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三第4单元第12课新时期的理论成果(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历史必修三第4单元第12课新时期的理论成果(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25 18: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12课 新时期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5岁入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他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19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材料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 月13日) 材料二: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邓小平(1987年4月) 思考: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一切从本本出发”具体批判的是什么思想?这一错误思想的根源是什么?它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违背实事求是)。
影响:出现了文革后的两年徘徊期。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1)“两个凡是”与“文化大革命”后的两年徘徊 材料三:“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
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邓小平高度评价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而邓小平肯定了这一事件的重要讲话又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事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意义:①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②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③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肯定了这一场重要讨论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被誉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 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两个凡是”与“文化大革命”后的两年徘徊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
讲话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 合作探究:依据视频,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并联系必修2所学内容,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后,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材料四: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时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材料五: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指出:“总的说我们的情况是好的。……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六: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归纳,邓小平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那些基本问题? 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和战略重点问题: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材料七: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同胞时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他创造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保持原有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持续的繁荣。邓小平提出,也要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台湾问题。 材料八: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历史任务,仍然要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亲密团结的基础上,调动一切力量,联合最广大的同盟军,组织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3页 材料九: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归纳,邓小平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那些基本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社会主义建设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依靠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有利于“三步走”,台阶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农业是根本,科教是关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共产党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四项基本原则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精髓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广泛的代表性:涵盖内容广泛(国际国内;正面反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理论地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实践意义: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伟大旗帜。 1.创立背景 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同志2001年8月31日与军队高级干部研讨班学员座谈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所作出深刻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依据材料,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如何理解“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1.创立背景 (1)国际形势:
世界大转折。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与之相联系的是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呈现复杂情况。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同时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曲折。20世纪后半期,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开始,社会主义遭到挫折,这里的经验教训是什么?这是我党必须反复去研究、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2)国内发展:
社会各方面: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2.创立过程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他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过程。 形成:2000年在广东考察时首次发表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讲话。
确立: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3.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
①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②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③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历史地位 (1)广泛的代表性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理论地位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
(3)实践意义
“三个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堂小结 1.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子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2.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巩固练习AD 3.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4.下列说法与“南方谈话”无关的是( )
A.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是伟大转折的宣言书
C.标志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D.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巩固练习BB 5.邓小平理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表现在( )
①是开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旗帜 ②是指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旗帜 ③是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 )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
C.祖国统一问题
D.建设什么样的政党、怎样建设政党的问题巩固练习DD 7.中学生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某地拟举办“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1)展览一:伟大的三民主义
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关头,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并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旗帜。
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解释三民主义中任意两个主张的内容。巩固练习 (1)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革命后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展览二: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下表是展览中体现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重要成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巩固练习中共七大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4)展览四:重大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富强的道路上,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求真理、不断探索并创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请根据结束语及所学知识,就中学生如何继承和发展重大理论成果提出建议。
(开放性习题,言之有理即可)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