周亚夫行为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文义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史记》中的一篇节选文章《周亚夫军细柳》。关于《史记》,你们都了解些什么?请说说。
2、这篇文章哪些字可能会读错或者写错呢?请每个同学给大家提示一个字。
提示:
曩、辔、彀、揖、被甲、介胄、棘门
3、这篇文章有哪些多义字要注意呢?请每个同学给给大家提示一个字。
提示:
军:军霸上、上自劳军
之:之细柳、久之
使:使使持节
4、这篇文章哪些句子翻译上存在难度?请同学们提出来,其他同学先解答,答不出的老师再帮忙。
提示:被甲、锐兵刃、天子且至、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固可袭而虏也
(二)复述故事
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说出重要情节。
学生复述,其他学生补充,师生评价
明确:文章写了在匈奴大举入侵的背景下,汉文帝亲自到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在霸上和棘门,文帝可以纵马奔驰,军营将士也极为恭敬。而在细柳营,文帝则被要求处处遵循军令:无将军之令不开营门;军中不能驱驰,只能徐行;劳军也要严格遵守军礼。文帝出营门后,对周亚夫很是赞赏。
(三)借助补白与朗读,品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1、原文中有一处描写: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请你根据天子表现结合上下文补出天子的心理所想。
预设:
这个周亚夫真了不得呀!将士们披甲执刀、张弓搭箭,军容齐整、严阵以待、常备不懈,匈奴来了也不怕。
这个周亚夫真厉害呀!我到了都不能随便进入,这连个苍蝇也飞不进来吧?军中连天子的命令都不听,军令如山呀!
这个周亚夫真有他的,连我都得遵守军纪,不敢纵马奔驰。军纪真严明呀!
好一个周亚夫,我来了他也不像前面那些人迎来送往,坚持训练士兵,坚守营帐,真是恪尽职守呀!
2、军容齐整、军令如山、军纪严明、恪尽职守这样的一个周亚夫赢得了文帝的夸赞。
这句夸赞该怎么读呀?请继续替天子代言,替天子夸夸这个厉害的将军。
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明确:感叹句与反问句,情感应该比较强烈,真将军与可得而犯应该重读。对霸上、棘门军十分不满,所以要用批评的口吻。
(四)借助思辩和演读,理解文章的写人艺术
1、这位了不起的真将军,作者只给了两句话。拍成电影的话,周亚夫只有俩镜头,是不是重点不突出呢?
学生展开辩论,教师顺势引导,补充总结。
明确:运用对比和衬托来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突出的写人艺术手法。
(1)对比:
在霸上、棘门两军中是“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与直入形成对比的是: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开壁门。与驰入形成对比的是:不得驱驰,按辔徐行。与骑迎形成对比的是:身居营帐,持兵揖,不拜,请以军礼见。与骑送形成对比的是不送。层层对比,处处突出了周亚夫军令如山、军纪严明、恪尽职守。
(2)衬托:
看细柳军将士的表现,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侧面衬托出了周亚夫军令如山、军纪严明。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
看天子的表现,天子依令而行,天子动容、天子出军门后一贬一褒,也都从侧面衬托出周亚夫军令如山、军纪严明、恪尽职守。
文章是以天子劳军这件事来刻画人物,里面涉及三重关系,同僚关系采用对比来刻画周亚夫,起到反面衬托的效果,将士关系、君臣关系采用侧面描写来刻画周亚夫,起到正面衬托的效果。
所以虽然直接写周亚夫的内容少,但其实写其他人目的还是为了写周亚夫。
2、下面,我们来演读一下第2段,再来感受一下真将军的风采。
先驱、使者一人读,注意读出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语气。
细柳营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一人读,注意读出不容更改、坚定不移的语气
周亚夫一人读,读出铿锵有力、义正词严 、不卑不亢的语气。
学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五)借助补白,品析天子的人物形象。
“嗟乎,此真将军矣!”这句话周亚夫一定没听见,皇上是“成礼而去”后说给群臣的。周亚夫望着皇帝离去的背影,他也很想发表一句感叹,他会说一句什么话呢?请你为周亚夫代言,注意体现将军的气势。
预设:“嗟乎,此真天子矣!”“嗟乎,此真明君矣!”
结合天子的表现,说说看天子的“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明确: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表明在匈奴大举入侵之时文帝能积极应对,布署周全。
“上自劳军”表明他亲自慰劳军队,显示出文帝不辞劳苦,关心将士,也关心军营军营备战情况。
在两次“不得入”的情况下,“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在“不得驱弛”的军令前,“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前来军营慰问将士,却接连碰壁,威风全无,贵为天子,他并未以权势凌人,还以身作则依令而行。皇帝都遵守军令,那谁还敢不把军令、军纪放在眼里呢!汉文帝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此真将军矣”的赞叹表明文帝在其他军营将士迎来送往竭尽逢迎以讨好皇帝时,能清醒地意识到像细柳营这样治军严明、训练有素、恪尽职守才是对他统治最好的维护,表明他冷静睿智,慧眼识人。
出营后文亮在群臣面前贬斥玩忽职守者,对周亚夫赞叹有加,这些都体现出汉文帝的识大体、深明大义,知晓“真将军”之忠诚与可贵。
这样的天子才拥有这样的将军,这样的将军遇到这样的天子,才成就了一个王朝,一个时代。
(六)借助辩论和拓展资料,深入理解人物的品格。
1、辩论:有人说周亚夫这样做其实欠妥,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像周亚夫这样做吗?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或者历史上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观点。
学生进行辩论。
总结:
不错,大家能做到观点明确,有的同学还能做到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会像周亚夫一样做的同学主要是从忠于职守、保卫国家的角度来考虑。不会像周亚夫一样做的的同学主要是从保全自身的性命角度、能否处理好与皇帝的关系来考虑。
反对的一方人数不在少数,说明把保全皇帝权威、保全自身性命放在首位的不在少数。也说明宗正刘礼、祝兹侯徐厉还是有很多追随者的。更说明能像周亚夫这样恪尽职守、不卑不亢、刚正不阿是很难能可贵的。
反对的同学担心的无非是惹怒皇帝小命休矣。那周亚夫是傻到不害怕惹怒皇帝而招来杀身之祸吗?周亚夫的父亲周勃作为平复吕氏之乱、拥立汉文帝的最大功臣,在晚年尚且如惊弓之鸟,身为儿子的周亚夫难道没有想过这种“犯上”行为蕴藏的危险吗
那周亚夫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周亚夫知晓,在匈奴大入边的情境下什么才能真正维护皇帝权威,一旦外敌入侵,国家的尊严和安全都没有了,遑论皇帝的权威。要维护国家安全,就必须做到军令如山,军纪严明、恪尽职守。这一点汉文帝也深深地意识到了。
如果时时处处以自身性命为第一位的话,国家危难之时,将士谁还会去冲锋陷阵?
如果时时处处以处好关系为第一位的话,哪里去寻找“法家拂士”,哪里去寻找直言敢谏的谏臣呢?
2、拓展:故事的后续是这样的:
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到死,文帝都对周亚夫充满了信任的,觉得可堪托付。周亚夫确实不负文帝所望,景帝三年 ,领兵平定“七国之乱”,挽汉室狂澜于既倒,“将军”之威名四海皆知。
曾国藩就曾一语中的地说:“周亚夫刚正之气,已开后世言气节者之风。观其细柳劳军,天子改容,已凛然不可犯。厥后将兵,不救梁王之急,不肯侯王信,不肯王匈奴六人,皆秉刚气而持正论,无所瞻顾,无所屈挠。
(七)作业:拓展探究人物结局,独立批判地思考
课后请大家阅读《史记·絳侯周勃世家》,结合周亚夫的最终结局进行思考:为何“真”将军却落得一个“悲”结局呢?请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随笔来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