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
本课定位为新闻阅读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针对本节课的相关要求如下: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阅读新闻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标分解:
1、关于“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而“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颁发”“遗嘱”“建树”“仲裁”“巨额”,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也即做到读准字音,写对字形,能在文本语境中理解意义,并能在陌生语境中学会运用。
2、关于“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去完成:一是文章标题,它往往与文章的内容对象密切相关;二是每段文字的首句,它常常是对一段文章内容的总括;三是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这些句于多承上启下,成为前后内容的联系纽带,显示基本观点展开中的逻辑联系;四是在说明、议论、叙述文字中间穿插的抒情句、议论句,这样的句子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提示,也是作者表明自己观点的关键地方。
3、关于“理清思路”,能自己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能概括大意;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消息,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电头和导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采用引资料的方法介绍颁奖对象应具备的条件,既准确,又具有权威性。主体部分依次介绍获奖者的情况、颁奖机构及时间地点、奖金来源及运作模式。其中,获奖者信息是这则消息主要内容,所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详细报道了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接下来介绍“谁颁奖”“何时何地颁奖”,但这些不如获奖者信息,但又是报道颁奖活动不可缺少的。最后交代了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和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的分离。
学情分析:
消息是“报道新闻事件”,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是讲述详细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题材。第一课学生知道消息的特点:用事实说话;短小精悍,概括性强;时效性最强;有固定的结构方式;大多数有电头或“本报讯”作为外在标志(消息头)。第二课了解消息语言特点:客观(中性词多于褒贬词;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词;句子的陈述语调多于感叹语调);确切;简练;朴实。可以多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发问和讨论。对于文章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还需教师予以重点引导和点拨。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新闻要素,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任务评估:
学生在预习中查词典知晓词义,并自主从音、形、义三个方面主动识记;能准确听写,且能联系上下文准确说出“建树”“仲裁”等词语在文本中的语境意义,达到能在陌生语境中准确选择应用、在写作中正确表达的目标。(对应目标1)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抓住文章标题、导语、背景等关键性句,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概括出本文的主要事件,并梳理主要信息。(对应目标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概括出文章四段大意,讨论后说出四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应目标3)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东方网12月11日消息:北京时间今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举行。0点16分许,中国作家莫言正式领取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看到这则消通过此消息,大家首先知道了一个事实,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尔文学奖。
围绕诺奖大大家更有许多想知道的,比如为什么诺奖成为世界上这么有影响的奖项?它到底怎么开始的?今天学习的课文可能会给大家一些帮助。
环节二:检查预习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勾画的词语,以及查字典抄录的词义。
2.指名朗读下列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颁布、遗嘱、建树、仲裁、巨额
3.说出下列词语的意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
巨额:数量很大的(钱财)。
4.根据拼音或意义听写。
环节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任务阅读,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阅读完毕,师生交流讨论明确。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
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
3.通读全文,概括这篇消息报道了什么事件
这篇消息报道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
环节四:浏览课文,深层体味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 ,他发现了X 射线。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X 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 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环节五: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 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 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主体部分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环节六:课堂作业
1.完成检测练习题;(《检测练习题》见附录文件)
2.练习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