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4 18:1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感受睿智雄辩力量
思考人生理想担当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李永强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学习任务
一 读 感受语言特点
二 译 积累文言词句
三 思 理清文章思路
一 读 感受语言特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读准字音
畎( )亩 傅说( ) 胶鬲( )
孙叔敖( ) 百里奚( ) 行拂( )
曾( )益 拂( )士 空( )乏
.
.
.
.
quǎn
yuè

áo


zēng

.
kò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排比
排比
对偶
二 译 积累文言词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chǔ)夯(hānɡ)实。筑,捣土用的杵。
舜从田地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
译 文
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介词,从。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管仲(名夷吾)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yú)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市,集市。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并被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百里奚从集市被赎出而用。
译 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介词,给。
语气助词,表示停顿。
使……痛苦。
使……劳累。
使……饥饿。
空乏,财资缺乏。
违背
扰乱
用这些,通过这些。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动,使……受到震撼。忍,使……坚忍。
增加。曾,同“增”。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译 文
所以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困惑
思虑堵塞
衡,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征验、表现。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译 文
连词,表顺承。
恒,经常。过,犯错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指在国内
守法度的大臣
辅佐君王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指在国外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译 文
连词,表假设
三 思 理清文章思路
共同点:出身卑微
历经磨难
终成大器
生于忧患
农夫→天子
泥水匠→相
小贩→辅佐武王
监狱→相
隐居→相
集市→大夫
怎样才能成才?
思想
身体
生活
行为
过而能改
善于思考和反思
勇于表现和表达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艰苦环境的磨炼
思想斗争的折磨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造就人才
曾益其所不能
摆事实:六位圣贤——逆境出人才
讲道理:个人——处忧患进取
国家——处安乐恒亡
得结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举例论证
思路
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
(中心论点)
请复述文章思路
首先举六位先贤经历磨难终成大器的例子,论证逆境造就人才;
然后从正面论述个人经受磨难的益处;
接着又从反面论述国家处于安乐的危害;
最后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名句默写
(1)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乏其身。
(2)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
(3)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论证了国家会灭亡的原因。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增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文言梳理
统编课下注释
1. 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_______________
2.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______
筑:_________________
3. 百里奚举于市 市:_________________
4. 饿其体肤 饿:_________________
5. 空乏其身 空乏:____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__
6. 行拂乱其所为 乱:_________________
捣土用的杵
使……饥饿
财资缺乏
田地
选拔、任用
集市
代词,他
扰乱
7. 所以动心忍性 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忍: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____________________
曾: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
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
常常犯错误
常常
使……震撼
使……坚忍
同“增”,增加
犯错误
同“横”,梗塞、不顺
思虑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1.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__________________
色:__________________
发:____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____
喻:__________________
12.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__________________
法家:__________________
拂士: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
指在国内
守法度的大臣
征验、表现
脸色
了解、明白
辅佐君王的贤士
显露、流露
1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生于忧患 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匹敌、相当
指在国外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忧愁祸患
1. 必先苦其心志 苦:_________________
2. 劳其筋骨 劳:_________________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_________________
4.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困:_________________
使……痛苦 
其他常考实词
使……劳累 
使命
忧困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曾”同“增”,增加
“衡”同“横”,梗塞,不顺
“拂”同“弼”,辅佐
举于版筑之间 :
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
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
所以动心忍性
今义:表因果的关联词语
古义:用来
古今异义
发: ①发于畎亩
② 发于声
拂: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拂士
(兴起、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
(违背)
(同“弼”,辅佐)
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而死于安乐也
以天下之所顺
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


一词多义
使动用法


饿
空乏


使……痛苦
使……劳累
使……饥饿
使……贫困缺乏
使……惊动
使……坚韧
考考你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开始连用六个排比,用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寒,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和“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能证明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
C.选文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D.选文中孟子表明了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不相同。
D
D(因素是相同的)
考考你
下面对原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就列举了一系列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为事实论据,然后分析论证,兼之正反对比,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B.本文主要强调艰苦奋斗的生活对人的磨砺作用。标题为文章的“眉目”,本文以论点为题,文章眉目分明,主旨显豁。
C.原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炼的好处,从反面讲磨炼激发人的斗志,从正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
D.文章第一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C
C(从正面讲磨炼激发人的斗志,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