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赤壁》课件(共22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赤壁》课件(共22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9 14:28:2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2张PPT)
赤壁
杜牧
新课导入
赤壁,是个地名,赤壁这个地方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三国时期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恶战——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四十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作者杜牧对发生于几百年前的赤壁之战的评论,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朗读并背诵全诗。
2.学习诗歌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体悟诗人的家国之忧、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入朝,官至中书舍人。《全唐诗》编其诗入卷。
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体之形成。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六六。有《樊川文集》。
了解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这种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了解咏史诗
这是一首咏史诗。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咏史诗
古代诗歌一个重要类型。不仅是对历史的歌咏,更包含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朗读指导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流露出一种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周郎: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而得名。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分析诗句
前两句:兴感之由。
后两句:感慨咏叹。
感情: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内容理解
1、诗人为什么要从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是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这支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先写它能很自然地引出后面对历史的咏叹,由此点出此地曾有过的历史风云。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铺垫。
内容理解
2、如何评析最后两句议论?这两句议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影响,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而且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予周瑜方便,胜者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也表明作者认为历史上的英雄成功都是有某种机遇的。
第二问运用诗人情感“六看”法。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感叹历史上英雄成败的机遇,映射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却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作为。
内容理解
3、这首诗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变。由叙事引发议论。
内容理解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深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的情怀。
5、诗的末尾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小见大,感叹世事造英雄(机遇的难得),为自己生不逢时鸣不平,渴望机遇的垂青,对前途充满希望的豪爽胸襟。
内容理解
6、诗人在诗中说周瑜的胜利只是因为借助“东风”,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杜牧是宰相之孙,自视甚高,有报国之心,却郁郁不得志。“东风”一语,除实指以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胜利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细品此诗,不难读出诗人对周瑜的那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赤壁的写作特色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②议论入诗,立意新颖
观点新奇独特,议论生动形象,富有情致
③咏史抒怀:两种感情
折戟 赤壁之战 英雄人物 国家命运 历史思考
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第二层意思:
假如我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我也可以取得像周瑜一样的成功,建立丰功伟绩。
第一层意思:
现实情况是我具有周瑜一样的才华,却没有周瑜那么好的客观条件,没有良好的机遇。
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
兴感之由
感慨咏叹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杜牧
赤壁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