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3 15:33: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6《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诗歌品韵律,丰富审美体验;
2.品诗中景致,悟诗里情思,培养赏析思维(重点);
3.结合背景,悟陶诗、杜诗里的诗意人生,感受传统文化之醇美(难点)。
教学过程:
预习:1.了解作者基本简介,和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分类与平仄要求。
2.熟读诗歌,并结合注释初步疏通诗意。
一、导入:中国诗词美在何处?
生答:画面?音韵?情感?历史?
师板书:音韵、景致、情思、______
如有学生答“意境”:意境是融在景色和情感背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要我们自己品悟,老师可不敢讲。我们思考:意境来源于哪里?景与情。
先读音韵。
二、读诗中音韵
1.我们先来读读“饮酒”,请同学们拿起一支笔,轻轻打起节奏
2.饮酒是一首古体诗,对于格律和平仄要求还没那么高,但近体诗不同,《春望》作为一首五言律诗,要求更严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同学们齐读本诗,看最后一个字的音调,知晓简单平仄规律。
讲解:纠正“见”(没有对错,更喜欢,更有意境)、纠正“不胜簪”(旧读音、平仄)、仄起平收、押韵(古音同韵)
两千多年前,从《诗经》开始,老祖宗们就开始玩“音韵”了。
但如果每首诗都打着一样的节奏去读,好像少了点——意境,究竟怎么读我们还得看看诗歌内容,把诗歌还原成画面和场景。
三、赏诗中景致
请同学们找到诗中的写景句。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记得上次我们上写作课,每一个场景都要有个底色,那如果给这诗中场景配上底色,你会如何配色?
选两位同学,说说为什么?
2.师:请同学们带着底色品读诗句,发挥想象
①从陶渊明的视角,还原两句诗中的场景(前三组)(提示:可以有人、有景、有色彩、有声音、有感受、有想象)。
②从杜甫的视角,还原两句诗中的场景(后三组)(提示:可以围绕“国破、城春”“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还原)。
生:1分钟写关键词,3分钟小组完善优化,代表展示
引导评价时注重学生是否加入自己的想象、是否读出眼前的画面、是否有自己的理解
范例:
我于东篱边随意采下几支秋菊,偶然间抬头,看到傍晚时分夕阳的黄晕洒在南山之上,暖融的云雾在山间缭绕,安宁闲适之中,一点倦意袭来。远处飞鸟仿佛也玩得困倦,羽翼驮着夕阳的金黄,雀跃着,呼唤着,结伴回到自己在山中的宁静小窝。
读起来什么感觉?舒不舒服,困不困?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陶诗朴素自然,淡而有味,也只有陶渊明这种不愿随俗浮沉,心境至闲至静者才能写出此种韵味。
山河依旧,可国都已在战火中残破不堪。昔日长安春日的鸟语花香、烟明柳媚不再,如今只剩乱草丛生,林木幽深。一个“破”字怵目惊心,一个“深”字满目凄然。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喜雀跃,鸣声悦耳。然而感于战败的时局,我看到花开却潸然泪下;怨恨与家人离散,听到鸟鸣而胆战心惊。
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以乐景——衬哀情。
同学们也发现了,还原诗中场景,不自觉就带上了情感。古诗词表情达意的方式有其独特性——以言造象,立象尽意。即用语言塑造意象,再借助意象传达诗情。
四、品诗里情思
读作者的情思,咱们不能脱离作者本人。
请同学们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思考,两首诗里藏着一个怀着何种情思的人?
出示背景:
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曾在多地做官,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归隐后,他一面读书,一面种地,后来家境愈加贫困。但他始终不愿再做官,甚至连江州刺史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的征召也被他拒绝,最后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1.再读《饮酒(其五)》,其中除了景物,还藏着一个_______之人?
范例:我从“______”一句中看到了一个_____的陶渊明,他……
引导语:
读材料:
陶渊明干什么了?归隐。为何归隐?因为不喜欢做官。为何不喜欢做官?因为东晋乱世,朝廷也一片混乱,甚至黑暗。他选择了?不与其——同流合污。
这是他选择归隐的外部原因。但你说,自古以来的读书人,都以建功立业为荣,他被迫归隐应该郁闷才对,为何从诗里看不出?
读诗:
“结庐”一句:淡泊宁静
“心远”一句:不慕名利
“采菊”两句:悠然闲适
“真意”一句:明悟人生——诗人在入世与出世的纠葛中,在如此闲逸的美景中终于得到了某种感悟——恬淡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想要追求内心的宁静,为谁而活?——自己。
这是他选择归隐的自身原因。
出示背景: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于北赴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写诗之时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2.问:《春望》中,其中除了景物,还有个________之人?
范例:我从“______”一句中看到了一个_____的杜甫,他……
引导语:
读材料:同样是乱世:安史之乱。杜甫选择了什么?为国效力。
读诗:“国破”一句:忧国伤时
“恨别”一句:思亲念家
“三月”:谁的日子不好过?百姓,担忧百姓,悲天悯人。
“白头”一句:愁苦期盼
杜甫就是这样,他年轻时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风流才子,但安史之乱后,他尽管心中惨凄,愁苦万分,但不退隐,也不消极,反而永远带着愁苦和悲悯,永远热泪盈眶地奔走疾呼,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国家和百姓。
小学学过他的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就是在安史之乱结束之时,写他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3.二位先贤的人生态度有何区别?
面对国势衰微:一人修身自守,超脱隐逸;一人悲天悯人,忧国忧民;
面对人生苦楚:一人采菊饮酒,淡泊悠然;一人思亲落泪,负重前行。
4.如果他们现在就在我们面前,会对我们说什么话?
他们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
陶:追求内心的宁静,不被功名利禄束缚牵绊,而要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值得追寻的人生价值。
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珍爱和平,心怀悲悯。
五、悟诗里人生
其实,他们想说的,都在自己的诗里,诗里不仅有话语,更有他们所选择的人生态度。
1.如果我们给二位先贤的人生配乐,我们要配个什么样的音乐呢
2.听音乐,跟着老师,朗读诗文,感受诗文背后的诗意人生。
出示链接资料(及翻译):
归去来兮辞(节选) 陶渊明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写于辞官归隐之初。
兵车行(节选) 杜甫 (唱)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不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暮年穷困潦倒,茅屋被秋风所破,仍心系天下寒士。
六、归纳总结
1.中国诗词美在何处?
师板书:读音韵、读景致、读情思、读诗意人生
喜欢李白的举手?苏轼?王维?李清照?这些诗文流传至今的先贤,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其特质,有他独特的性格和魅力,感染、影响着一代代人。其实我们读诗读到最后,真要把先贤们的人生态度,把他们人生里的或温馨、或烂漫、或洒脱的诗意读到我们的思想和心灵里,这才是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所给我们的珍贵的礼物。
2.如何读诗赏诗?
还原场景、还原情感、结合背景、挖掘主题
不翻译,只还原。记得我小时候读唐诗三百首的绘本,柳宗元的《江雪》,很粗糙的画面,白茫茫的底色,加上一个小小墨点,一根鱼线垂在江雪之中,就这样,意境就出来了。
跟随音乐打起节奏,再次大声自由朗读《饮酒》《春望》。
七、板书设计
吟诗品境,读诗意人生
音韵 陶:东晋乱世——不同流合污
景致 淡泊宁静、不慕名利
情思 悠然闲适、明悟人生
诗意人生 杜:安史之乱——思为国效力
忧国伤时、思亲念家
悲天悯人、愁苦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