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教师参考)《第一章行星地球》课件(1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教师参考)《第一章行星地球》课件(1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4-30 08:30:15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高中地理精品课程第一章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学习目标:1、地球之外到底有没有其他生命或文明?
2、如果有,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你见过UFO吗?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蟹状 星 云1、地球的宇宙环境猎 户 座 大 星 云仙 女 座 大 星 云猫 眼 星 云沙 漏 星 云太 阳水 星金 星地 球火 星木 星 土 星 天 王 星 海 王 星冥 王 星谷 神 星齐 娜月 球哈 雷 彗 星威 斯 特 彗 星狮子座流星雨( 1999年11月16-18日)星 际 物 质天 体:地球的宇宙环境星际物质: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星际空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彗星、流星等行星:
绕恒星公转、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水星、金星、地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矮行星:
绕恒星公转、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冥王星、谷神星、齐娜)太阳系小天体:
绕恒星公转(原来的小行星,矮行星除外)太阳系行星家族的变化2、天体系统地球大,月亮小
月亮绕着地球跑
太阳大,地球小
地球绕着太阳跑——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地 月 系太 阳 系银 河 系河 外 星 系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天体(行星系、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彗星、流星)地球月球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运动特征行星公转方向一致
         ——同向性
轨道倾角很小,几乎在同一平面
           ——共面性
公转轨道偏心率很小
——近圆性2、物理特征三、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1、适宜的温度——2、适合呼吸的大气——3、液态水——日地距离适中(1.5亿km)体积、质量适中内部变化1、生命出现需要哪些条件?
2、如果地外行星有生命,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探索地外文明课件33张PPT。高中地理精品课程第一章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太阳(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已能发可见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氮蟹状星云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仙女座大星云马头星云草帽星云土星(行星)行星是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卫星是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地球与月亮慧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流星狮




雨天体的特征星云:轮廓模糊,气体和尘埃,云雾状外貌,氢
恒星:明亮发光
行星:围绕恒星运动,近似球体,不发光
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
彗星:扁长轨道围绕太阳,云雾状外貌
流星体:尘埃和固体小块
星际物质:气体、尘埃太空中的人造卫星
和载人飞船是否是天体?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
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 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 轮廓模糊的星云 D 待发射的人造卫星小测验DB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下列题目。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A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天体天体系统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地球与月亮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距离38.4万千米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地球是距离太阳比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多亿颗。直径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距离3万光年。在河外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银河星系和河外星系,统称总星系。是目前知道的最高以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天体系统的隶属关系地月系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111222333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什么特殊?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类地行星:体积小、质量小、距日近运动特征和其他行星没有多大区别
质量、体积等物体特征与类地行星没有多大区别适合生物生存
和繁衍的行星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生命活动必需的液态水距离太阳适中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
原始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
热量小 结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环境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
??? A.太阳 ??????????? B.比邻星 ?????
? C.金星 ??????? ??D.月球
课堂练习2 .可称为天体的是 ( )
A.天上彩虹  B.乌云和闪电 
C.北极星和牛郎星 D、太阳系
3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
A、天空中的大型客机 B、陨星
C、山顶坠落的巨大石块 D、宇宙中的气体
ACD4 .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 )
A、地球体积和质量与其他行星没有太大的 区别
B、有一个较稳定的宇宙玩境 C、 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上有生命D5.下列天体系统与河外星系处于同一层次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6.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 )
A.太阳 B.月球 C.比邻星 D.牛郎星
7.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的原因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卫星个数适当
C.地壳运动的缓慢性和稳定性
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当ABC8.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阳系一总星系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 
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9.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形成了地转偏向力DD课件39张PPT。第1节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 行星地球 这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
——康德(天文学家,思想家)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温家宝宇宙宇宙是包容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天地四方”——“宇” “古往今来”——“宙”——无限的空间 ——无限的时间 “地心说” →“日心说” →“星系” →现代观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着观测手段的革命而不断深化。当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物质呢?观察图片,描述图片反映了哪些天体形式?
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星 云太阳恒 星土星行 星月球卫 星流 星 体英仙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每年7月下旬—8月中旬可见,出现率极大日期在8月12日前后每年11月中旬可见,出现率极大日期在11月17日前后陨
石陨石坑哈雷彗星
公转周期:76年海尔—波普彗星彗 星注意彗尾的变化规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所有这些统称天体,它们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的:
轮廓模糊的:
不断移动的:
圆缺多变的:
一闪即逝的:
拖着长尾的:我描绘你回答:恒星
星云
行星
月亮(卫星)
流星(体)
彗星星际物质——气体、尘埃天体宇宙具有物质性、多样性神七飞天 有星光闪烁的恒星
有明亮的 行星
有圆缺多变的月亮
有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一闪即逝的流星
有拖着长尾的彗星
有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有形式各异的人造天体
天体的类型可真不少!自身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转,球状。围绕行星运转,球状天体。气体、尘埃组成,主要为氢,云雾状。在扁长轨道上运行,云雾状外貌。天体划过天空。不同的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炽热气体球,自身发光。小知识: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光年1光年=29.979万千米×365×24×60×60
约=94605亿千米
以下距离的光行时间:
月—地:1秒多
日—地:8分多
日—比邻星:4.2年(比邻星是距太阳最近的恒星) 牛郎星和织女星:36光年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
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银核银河系 距地球6000万光年星系NGC 4414。外形与银河系十分相似。总星系地球与月亮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距离38.4万千米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比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多亿颗。直径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距离3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银河星系和河外星系,统称总星系。是目前知道的最高以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天体系统的隶属关系地月系宇宙具有运动性、层次性 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银河系 总星系面对你自己完成的天体系统层次图,想一想宇宙就是总星系吗?河外星系探究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观察太阳系模式图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观察思考:
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公转运动方向相同吗?
(同向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太阳系其他行星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卫星少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远日行星:温度低、体积质量居中太阳系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1、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大吗?2、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轨道形状特殊吗?不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不特殊,都接近正圆。(近圆性)讨论思考:111222333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有阳光、有水、有空气;有森林、有草原;有飞禽、有走兽、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存在。2、温度适中3、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4、有液态水日地距离适中质量和体积适中
(引力适中吸引大气)
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水汽,原始海洋形成。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自主探究1、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位于太阳系地球上出现生命,除地球自身条件外,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没有关系?稳定:太阳光照稳定
安全:大小行星运行有序 记忆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歌诀
八大行星绕日行,惟有地球有生命。
日地距离正恰当,温度条件有保障。
自转周期不太长,白天增温夜晚降。
体积质量很适中,吸引大气在表层。
地内物质活动强,逸出水汽成海洋。
生物出现是必然,分清原因和条件。
思考:1.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哪些因素不适合人类生存?思考:
2.你认为哪些条件可以作为火星上曾经有生命存在的证据?“探路者”拍摄的火星景色360度全景照片 探索地外文明课件25张PPT。第1节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章 行星地球天体:1、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星云、恒星、行星、小行星、卫星、慧星、流星、星际物质( 气体和尘埃)等
基本天体:恒星 星云恒星——天狼星星云——蟹状星云太 阳八大行星土 星哈雷彗星下列可称为天体的是( )
A、返回地面的神州号宇宙飞船
B、卫星
C、国际空间站
D、待发射的火箭
E、北极星
F、彗星、流星体
G 、吉林1号陨石BCEF 人类发射并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
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月球探
测器、行星探测器、行星际探测器等
则被称为人造天体。 天体天体系统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有着怎样的运动关系呢?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地 月 系地球与月亮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距离38.4万千米太 阳 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地球是距离太阳比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银 河 系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银河系。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多亿颗。直径10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距离3万光年。总星 系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上千亿个同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银河星系和河外星系,统称总星系。是目前知道的最高以一级天体系统。是目前能够观测到的宇宙天体系统的层次性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太阳系其他行星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卫星少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远日行星:温度低、体积质量居中八大行星比较共性同向性—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
         
        共面性--几乎在同一平面,轨道倾角很小近圆性--公转轨道偏心率很小
差异性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卫星少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远日行星:温度低、体积质量居中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1、有适合的温度2、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4、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当质量和体积适中,引力适中,吸引大气;臭氧层的作用太阳状态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 ( 地表平均气温15 ℃)金星:480℃火星:-40 ℃3、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三)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有生命存在1.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方向基本一致,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其引力不至于招惹是非,引来生命灭迹之灾。2.自身条件适合生物生存
和繁衍的行星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距离太阳适中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
原始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
热量生命活动必需的液态水小结:宇
宙天体系统——层次宇




球普通天体特殊天体存在
生命适宜的温度 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条件天体——多样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有液态的水安全的宇宙环境宇宙存在外星人吗? 探测地外文明拓展延伸:课件22张PPT。第2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一章 行星地球‖ 导入新课后羿射日 中国古代有一则神话叫“后羿射日”:相传远古时期,天空中有10个太阳,强烈的阳光烤焦了大地,庄稼枯死了,海水如同开水一样沸腾起来,凶狠的毒蛇野兽也乘机出来残害人类。后羿十分同情处于痛苦煎熬的民众,决心冒着生命危险,为民除害。他一连射了9箭,9个太阳一个个地掉落下来。留下最后一个太阳,让它造福于人类。
从这则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太阳对地球有巨大影响。现在,我们就看看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气球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 000K。组卷网
1、太阳概况 ‖ 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2.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能电站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核聚变反应4.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一个氦原子核。热带雨林和亚热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日冕色球光球太阳内部太阳大气层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太阳大气结构及太阳活动示意图太阳黑子太阳耀斑太阳外部结构表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的变化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的变化◎ 活动 根据以上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周期大约是多少年?
(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是否与(1)相同?
(3)可以得出太阳黑子数有11年的周期变化规律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光球层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活动低峰年,11年为周期。地球气候变化。色球层磁暴,影响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宇航器。日冕层极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件37张PPT。高中地理精品课程第一章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响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一章 行星地球学习目标定位
一、课程标准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能量来源。
2.结合图片及相关资料掌握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和太阳活动的类型。(重点)
3.结合实例分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重点+难点)气体氢和氦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______反应。
3.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____、____资源。电磁波核聚变光热(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_______。
(3)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提供能源,如____、石油等。
动力煤思考
1.为什么说煤炭、石油是来自于太阳辐射的能量?
【提示】 煤、石油是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大量动植物遗体被埋到地下,经漫长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简而言之,它们是由动植物体内积累的太阳辐射能转换而来的。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活动
(1)概念:__________经常发生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2)分布
(3)重要标志:_____和_______。
(4)周期:约11年。太阳大气日冕层黑子耀斑【学法指导】图解记忆太阳大气层及其太阳活动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无线电短波磁暴极光水旱灾害思考
2.地球上,极光为什么只出现在极地和高纬度地区?
【提示】 太阳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被地球磁场捕获后,向地球磁场最强的高纬度地区运动。探究一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我国太阳辐射能的分布
互动探究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青藏高原成为高值中心的原因有哪些?
(2)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2)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大;②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较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贫乏。疑难突破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2.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别提醒】 
(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全球年太阳辐射的最大值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而是出现在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典题例练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
A.兰州    B.海口
C.上海 D.昆明
(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解析】 本题以示意图形式考查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从图中可知:兰州、海口、上海和昆明四个城市中昆明的太阳能最丰富。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主要看太阳年辐射总量的丰富与贫乏,根据图上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1)D
(2)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晴天多。
(3)C
(4)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 探究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互动探究
读教材图1.13“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太阳黑子数变化有什么特点?
(2)由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是多少年?(3)由图分析2008年太阳黑子活动的强弱。
(4)画一画:在下图中填出对应太阳大气层的太阳活动。提示:
(1)具有周期性变化特点。
(2)约11年。
(3)1997年太阳黑子数较低,依据太阳黑子活动周期,2008年是太阳黑子数较少的年份。
(4)由内向外依次为黑子、耀斑、太阳风。疑难突破
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太阳风三种类型,其在太阳大气层中的位置、特征和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误区警示
1.太阳活动≠太阳运动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大规模运动,不是太阳运动,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2.黑子并不黑
黑子是由于出现黑子的区域表面温度相对周围较低一些,看起来显得暗一些。典题例练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1世纪以来,人类又一次经历了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在高峰期间,太阳活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例如,日本的通信卫星信号中断。材料2:太阳黑子的周期图。
(1)根据太阳黑子的周期图判断,太阳活动周期约为________年,太阳活动时影响较大的部门是(  )
①通信部门 ②航天部门 ③钢铁部门 ④纺织部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太阳耀斑爆发时能量来自于________。
(3)当太阳黑子爆发时,还会出现哪些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怎样的影响?【解析】 本题从图文两个方面进行设问,由材料可得以下信息:
①太阳黑子的活动是有规律的,其周期约为11年;②太阳黑子峰值年,对地球产生很多方面的影响。第(1)题,由材料2中多个峰值间隔的时间,可得太阳黑子的活动是有规律的,其周期约为11年。当黑子爆发时,其他太阳活动也会加强,太阳活动将会影响的部门有通信、航天等。第(2)题,太阳耀斑活动的能源也和太阳辐射的能源一样,都来自太阳的核聚变反应。
第(3)题,由于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它们往往会同步发生。【答案】 
(1)11 A
(2)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3)耀斑、日珥等。影响:①气候异常;②大气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③产生“磁暴”现象;④产生极光现象;⑤引发一系列自然灾害等。
课件17张PPT。高中地理精品课程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
1.明白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3.掌握四季的变化。
4.掌握地球的五个温度带的划分。
自学检测题一1.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也就是______。
2.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____也就不断更替,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也就出现了_____的差异。
自西向东一天昼夜时间北 极南 极太 阳 光 线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 道北极圈南极圈66o34’66o34’0o23o26’23o26’思考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自然现象在同一时刻
畅畅和姨妈
互致问候时
为什么会有
时间差异?因为两地
相距太远
畅畅所在
地中国北
京刚日出
而姨妈所
在地却美
国纽约已
经日落。3.地球的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
4.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______。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______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与南半球的______相反。
自学检测题二自西向东一年倾斜不变太阳春夏秋东四季季节观察下面地球在A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A处的节气是春分,日期是3月
21日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赤道观察下面地球在B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B处的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 日
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观察下面地球在C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C处的节气是秋分,日期是9月
23日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赤道观察下面地球在D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D处的节气是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
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自学检测题三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
______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
为五个带: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分布 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这里阳光斜射得厉害,甚至
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
以下,气候终年寒冷。这是哪一个温度带?________寒带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
里,这里正午的太阳
总是照在头顶上,
气候终年炎热。这是
哪一个温度带? _____热带 这里地面得到的太阳
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
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这是哪一个温度带?
_______温 带一年之中,当地每天中午太阳都升得一样高吗?不一样高什么季节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升得比较低?夏季升得高一些。冬季升得比较低 一年之中,当地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不一样长什么季节长一些?什么季节比较短?夏季白昼时间长一些。冬季白昼时间短一 些按照下面的图示,描述当地四季的变化
一年中正
午太阳的
高低变化一年中白
昼的长短
变化地面
得到
太阳
光热
的多
少四季变化例如:正午太阳最高,白昼时间最长,地面
得到太阳光热最多,此时是当地的夏季课件27张PPT。高中地理精品课程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80°60°40°20°125°130°135°ABC18°20°22°24°25°20°15°DEF0°A 。 B 。 23 ° 26′N,120°E23°26′S,60°EC 。 D 。 66°34′S,30°W66°34′N,150°E经纬线复习定位经纬网N赤道180°ABCA:23 ° 26′N,90°EB:0°,0°C:66°34′N,135°WN20°W地球运动(二) 最基本的形式是:自转绕地轴的绕太阳的公转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1、方向:思考:(1)侧视图上画出自转方向;(2)在北极的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3)在南极的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侧视自西向东,北极俯视逆时针,南极俯视顺时针。 自转方向下列图形中,哪些正确表示地球的自转?180°0°90°E90°WS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较 参照物 时间 旋转角度 恒星日 恒星 23时56分4秒 360o 太阳日 太阳 24时 360o59′ 2、周期:
(1)真正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
(2)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3.自转的速度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角度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旋转半径大
线速度大旋转半径小
线速度小 15 °
小时结论:
(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南北纬 60° 处 , 为赤道的一半,到极点为零;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广州、大连、哈尔滨; 杭州、拉萨)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两极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3)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二、地球公转分析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轨道面、公转方向、周期和速度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速度:线速度角速度近日点最快(1月初)
远日点最慢(7月初)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186天?179天?思考:北极极昼天数?地球公转地轴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3.21春分6.22夏至9.23秋分12.22冬分次年3.21春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DABC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位移简图”的多种用途(一)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方向例: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 )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上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3.216.229.2312.223.21远日点C“太阳直射点位移简图”的多种用途(二)判断太阳光线方向及影子的朝向3.216.229.2312.223.21赤道大连课件24张PPT。第3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章 行星地球昼夜更替1、昼夜现象(静态概念)2、昼夜交替(动态概念)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⑴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晨昏圈) (2)晨昏线的形状及特点①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一个大圆。
②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和太阳光线垂直。
③晨昏线由晨线半圈和昏线半圈组成,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晨线以西为夜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昏线以西为昼半球。
④晨昏线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晨线昏线●●切点切点极夜极昼西东东西⑤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分别决定了昼长和夜长(二)、地方时和区时 (1)地方时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2)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见日出,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刻便产生了差异 。
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3)计算
规定:①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刻,地方时为12时。
②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0/小时,
因此经度相差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
1、地方时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0/小时
(“±”东加西减)如何求经度差和确定东西①两地同在东经度,值越大越向东,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值—小值)
②两地同在西经度,值越大越向西,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值—小值)
③两地一个在东经度,一个在西经度,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和,计算时间时,可以总
认为东经度在西经度的东侧,已知东经度求西经度就“—”,已知西经度求东经度就“+”。最后处理结果:
若时间结果大于24小时,则时间减24小时,日期加一天,
若时间结果小于0,则时间加24,日期减一天。001800W1800E900E900W450E10时??450W?地方时计算13时4时1时区时1、时区
①基准(起点)--本初子午线
②每个时区的范围及东十二区、西十二区的范围
③标准经线:每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
2、时区和区时(标准时)
(1)定义
每一个时区,以标准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2)每一个时区中央经线(标准经线)确定的方法
标准经线的经度 = 时区数×150(东时区为东经,西时区为西经)
(3)每一个时区的范围确定的方法
(中央经线的经度数-7.50 , 中央经线的经度数+7.50)
(4)已知某地的经度,求所属时区:
经度÷150 =时区数 (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5)时区与区时的关系 ①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
②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③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④东、西十二区的区时钟表时间相同,但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6)区时的计算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时区差的计算及东西判断①两地同在东时区,越向东时区数越大,时区差为两时区之差
②两地同在西时区,越向西时区数越大,时区差为两时区之差
③两地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时区差为两时区之和,计算时可以总认为东时区在西时区的东面,已知东时区求西时区,就“—”,以知西时区求东时区就“+”。最后处理结果:
若时间结果大于24小时,则时间减24小时,日期加一天,
若时间结果小于0,则时间加24,日期减一天。实际上,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例1 采用时区的边界线的地方时,如印度(东5.5区)
例2 采用本国东部时区的区时,如朝鲜(东9区)
例3 采用几个时区中的一个时区的区时,如中国(东8区)称为北京时间
3、日界线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
偏转的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大小:与纬度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成正相关。2、偏转规律:
①在北半球向右,
在南半球向左;
赤道上,物体水平运动不偏向;
②随速度和纬度增大而加大偏转。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A.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 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B.自秋分日至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C.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递减
(2)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
年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
年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
值五、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35张PPT。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章 行星地球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的自转NS侧视00450E俯视图
NS0000450E450WPSUN恒星PPE1E3E2恒星日太阳日ab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角速度: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维度60°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南北两极即无线速度也无
角速度,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近日点远日点7月初,公转
速度慢1月初,公转
速度快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2.公转周期:一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
远日点(较慢29.3km/s)
“近快远慢”(二)、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小结:方向
(1)自西向东
(2)逆时针——北极看
(3)顺时针——南极看
周期
(1)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均为15°/小时
(2)线速度——赤道处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60度处的线速 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3)南北两极点既无线速度和也无角速度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的概念 2.黄赤交角的大小
目前度数:23°26′
一轴、二面、三角度
三个基本不变66°34 ′观察下面地球在A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A处的节气是春分,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赤道观察下面地球在B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B处的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 日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观察下面地球在C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C处的节气是秋分,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赤道观察下面地球在D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D处的节气是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为例:夏至 6月22日前后冬至 12月22日前后秋分 9月23日前后 春分 3月21日前后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赤道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23o26′N0o23o26′SP16活动题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于是就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晨昏线(晨线)(1)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 (晨昏圈)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到昼的晨昏线为晨线,反之则为昏线(2)晨昏线的判断:NS晨 线昏 线晨 线昏 线晨 线(3)晨昏线的画法:
1、过地心与光线垂直(侧视图)
2、平分赤道
3、二分时,与经线圈重合;
二至时,与极圈相切(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②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东早西晚;东大西小)③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3)计算:经度每隔15o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2、产生时差
地方时的产生东加西减0o180o180o7.5oW7.5oE中时区15oE22.5oE东一区120oE东八区 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东西十二区②区时的计算公式:
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时区差) 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结果四舍五入)﹢(﹣) :东加西减
时区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中央经线度数=区号×15°求地方时已知A地时间,求B地时间。1.先计算出A、B两地的经度差解题过程:2.依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4分×经度差)/1°如果B在偏东面用“+”,B在偏西面用“-“。例:A地为10时26分,经度为120°E,B地经度为80 °E,求B地的地方时。B地的地方时=10时26分 (4分×40 ° )/1°- = 7时46分求经度已知A地经度,求B地经度。1.先计算出A、B两地的时间差(B-A)解题过程:2.依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B地的经度=A地的经度±(1° ×时间差)/ 4分东经用“+”,西经用“-“。例:A地为10时24分,经度为120°W,B地为11时,求B地的经度。B地的经度=120°W ( 1° ×36分 )/ 4分- = 111°W(2)统一区时 ,例如中国;我国领土地跨5个时区,全国目前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③特别的计时方法 ( 1 ) 不同区时,例如美国;(3)东部区时,例如朝鲜; 日界线(结合课本知识)
180°东 十 二 区西 十 二 区减一天加一天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处不偏转。 (1)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3)直射 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渐长。 (4)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1 昼夜长短的变化(2)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大气上界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大气削弱多;照射面积大,强度小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
大气削弱少;照射面
积小,强度大2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概念: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 0°直射 90°0°<H太<90° 0°﹥0°﹤0°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天中最大(地方时十二点)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纬度每减1°,正午太阳高度角就减1° )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0-|纬度差|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差距(如求夏至日福州(26°N)的正午太阳高度)
完成P19读图思考题
ABCD六、四季更替和五带课件29张PPT。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章 行星地球水 圈大 气 圈生 物 圈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地核地幔科学家已经给我们
绘出了右图了,据此前我们所查的信息你能得出各层的物质状态吗?固态液态再看右图,你能看出地震波速度有什么变化吗?这些变化与分层有什么关系?结论:科学家就是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
内部的这种变化来
分层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1)地震波的概念
(2)地震波的分类及其特点通过地震波在地下
不同深度传播速度
变化的探测,地球
固体地表以内分为
三层:地壳、地幔
和地核我们用一个鸡蛋来形像的比喻它的话,我们能说一
说这三部分各像鸡蛋的哪一部分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
(1)概念
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2)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思考:
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的人们有何感觉?这与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的感觉是否一致?
理论上,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的人们首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地面摇晃。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这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有关。地壳1.范围2.组成3.厚度地幔1.范围2.细分层上地幔、下地幔3、内部圈层的特殊圈层岩石圈地核1.范围2.细分层外核与内核由于横波不能在外核中
传播我们就推测外核很
可能是液态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构成与人类具有最紧密关系的外部圈层。1.软流层---岩浆发源地2.岩石圈的范围(3)地球内部圈层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9006370①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易误解】岩石圈就是地壳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地球的内部圈层部分。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要小。
活动:
1、……在莫霍界面以下,S波和P波都可通过,说明地幔的物质状态为固态,而在古登堡界面,S波完全消失,说明该面以下的外核可能为液态。
2、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火山喷发物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通过地表温泉、热泉等推知地球内部蕴藏着丰富的地热等等。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各外部圈层概况 活动: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地球表层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2)这些要素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3)这些要素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练习题
1.地震发生时,坐在(震中上)湖中小船里的人( )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2.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 BA3.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4.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黄土高原
C.大西洋 D.刚果盆地
5.岩石圈是指( )
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
C.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D.地壳和软流层BCC6.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 )
A.氮和氢 B.氧和氮
C.氢和氧 D.氧和碳
7.水圈是________的圈层。( )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不规则
C.不连续但规则 D.不连续不规则
8.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
D.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联系BBB9.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水圈
10.下列现象与主要发生圈层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岩石圈
B.赤潮——水圈和生物圈
C.台风——大气圈
D.厄尔尼诺——大气圈和岩石圈AD17(33KM)2900KM地壳17KM(33或6KM)2900KM地球内部结构如鸡蛋地内物理性质课件25张PPT。高中地理精品课程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定位
一、课程标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重点)
2.结合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横波纵波固体固、液、气增加完全消失突然下降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_________的变化.
(2)界面:图中C为________,D为__________.
(3)圈层:由内向外E+F为_____,G为_____,H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________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_______组成。传播速度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核地幔上地幔岩石【学法指导】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四个比方
(1)通过地震波间接了解地球内部的知识,就像运用X光线或B超、CT等了解人体内部。
(2)地球内部的不连续面使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就像将一支筷子放在盛有半碗水的碗里,看见水面处筷子好像被折断了。(3)地壳的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就好像建房子,高楼必须挖深地基一样。
(4)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就像煮熟的鸡蛋一样,有蛋壳(地壳)、蛋白(地幔)和蛋黄(地核),还有蛋壳和蛋白之间的蛋膜(岩石圈)。思考
1.岩石圈是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壳?
【提示】 不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两部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二、地球的外部圈层气体氮和氧连续但不规则生存环境思考
2.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提示】 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将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探究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互动探究
读教材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不连续面?(2)据图分析第一个不连续面在何处?在此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此面名称是什么?
(3)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这个不连续面叫什么?
(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成哪几个圈层?
(5)画一画: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在图中合适的位置标出地球的内部圈层。
提示:
(1)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与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面。
(3)在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叫古登堡面。(4)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5)图略。自上而下依次是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
疑难突破
地球内部圈层的具体划分和特点:误区警示 地壳就是岩石圈
这种说法不正确。地壳与岩石圈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它们都是由岩石组成的,都呈固体状态。地壳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最外层,以莫霍界面与地幔为界。岩石圈不属于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划分,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的范围比地壳大,以软流层与地球内部的其他部分为界。典题例练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F面是______界面。
(4)C层主要由_______组成。G层叫_______,H层叫_______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解析】 
该图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况的变化。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做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气态。那么,既然非固态,又非气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答案】 
(1)横 纵 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3)消失 突然下降 固 液 古登堡
(4)各类岩石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