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参考学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参考学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28 12:47:19

文档简介

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标准】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重点】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难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自学流程】
△思维导入:(略)
一、第一篇章——了解
结合教材,快速阅读,同桌讨论,完成表格。
阶段 时 期 文章、会议或实践 主要思想
发端与形成 1 .中共成到 国民大革命
2.十年内战
3.抗日战争
继续和发展 4.解放战争
5.过渡时期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二、第二篇章——理解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思考:如何正确理解这些内涵?
回顾必修一、二的知识,请同学们看到屏幕,师生共同来完成下列表格.
阶段 时 期 主要思想 革命(建设)实践(必修一、二史实)
发端与形成 1 .中共成到 国民大革命
2.十年内战
3.抗日战争
继续和发展 4.解放战争
5.过渡时期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结合教材及其以上的知识讲解,同桌讨论,思考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材料1: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使中国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
——《毛泽东思想综论》
材料2:
沂蒙广场上的雕塑 沂蒙红嫂
沂蒙精神是一种爱党爱军的精神。
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材料3:
建国初,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大量资金,尽管可以利用外资,但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
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经济和技术落后状况,尽管可以引进先进技术,但像我们这样的大国,也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
——《毛泽东思想综论》
结合教材及上述材料,同桌讨论,探究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
(2)
(3)
★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材料: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江泽民《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同桌讨论,探究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
(2)
(3)
(4)
三、第三篇章——见解
根据本课内容及屏幕上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巩固练习】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这条新道路指的是( )
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
B.建立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
2.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
A.共产国际的指示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
C.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D.中国的国情
3、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下列内容选自毛泽东不同时期的文章,哪一项可能出自《新民主主义论》 ( )
A、“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B、“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C、“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D、“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4、毛泽东的下列思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5、伟人永垂不朽,伟人的精神永存。让我们找寻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历程 ( )
①“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农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② ④①③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我们的革命就一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的革命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材料二 20世纪的20、30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毛泽东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指导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这一成果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5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的哪些重要论著或理论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
(3)结合以上材料,你对这一理论成果的形成有什么认识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课程标准: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考试说明: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难点: 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
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1、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
(1)背景:
①“ ”结束后,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
② 的长期影响, 的束缚,国家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
③刚刚恢复领导工作的 大声疾呼要 ,一切从实际出发。
(2)时间、地点--- 年12月13日、北京
(3)内容:邓小平作了《 》的讲话
①首先是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就要__________。
②邓小平还指出 任务,指出“再不实行 ,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葬送”。
意义:
①邓小平的这篇讲话是开辟 的宣言书。
②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年12月18日
(2)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 、 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做出了 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形成了以 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
(3)意义:
①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 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
②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逐步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南方谈话
(1)背景:①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
②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时间: 年初
(3)内容:
①社会主义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实践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改革的关键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南方谈话是又一个 、 的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
(1)时间—— 年10月
(2)内容:
①会议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②确立了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意义:
①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 为标志,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②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根本问题,形成了 的科学体系。
3、中共十五大
(1)时间—— 年9月
(2)内容:
①大会首次使用“ ”这个概念
②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中国共产党以 、 、 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③会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 继续前进的旗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背景: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时间: 年春
3、 提出者:
4、内容:
(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
(2)代表
(3)代表
5、意义:
⑴回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大问题;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大理论成果;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指针;
课堂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这次大会上重新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2、之所以说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的,主要这次会议提出了①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 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3、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但其内容不包括
A.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D.判断实践的标准
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遵义会议、中共八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D.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十五大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麽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所代表的是
A、先进生产力 B、先进文化 C、先进道德 D、人民根本利益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党历史上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定为会议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五大
8、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D、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的理论
9、 “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首次使用是在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五大
10、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
(一)三民主义提出:
1、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民族主义:包括“ ”两项内容,即民族革命。以革命暴力推翻 统治,争取 。 ——前提。
(2)民权主义:主要内容是“ ”,即政治革命,推翻 制度,建立资产阶级 。 ——核心。
(3)民生主义:主要内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即社会革命,主张核定 ,现有的地价 所有,革命之后所增涨的地价归 ,做到“ ”。——补充和发展。
2、意义和影响:
(1)积极方面:三民主义是孙中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蓝图;它作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 ,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 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它反映了中国人民 的愿望,在 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 。
(2) 局限性:没有提出反对 的要求,没有彻底的 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二)三民主义发展:新三民主义
1、内容:
(1)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方面,提出 的口号,并主张各民族 。
(2)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 的民权,即“ , ”。
(3)在民生主义方面,提出了 和 的办法,承认 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生活。
2、意义:
它和中国共产党的 基本一致;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和 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的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疑难解析】
1、比较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区别: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突出反帝;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力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关注工农生活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但为何两党又会最终分道扬镳?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原则区别?区别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本原则一致(政治基础),但二者的不同点也非常突出,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除了民主革命阶段,还有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还有有八小时工作制及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等。
造成这种区别存在的原因是两党的革命纲领有原则的区别,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有根本的不同。
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的目标,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
【自我测试】
1.1905年11月孙中山把右图所示的纲领阐发为 “三民主义”,其中核心思想为 ( )
A.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权主义
2.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3.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 http: / / www.21cnjy.com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了顺应这种世界潮流,孙中山于1924年改组国民党,并和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国共之所以能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4.孙中山在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国民党“一大”宣言
5.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政府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6.1903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必须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这些主张与孙中山的哪些思想相一致 ( )
①民族主义 ②民生主义 ③民权主义 ④实业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7.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 )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反对民族压迫
③平均地权 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8.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人说‘清室推翻后,民族可以不要’。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人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在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的问题上模糊不清 D.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要求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人民版)
材料二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合意……”
——大总统誓词
材料三 “受西方民主平等等观念的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同时在一般礼仪中严格的‘等级’‘身份’的界限也开始趋于模糊。”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的目的。
(2)为“图谋民生幸福”,孙中山展开了哪些重大的革命实践?
(3)据材料三,晚清习俗中表现哪些新现象?分析出现这些新现象的原因。
(4)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实践的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
1—8 D C B C C C C D
9.(1)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政府;政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2)重大革命实践: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②改组国民党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3)新现象:妇女走向社会,追求男女平等,严格的“等级”“身份”界限开始模糊。
原因:①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②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实践效果:推 ( http: / / www.21cnjy.com )翻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三民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根本不能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