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空气与生命》3-4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空气与生命》3-4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4-30 10:27:38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科学阶段测试卷(二)
第3章《空气与生命》3-4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的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3.关于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法:木炭燃烧 B.固态二氧化碳的俗名:干冰
C.对环境影响:形成酸雨 D.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4.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
A.KMnO4 MnO2 B.K2MnO4 MnO2
C.KMnO4 MnO2 K2MnO4 D.KMnO4 K2MnO4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加入大理石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收集 ④验满 ⑤加入盐酸
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
A.②④③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②①⑤④③ D.②①⑤③④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P+5O2点燃P2O5 B.2KMnO4 △ K2MnO4+MnO2+O2↑
C.2CO+O2═2CO2 D.H2SO4+NaOH═NaSO4+H2O
7.某物质W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物质W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C、H元素
C.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8.该请根据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分析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9.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A.CaS B.SO2 C.SO3 D.CaSO3
10.下列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矛盾的是(  )
A.燃烧的硫粉与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质量相等
B.在实验室制氧气时,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C.分解水的质量等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
D.高锰酸钾加热后生成固体的质量和原来相等
11.下列所示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验满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塞紧橡皮塞
12.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23
7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待测
45
27
A.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27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表中“待测”值为21 D.X中含有氧元素
13.下面是实验室依次制备,收集,验证、验满CO2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14.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a-b)克 B.(a-b-c)克
C.(a+b-c)克 D.(a-b+c)克
15.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CO2不能支持燃烧 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16.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克)
17
64
2
0
反应后的质量(克)
m
0
46
36
A.反应生成的C与D 的质量比为11:9 B.m=1
C.该反应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可表示为:A+B→C+D
17.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1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
B.该图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可表示为2:1:2
19.如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分解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2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出现的错误类型包括:A.反应物或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 B.未配平C.遗漏反应条件 D.遗漏“↑”或“↓”.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的错误类型(填序号)。
① P+O2点燃P2O5 ; ② H2O+CO2═H2CO2 ;
③ 2H2O通电2H2↑+O2 ; ④ CH4+2O2点燃CO2+2H2O ;
22.2013年5月,某市自来水有股奇怪的味道,经专家多轮综合检测,基本认定引起此次异味的主要物质是邻叔丁基苯酚。将30克邻叔丁基苯酚完全燃烧,生成88克CO2和25.2克H2O(无其他产物)。已知邻叔丁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求:
(1)30克邻叔丁基苯酚中含碳元素 克,氢元素 克;
(2)邻叔丁基苯酚的化学式为 。
23.在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中:
(1)X的化学式为 ;
(2)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水分子由 构成。
24.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我能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3H2O(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的化学式为 。
(2)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所下所示: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4种物质中只有D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如图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回答: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26.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b仪器的名称: 。
(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3)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CH3COONa)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来制取甲烷,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27.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请根据如下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装置Ⅰ完成的实验是 ,实验装置Ⅱ的集气瓶中装入的试剂是 。
(2)实验装置Ⅰ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这种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用实验装置Ⅲ收集该气体,其中水的作用是 ;实验装置Ⅳ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 。
(3)通过Ⅳ、Ⅴ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出两点即可)① ,② 。
28.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物质的种类 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分子的数目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C2H4 + 3 O2点燃 CO2 + 2 H2O;
(3)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A、B、C、D四个实验,并按如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观察到B、C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填“是”或“否”) 正确;而A、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5分)
29.如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二氧化碳还有那些用途(写出两种) , 。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
30.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1)写出C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
(2)①一定有 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实验一: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3)实验一,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实验二,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 ,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
(4)实验一和实验二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 元素,因为 。
四、分析计算题(31题7分,共7分)
3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3.5
剩余固体质量/g
2.55
2.25
2.10
2.04
M
2.04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M的值是 g;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八年级(下)科学阶段测试卷(二)
第3章《空气与生命》3-4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C
D
B
C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D
C
A
C
C
B
C
D
二、简答题
三、实验探究题
29、(1)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CO2↑+H2O;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2)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大; 灭火; 进行人工降雨, 气体肥料;
(3)c端
30、(1)2C+O2 点燃 2CO; (2)碳; (3)H;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O; 蜡烛燃烧时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反应物提供了氧元素;
四、分析计算题
31、(1)0.96g;(2)2.04
(3)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MnO2 △ 2KCl+3O2↑
245 96
x 0.96g
∴245/96=x/0.96g解得:x=2.45g氯酸钾的质量分数=(2.45/3.0)×100%≈81.7%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1.7%.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凡是下载“三人行名师工作室”资料的朋友,如有疑问,均可与编者交流(QQ:55399510)。资料如有差错,本工作室均负责调换。并免费赠送无水印版答案或指定资料一份,谢谢配合!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