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教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教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28 18:40:17

文档简介

第三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知识与能力】
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人物及代表作: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迦利》,认识这些文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知道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鉴赏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来理解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组织学生的感悟活动,促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探究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感受音乐的魅力,认同音乐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获得发展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其富含的艺术价值。
难点: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作品产生影响的理解;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世界的文学
1、19世纪末20世纪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美文学继续散发着光彩,在欧洲,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以其巨著 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 ,这部著作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 。
2、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这种创作手法被称为 。
3、与此同时,亚、非、拉等国的文学逐步获得了世界的承认,其中印度近代文学上伟大的诗人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
1、高尔基被誉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人。其中代表作 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他的自传三部曲 、 和 不仅反映了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探求过程,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俄国社会。
2、1918年,鲁迅发表了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三、毕加索和立体派
立体派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法国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的一个现代艺术流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代表作有被称为是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的 。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毕加索以此为题材,创作了画坛的名作 。
【教学过程】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潮流的背景
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
2、政治: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世界的文学
1、欧洲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及其历史地位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在欧洲,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兰(1866—1944)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2、20世纪初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历史地位及其代表作
海明威(1899—1961),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作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是个传奇人物,1899年出生于芝加哥一个医生家庭,1917年中学毕业后就当报社记者,上过意大利前线。他喜欢滑雪、斗牛、打猎,这些往往都是他作品的背景。20世纪40年代,曾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因此作品中的人物不少是藐视死亡的勇士。《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成为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名篇。其代表作《老人与海》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这种创作手法则被称为“冰山原则”。
海明威是二战以后,移居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古巴革命后,回到美国。1961年,因精神忧郁自杀。海明威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逼真的记述、简约的文体、细致入微的心理剖析和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使他成为开创一代文风的巨匠。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文学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亚、非、拉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了世界的承认,出现了诸如泰戈尔、川端康成等著名作家。
泰戈尔(1861—1941)1861年5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7日出生在加尔各答的一个富有的婆罗门种姓地主家庭,他的家庭是当时加尔各答知识界的中心。他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多才多艺,才华超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诗集《吉檀迦利》含意深远,清新美丽,使泰戈尔于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余作品,如《新月集》、《飞鸟集》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著名诗集。
放映一段泰戈尔散文诗欣赏:《采果集》节选
云朵对我说:“我这就消散。”
黑夜对我说:“我这就投入火红的朝霞。”
痛苦对我说:“我保持深深的沉默,如同他的脚步。”
生命对我说:“我在完美中死亡。”
大地对我说:“我的光芒每时每刻亲吻着你的思想。”
爱情对我说:“时光流逝,但我等着你。”
死亡对我说:“我驾驶着你的生命之舟穿越大海。”
泰戈尔与徐志摩的友谊——“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不光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惠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妹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4、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的历史地位、代表作及其内容与特点。
⑴历史地位——马克西姆·高尔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1868—1936)1868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
高尔基被誉为“无产阶级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散文诗《海燕》,创造了一个勇敢的海燕形象,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是一篇不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檄文与颂歌。《母亲》则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之作,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探求过程,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俄国社会,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质。高尔基不仅是优秀的文学家,同时还积极投身于保卫世界和平和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中,他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他的名字将被全世界人民所铭记。
⑵代表作及其内容与特点。
散文诗《海燕》,创造了一个勇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海燕形象,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是不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檄文与颂歌。《母亲》则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之作,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探求过程,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俄国社会,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5、鲁迅的代表作及其历史地位和他的文学特色。
⑴代表作及其历史地位。
鲁迅(1881—1936),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借“狂人”之口揭露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作者借阿Q描绘出了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形象。阿Q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表现了被压迫者身上无可救药的精神病态。
⑵文学特色——鲁迅希望通过描画这些“沉默的国人的魂灵”,来促使人们反省自身,扫除愚昧和麻木,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三、立体派绘画的兴起与艺术特色
立体派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法国兴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个现代艺术流派。立体派画家一反传统绘画的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现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立体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毕加索(1881 ( http: / / www.21cnjy.com )—1973)。毕加索是西班牙人,后来定居法国巴黎。他从19世纪末开始从事艺术创作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在不同的创作时期创作了各种艺术风格的作品,用自己的艺术之笔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生命之歌。
创作分期、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
①根据用色的不同,1907年以前毕加索的创作被分为“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
②1907年前后他受非洲黑人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塞尚绘画的影响,形成了创作生涯中的“黑人时期”,代表作有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的《亚威农少女》。过去的画家都是从一个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画的只是立体的一面。立体主义则是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事物,他们从几个角度去观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角度去观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侧面都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现出来。在《亚威农少女》中,五个裸女的色调以蓝色背景来映衬,背景也作了任意分割,没有远近的感觉,人物是由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
③随后,毕加索进一步探讨立体主义表现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的可能性,开始了其艺术生涯的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创作了《弹曼陀铃的少女》、《少女肖像》以及《有藤椅的静物》等作品。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动荡而悲惨的岁月使毕加索开始重新思考古典世界,他进入了创作的“新古典主义时期”。
⑤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的无辜居民惨遭屠杀,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并以此事件为题材,创作了震撼画坛的名作《格尔尼卡》。“格尔尼卡”是西班牙一座古城的名字,那一年西班牙政府动用暴力摧毁了该城,毕加索以此为题材,以拆分的元素再现场景(立体主义),表达了对政府以及战争的抗议,因为这副画,毕加索被流放法国,并终生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国西班牙。 由于该画的名字以及内容,《格尔尼卡》也成为后来反政府、反暴力的象征。毕加索说,除非西班牙成为真正民主、和平的国家,该画才会回到祖国,一直到后来西班牙解放战争胜利,该画才隆重回到祖国,成为西班牙最珍贵的文化财产。世界有2幅画是用防弹玻璃做保护的,其中之一是达芬奇的《蒙那丽莎》,另外就是毕加索的这幅《格尔尼卡》。
画面采用了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整个画面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毕加索用他的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因而获得了西班牙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死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是91岁。也许你要奇怪,为什么我们要把他叫做“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呢?这是因为在90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
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勃勃,从不满足。 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冒失败的风险。
四、影响
19世纪末20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取得了共同发展。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特有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
【知识探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特点
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碰撞后获得共同发展;欧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继续散发着光彩;美国文学不像欧洲文学那样严肃,而是以幽默为主旋律,给人一种轻松诙谐的感觉;亚、非、拉等国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世界的承认;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资料卡片】
1、你知道诺贝尔奖的由来吗?
讲析:瑞典人诺贝尔发明了无烟炸药,并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办炸药工厂,拥有巨额财产。诺贝尔的遗嘱规定用他一部分遗产建立一个基金,用其利息奖励世界各国对物理、化学、医学以及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的由来。
2、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 ( http: / / www.21cnjy.com )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说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3、海明威
海明威的勇气教条、海明威的英雄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面对难关的坚毅态度,都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
  他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 200多块弹片嵌入他的身体,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次的退稿, 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立起来;最后,因不甘愿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这就是硬汉海明威。
  海明威最希望他一生都充满戏剧性,最希望在谢幕的时候,能让所有人都记住他。他要用人们永远不息的掌声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让所有后来者都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知道他作为一个男人在死的时候有多么豪迈、无所畏惧。从海明威一生的经历到最后的归宿上看,他实现了这要紧的人生诉求。
  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我们似乎看见一个孤单的捕鱼老人置身于大海中,就像是在旋流中的一片叶子,在寂寞的大海上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没有丝毫的孤独和沉寂。从漂浮的小船到海风和夕阳,在那场与风浪、鲨鱼惊心动魄的搏斗过程中,尽显老人疲惫又顽强的毅力,每时每刻都让我们为一个天涯漂流者的生命担忧着。一个老渔夫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体验,虽然拖回来的只是一副骨架,但我们却感觉到了一个悲壮英雄的回归。桑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个“硬汉”。“硬汉”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面前,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也许他希望自己能像桑地亚哥那样永不服老、永不服输,所以在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搏斗”了将近三年之后,他决心主动地摆脱病榻上的痛苦折磨,他坚信“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的格言,于是在1961年7月用他心爱的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明威不仅用自己的作品诠释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同时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在与莫测的自然中演绎着生命的顽强。
  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坚韧,不吝惜自己。……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他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显示了他的伟大。他的风格主宰了我们讲述长长短短的故事的方法。我依然记得我想对碰上的每一个人大声朗诵《杀人者》的那股痴迷劲。他是我将永远怀念的朋友。
   ——诗人 弗罗斯特
  海明威有一种强烈的欲望,他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加诸我们身上,以便塑造出一种硬汉的形象。当他在梦幻中向往胜利时,那就必定会出现完全的胜利、伟大的战斗和圆满的结局。
   ——美国作家 索尔·贝雷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年出生于芝加哥市郊外的橡园镇。父亲克拉伦斯·海明威是这个小城镇医院的一名外科医师,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他的长子。父亲本期待他将来能继承父业,没想到40年后海明威竟以他的长篇巨著《丧钟为谁而鸣》赢得了世界声誉,此后又在55岁时以一部不到六万字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压倒所有候选的世界级文豪,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使他在世界文坛上的名望和地位达到了巅峰。
  作为一位享有盛名的作家,海明威的性格、生活作风和习惯爱好,完全不是一般人想像中的那种文人学者类型。幼年时期他就是一个活泼淘气的“野小子”,经常缠着爱好野外活动的父亲带他一道去打猎、钓鱼。入学之后,他几乎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所有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对拳击和橄榄球的爱好简直达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而且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晚年。由于这种长期锻炼,海明威的健壮体格和犷悍外型使人无法将他和“文学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而实际上,在如此醉心于激烈体育活动的学生时代,他早已对写作深感兴趣,经常仿效当时流行的幽默笔调试写一些小品和报道,不久便显示出出众的才华,刚满17岁就当选为橡园镇高级中学校刊的主编。中学毕业后,19岁的海明威通过叔父的推荐,远离家乡到堪萨斯州担任《堪萨斯城明星报》的记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海明威争取到以记者的身份参加美国红十字会的战地服务队的机会,开赴意大利前线,不料刚到那里不久便被一颗炮弹炸成了重伤(战地医院医师在他身体里一共取出了237块大小弹片),而海明威当时居然带着这些弹片,背着一个伤势更重的意大利士兵,在自己晕倒之前挣扎着到了救护站。此举为他赢得了意大利政府授予的银十字军功勋章,但战争的残酷恐怖同时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22年,海明威被任命为《堪萨斯城明星报》特派驻欧洲记者,在巴黎期间,海明威一方面担任采访、报道的工作,一方面重新开始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但开头很不顺利,他的第一部作品集在1923年出版时,只印了300册,社会反应也很冷淡。而海明威偏偏是那种不肯认输的“硬汉子”,他索性辞去了记者的职务专心搞创作,并在当年年底出版了他的第二部作品集《在我们的时代里》。这个集子的第一版在巴黎仍未引起什么注意,但到第二年在美国发行了增订的第二版时,成为1925年度十大畅销书之一,海明威也因此一举成名。1926年,他又写出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不遗余力地揭露并谴责人类之间的互相残杀、暴力行径和灵魂的堕落。通过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的形象和性格,作者不仅显示了“迷惘的一代”青年们空虚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反映出他本人消极的世界观,实际上,书中的巴恩斯正是海明威的自我写照。
1929年海明威发表了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一力作——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直接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对人民大众遭受的苦难发出了悲哀和同情的叹息,同时也更加暴露出他本人的消极悲观情绪,这种情绪在他以后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有所抒发。
  在20世纪30年代的前半期,海明威把大部分时光消磨在出国旅游、钓鱼、打猎、观看斗牛等事上,这几年里他只写了两部作品《下午之死》和《非洲的青山》,但都不怎么成功。1936年他发表了《乞力马扎罗的雪》,这个短篇受到普遍赞赏,被公认为他所写的几十个短篇中最杰出的作品。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弗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毅然投入这场民主与独裁的生死搏斗中去,在当年冬天他发起了广泛的募捐支援活动,为此跑遍了大半个欧洲。这场反法西斯的艰苦斗争最后失败了。海明威满心沮丧地回到了美国,战争的经历和失败的痛苦为他提供了改变自己精神世界的机会和创作的源泉。他先后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和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后者成为全世界畅销的巨著,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被举世公认为不朽之作。
  1945年3月,海明威在二战胜利前夕回国,随即移居古巴首都哈瓦那,在那里定居,继续他的创作生涯,先后发表了一些短篇和两个中篇作品,其中《老人与海》(1952)是他的又一不朽之作,在1953年为他赢得普利策文学创作奖,1954年又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在他的生命最后几年中,一直遭受多种病症的折磨,他已丧失了创作的精力。1958年,海明威迁返美国爱达荷州疗养,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搏斗”了将近三年。最后,终于按照他的悲观主义观点:“在人和大自然或外界势力的搏斗中,最后人总是难免于失败”,决心主动摆脱病榻上的痛苦折磨,在1961年7月用他心爱的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自杀是对病魔采取的一种“宁死不屈”,与之“同归于尽”的解决手段;同时也使他的消极世界观和他所提倡的“硬汉”精神这一对矛盾最终在他身上得到了统一。
  海明威是硬汉精神的一种标志。多少年来,这似乎成了一句至理名言。海明威是一个酷爱打猎、钓鱼的作家。他到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他的身上中过237片弹片。他的头上缝过57针。他曾在非洲两度飞机失事,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
  这就是海明威。他的经历,孕育出他那硬汉的性格。在他的小说中,反复出现了拳击、斗牛、狩猎、捕鱼、战争等题材。这些都是力量的象征。当然,还杂糅着酒、暴力、性、孤独和死亡。
  海明威让我知道,人的经历是何等的重要,这是无价的财富。谁都无法轻视自己的经历。
  今天的男人,对于海明威那种生活,自然是无缘也无法企及的。所以,人们曾经发出“寻找男子汉”的呼唤。一种男性的强悍、坚韧的阳刚之气,已变得越来越稀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一种精神,敢于承受痛苦,蔑视死亡。
  一个作家的成名,不在于他写了多少,而在于他有什么独特的创造。海明威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其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而且,人们极易在文学大师的群像中辨别出他的声音。
  无法否认,与海明威硬汉精神相吻合的是,他那具有鲜明个人特点的写作风格。那就是简洁利索。他放弃了无关的素材,技巧的花哨,感情的泛滥,蹩脚的形容。我仿佛看见他提着一把锋利的板斧,砍掉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修饰。正如英国作家欧·贝茨所说:“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据说,《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他重写了39次。《老人与海》他校改了200多次,本来可以写成1000多页的长篇巨著,最终浓缩为只剩下几十页的一个短中篇。假如仍是1000多页,那就不是海明威了。诺贝尔文学奖史也将抹去他的名字。
  无法理喻的是,被海明威所摒弃的,却被时下我们的一些文人当宝贝似的捡回,乐此不疲地制造着成堆的文字垃圾。
  海明威的魅力在于,他净化了当时的文风,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也因此,他被同时代及后来的许多作家奉为典范,并且吸引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目光。其春风化雨般的影响,经久不衰。
  近读介绍海明威生平的一份译稿。看他魁梧、结实、胡须丛生的照片,嘴角还漾出一丝微笑。海明威是不朽的。很难再有像海明威这样的作家,他的经历与作品,让我一读再读。因为,海明威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
3、泰戈尔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 ( http: / / www.21cnjy.com )ranathTagore,1861-1941)印度孟加拉语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六个哥哥也均献身于社会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泰戈尔自幼厌恶正规学校的教育,靠家庭教育和刻苦自学度过少年时代,1878年去英国学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泰戈尔童年时代即崭露诗才,他的爱国诗篇《给印度教徒庙会》(1875)发表时,年仅14岁。1880年,19岁的泰戈尔便成为职业作家。1881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诗集《暮歌》(1882)、《晨歌》(1883),还有戏剧和小说等作品。这些早期伤品的特点是梦幻多于现实,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期,诗集《心中的向往》(1890)是他的第一部成熟作品,著名诗篇《两亩地》(1894)的发表,标志着泰戈尔从宗教神秘主义走向深刻的人道主义。这一时期的诗作还有《金帆船》(1894)、《缤纷集》(1896)第5部抒情诗集和一部《故事诗集》(1900)。此外,他还创作了6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的《素芭》(1893)、《摩诃摩耶》(1892)、《最活着,还是死了?》(1892)等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杰作之林。
1901年,泰戈尔为改造社会创办了一所学校,从事儿童教育实验。1912年,这所学校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由于英国在孟加拉推行分裂政策,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泰戈尔积极投身于运动并创作了许多爱国诗篇。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最辉煌时期。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诗集和8部英文诗集,其中《吉檀迦利》为诗人赢得世界性声誉。这一时期重要的诗集还有《园丁集》(1913)、《新月集》(1915)、《飞鸟集》(1916)等。1910年,泰戈尔又发表了史诗性长篇小说《戈拉》和象征剧《国王》等。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为寻求民族解放道路,他走遍五大洲,发表了许多著名演讲。这时期突出成就是政治抒情诗,分别收在《非洲集》(1937)、《边沿集》(1938)、《生辰集》(1941)等作品中。
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余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画家,曾创作2000余首歌曲和1500余帧画,其中歌曲《人民的意志》已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获诺贝尔文学奖。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
1941年4月,这位旷世奇才,印度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写下最后的遗言《文明的危机》。同年8月7日,泰戈尔于加尔各答祖宅去世。
4、马克西姆·高尔基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克西耶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工,4岁丧父,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走向“人间”,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
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8年开始过流浪生活。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吧:马克西姆·高尔基。”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而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可夫。
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青少年时期漂泊流浪的生活,使高尔基亲眼看到并亲身体验到俄罗斯劳苦大众在沙皇统治下的艰难生活。高尔基对腐朽的旧制度充满厌恶和憎恨。他在作品中抨击了沙皇制度的黑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他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沙皇政府对此十分害怕,曾几次监视、拘禁和逮捕高尔基,并将他流放。镇压不但没有使他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斗争的意志和决心。
1898年,他的第一个作品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实主义作品。浪漫主义作品有《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切尔卡什》、《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等,主要批判资产阶级世界和市侩的卑鄙龌龊,同时也表现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觉醒,表达他们对剥削制度的愤怒和抗议。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1901-1905年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1906年高尔基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它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工人党员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巴威尔和母亲尼罗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列宁称赞这部小说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提出它对俄国工人有“很大的益处”。这部小说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群众,使沙俄统治者十分惊恐。《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革命导师列宁是高尔基的良师益友。列宁不断地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怀、帮助高尔基。在列宁的建议、鼓励之下,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自传三部曲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艰苦的思想探求过程,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一度接受造神说,发表错误作品长篇小说《忏悔》,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十月革命前后高尔基还写了许多重要作品:《夏天》、《三人》、《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人间》、《我的大学》等。1922年高尔基出国养病,病中完成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1928年回国后,目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景象,热情高涨。晚年除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特写、政论、评论文章外,还著有史诗型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作品,为无产阶级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
  1936年6月18日病逝。
5、《母亲》
《母亲》是高尔基为唤起俄国人民群众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事业胜利的信心而作的。小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年轻工人巴维尔及其母亲尼洛芙娜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后,逐渐觉醒,以及巴维尔领导的工人小组的成长过程。然而在“五一”节示威游行中,巴维尔等人不幸被捕。小说的第二部分描写了母亲尼洛芙娜在儿子被捕后,接替了儿子的革命工作,常常扮作小贩、香客、修女等到处散发革命传单和宣传革命真理的小册子。在审判巴维尔的法庭上,巴维尔正义凛然地控诉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和罪恶,同时也表明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而母亲则在传送巴维尔演说的传单过程中被宪兵抓住。
小说通过“母亲”这个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1905年革命前夕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反对沙皇统治的不懈斗争。小说将人类最崇高的情感——母爱和人类最神圣的事业——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融为一体,以革命乐观主义预示了旧时代的必然灭亡,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6、鲁迅
鲁迅(1881年―1936年),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
  1906年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翻译、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发表了《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富有战斗精神的论文。1909年8月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课余辑录亡佚古代小说。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到北京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此后“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发表《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杰作。同时,他还结合斗争需要,创造了被称为匕首或投枪的文体,写了许多杂文和论文,后来结成杂感集《热风》,论文则收入《坟》。1920年8月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课,编定《中国小说史略》等书,并相继出版了小说集《呐喊》、1925年领导青年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编《莽原》,翻释介绍外国文学。1926年8月在军阀迫害下,离京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底到上海,专事著述。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1930年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其间,还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国民党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在上海期间,陆续出版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化巨人因积劳成疾,在上海逝世。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一生著译约近1000万字,计有小说集3部,杂文集17部,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集1部,1400多封书信,还有1912年5月5日到1936年10月18日的日记(其中1922年的已佚),以及《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他还翻译了14个国家将近100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印成33部单行本。此外还辑录、校勘古籍18种。这些著作曾有各种不同版本出版,现有1959年版《鲁迅译文集》10卷,1981年版《鲁迅全集》16卷。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7、巴伯罗·毕加索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 ( http: / / www.21cnjy.com )1-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南部港口城市马拉加,父亲是位美术教师,曾做过美术馆长。14岁的毕加索考入父亲任教的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高级班,16岁毕业时画的《探望病人》一画参加全国美展,具有相当写实的造型水平。以后又考取了马德里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但他更喜欢的是在美术馆和街头自由吸取艺术营养。
  9岁的毕加索来到巴黎,由于贫 ( http: / / www.21cnjy.com )穷总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时他画了一些穷愁潦倒的友人题材的油画,画面充满着一层阴冷的蓝色调,这便是他的“蓝色时期”。1904年4月定居巴黎贫民区,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这时画了许多流浪艺人生活题材的画,色调出现温暖的粉红色,这就是他的“粉红色时期”。尔后由于受到塞尚艺术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探讨研究,作品显示出几何化倾向,开始将形象分解成各个平面,并重新予以组合,于1907年创造出划时代的作品《阿维尼翁少女》,从此他进入分析立体主义研究和创作时期。不久他又采用拼贴技巧创作,标志着他的分析立体主义的结束,逐渐走向“综合立体主义”。
  32岁之后的毕加索绘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它们又使人想起塞尚。从此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躁,可亲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他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8、亚威农少女
《亚威农少女》是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形成于其创作生涯中的“黑人时期”,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
1907年,毕加索根据他青年时代在巴 ( http: / / www.21cnjy.com )塞罗那的“亚威农大街”所见的妓女形象为依据创作了此画。这是一幅与以往的艺术方法彻底决裂的立体主义作品。毕加索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公开向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审美法则进行挑战。画中没有任何情节,没有具体环境描写,只有几个面的结构。画面上五个裸女的色调以蓝色背景来映衬,其形体,特别是脸部、正面、侧面、斜面全部合在了一起。
这幅画完全违反了人的视觉所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的形象,又是以裸体女人为主,使毕加索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嘲讽和指责。然而,这幅画却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领域,连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上,都引起了共鸣。这幅画由此被认为是立体派的开端,毕加索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9、格尔尼卡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的无辜居民惨遭屠杀,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毕加索也义愤填膺,随即拿起画笔,进行构思,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了这一幅震撼世界画坛的《格尔尼卡》。
乍看起来,这幅画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甚至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似乎在表达着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然而,仔细观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也是相互平衡的。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全画用黑、白与灰色画成。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是 ( )
A、罗曼·罗兰 B、海明威 C、德莱塞 D、马克·吐温
2、下列哪位文学家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
A、罗曼·罗兰 B、海明威 C、德莱塞 D、马克·吐温
3、美国作家海明威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
A、《美国的悲剧》 B、《苹果车》
C、《老人与海》 D、《约翰·克利斯朵夫》
4、下列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是( )
A、《太阳照旧升起》 B、《丧钟为谁而鸣》
C、《老人与海》 D、《约翰·克里斯朵夫》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A、川端康成 B、鲁迅 C、巴金 D、泰戈尔
6、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的作品是( )
A、《母亲》 B、《苦难的历程》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静静的顿河》
7、下列不属于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的是( )
A、《海燕》 B、《童年》 C、《我的大学》 D、《千只鹤》
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阿Q正传》 B、《狂人日记》 C、《药》 D、《祝福》
9、20世纪立体派绘画最著名的代表是( )
A、毕加索 B、米开朗琪罗 C、拉斐尔 D、德彪西
10、毕加索创作的《格尔尼卡》曾经震撼画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画面采用了主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
B、描绘了战争带给格尔尼卡镇居民的伤亡和惊恐
C、这幅画的创作是有感而发
D、这幅画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面材料: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名的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请回答:
⑴泰戈尔是哪国人 他获奖有何影响
⑵泰戈尔的创作属于哪一个文学流派 这一流派同时期的欧美作家有哪些
⑶这一文学流派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三、问答题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有何发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D 5、D 6、A 7、D 8、B 9、A 10、D
二、材料解析题
11、⑴印度人。他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标志着东方文学的成就已经逐渐为世界接受。
⑵属于现实主义流派。这一时期的欧美作家有:法国的罗曼.罗兰,美国的海明威、德莱塞、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等。
⑶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三、问答题
12、高尔基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代表作《海燕》、《母亲》、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中国鲁迅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第一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文学与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最绚烂多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部分,19世纪以后的文学、艺术则更是硕果累累,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那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是19世纪初的带有浪漫色彩的文学与艺术,第一课工业 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我们先看课标(放课件)
历史是文化的镜子,失去了历史的依托,文化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光彩。因而我们在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音乐、艺术、的主要成就,要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下面我们看这课有哪些内容。有三个心灵的激荡,说的是文学。浪漫乐章说的是音乐,浪漫主义的狮子是绘画。(放课件)
问:浪漫情怀,浪漫这个字大家一定很喜欢,(发散思维,问学生你眼中的浪漫是什么?)
师:不错,在我是你们这样的年龄时也曾这么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哪位少女不怀春,哪位少男不钟情。那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浪漫是什么呢?在雨果的长篇著作《巴黎圣母院》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师:有谁看过这部小说,来讲述一下。
(学生讲述或者老师讲述故事)
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着一主、一仆:道貌岸然的助祭长克洛德和敲钟的畸形人卡席莫多;内心实际上邪恶的克洛德对街头跳舞卖艺的吉普赛姑娘爱斯美腊达动了淫念,夜间打发卡席莫多劫持少女,被少年英俊的卫队长孚比斯救出。姑娘爱上了孚比斯,满怀嫉妒的助祭长趁他二人幽会之际刺伤军官,却嫁祸于爱斯美腊达。她因而被判处死刑,在临刑之际被暗中爱慕她的卡席莫多救出,把她安顿在圣母院内避难,但克洛德唆使教会把她看作女巫,法院不顾圣母院享有圣地避难权,决定予以逮捕。巴黎下层社会的好汉们前来营救姑娘,却被敲钟人误以为是官兵来抓爱斯美腊达,拼命抵抗,国王路易十一调兵遣将来攻打圣母院,上下夹击,一场混战中,克洛德把少女劫持出圣母院,威逼她满足其兽欲,遭到拒绝,便把她交给官兵,蹲在圣母院钟楼顶上眼瞅着她被绞死,卡席莫多义愤填膺,怒气冲冲,把抚养他成人的助祭长推了下去,活活摔死,自己则到公墓里面找到少女的尸体,死在她身旁。几年之后,人们在一处地穴里发现一男一女的骨骼,那是卡席莫多紧紧拥抱着吉普赛姑娘!
师:大家看这也是个非常浪漫的故事,不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个悲剧的故事。现实中也没有如此丑的人,他长着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独眼,驼背,跛子,身体的高度和宽度差不多,下部是方方的,两腿从前面看,好象是两把镰刀,刀柄同刀柄相连起来。雨果为什么要描写这么丑陋的人,还爱着这么美丽的姑娘。雨果又为什么要描写这悲剧的浪漫小说?他又想从这悲剧中说明什么问题?
其实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雨果把笔锋直指宫廷与教会,揭示他们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这种浪漫是超越我们情感的浪漫,是革命的浪漫主义。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以鼓舞人民的斗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品味到的浪漫主义。
问:现在大家明白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浪漫主义是什么了吗?
生:是揭露现实的黑暗,号召人民向着理想而斗争的浪漫。
师:对,它是起源于中世纪指18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强调理想,追求自由,因为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社会的反映。19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封建秩序瓦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更具有催生作用。,法国大革命没有彻底铲除欧洲的封建制度,资产阶级革命仍在曲折中进行着。而且还促进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空前高涨。在资本主义确立的过程中,充满了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充满了反复与曲折。因此,整个社会动荡不堪,人们在社会现实中感到迷惑、感到彷徨,启蒙思想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本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动力,而这样的理想在现实中不但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更多令人不满的社会现实。战争不断、贫富不均。。。。于是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便应运而生。
他们热爱自然,借对自然的热爱来抒发自己的内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烈的感情和对现实社会的美好追求。就如我们的标题是心灵的激荡,“透过心灵的棱镜来看待生活的”,是浪漫主义是流行于19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形式。但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各异,因而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也不完全一致,首先,在英国、德国,后来在法国得到了发展。
大家看书,书中给我们列举了一些作家。你们对这些作家了解吗?(放课件)
学生1,我知道海涅,他是犹太人,他写了很多诗歌,他50岁时瘫痪了,他忍受了许多痛苦,还写了许多诗歌。
学生2:我知道雪莱,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这是雪莱的名句。
学生:我知道雨果,他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学生:我知道拜伦,他写的《恰尔德 · 哈罗德游记》一经问世即轰动文坛。《唐璜》是拜伦的另一部代表作
学生:我知道普希金。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师: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家。(一一放课件简单说明)
霍夫曼,德国著名作家。
他主要是通过奇异和荒诞的故事来反映现实,对现实中的黑暗现象进行讽刺,代表作是《小查克斯》
海涅是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恩格斯称赞他是“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把你的脸贴住我的脸,
让泪 ( http: / / www.21cnjy.com )眼留在一起!
把你的心贴住我的心,
让爱火烧在一起!
等我们盈盈的泪珠,
滴入这熊熊的火里,
等我双臂抱紧了你--
我情愿殉情而死!
这就是他写的诗篇,是多么的浪漫,多么的有诗意。
师:,雪莱的代表作有《西风颂》,以及《云》、《致云雀》等。
师:济慈,1795年10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29日生,1821年2月病逝,只活了25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留下了不少壮丽的诗篇,为英国和世界文学宣言增添了光辉。他不到三小时写成了一首八段八十行的长歌《夜莺歌》,,
普希金是俄国的诗人。出身贵族,酷爱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自由,痛恶沙皇的统治,反对农奴制度。普希金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沙皇,公开号召民众为推翻专制暴政而斗争。1820年沙皇把普希金流放到高加索。不久又以他的无神论思想为借口,把他幽禁在他母亲的领地米哈伊夫斯克村。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沙皇为了拉扰他,把他如回莫斯科,企图使他成为宫廷诗人。他的进步思想与统治阶级格格不入,后来在一次决斗中,普希金受重伤而死。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这个世界容不得我活下去。”。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写的
“我的诗歌所激起的善良的感情,
记着我在这冷酷的时代歌颂自由”
雨果是法国著名的作家,我们对他比较熟悉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1861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了圆明园,雨果义正辞严地写道:“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我们从他的出生年月来看,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他用笔来战斗,他也曾被法国政府所流放,但他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
他是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他在1885年5月22日与世长辞时,法国就有200多万人为人他送行,而我们中国人也应记念着这个伟人。
他的代表作我们也不陌生,刚才我们已讲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很多同学都有阅读过吧。
《巴黎圣母院》一部愤怒而悲壮的命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响曲。作品是刻画社会的,就是其立意是深刻。以感人至深的笔触刻画的就是那黑暗时代,几乎全部平头百姓不可逃脱的这样悲惨的命运。国王路易十一深藏在重重黑幕后面,他却正是雨果拿出来示众的血腥屠杀的元凶大憝。无辜惨遭他所代表的黑暗之力摧残的民众就是这部悲剧的真正主角。,
那我在这儿想对所有的人特别是女生说:千万不要让人的外表所欺骗。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
丑怪藏在崇高背后,
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大家对美与丑又有何看法?
学生:所谓的美和丑都不仅仅是外在,更重要的是内在。美与丑始终都是并存的。
师;他的另一部作品《悲惨世界》(看时间而定,如果允许就多说,)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些作品本是语文课上要了解的东西,为什么历史科要了解?
学生;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当时的文学作品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我们了解了文学作品,也可以了解当时社会。
师:不错,文学家手中的笔记载的东西,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个材料。我们看拜伦。
他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也是资产阶级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家。他的一生致力于对自由和进步的追求,对专制的压迫的反抗,他的浪漫主义同时又是革命的浪漫主义。他不仅用笔来战斗。而且他还积极地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最终连生命都贡献给了这一事业。我们了解了他的著作,也就了解了那个时代发生的一切。1823年7月,拜伦去希腊,参加当地人民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斗争。他变卖了自己的产业,把钱献给了希腊去买军火。1824年4月19日死于寒热症。临死时,他还关心希腊的命运。他说:“不幸的希腊,为了你,我献出自己的时间、财产,现在把生命也献给了你。希腊、希腊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拜伦死后,希腊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深切悼念他,整个欧洲大陆也为之衰伤。
如果拜伦的生命不是在三十六岁结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话,或许就不会给我们留下一遗憾。普希金称他为“思想界的君王”,鲁讯先生也认为,自己早期对压迫民族“衰其不幸,恕其不争‘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
拜伦死后,希腊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
他根据自己在大学毕业后在欧洲各国的旅行,写下了著名的长诗《恰尔德 · 哈罗德游记》,在书中主要歌颂了欧洲反暴政、反侵略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唐璜》是拜伦的另一部代表作,这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没有完成的作品,他原本打算写二十年,后来由于参加希腊独立战争染病去世而没有完成。《唐璜》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作品通过诗歌的主人公唐璜在欧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地的旅行经历,恋爱和冒险的经历,揭示了当时的时代黑影、丑恶、虚伪,向人们展示了当时欧洲社会现实的广阔图景,同时对现实的不满,也使诗人的诗中充满了讽刺、愤怒和战斗性。
我们看《唐璜》中的某些诗句,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情景。请一个同学来朗诵,要能朗诵出那种味。
学生朗诵1
战争本来就是砍头和割气管,
除非它的事业有正义来批准。
假如你确曾演过仁德的角色,
世人而非世人的主子将会评定;
我倒很想知道谁能从滑铁卢
得到好处,除了你和你的恩主。
师:大家想想他在这里表达了什么?
生:在这里,他表达了欧洲反动力进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愤恨。
学生朗诵2
伦敦的市民啊,巴黎的市民啊!
想一想,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
。。。。
不论那巨大的蝗虫,“毁灭”如何地
糟蹋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
面目狰狞的灾荒决不会临近帝王----
虽然爱尔兰饿得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
师:这里也是想表达什么?
生:在这里,他说出了欧洲反动势力进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师:对。再请学生读
学生:我仿佛听见鸟的歌说待不很久
人民就会强大
唯有革命
才能把地狱的污垢从大地除净。
师:不错,前面是揭露战争的灾难,对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说是没有好处。蝗虫,“毁灭地糟蹋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爱尔兰人饿得慌,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于是,他面对人民所受的痛苦,他号召人民要进行斗争。
拜伦对未来进行瞻望、宣告革命必将到来,号召人民进行革命。
从我们了解的这些作品来看,浪漫主义文学直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的欧洲社会种种黑暗、丑恶、虚伪的现象,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文学家为这战歌写出了词,音乐家为这战歌谱写了曲。
浪漫主义音乐主要是音乐与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结合,从文学中去寻找题材,作曲家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因此,音乐的浪漫主义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晚了数十年。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
   我们先来听这首曲子。(放音乐)
这是谁作的,什么音乐?
对,这就是贝多芬作的<命运>,他原本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他心中的英雄拿破仑所作。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进,贝多芬十分失望,并将曲子的题目改为了<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他向人们展示了抗争 的精神和胜利的喜悦。
谁比较了解贝多芬来说说看。
学生: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开创了浪漫主义的音乐的先河。他出身于德国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4岁在父亲的逼迫下开始苦练钢琴,小提琴。17岁时他到维也纳拜见音乐大师莫扎特,莫扎特听了他演奏后说:“这位少年即将震动世界。”正如莫扎特预言的,他震惊了世界,他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思想给了贝多芬很多启发,他追求平等,正义和个性自由,激励着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等。他被称为“乐圣”,我们在对他辉煌成就敬仰时,也别忘了,他的一生是充满不幸的二十六岁时,他就开始耳聋,到晚年时全聋。耳聋对一具音乐家来说是多么的可怕。他也曾为听力的逐渐衰退而感到恐惧,在他32岁时也想到了自杀,后来他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以顽强的毅力,坚守着“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了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师:不错。我们看这是贝多芬的助听器。下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段。希望在欣赏时,更要鸣记贝多芬坚强而不断与命运抗争的精神。鼓励着我们不断前进。(听音乐)能唱的同学我们大声唱。(唱欢乐颂)
当我们欢乐的唱吧,也在这宁静的乐曲中让我们来来了解他的作者。谁对他比较了解的?
学生:这曲子的作者是舒伯特。这首曲了是《小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1787年出生于维也纳,是奥地利音乐的代表。他是在一个拮据的家庭长大的,1825年就早逝,才活三十一岁,在这短短的几年里,他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音乐财富,如《春之念》《野玫瑰》,其中仅歌曲就有634首,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最有名的就是《魔王》,这是根据歌德的《魔王》而著。他善于用音乐这个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理性活动,表达大自然和和谐、生命力的气息,同时他把感觉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我们来欣赏他的曲子。《小夜曲 》
教师:对。我们看他短暂的生命却给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下了永恒的篇章。浪漫主义音乐有许多,正如课本上还提到的舒曼、他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的一生作品有很多,代表作有钢琴曲《幻想曲》等,他的音乐很有诗意,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美誉。但他最后却死于精神病院。
当然,不仅仅是欧洲的音乐很著名,同一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我们国家的京剧,也逐渐形成。特别是四大微班  的进京促使了微剧和汉调结合,为京剧的正式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在专题二中已有讨论过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诉诸于阅读,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诉诸于听觉,美术是感观的艺术,诉诸于视觉,浪漫主义之风吹向文学、音乐,也吹向也画坛。
大家看这幅图(放课件)
这幅图咱们在美术课上应该有所了解了吧。这幅图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学生回答。法国作家籍里柯画的《梅杜萨之筏》
师:大家知道这幅画的来历吗?(假如知道,不再说。如果不知道,简单介绍)《梅杜莎之筏》是籍里柯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杰作。画中表
现的是1816年7月发生的法国“梅杜莎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巡洋舰的海难事件。“梅杜莎号”在舰长的错误指挥下,搁浅在毛里塔尼亚海滩,舰长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丢下的150余名乘客,只好搭制简陋木筏飘泊大海13天。惨剧发生:人们饥饿难耐,互相残杀,啃吃死者的肉,在海上飘了最后,木筏被救,15条生命奄奄一息。席里柯以金字塔形构图,把焦点集中在筏上的幸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金字塔形"的塔尖上摇动红巾的人,喻示着法国人民在苦难斗争中的希望。
作者籍里柯的这幅画是一幅新闻画。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这幅画抨击当时的法国政府对人民的态度。这幅画的事件是发生在1816年当时法国复辟王朝时期,波旁王朝复辟统治。
大家仔细观察图,此图画的是绝望的人们在发现天边的船只时,一刹那间的景象。
师:大家看,这木筏边是什么?
生:是漂浮的尸体。
师;有人回头议论什么?
生:议论看见了船,议论着有生的希望。
师:这人在干嘛?他手上拿着什么?
生:振臂高喊,他手中拿着红手巾。
师:为什么要拿红手巾?
生:那是希望,希望远方的船只能看见他们。那是他们的希望,希望有人来把他们从这困境中拯救出去。
师:这种困境是谁造成的?
生:是统治阶级。
师:对,这木筏中的人就是处于水深火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法国人民。这就是当年他们在革命斗争中遭遇的情况的写照。那条摇动着的红巾,正是法国人民在苦难斗争中的的象征。画家籍里柯借用这件事对现实的影射,这种浪漫主义,正如当时英国浪漫派诗人拜伦在凶的叙事长诗《唐璜》中所描写的惊涛骇浪的险境一样,是先进思想的艺术反射。
师:大家再看这幅图。这幅图在美术课上应该也有出现过。
这幅图名称是《自由引导人民》,可他还有一个名字,谁会知道?
生:他还有一个名字叫《1830年7有28日》。
师:这是画家德拉克洛瓦所作的。从他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的另一个名称和这幅图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我们很显然就知道,画家这幅画就是取材于1830年法国人民为推翻波旁王朝而进行的“七月革命”
这幅画中最会吸引我们的是谁?
学生回答:画中心的女人。
师: 这个女人是谁?
学生:这是自由女神,
师:她头戴着法国大革命的红色帽子,左手握着枪,右手高举着三色旗,她转身干什么?
学生:转身号召民众向前冲。
师:冲向谁?
生;向法国君主专制王朝冲动。
师:对,这就是作家浪漫主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像。也是他思想中的体现。德拉克洛瓦向往着自由、平等。歌颂着人民群众争取自由的斗争都在这幅中体现出来。你们看女神的左侧,是谁?
生:是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
师:右侧呢?
生:右侧是那个身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
师:你们看他紧握着步枪,眼中闪烁着的是对自由的渴望。甚至有人认为这就是画家本人。你们在看他身后是谁?
生;在他身后两个高举着战刀怒形于色的工人。
师:地上呢?
生:地上是倒毙在瓦砾堆上的禁卫军尸首,还有一个受伤的青年匍匐着想站起来。仰望着女神手中的三色旗。
教师:不错,大家观察的很仔细,通过 观察我们很容易理解《自由引导人民》内涵。
谁来说说看?这些人各自象征着什么?
女神象征着什么?她呼唤和引导起义者向前锋。
生:象征着自由
她周边的少年、大学生、工人象征着什么?
生:象征着革命的力量
这幅画歌颂了什么?
生:歌颂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 、勇气。
整幅画场面气势磅礴,用生动的人物造型,丰富炽烈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斗志
昂扬的气氛。德拉克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而他本人被称为“浪漫主
义狮子”
看到这幅图,我忽然想起我们国家的建立,不也是在无数英雄倒下后再建立起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总结:经过我们对文学、美术、音乐的了解,我们对工业革命时期的浪漫情怀已有所了解,那我问大家,我要把这内容概括起来,用什么方法较好
图表
大家来完成图表。
经过这节课的探讨,让我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想好好读读拜伦、普希金的诗。也想再读一次这《巴黎圣母院》,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想法。对其他的浪漫主义的文学家、音乐家、画家你都了解了多少,对他们的作品又有几分了解?
我们也要面对现实,我用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赠送给你,希望大家敢于挑战现实。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马赛曲》歌词: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第二课《碰撞与冲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批判现实主义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浪漫主义美术: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美术:库尔贝《石工》、《奥尔南的葬礼》,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主义绘画:莫奈《日出·印象》、凡高《向日葵》;。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阅读,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体会当时文学家们创作的心境,加深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或通过编演历史剧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1)浪漫主义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2)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一、现实主义文学
(1)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点
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经历了拿破仑的兴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三个时期,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创作素材的丰厚积累,为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他所创作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狡诈和虚伪,真实描绘了法国社会生活。在《人间喜剧》中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狄更斯。《大卫·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波菲尔》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也是公认的他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大卫曲折艰辛的身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的一生道路了解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理是俄国文学从模仿走向独创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第一,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残余,同时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第二,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深切同情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人民。
第三,以上所介绍的所有著名作家,他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热爱祖国,热爱人类,都有强烈的正义感,都在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肮脏、邪恶的东西。他们的高尚品德激励21世纪的青年学生,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民族乐派音乐
1、民族乐派的出现及特点
民族乐派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和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地区。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着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事迹为题材,并且将民族音乐的鲜明特点和古典主义音乐的优秀传统以及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创作出大量既有独特艺术个性和民族感情,又有强烈艺术生命力的作品。他们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热情地歌颂自己伟大的祖国、民族和人民,反映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内心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思考:民族乐派音乐形成的原由?
2、代表
(1)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最为著名;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3部舞剧——《天鹅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2)德沃夏克。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乐派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要的作曲家。他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6岁的时候他来到布拉格,开始了音乐学习,后来成为捷克国家剧院乐队的中提琴手。l873年,他的爱国主义合唱作品《赞歌》的演出成功,促使奥地利艺术部给于他经济上的补助。然而他最初在音乐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勃拉姆斯的提携。勃拉姆斯极力推荐德沃夏克是一位前途无量的作曲家,而且还说服了一家德国音乐出版商出版了德沃夏克的《摩拉维亚二重奏》和《斯拉夫舞曲》。这使他有条件去欧洲指挥演出自己的作品,同时还获得了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的职位。 德沃夏克的音乐具有自然而优美的特性,他在欧洲很快出了名。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邀请他去作院长。这次美国之行产生了他作品中最杰出的两首名作:《自新大陆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阿美利加》。《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的第9首交响曲。所谓"新大陆",又称"新世界",指他客居的美国。但是,作为一个捷克作曲家,他是不会去写一部美国作品的,作品充满了他身居异国而怀念故乡的情绪。曲中采用了美国印第安民谣及黑人灵歌作材料,以他的民族性手法并经过加工和整理而成的,带有捷克风格。在纽约演出时好评如潮,取得很大成功。现在,它已经成为世界交响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弦乐四重奏《阿美利加》同样具有浓厚的捷克风格。 对故乡的热爱使德沃夏克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3年后,他回到祖国,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3年后,他在布拉格去世。 德沃夏克留下的作品显示了他的多种创作才能。9部交响曲、14首弦乐四重奏、许多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协奏曲、4部清唱剧、5首交响诗、11部歌剧和大量声乐作品。在他的音乐中,民族主义情感和古典主义的结构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对后代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4)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于农民,擅长用农民的眼睛看这个农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他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60年代农村的面貌。代表作品《播种者》反映了这样的特点。列宾是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
请同学们讨论:影响画家艺术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印象画派
(1)印象画派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
(2)印象画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莫奈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马奈。其中,莫奈的画《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瞩目。一位评论家在看了画展后,写了一篇文章,对这幅画大加嘲讽,说莫奈等画家是一群“印象主义者”,不料,“印象派”这个名称从此在画坛上确立,《日出·印象》成了这一画派的标志。
(3)后期印象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期印象画派,他们反对印象画派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生命的主题。《向日葵》写意重于写形,表达了主观的热情。还有法国的塞尚、高更。[人民版]必修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第四课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安排:
学习主题是20世纪中后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教材安排如下:
第一目“反映时代主题的文学”与第二目“行行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的当代美术”属于课外阅读内容,介绍了这一时期文学和美术两个领域的发展状况。第三目“风靡全球的摇滚乐”和第四目“年轻的艺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分别介绍同时期的音乐和影视。
基本思路:
1、依托本时期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相关内容,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2、把握时代性,体会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传统;
3、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历史眼光认识和理解,避免娱乐色彩掩盖历史教学目标。
教材地位:
从本专题的地位来看:本课是文学艺术发展的纵向发展阶段。
从世界文学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本课是必修三思想文化版块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在思想文化领域获得的最为新鲜的成果,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丰富着
人类文明的宝库。
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出发:通过本课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学会分析历史现象,认识文学艺术的发展是同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和反映;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准备状态:音乐和影视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是再熟悉不过,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的储备;相对于政治、经济等枯燥理论,这块内容生动活泼,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风格习惯:经过半年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中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小组活动、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的经验。
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摇滚乐;
2.了解影视艺术的诞生与发展的历程: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代表性的影视作品;
3.认识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作品赏析,帮助学生理解文学艺术发展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2.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帮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优秀摇滚乐和影视艺术的鉴赏,陶冶学生的情操,体会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音乐影视等艺术。
2.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加强开放意识,汲取其他优秀文明成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20世纪中后期音乐的发展(摇滚乐);
了解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难点:理解20世纪中后期,世界文学艺术发展日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
主要教学方式:
教法:多媒体展示法;问题引导法;表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艺术鉴赏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以歌曲《四海一家》(《We ( http: / / www.21cnjy.com ) are the world》)导入,引出此歌的寓意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在不断加强,不管白皮肤、黑皮肤,还是黄皮肤的人都是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最主要的特征是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和与时俱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四海一家——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的魅力。
〔新课教学〕
一、摇滚乐的兴起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艺术,20世界后半期以来的音乐更加明显地表现了世界文化的融合,风靡世界的摇滚乐最具有代表性。
(问)什么是摇滚乐呢?(摇滚乐是美国黑人音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两类音乐的融合。)注:布鲁斯是一种由非洲裔美国人创造的音乐流派。摇滚乐的出现本身就是世界交融的体现,而它的广泛传播进一步拉近了世界的距离。
(问)为什么摇滚乐能风靡全球?首先听取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看法,然后,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摇滚rock,英文原意震动、震撼,融合了真实和狂野。而正是这种音乐风格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达到了共鸣。
(呈现图片:“猫王”激情演出时的图片)
教师介绍:摇滚乐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偶像是被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猫王”的美国歌手艾维斯·普莱斯利(1935-1977)。他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无可争议的是他彻底改变了当时流行音乐的形式,使世界各地都充满了要滚的情调。单从他的唱片销售量就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是非凡。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这20年间,他的国际热门歌曲一打儿接一打儿,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极其稳定的销量。
(播放音乐:“猫王”的《Too much》)
教师引导:让学生仔细聆听,用心体会浪漫的摇滚情调,转变学生摇滚乐一概都是摇头晃脑的风格的看法,体现“猫王”名不虚传。
(呈现图片:“披头士乐队”即甲克虫乐队;播放他们的作品《Yesterday》)
教师介绍:甲克虫乐队不仅代表了摇滚乐在英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成就,而且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乐队和作曲家而载入史册,他们特有的音乐风格风靡英伦三岛,同时还掀起了震惊美国的“披头士”浪潮。
教师引导:使学生融入音乐中,回到那令人如痴如醉的摇滚时代,感受音乐的魅力。
20世纪80年代后,摇滚巨星层出不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乐手和歌手掀起了“良知复兴”运动,参与全球性的社会政治活动,为灾民、难民等举行大规模的义演义卖,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展示图片:1985年,摇滚明星们举行名为,《四海一家》的义演。)与导入相呼应。
二、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过渡)音乐是一项古老的艺术,在世界大融合的环境中,年轻的艺术——影视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中也体现了共融性。
(问)电影是大家熟知的艺术形式,大家知道电影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人类第一部电影,宣告电影时代的到来。)
注:1895年12月28日——电影的诞生日。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教师介绍: (表格一)
电 影 艺 术 的 发 展
发 展 阶 段 代 表
无 声 电 影 卓别林及其代表作
有 声 电 影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
注:用表格法介绍电影艺术的发展
(问)电影发展过程中又是怎么样体现世界的融合的呢?由学生发表意见。
(展示图片:美国好莱坞和中国影片的一些宣传照)
教师解释:不管是电影的内在含义,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作和宣传手段,好莱坞的电影在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推动着世界电影的发展。近几年,中国电影借鉴美国等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的同时,挖掘自身的民族特色,以崭新的姿态融入世界大潮中。(举例:2000年,《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在电影艺术的交流活动中,东西方的文化交汇并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过渡)电视艺术比电影更为年轻,是人类20世纪的又一项伟大的发明。今天,电视已经成为一种利用广泛、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工具。
(民意小调查)同学扪喜欢看电视吗?(问)你们知道电视的发展史吗?
请同学阅读课文P146的内容,概括归纳电视的发展。
教师总结:(表格二)
时 间 姓名/国家 发 展
1926年 贝尔德(英) 公开演示机械扫描电视
1928年 电视收发实验成功
1923年 弗拉基米尔·兹沃尔金(俄裔美国) 发明电子电视摄像管
1931年 发明电子显像管
1954年 美 国 第一台彩电问世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实现多路和卫星传播
(问)同学们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看电视带给你们怎么样的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呈现材料:据报道,北京奥运期间,全世界估计有40亿人口通过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奥运会的比赛和相关活动。)
(问)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概括:通过电视我们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快速更方便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和风土人情,同样中国的信息也可以快速地传播到世界上每个有电视信号的角落。电视作为媒介为世界文化的交融提供了有效途径,促进不同文化相互渗透,世界在更深层次走向一体。另外,就电视产业的发展而言,它也体现了世界正在不断融合。松下、日立、三星的电视早已走进了中国寻常百姓家,这些外国品牌给中国企业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中国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这个生机勃勃的行业。
三、影视艺术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过渡)影视艺术发展的历史不过百年,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蕴涵的能量是不可小觑的。影视艺术的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它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融合,同时也是世界政治经济走向联合的需求。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感受到这种趋势。然而,面对影视发展的洪流,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应对,从而更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呢?
(呈现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自己的想法,讨论:影视艺术的发展对学生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附材料如下:据专家介绍,过去孩子出现近视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是在10岁左右,现在提前到六七岁,别孩子三四岁就成了近视眼患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青少年中,小学生“眼镜族”占1/3,初中占1/2,高中占3/4。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给出参考性答案:
积极影响:①开阔学生视野,获取更多课外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富学识;②通过观看新闻等,可以养成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③通过艺术文艺演出的赏析,提高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消极影响:①过多沉迷电视,影响学习;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合理看电视,会造成近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③电视可能会带来迷信、虚假等有害信息,毒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课堂小结〕
如痴如醉话摇滚——20世纪中后期摇滚乐的兴起发展
如沐春风谈影视——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冷静思考看影响——影视艺术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反思:
其一,是否有学生意识?本课主要讲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艺术的发展,内容生动活泼,在课堂上会插入大量的图片、歌曲和视频资料,所以课堂气氛相对会比较活跃。但在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有没有真正融入其中,并对要讨论和思考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题作用?这是教师需要反思的。
其二,是否有学习意识?本课内容大部分是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程添加的,以前接触不多,对摇滚乐、影视我们熟悉但不专业,只知道一些皮毛。如何克服自身知识局限,如何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是教师需要努力的。
本课主题围绕着20世纪中后期文学艺术的发展,这时文学艺术发展的特征是各民族之间文化进一步融合和与时俱进。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体现了该时期政治经济一体化,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世界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