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学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学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28 12:41:36

文档简介

第二课 神权下的自我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能力目标】
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得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与《大卫》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知道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与《九十五条论纲》。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运用阅读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大胆的推理和论证,以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性质、思想理论主张,从而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及其主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可以运用图表法进行概括和总结,以利于了解和掌握。另外,要重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必要的时候进行分析,从而更有利于理解本课内容。
对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学习,必须运用历史联想法,把其和文艺复兴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仅要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更要理解其性质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
难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共同赏析作品——《雅典学院》。
这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作之一,作品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背景。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右方前面以欧几里德为中心,用圆规在石板上计算;左方前景的中心是毕达歌拉斯。前景中心是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还有苏格拉底,亚历山大等等,共50多位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在那里,他们似乎忘掉了尘世间的爱恨情仇,惟有理性的思考,讨论,争辩……。
过渡:拉斐尔对古希腊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尊崇是不言而喻的,其实与拉斐尔同时代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巨人。例如:大家熟知的作品《神曲》,陪同但丁梦游三界的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但拉斐尔、但丁等人生活的时代与古希腊罗马相距有一千多年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者一定要去崇尚和寻找久远的文明呢?
【新课讲授】
一、文艺复兴
神光笼罩下的中世纪: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一)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义萌芽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3、文化
(1)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
(2)意大利更系统地保留了希腊、罗马人的古典文化
(二)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核心:人文主义
(四)成就
1.意大利文艺复兴前三杰
(1)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
但丁与《神曲》,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他喜欢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3)薄伽丘和《十日谈》:
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感受名著:
故事一: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思考:(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
(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
故事二:故事二:描写了一个以“圣洁”铸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女修道院院长的可笑形象:一天晚上,修道院中捉到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交院长处理。院长在匆忙之中,拿起男教士的短裤当作自己的头巾戴在头上,来到大厅,当着全员修女声色俱厉的审问该修女,要对她进行严惩。不料这个修女不但不怕,只用一句话就打掉了她的威风,使其当众出丑:“请你先把头巾扎好,再跟我说话吧!”
○故事二抨击什么?歌颂什么?
○抨击教会教士的腐败、虚伪;歌颂男欢女爱是人的天性。
2.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达 · 芬奇,拉斐尔。
(1)达 · 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广场大卫塑像
(3)“画圣”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1564—1616),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代表作《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剧情再现:“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 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
【探究】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对人性的理解比较
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而薄伽丘集中于人的本能方面
这说明了文艺复兴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的内涵?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肯定人、注重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否定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财富、快乐;反对宗教束缚,崇尚个性、自由、平等;反对愚昧无知,推崇理性、科学、知识。
(五)意义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它打击了宗教神学,促进了人的解放,复兴了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是一场广泛、深远的社会改革,是文艺复兴在教会内部的发展,是人文主义的延续。其弘扬的人文精神至今仍放射着不朽的光辉!
1、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促进了文艺的发展,产生众多文化巨人和名著;
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意识的觉醒。
【过渡】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奥秘。随着人们对教会迷信的打破,人们对教会的高压统治也越来越不满,最终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首先发生在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
(2)罗马天主教廷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
(3)1517年,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2、开始:《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扮演教皇特使(甲)和马丁·路德(乙) 进行一场辩论 :
甲: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那个罪人的灵魂就从炼狱直飞天堂,快给钱吧。
乙:“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忏悔才是基督的正道。”
甲:“圣礼”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圣徒们必不可少的媒介,如果没有我们尊贵的主教和教士你们的灵魂就永远不能得到上帝的饶恕
乙: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真诚忏悔都可以直接和上帝发生关系而无须教会和主教,信仰的唯一依据就是《圣经》,信仰耶稣就能得救
甲:教皇敕令:命令你在60天内收回《九十五条论纲》,否则你们这些异教徒一定会被处死!
乙: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撕毁敕令)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回去报告教皇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
[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3、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1)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因信称义”。
(2)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
(3)最高权威来自于《圣经》, 而非罗马教会。
(4)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路德教与旧教相比的变化:
(1)神职人员用德文代替拉丁文主持教堂礼拜;
(2)摒弃了由教皇、主教和教士等组成的教会制度否认他们是通向天国钥匙的掌管者;
(3)废除了修道院制度,坚持教士有结婚的权利;
(4)简化了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5)新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5、影响
(1)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使西欧人从长久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3)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探究】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
背景: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
内容:批判封建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形式:借助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
借助复兴基督教的原始教义
影响: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天主教神学的统治
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准备第一课 蒙昧中的觉醒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智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及“智者”运动的含义,识记古希腊罗马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观点;理解并学会辩证地思考“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简要分析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思想倾向产生的社会原因;了解斯多亚学派与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到斯多亚学派,能够从中说明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提炼早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学会用史料来解释和佐证历史;查阅资料结合所学,在课堂上模仿和感受苏格拉底的辩论风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剖析“人是万物的尺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认识到这一观点的历史进步性的同时,明确它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树立科学的、历史的、辩证的价值观,知道不是每个伟人的话都是绝对真理;为苏格拉底这位“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而致敬,并且展开对苏格拉底的评价;情境再现:感受苏格拉底的死。
我思我在
1、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智者运动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随的、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知识倾向: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批判传统和神灵、敢于创新。
2、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他则可以看成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促使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一命题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当然这一命题在认识论领域带有较强的主观感觉色彩。
3、苏格拉底是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其对道德哲学的关注和在哲学意义上对“自我”的发现,足以使他成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他给予我们的做人启迪是:服从和遵守法律、捍卫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4、在斯多亚学派看来,人和自然界一样,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由此,人人与生俱来就带有理性,人人也就生而平等。因此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5、人文主义起源于古代希腊智者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和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世界和社会中心,人必须唤醒自我意识,需要尊崇理性,“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具有理性,人生而平等。
千里之行
选择题(四选一)
1.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类“生而平等”的是
A. 希腊的智者运动 B.斯多亚学派
C.文艺复兴运动 D. 百科全书派
2.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霍布斯 D芝诺
3.下列关于苏格拉底及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调人类理性 B主张承认绝对权威
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D经常运用助产术探究真理
4.下列关于斯多亚学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延伸 B创始人是西塞罗
C斯多亚哲学最主要的是物理学和伦理学 D它主张人生来平等
5.西方的人文精神起源于下列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A希腊的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启蒙运动 D欧洲封建国家改革运动
6.苏格拉底的名言是:
A、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D、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7. 有关希腊智者运动的表述, 错误的选项是
A、以探索人类社会和人类主体为主要内容
B、主要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C、产生于公元5世纪中叶,与雅典民主政治高峰期相当
D、它第一次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8.之所以把智者运动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是因为这场运动
A. 使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从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觉醒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
D、哲学家第一次放弃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9.马克思称苏格拉底为“哲学的创造者”,其主要依据是苏格拉底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的主张 B强调人类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D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制性
10.下列关于斯多亚学派“理性”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人生来平等 B理性是统治一切自然形态本源的实体和动力
C、人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 D、其核心是指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11. 西方人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始于
A、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B、斯多亚学派
C、文艺复兴运动 D、欧洲启蒙运动
12、苏格拉底悲剧性的死,就其政治制度而言能够表明
A、苏格拉底人格中的光辉 B、死刑应该废除 C、雅典民主政治的混乱D、希腊政治中的迷信色彩
谁能极之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 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者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去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人文主义思想派别 其意义何在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代表人物的主张 其核心主张是什么
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与自然相一致的生活,就是道德的生活, 自然引导我们走向作为目标的道德
材料二: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 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回答:
(1) 材料反映的人文主义思想派别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一的中心内容及其依椐
(3)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指出与材料一的关系
三.问答题
3、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黑格尔为什么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
4、概述公元前2世纪以前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流派以及各自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影响。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A 3、B 4、D 5、A 6、D 7、C 8、C 9、C、10、D 11、A 12、C
二、材料解析题
1、(1)智者运动.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推动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2)苏格拉底。尊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2、(1)斯多亚学派。(2)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的。自然界及其人类社会皆有相同的理性 (3)人人生而平等。因果关系,因为人从生来具有理性,这就自然得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结论。
三、问答题
3、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了用神灵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量事物的可能性,从而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冲破了传统的人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因此黑格尔将它看成是伟大的话。但是它过度关注人的感觉,也是个人主义之上观点的滥觞。
4、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开始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智者运动,智者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吹响了欧洲人精神觉醒的号角,它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公元前5世纪末4世纪初,雅典的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是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开启了18世纪启蒙思想的先河。公元前4世纪末3世纪初产生的斯多亚学派认为世界产生于理性,人人都有理性,因而人人都生而平等。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第三课 专制下的启蒙
【课程标准】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 激情投入、共同感受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本节重点、难点】
重 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
卢梭的思想主张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难 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
【美文导学】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认识到自己是人。” 这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内在动力。伏尔泰说: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因为坚持不懈的批判宗教蒙昧主义,伏尔泰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与导师,他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对话。
一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凯 ( http: / / www.21cnjy.com )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崇尚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统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神学的枷锁,开启了科学与理想之门,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认识到自己是人。这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内在动力。
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如果说伏尔泰是旧制度最有力的批评者,与他同年去世的另一位思想家卢梭,则描绘了想象中的新制度。卢梭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契约的思想,他认为人民大众有革命的权利,有义务去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契约,这种社会契约不取决于财富,不取决于国王的意愿,而取决于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卢梭实际上是创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他通过阐明革命的意愿是高于传统的国王和宗教的意愿,从而给了人民革命的权利。卢梭实际上创立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甚至可以说,他通过了阐明革命的意愿高于传统的国王和宗教的意愿从而给于了人民革命的权利。从卢梭的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手中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全世界。
这就是法国,对思想与文化的尊崇,造就浸 ( http: / / www.21cnjy.com )润了人们的灵魂。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正是在这一理想(自由,平等,博爱)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课前导学】
一、启蒙运动——理性之光
1、内涵:
指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进步思想家通过对封建制度的批判,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2、背景:
(1)经济基础: 经济的不断发展; (2)阶级基础: 力量的日益壮大;
(3)思想基础: 和 思想上的推动;
(4)自然科学: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3、核心:理性主义(独立思考、建立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4、内容:
猛烈抨击 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 、 、自由和平等,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5、性质: 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运动。
6、斗争矛头:天主教和封建专制制度(反对教权和王权)。★★
7、斗争方式:抛弃宗教外衣,提出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挑战。
8、成就: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著作 主要观点
兴起 英国 霍布斯 《利维坦》 反对 ,提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 ,人们按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洛克 《政府论》 分权学说、提倡君主立宪制。他反对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专制,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国王和政府应在 行使国家的行政权。
高潮中心 法国 伏尔泰★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①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②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击天主教会;③ 面前人人平等;但他不反对 上的不平等;④反对君主专制,又赞成实行 倡导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②一个国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力分为 权、 权、 权。提出“ ”学说;③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卢梭★★ 《社会契约论》 ①反对封建王权,提倡“ 论”和“ ”说;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 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制,认为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 ,包括 权、 权和 权。
9、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同点★★
(1)相同点:①崇尚理性 ②反对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和贵族特权
③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人权和法治 ④努力构建一个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新时代
(2)不同点:①伏尔泰提倡倡导君主立宪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③卢梭阐述了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学说④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10、影响:
(1)解放了的思想,弘扬了人文精神,冲 ( http: / / www.21cnjy.com )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①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②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③推动北美独立斗争。
【重难点释疑】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项目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不同 时间 14~17世纪 17~18世纪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
兴起发展 源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各国 源于英国,后以法国为中心波及到了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实质 反映新兴(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 反映发展中(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
方式 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借用宗教的外衣 通过提出无神论思想,摆脱宗教束缚,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主要领域 集中在文艺领域 主要在思想政治领域
矛头 主要指向天主教会、封建神学 主要指向封建专制制度,也指向天主教会
核心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内容 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重视现世生活,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主张发挥人的创造力,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 呼唤理性的阳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反封建主张比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更系统、更全面)
性质 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欧洲第二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前者把人、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后来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和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 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相同点 ①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②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③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基础训练】——厚积薄发、滴水穿石
1.17 ~18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这场运动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文学革命
2.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君主制 B.君主专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3.“……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
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4.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拓展训练】——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是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共同的历史作用有(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综合训练】——高考链接、纸上练兵
7.(12海南)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
是( )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8.(12江苏)“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
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
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最杰
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 路德 D.伏尔泰
9. (12安徽)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共同精神。(8分)
答案:(1)起因:科学与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步促成启蒙运动。(2分)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分)
(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2分)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2分)
反应:文学家转而关注个人的感情,产生浪漫主义。(2分)
(或者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对社会现状不满,强调个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