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课件 练习含解析(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课件 练习含解析(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9 20:18:54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示意我国M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是(  )
A.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城镇人口比重、第一产业比重
B.城镇人口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
C.第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城镇人口比重、第二产业比重
D.城镇人口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
2.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M省相符的是(  )
A.冰川广布
B.千沟万壑
C.江南水乡
D.山河相间
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b、c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的是(  )
A.b、a B.a、b
C.b、c D.a、c
4.在③阶段,其产业结构是(  )
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O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中不同类型的企业。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甲、乙类型企业转型升级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
B. 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转型升级
C.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
D.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延伸
6.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将直接影响(  )
A.环境质量 B.就业结构
C.城镇化水平 D.交通密度
珠三角城市群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以及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低碳生态发展模式的示范区。由于不同类型产业空间布局的区位因素和演化过程均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类型产业制定有效的调控策略。下图示意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空间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读图,完成7~8题。
7.珠江三角洲三种产业集聚程度由弱到强的排序是(  )
A.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8.低碳发展模式对珠三角城市群产生的影响是(  )
A.提高周边城市工业化水平,促进城市群均衡发展
B.导致大量技术人才流失,城市群出现“空心化”
C.产业向周边地区扩散,城市群工业水平倒退
D.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城市群环境质量提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海岸南部,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燥少雨。地处太平洋沿岸的地理位置使得洛杉矶的经济发展具有辽阔的腹地,区位优势显著,其从最初的美国西部小城市发展为美国第二大城市,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型升级(如下图)。
(1)指出19世纪洛杉矶能源化工业的产业特点。
(2)简述产业结构升级对洛杉矶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能力提升
“腾笼换鸟”策略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策略。最早由广东省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而提出。后来一些地方政府将其系统化,成为地方经济的一种发展政策。据此完成1~2题。
1.地方政府实施“腾笼换鸟”,被换走的产业具有的特点有(  )
①劳动力需求量大 ②生产规模大 ③高能耗、低效益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关于地方政府实施“腾笼换鸟”策略对当地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B.促进经济发展
C.加剧环境污染
D.加快城镇化进程
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空间分布与中国城镇化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
B.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
C.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
D.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
4.图示内容可反映出(  )
A.城镇化水平提高导致工业份额不断增加
B.工业内部存在着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
C.东部沿海地区是工业的主要转入地区
D.目前工业发展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集成电路(简称 IC)又称芯片,大量应用于计算机、手机、汽车、家电等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通信设备。芯片生产工艺复杂,环节多,技术门槛很高,下图示意芯片的产业链。近年来,外资纷纷在我国投资建厂,IC 制造和封测行业出现了显著的“东移”现象。
(1)与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相比,发展芯片产业的优点有哪些
(2)结合芯片产业链示意图,说明芯片生产的世界格局。
(3)IC制造和封测行业为什么会出现“东移”到我国的现象
(4)对于我国芯片国产化的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示意我国M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是(  )
A.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城镇人口比重、第一产业比重
B.城镇人口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
C.第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城镇人口比重、第二产业比重
D.城镇人口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
2.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M省相符的是(  )
A.冰川广布
B.千沟万壑
C.江南水乡
D.山河相间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丁比重一直最低,且呈下降趋势,为第一产业比重;图中比重一直上升的是甲和丙。由三大产业比重之和为100%可知,图中四个年份,乙、丙、丁之和为100%。综上分析,甲为城镇人口比重,乙为第二产业比重,丙为第三产业比重。第2题,该区域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到2020年接近70%,城镇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到2020年比重达到50%以上,成为主导产业,由此可知该省经济发达。江南水乡为我国江苏省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b、c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的是(  )
A.b、a B.a、b
C.b、c D.a、c
4.在③阶段,其产业结构是(  )
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由图中劳动力比例变化情况可以判断:a为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b为工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c为农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第4题,据上题分析和示意图可知,在③阶段,其产业结构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O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中不同类型的企业。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甲、乙类型企业转型升级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
B. 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转型升级
C.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
D.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延伸
6.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将直接影响(  )
A.环境质量 B.就业结构
C.城镇化水平 D.交通密度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一般来说,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和营销服务环节附加值高,这两个环节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而加工生产环节附加值低,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读图可知,甲、乙类型企业都属于加工生产环节,完全转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的条件还不成熟,需要一个过程,A项错误;企业生产追求利润的最大化,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说明产业转型升级的条件已经具备,它应向附加值更高、利润更大的丙、丁类型企业转型升级,B项错误;产品的生产环节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产品的生产都无法完成,C项错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应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延伸,D项正确。第6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环节转型升级,必然会使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故选B项。
珠三角城市群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以及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低碳生态发展模式的示范区。由于不同类型产业空间布局的区位因素和演化过程均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类型产业制定有效的调控策略。下图示意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空间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读图,完成7~8题。
7.珠江三角洲三种产业集聚程度由弱到强的排序是(  )
A.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8.低碳发展模式对珠三角城市群产生的影响是(  )
A.提高周边城市工业化水平,促进城市群均衡发展
B.导致大量技术人才流失,城市群出现“空心化”
C.产业向周边地区扩散,城市群工业水平倒退
D.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城市群环境质量提高
答案:7.D 8.D
解析:第7题,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借助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特殊待遇,获得了大量海外投资,承接了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出现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地区扩散,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当资本密集型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时,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并出现集聚,所以珠江三角洲三种产业集聚程度由弱到强的排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第8题,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珠三角产业向周边地区扩散,有利于提高周边城市工业化水平,但不能促进城市群均衡发展;低碳发展模式使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可以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城市群环境质量会得到提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海岸南部,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燥少雨。地处太平洋沿岸的地理位置使得洛杉矶的经济发展具有辽阔的腹地,区位优势显著,其从最初的美国西部小城市发展为美国第二大城市,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型升级(如下图)。
(1)指出19世纪洛杉矶能源化工业的产业特点。
(2)简述产业结构升级对洛杉矶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答案:(1)对能源依赖程度高;产业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链相对较短,附加值低。
(2)产业结构升级,吸引高素质的年轻人迁入,提高城市人口素质(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9世纪,洛杉矶能源化工业是资源驱动模式,对能源依赖程度高;产品以重化工业为主;能源化工业产业链相对较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较低。第(2)题,洛杉矶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型升级,从资源驱动模式到资本驱动模式到创新驱动模式,创新驱动模式会吸引高素质的年轻人迁入,提高城市人口素质,迁入人口以年轻人为主,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创新驱动模式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能力提升
“腾笼换鸟”策略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策略。最早由广东省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而提出。后来一些地方政府将其系统化,成为地方经济的一种发展政策。据此完成1~2题。
1.地方政府实施“腾笼换鸟”,被换走的产业具有的特点有(  )
①劳动力需求量大 ②生产规模大 ③高能耗、低效益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关于地方政府实施“腾笼换鸟”策略对当地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B.促进经济发展
C.加剧环境污染
D.加快城镇化进程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腾笼换鸟”主要是将劳动密集型、“两高一低型”(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等产业转移出去,逐步实现本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所以被换走的产业具有的特点包括劳动力需求量大;高能耗、低效益;环境污染严重等,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第2题,地方政府实施“腾笼换鸟”策略,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故选C项。
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空间分布与中国城镇化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
B.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
C.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
D.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
4.图示内容可反映出(  )
A.城镇化水平提高导致工业份额不断增加
B.工业内部存在着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
C.东部沿海地区是工业的主要转入地区
D.目前工业发展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在不同的城镇化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的类型存在差异。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部门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据此推断①②③分别代表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第4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图中显示工业内部技术密集型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最终占主导地位,故工业内部存在着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集成电路(简称 IC)又称芯片,大量应用于计算机、手机、汽车、家电等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通信设备。芯片生产工艺复杂,环节多,技术门槛很高,下图示意芯片的产业链。近年来,外资纷纷在我国投资建厂,IC 制造和封测行业出现了显著的“东移”现象。
(1)与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相比,发展芯片产业的优点有哪些
(2)结合芯片产业链示意图,说明芯片生产的世界格局。
(3)IC制造和封测行业为什么会出现“东移”到我国的现象
(4)对于我国芯片国产化的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答案:(1)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运输成本低,产品的附加值大。
(2)芯片产业链高度全球化;美国主导着芯片的设计(生产);美、日以及欧洲的发达国家在产业链的上游,附加值大(利润高),我国主要在芯片产业链的下游,附加值小(利润低)。
(3)我国对芯片的市场需求大,但芯片的产能不足; IC产业配套日益成熟;我国的劳动力素质较高,成本较低;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4)既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自主创新,又要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化建设;大力培养芯片研发的人才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国内的芯片企业。
解析:第(1)题,芯片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可从高新技术产业的优点进行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芯片生产过程遍布全球,其中发达国家主导设计、生产,附加值高,我国主要负责封测,附加值低。第(3)题,IC制造和封测行业出现了显著的“东移”现象,说明我国在IC行业的生产设计能力上升,另外我国巨大的市场和优惠的政策也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第(4)题,芯片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芯片产业首先考虑的是技术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其次是资金的投入和国内企业的发展。(共31张PPT)
第二章
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
——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1.产业转型的原因、路径及影响因素
2.休斯敦经济结构的特点、弊端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措施
素养阐释
1.运用资料,说明区域产业转型的原因、路径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资料,认识休斯敦不同发展时期经济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弊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1.产业转型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新兴产业不断崛起;国际竞争的影响不断强化,传统产业的原有优势逐渐淡化。
2.产业转型的含义
因传统产业具有不可持续性,基于新一轮发展和市场竞争,传统产业只有进行技术改造和整体提升,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市场环境。
3.产业转型的路径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型路径各有不同,通常可归纳为产业延伸、产业更新和综合发展。
(1)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
(2)产业更新: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
(3)综合发展:有的产业转型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综合。
4.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
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
【思考感悟】 近年来,玉门市确立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文化旅游五大产业。玉门市产业转型的路径属于哪一类
提示:综合发展。
二、休斯敦的产业转型
1.休斯敦发展概况
时间 发展情况
20世纪 以前 经济支柱是农牧业,是木材与棉花集散地
1930年 以前 大量的炼油企业逐步建立,与石油工业有关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和制造业兴起
1930年 以后 大油田的发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休斯敦石油、石化工业进入全盛期
2.休斯敦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
休斯敦严重依赖石油经济,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严重缺陷。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油价暴跌和石化行业萧条,休斯敦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科技人才外流。
3.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1)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单一的石油工业模式,大力发展航天、医疗等
高科技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
(2)产业延伸:立足于发达的石油工业,积极拓展石油工业产业链,带动机械、电子、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发展。
(3)多元化发展:依托阿波罗宇航计划和休斯敦大学,大力推进高科技研发、新能源利用和人力资源培训,休斯敦成为航空航天基地、全美医疗中心和太阳能城市,金融服务业等高层次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4)优化的产业结构:目前,休斯敦是美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中心、
航天中心和医疗中心,也是美国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思考感悟】 休斯敦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对该地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可以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 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
材料 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到目前为止,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转移。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A代表的产业是什么 在第一次产业转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A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业转型工作
提示:(1)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廉价的土地和优惠的政策。
(2)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要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归纳提升]
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资源禀赋 结合本区域具有的优势资源进行区域产业转型
产业基础 根据本区原有的产业基础,发展适合本区的产业
发展阶段 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发展适合本区域现阶段发展的产业
市场环境 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产业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经济政策 政府采取专门措施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鼓励或限制某一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政策直接影响到产业转型路径的选择
科技创新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产生一系列的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首先在技术创新地区得到发展,促使该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新的产业不断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并依次带动相应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典型例题]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深圳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
B.交通条件
C.著名侨乡
D.国家政策
(2)深圳在“而立”之年又经历了一场产业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可能是
(  )
A.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B.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C.走以生态农业为主的道路
D.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由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深圳得以快速发展。第(2)题,深圳在原有工业基础之上,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变革,加大新能源、互联网、生态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1~2题。
1.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出现的是(  )
A.农业经济消失
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
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D.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以科技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工农业产值和部门都在增加;无法判断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第2题,农业经济时代,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自然因素;而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除了自然因素外,各种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经济部门越来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影响演进的因素也必然趋于复杂。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过持续的产业结构升级,引领中国经济的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市重点发展(  )
①高科技产业 ②重化工业 ③金融服务业 ④纺织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推动上海市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政策引导 B.发展阶段
C.技术创新 D.市场需求的变化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市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第4题,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根本原因。
去产能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下图为某煤炭基地发展模式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基地去产能的关键是(  )
A.压缩煤炭开采规模
B.转移机械制造工业
C.关闭化工化肥工业
D.重组建筑材料工业
6.去产能政策实行后,该基地最具发展潜力的是(  )
A.制造业产业群
B.服务业产业群
C.环保产业群
D.交通运输产业群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图中发展模式的核心产业以煤炭开采为基础,所以该基地去产能的关键措施是压缩煤炭开采规模,A项正确。第6题,去产能政策实行后,产量减少、排污减少,与煤炭相关的环保产业群、制造业产业群、服装业产业群、交通运输产业群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使得大量职工下岗,可以为当地服务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其发展,故选B项。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新塘镇位于广州市东部,增城区西南部。改革开放以来,牛仔服装制造产业逐渐成为新塘镇的支柱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新塘牛仔服装制造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产量高,产品档次齐全,贴牌生产出口量大,先后获得“全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最佳乡镇”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名镇”称号。2018年以来,在环保政策和国内外市场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新塘牛仔服装制造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面临严峻挑战,积极寻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1)指出新塘镇早期发展牛仔服装制造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2)分析2018年以来,新塘镇牛仔服装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的原因。
(3)请为新塘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1)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金低;海外华侨多,海外投资多;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
(2)劳动力和土地租金上涨,成本优势丧失;国外市场萎缩,海外客户锐减;环境污染严重,治理费用高,污染严重的企业相继搬迁。
(3)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发展高端牛仔服装品牌;治理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第(1)题,可从劳动力、土地、华侨、市场、政策等角度分析。早期新塘镇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成本和地租低,生产成本低;新塘镇位于广州市,海外华侨多,早期接受海外投资多;该地牛仔裤的贴牌生产量大,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支持。第(2)题,根据材料“2018年以来,在环保政策和国内外市场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新塘牛仔服装制造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可知,新塘镇牛仔服装制造业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治理费用高,促使企业搬迁。同时,国外市场萎缩,海外客户减少,对该地的牛仔服装制造业造成了冲击;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租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生产成本上升,也使得新塘镇牛仔服装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第(3)题,该地牛仔服装制造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产量高,产品档次齐全,但贴牌生产量大,可以依托当地原有的产业基础,发展高端牛仔服装品牌,并加大产品品牌塑造;加大区域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应的服务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鲁尔区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形成的。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鲁尔区位于德国东部、莱茵河左岸
B.区内水源充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
C.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D.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的示意图是(  )
稀土被誉为“万能之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稀土矿,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矿。若开采不当,不仅会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下图为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内蒙古稀土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地面塌陷 ②重金属污染 ③土壤盐渍化 ④洪涝灾害频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要实现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避免资源枯竭 ②全面禁止开采,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③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严格管控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水系的运河,随后兴建起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成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读图,完成5~7题。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6.与鲁尔区相比,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的劣势主要是(  )
A.本地缺乏燃料
B.水源不足
C.国内市场狭小
D.劳动力素质较低
7.20世纪末芝加哥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地位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有(  )
①矿产资源供应衰减 ②设备老化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水源枯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近年来,枣庄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以其独特的转型实践,造就了世界瞩目的“枣庄神话”“枣庄奇迹”。据此完成8~9题。
8.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 ②资源枯竭 ③水源短缺 ④就业困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枣庄市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借鉴了鲁尔区的经验,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
B.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工业遗产旅游城市
C.完善交通网,优化区位条件
D.将资源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示意19世纪上半叶至今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时期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至70年代 20世纪70至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主要 产业 采煤、钢铁、化学、机械 钢铁、化学、机械 机械、电子  新兴产业
发展 态势 蓬勃发展 陷入危机 结构转型 整体提升
材料二 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计划,其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把资源、机器、产品和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涵盖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三大主题。鲁尔区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精细化工、创意研发和金融商务等部门。
(1)指出20世纪50至70年代鲁尔区陷入危机的内部原因。 
(2)简述19世纪上半叶至今,鲁尔区产业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
(3)概括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对我国工业基地的改造提升带来的启示。
能力提升
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四大矿区中煤质最好、产量最高的煤矿,但是在拥有如此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其自身发展却曾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近年来,以石墨为重要原料的新能源产业,为鹤岗转型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据此完成1~2题。
1.鹤岗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
C.位置偏远,交通闭塞
D.腹地狭小,劳动力素质低
2.目前有利于鹤岗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①加大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②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 ③打造煤电化工基地 ④打造绿色食品之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世纪中叶,美国开挖连接伊利湖与安大略湖的人工运河,并且开通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间的铁路运输,东北部工业区崛起。下图为美国东北部区域图。读图,完成3~4题。
3.19世纪中叶前,匹兹堡主要工业部门及主导区位因素的组合,最有可能是(  )
A.汽车工业——科技发达
B.煤炭工业——煤炭资源丰富
C.钢铁工业——铁矿资源丰富
D.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量大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域缩小钢铁工业生产规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区域产业升级
B.环境日趋恶化
C.铁矿资源面临枯竭
D.人口外迁,劳动力缺乏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随着国际油价下跌,油田亏损问题突出。从2015年开始,大庆市计划五年内减产650多万吨原油。下图为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图。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大庆开始探索石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但受外部大环境影响,大庆自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下表示意制约其发展的结构性、资源型和体制性三个方面的矛盾。
工业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 64.7
油化产业占工业比重/% 80.5
油气资源剩余可采储量/108t 1.97
主力油田综合含水率/% 94.64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比重/% 92.31
非公经济所占比重/% 23.1
经济外向度/% 13.5
(1)分析大庆油田产量下降的原因。
(2)从结构性、资源型和体制性三个方面分别说明大庆市转型过程中的矛盾。
(3)为加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简述大庆市应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鲁尔区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形成的。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鲁尔区位于德国东部、莱茵河左岸
B.区内水源充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
C.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D.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的示意图是(  )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右岸;区内煤炭资源丰富是其工业发展的基础;铁矿资源需进口;鲁尔区内河航运发达,可直通海洋。第2题,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相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又为机械工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稀土被誉为“万能之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稀土矿,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矿。若开采不当,不仅会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下图为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内蒙古稀土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地面塌陷 ②重金属污染 ③土壤盐渍化 ④洪涝灾害频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要实现我国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避免资源枯竭 ②全面禁止开采,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③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严格管控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有些矿坑可能会开采到地下,挖掘后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地面塌陷,①正确;稀土矿中有部分重金属,故可能带来重金属污染,②正确;土壤盐渍化主要是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与采矿无关,③错误;洪涝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与采矿无关,④错误。A项正确。第4题,稀土是非可再生资源,加大科技投入不能避免资源枯竭,①错误;全面禁止开采不利于资源的利用和经济发展,②错误;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严格管控,可做到有序开采和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③正确;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④正确。D项正确。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水系的运河,随后兴建起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成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读图,完成5~7题。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6.与鲁尔区相比,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的劣势主要是(  )
A.本地缺乏燃料
B.水源不足
C.国内市场狭小
D.劳动力素质较低
7.20世纪末芝加哥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地位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有(  )
①矿产资源供应衰减 ②设备老化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水源枯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5.B 6.A 7.A
解析:第5题,由图中铁矿和煤矿分布信息及题干材料可知,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第6题,与鲁尔区相比,芝加哥当地缺乏燃料。第7题,芝加哥位于密歇根湖沿岸,且有运河穿过,水源充足,④错误。
近年来,枣庄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以其独特的转型实践,造就了世界瞩目的“枣庄神话”“枣庄奇迹”。据此完成8~9题。
8.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 ②资源枯竭 ③水源短缺 ④就业困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枣庄市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借鉴了鲁尔区的经验,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
B.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工业遗产旅游城市
C.完善交通网,优化区位条件
D.将资源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
答案:8.C 9.D
解析:第8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大都面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就业困难等问题。第9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是转型和升级,而不是整体搬迁。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示意19世纪上半叶至今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时期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至70年代 20世纪70至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主要 产业 采煤、钢铁、化学、机械 钢铁、化学、机械 机械、电子  新兴产业
发展 态势 蓬勃发展 陷入危机 结构转型 整体提升
材料二 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计划,其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把资源、机器、产品和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涵盖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三大主题。鲁尔区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精细化工、创意研发和金融商务等部门。
(1)指出20世纪50至70年代鲁尔区陷入危机的内部原因。 
(2)简述19世纪上半叶至今,鲁尔区产业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
(3)概括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对我国工业基地的改造提升带来的启示。
答案:(1)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煤炭资源枯竭,开采成本上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2)(采煤、钢铁、化学等)传统产业地位下降;(高科技、新能源、环保、物流等)新兴产业地位上升。
(3)由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从资源依赖型、环境破坏型、劳动与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20世纪50至70年代主要产业为钢铁、化学、机械,产业结构为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较为严重。与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相比,缺少了采煤工业,说明煤炭资源枯竭,开采成本上升。第(2)题,读表可知,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等产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兴产业为主,说明传统产业地位下降,新兴产业地位上升。第(3)题,结合材料“其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把资源、机器、产品和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涵盖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三大主题”可知,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通过科技水平的提高,带动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能力提升
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四大矿区中煤质最好、产量最高的煤矿,但是在拥有如此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其自身发展却曾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近年来,以石墨为重要原料的新能源产业,为鹤岗转型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据此完成1~2题。
1.鹤岗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
C.位置偏远,交通闭塞
D.腹地狭小,劳动力素质低
2.目前有利于鹤岗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①加大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②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 ③打造煤电化工基地 ④打造绿色食品之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鹤岗市煤炭资源丰富,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传统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第2题,鹤岗市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挖掘优势资源的潜力。打造煤电化工基地、绿色食品之乡。
19世纪中叶,美国开挖连接伊利湖与安大略湖的人工运河,并且开通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间的铁路运输,东北部工业区崛起。下图为美国东北部区域图。读图,完成3~4题。
3.19世纪中叶前,匹兹堡主要工业部门及主导区位因素的组合,最有可能是(  )
A.汽车工业——科技发达
B.煤炭工业——煤炭资源丰富
C.钢铁工业——铁矿资源丰富
D.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量大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域缩小钢铁工业生产规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区域产业升级
B.环境日趋恶化
C.铁矿资源面临枯竭
D.人口外迁,劳动力缺乏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匹兹堡附近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煤炭工业的条件优越。第4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于保护环境、提高利润的需要,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进行了产业升级,缩小了钢铁工业的生产规模,也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迁往南部和西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随着国际油价下跌,油田亏损问题突出。从2015年开始,大庆市计划五年内减产650多万吨原油。下图为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图。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大庆开始探索石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但受外部大环境影响,大庆自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下表示意制约其发展的结构性、资源型和体制性三个方面的矛盾。
工业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 64.7
油化产业占工业比重/% 80.5
油气资源剩余可采储量/108t 1.97
主力油田综合含水率/% 94.64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比重/% 92.31
非公经济所占比重/% 23.1
经济外向度/% 13.5
(1)分析大庆油田产量下降的原因。
(2)从结构性、资源型和体制性三个方面分别说明大庆市转型过程中的矛盾。
(3)为加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简述大庆市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国际油价下降;油气储存量有限。
(2)从结构上看,产业结构单一,以工业为主,而工业又以油化产业为主;从资源上看,油田后备资源不足;从体制上看,非公经济所占比重与经济外向度都较低。
(3)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构建多元的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导致大庆油田产量下降的原因有两方面:外部原因是国际油价下降,内部原因是油气储存量有限。第(2)题,读表可知,大庆市转型的矛盾从结构上看,产业结构单一,以工业为主,占64.7%,而工业又以油化产业为主,占80.5%;从资源上看,油田后备资源不足,综合含水率高;从体制上看,非公经济所占比重与经济外向度都较低。第(3)题,大庆市加速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可从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科技及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考虑。例如,构建多元的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共34张PPT)
第二章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1.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条件、主要工业部门、衰落的原因
2.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对策
素养阐释
1.结合图文资料,掌握鲁尔区繁荣的区位条件、形成的工业部门和衰落的原因、表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总结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树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资源枯竭型地区
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
2.鲁尔区概况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区内的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都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埃森现为鲁尔区最大的机械制造和电子工业中心,杜伊斯堡是欧洲最大的河港。
3.鲁尔区的繁荣
(1)鲁尔区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19世纪上半叶,该地区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机械为核心的重工业区,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
(2)鲁尔区以采煤业起家,炼焦、电力、煤化工等部门相继崛起,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机械、化肥、建材等工业,形成工业地域综合体。纺织、服装、啤酒等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4.鲁尔区的衰落
(1)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鲁尔区开始出现“煤炭危机”,大量矿井关闭。
(2)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4)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其他国家钢铁业的不断发展,德国钢铁业在成本上逐步丧失优势,钢铁市场需求萎缩,鲁尔区遭遇“钢铁危机”。
(5)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和新材料的出现,给鲁尔区的钢铁行业带来巨大挑战,钢铁行业的危机又反过来令采煤业处境进一步恶化。
【思考感悟】 导致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中,哪些属于鲁尔区自身的原因
提示: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鲁尔区全面转型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措施和表现
第一 阶段 20世纪60年代 制定方案,清理改造传统产业,归并整合落后企业,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 阶段 20世纪70年代 改造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 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2.鲁尔区的变化
(1)已成长为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区。
(2)全面治理环境污染,优美的环境展现出鲁尔区新的魅力。
(3)通过改变原有建筑、设施及场地的功能,再现工业区的历史,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生活的园地。
(4)注重吸收外来的资金和技术,加快老企业的改造,大力扶持电子信息、
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思考感悟】 鲁尔区在产业调整中,将炼铁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鲁尔区将炼铁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口进口的铁矿石,以节约运输费用,降低成本;有利于鲁尔区的产业升级与环境保护。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材料一 铜陵市因铜而兴、依矿建市,铜资源的开采持续数千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铜陵市原是我国重要的铜工业、硫磷化工、煤炭开采和水泥建材基地。它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的开采,使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座因铜得名、因铜而兴的古老城市,如今正全力将自身打造为生态山水园林城市。
材料二 下图为铜陵市周边地区概况图。
材料三 下图为铜陵市有色金属工业生态产业链网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铜陵市早期成为铜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2)分析铜陵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近年来铜陵市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结合材料三说明该市采取的主要措施。
提示:(1)铜矿、煤炭和水资源丰富,铁路和长江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铜制产品市场广阔。
(2)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矿产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
(3)围绕铜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治理污染,实现矿区再利用。
[归纳提升]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问题
问题 原因 影响
产业结构单一 当地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非可再生资源 应对市场波动能力差
资源枯竭 对非可再生资源长期开发 经济增长衰退
环境污染、生 态破坏 资源开发过程中缺少对环境的保护 新兴产业不愿进驻
问题 原因 影响
地质灾害频发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原有的地形地貌破坏明显,可能诱发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解决措施
产业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移;改造传统产业,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科技 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交通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环境 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1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图1
图2
答案:(1)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2)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3)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噪声少,环境优美。
(1)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
(2)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
(3)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
解析:第(1)题,医疗保健业的发展受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可从医疗水平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第(2)题,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可从位置适中、技术先进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可从技术水平、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德国鲁尔区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地区, 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20世纪60年代后,实施综合整治,经济转向繁荣,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位于欧洲东西、南北交通要道的交会处 ②位于欧洲最长的河流沿岸,水运发达 ③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陆路交通便利 ④有多瑙河流经,可直通海洋,水运方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关于鲁尔区经济衰退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成本煤炭输入,煤炭能源地位上升
B.产业结构单一,其他国家竞争力增强
C.煤炭资源枯竭,开采成本下降
D.钢铁产量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包括:煤炭丰富;靠近法国东北部著名的铁矿区;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流经鲁尔区的河流是莱茵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第2题,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重工业区,早期的工业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基础,产业结构单一。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加速了煤炭、钢铁产业的衰退。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4.经过治理后的鲁尔区(  )
①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 ②社会经济结构仍然很不协调
③工业布局比较合理 ④重工业的环境污染没有多大改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钢铁工业所占比重下降,化学工业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第4题,鲁尔区经过治理后,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工业布局经调整后比较合理,社会经济结构趋于协调,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环境状况有了极大改善。①③正确。
焦作市除煤炭资源外,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20世纪末,焦作市为了解决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开启转型发展之路。下图示意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因素分别属于影响焦作市发展的动力和阻力的是(  )
A.煤炭开发 环境污染
B.资金 技术
C.煤炭枯竭 人口激增
D.煤炭开发 人才
6.下列措施适合焦作市经济结构转型的是(  )
A.利用矿产资源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B.利用交通运输优势进口煤炭资源
C.引进人才和资金,发展轻工业
D.利用气候和耕地条件,大力发展种植业
答案:5.A 6.A
解析:第5题,依据材料“焦作市除煤炭资源外,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可知,焦作市发展的动力是当地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炭开采为中心,兼以发展其他产业;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会产生大量污染,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第6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焦作市煤炭、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较充足,可以立足煤炭工业,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等产业,推动工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A项正确。
材料一 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材料二 德国鲁尔工业区示意图和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示意图。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中国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条件的异同点。
(2)分析德国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答案:(1)
相同点:①煤炭资源丰富;②交通便利;③市场广阔 不同点:①鲁尔工业区水资源丰富;②辽中南工业区铁矿资源丰富
(2)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解析:第(1)题,读材料和图可知,两地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稠密的铁路网,并且都是传统工业区,都有广阔的市场;不同点是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鲁尔工业区河流多,水资源丰富。第(2)题,德国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环境恶化、传统产业衰落,相应采取的策略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共36张PPT)
第二章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1.荒漠化的成因和类型
2.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素 养 阐 释
1.结合图文资料,说出不同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和类型,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资料,说出荒漠化的危害及不同地区防治荒漠化应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生态脆弱区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2.荒漠化的概念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3.荒漠化的类型
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包括人类
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
【思考感悟】 荒漠就是荒漠化吗
提示: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过程。荒漠化主要是指非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原来的土地逐渐演变为荒漠的过程。荒漠化过程可最终形成荒漠,但荒漠不一定是荒漠化过程的结果,有些荒漠是原生荒漠。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全球荒漠化概况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 6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24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1/4 以上。
2.荒漠化带来的影响
(1)世界上有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上亿人面临丧失土地的危险。
(2)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3)荒漠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4)荒漠化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全球性行动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1)“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3.荒漠化防治方针和措施
(1)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思考感悟】 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材料一 科尔沁沙地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该地年平均降水量300~500毫米,降水多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该地原来是科尔沁草原的主体,几十年来不合理的农牧工矿活动使土地沙化,形成沙地。从 1997 年开始,当地民众因地制宜,防沙固沙,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材料二 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指出科尔沁沙地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2)分析科尔沁沙地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3)分析科尔沁扭转“沙进人退”局面所采取的措施。
提示:(1)降水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且集中于冬春季节。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以及道路建设。
(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应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构筑防护体系;以地养地,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归纳提升]
1.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并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活动 原因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生活燃料短缺;乱挖药材、发菜等 草场遭破坏
过度放牧 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放牧牲畜数量过多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在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 使沙质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
人类活动 原因 主要危害
水资源利 用不当 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地区蒸发旺盛 土壤次生盐渍化
2.由因索果法分析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不同的区域荒漠化的成因有所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也不相同,具体图解如下。
3.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典型例题]
下图中阴影为我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生态脆弱区都位于内流区
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
C.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
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
(2)图中数码所在区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②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
C.③地——过度开采地下水
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我国内流区、外流区均有生态脆弱区,A项错误。我国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生态脆弱区类型较复杂,B项错误。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生态破坏,加上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C项正确。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山高坡陡、降水多,滑坡、泥石流多发,生态不稳定,D项错误。第(2)题,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A项错误。②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B项错误。③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破坏植被,C项错误。④地位于云贵高原,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樵采,D项正确。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农牧界线演变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农牧界线(  )
A.相当于草原和荒漠分界线
B.各自是一条明确的界线
C.古长城位置与之关系密切
D.生态环境好,自然灾害少
2.农牧界线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干
B.牧区养殖规模扩大
C.农耕区粮食压力加大
D.西北地区人口减少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的农牧界线并不是草原和荒漠分界线,A项错误;农牧界线并不是一条明确的界线,B项错误;界线变动范围与古长城接近,C项正确;农牧界线的变动说明界线附近生态环境较为脆弱,D项错误。第2题,农牧界线演变是因界线附近人口增多,粮食需求增加,农耕区粮食压力加大,农耕区向牧区扩展所致,C项正确。
3.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河西走廊—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4.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包括
(  )
①风力侵蚀 ②流水侵蚀 ③气候干旱 ④毁林开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年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确定的宣传主题为“携手防治荒漠化,共建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3~4题。
答案:3.D 4.D
解析:第3题,石漠化主要发生在云贵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广布,由于乱砍滥伐,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表层熟化土层流失后,底层土壤缺乏有机质,肥力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形成荒漠化(也称红漠化)。第4题,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荒漠化类型为流水侵蚀形成的石漠化,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也是该区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为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有(  )
①保护铁路线 ②削减风力 ③改变气候类型 ④增加旅游景观 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
6.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
A.建材产业 B.沙漠旅游产业
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通过构建草方格沙障,增加地表粗糙度,从而削减风力,抑制风沙入侵,保护铁路线;同时,草方格沙障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①②⑤正确;气候类型不会轻易发生改变,③错误;增加旅游景观不是其主要目的,④错误。第6题,利用该地区独特的沙漠、戈壁景观,可发展沙漠旅游产业;该区域多晴天,光照条件好,可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利用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可发展沙生中药材产业。建材产业一般采用河沙或开采天然砂石,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下图所示区域曾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如今该地区草地沙化严重。
材料二 草原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
(1)将下列内容填入材料二图中相应的空白框中。
A.过度放牧
B.大风季节开垦
C.生态环境脆弱
D.陡坡开荒
(2)结合材料一图中的信息,从气候方面分析图示区域土地退化严重的原因。
(3)请为材料一图中农牧过渡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自上而下依次是C、A、D、B。
(2)大部分地区为温带草原,夏季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较少,土壤干燥;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水分蒸发。
(3)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合理放牧、适度耕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解析:第(1)题,该区域主要位于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会加速土地退化。粗放的经营方式,如过度放牧,会使草原地表植被遭破坏后难以恢复;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在陡坡开荒,易造成水土流失,加速土地退化;不考虑季节、气候等因素,在大风季节开垦土地,会加重土地的沙化程度。第(2)题,该地区位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带,降水少,多大风天气,水分蒸发旺盛。第(3)题,针对土地退化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等。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中,辐射范围最大的城市是(  )
A.泰州
B.杭州
C.南京
D.上海
2.下列关于上海市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靠近河流、海洋、铁路,交通便利 ②位于长江中游,地形平坦 ③位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发达 ④位于我国南北航线的中点,位置优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发展,成长为大型城市甚至超大型城市时会导致优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向该地区高度聚集,同时还会从劣势地区吸引人才、资金、人口、信息等优质资源。上述现象可称为城市虹吸效应。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属于城市虹吸效应的有利影响的是(  )
A.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向大城市集聚,利于提高劣势城市的教育、医疗水平
B.缩小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差距
C.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规模进一步扩大
D.人口回流,人口地区分布趋于平衡
4.劣势地区规避城市虹吸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B.采取措施禁止人口迁出,尤其是人才外流
C.积极发展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D.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打造超级城市
纽约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带动作用。据此完成5~6题。
5.纽约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主要依赖于(  )
A.便捷的交通
B.发达的科技
C.丰富的资源
D.发达的经济
6.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职能有(  )
①国际金融中心 ②国际重工业中心 ③国际经济中心
④国际文化中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与其他城市群发展不同的是,成渝城市群地理位置特殊。如果把长江看成一条龙,重庆至成都是龙尾。“龙尾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不住,将影响大半个中国”。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城市。下图为成都、重庆城市地域形态图。据此完成7~8题。
7.据材料推断,成渝城市群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A.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B.生态建设、环境治理
C.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D.成本共担、利益共享
8.在产业分工协作方面,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有(  )
①信息商务 ②机械制造 ③金融信贷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⑥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都是我国国家级战略城市群。粤澳港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北部湾城市群背靠祖国大西南,邻近粤澳港大湾区,面向东南亚,是我国沿海沿边开放的交汇地区,在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随着海南自贸区的建立,北部湾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北部湾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1)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带来的机遇。
(2)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发展中共同面临的环境压力。
(3)简述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合作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能力提升
门槛人口指某种中心地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下图为某中心城市与其副中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新建高速公路,会使中心城市的(  )
A.门槛人口增加
B.城市功能增多
C.城市级别提高
D.消费人口增多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四个副中心城市辐射的范围与人口数都相同
B.四个副中心城市服务的范围以行政区为界
C.小城镇M不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
D.副中心城市甲、乙对小城镇M的服务存在竞争性
城市腹地指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城市与腹地的关系可以分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较小时以吸收腹地资源为主,城市规模较大时以辐射为主。图1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单向吸收模式示意图,图2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双向影响模式示意图,图中C、C1、C2、C3、C4表示城市。据此完成3~4题。
图1
图2
3.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  )
A.不利于腹地内城市的发展
B.腹地与中心城市的互补性增强
C.中心城市发展速度较慢
D.不利于腹地自然资源的开发
4.图2中C2、C3城市发展速度较C1、C4快,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规模
B.地理位置
C.交通条件
D.城市规模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及辐射带示意图。
材料二 关中—天水经济区部分城镇布局图。
材料三 西安城市道路及对外交通(公路)图与西安主城区规划功能结构图(2008—2020年)。
西安城市道路及对外交通(公路)图
西安主城区规划功能结构图(2008—2020年)
(1)关中—天水经济区以    铁路为轴线,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
(2)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3)西安主城区功能结构规划呈“九宫”格局,试说明其布局优势。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中,辐射范围最大的城市是(  )
A.泰州
B.杭州
C.南京
D.上海
2.下列关于上海市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靠近河流、海洋、铁路,交通便利 ②位于长江中游,地形平坦 ③位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发达 ④位于我国南北航线的中点,位置优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中只有上海属于一级中心,故其为该地区的核心城市,等级最高,辐射范围最大。第2题,上海市城市等级提升的原因是靠近河流、海洋、铁路,交通便利;位于长江下游,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位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发达;位于我国南北航线的中点,位置优越。故B项正确。
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发展,成长为大型城市甚至超大型城市时会导致优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向该地区高度聚集,同时还会从劣势地区吸引人才、资金、人口、信息等优质资源。上述现象可称为城市虹吸效应。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属于城市虹吸效应的有利影响的是(  )
A.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向大城市集聚,利于提高劣势城市的教育、医疗水平
B.缩小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差距
C.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规模进一步扩大
D.人口回流,人口地区分布趋于平衡
4.劣势地区规避城市虹吸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B.采取措施禁止人口迁出,尤其是人才外流
C.积极发展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D.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打造超级城市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城市虹吸效应的有利影响是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规模进一步扩大,C项正确。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向大城市集聚,利于提高大城市的教育、医疗水平,A项错误。会扩大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差距,B项错误。人口集中,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剧,D项错误。第4题,劣势地区规避城市虹吸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区域经济合作,A项正确。禁止人口迁出,尤其是人才外流不符合国家政策,B项错误。积极发展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留下的是廉价劳动力,而不是人才、资金、信息等优质资源,C项错误。城市经济水平低,即使扩大建成区面积,也无法打造超级城市,D项错误。
纽约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带动作用。据此完成5~6题。
5.纽约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主要依赖于(  )
A.便捷的交通
B.发达的科技
C.丰富的资源
D.发达的经济
6.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职能有(  )
①国际金融中心 ②国际重工业中心 ③国际经济中心
④国际文化中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纽约与周边地区通过便捷的交通进行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加强了同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第6题,纽约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金融、经济、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与其他城市群发展不同的是,成渝城市群地理位置特殊。如果把长江看成一条龙,重庆至成都是龙尾。“龙尾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不住,将影响大半个中国”。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城市。下图为成都、重庆城市地域形态图。据此完成7~8题。
7.据材料推断,成渝城市群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A.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B.生态建设、环境治理
C.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D.成本共担、利益共享
8.在产业分工协作方面,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有(  )
①信息商务 ②机械制造 ③金融信贷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⑥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结合材料“龙尾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不住,将影响大半个中国”可知,成渝城市群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生态建设、环境治理,B项正确。第8题,由材料可知,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核心城市的技术水平较高,应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型产业,如信息商务、金融信贷、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产业,A项正确;机械制造和石油化工产业属于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偏低,不适合核心城市发展。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都是我国国家级战略城市群。粤澳港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北部湾城市群背靠祖国大西南,邻近粤澳港大湾区,面向东南亚,是我国沿海沿边开放的交汇地区,在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随着海南自贸区的建立,北部湾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北部湾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1)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带来的机遇。
(2)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发展中共同面临的环境压力。
(3)简述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合作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对外开放程度会加大,促进对外贸易;旅游业获得快速发展;城市间联系与协作加强。
(2)城市污染物排放量大,沿海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沿海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3)加强两区域间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快捷的水陆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两区域的协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部分产业向北部湾地区转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两区域的交流平台,促进两区域的资金、人员交流。
解析:第(1)题,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而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距离相对较近,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会加大北部湾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对外贸易;北部湾城市群地区依托我国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如喀斯特地貌与少数民族风情),有利于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联系与协作加强。第(2)题,注意关键词“环境压力”。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均位于沿海地区,随着城市群的建设,滨海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与此同时,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大,加剧了沿海生态环境污染。第(3)题,城市群之间的合作措施可从交通、产业分工以及建立协调机制等方面分析。
能力提升
门槛人口指某种中心地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下图为某中心城市与其副中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新建高速公路,会使中心城市的(  )
A.门槛人口增加
B.城市功能增多
C.城市级别提高
D.消费人口增多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四个副中心城市辐射的范围与人口数都相同
B.四个副中心城市服务的范围以行政区为界
C.小城镇M不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
D.副中心城市甲、乙对小城镇M的服务存在竞争性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新建高速公路,使得较远距离的城市和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会使更多的消费人口进入中心城市,D项正确;门槛人口是某种中心地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其与中心地交通条件关系不大,A项错误;新建高速公路,不会使城市功能增多,B项错误;新建高速公路不一定使城市级别提高,C项错误。第2题,小城镇M位于副中心城市甲、乙之间的中点位置,且副中心城市甲、乙规模相当,因此二者对小城镇M的服务存在竞争性,D项正确;城市辐射范围受距离、交通、城市等级、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四个副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完全一样,因此它们的辐射范围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A项错误;四个副中心城市服务的范围可以越过行政区边界,B项错误;小城镇M位于中心城市的服务范围内,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C项错误。
城市腹地指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的毗邻地区。城市与腹地的关系可以分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较小时以吸收腹地资源为主,城市规模较大时以辐射为主。图1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单向吸收模式示意图,图2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双向影响模式示意图,图中C、C1、C2、C3、C4表示城市。据此完成3~4题。
图1
图2
3.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  )
A.不利于腹地内城市的发展
B.腹地与中心城市的互补性增强
C.中心城市发展速度较慢
D.不利于腹地自然资源的开发
4.图2中C2、C3城市发展速度较C1、C4快,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规模
B.地理位置
C.交通条件
D.城市规模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单向吸收模式中中心城市对腹地以吸收作用为主,而双向影响模式中中心城市对腹地既有吸收作用,又有辐射作用,因此与单向吸收模式相比,双向影响模式更有利于腹地内城市的发展,且使得腹地与中心城市的互补性增强,B项正确。第4题,图2中,与C1、C4相比,C2、C3距离中心城市C更近,更有利于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发展速度更快。因此C2、C3城市发展速度较C1、C4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理位置,B项正确。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及辐射带示意图。
材料二 关中—天水经济区部分城镇布局图。
材料三 西安城市道路及对外交通(公路)图与西安主城区规划功能结构图(2008—2020年)。
西安城市道路及对外交通(公路)图
西安主城区规划功能结构图(2008—2020年)
(1)关中—天水经济区以    铁路为轴线,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
(2)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3)西安主城区功能结构规划呈“九宫”格局,试说明其布局优势。
答案:(1)陇海
(2)处于我国内陆中心,交通便利,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西安高等院校、科技院所集中,科技实力强;工、农业经济基础较好;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城镇带初步形成,辐射范围广(或经济腹地广)。
(3)各功能区分工明确;继承和发展了原有城市主要功能区;各功能区相对独立,通过主干道路连接,联系便利又避免相互干扰;外缘各区有比较大的拓展空间。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关中—天水经济区主要分布在陇海铁路沿线,城市以交通线为发展轴。第(2)题,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从地理位置、交通、科技、工农业基础、城市发展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我国中西部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有陇海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附近高等院校、科研场所众多,具有人才优势;同时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为该区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第(3)题,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其空间布局受历史因素影响明显,“九宫”的格局使各功能区分工明确,同时避免相互干扰,通过便利的交通,又能使各功能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共38张PPT)
第二章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以我国上海为例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1.大都市的集聚、辐射作用及大都市发展的过程
2.上海市形成世界级中心城市的条件
3.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素养阐释
1.运用资料,说明大都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发展过程及大都市发展的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资料,分析上海市形成世界级中心城市的条件及辐射带动功能,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结合区域图及相关资料,认识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1.大都市的含义
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大都市辐射作用的发展过程
(1)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即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
(2)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
(3)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3.现代大都市发展的两个阶段
【思考感悟】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说明京津两大城市对周边地区有何影响
提示: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上海的地位
是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2.发展目标
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3.发展条件
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4.辐射功能
(1)产业带动功能: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
(2)都市核心功能:上海不仅强力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而且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都有着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型窗口。
(3)交通运输枢纽功能:上海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心城区已建成立体交通网络。
(4)金融服务功能: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黄浦区、陆家嘴一带金融中介机构云集,许多世界级大银行在此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或分理机构。
(5)科技研发创新功能:上海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所,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
【思考感悟】 2020年1月20日, 《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经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这体现了上海市的哪一项辐射带动功能
提示: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形成“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上海拉动了南京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合肥城市圈、苏锡常城市圈、宁波城市圈的发展壮大,强化了沿海发展带、
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
2.形成三大产业带
(1)向江苏伸展,形成了以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为支撑的沪宁产业带。
(2)向浙江方向延伸,形成了以嘉兴、杭州、湖州、绍兴、宁波为支撑的沪杭产业带。
(3)沿着长江延伸,形成了以南通、镇江、扬州、南京、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为支撑的长江下游产业带。
3.世界级超大城市群
上海对内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对外则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现已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及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指出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城市,并说明理由。
(2)简述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提示:(1)郑州。城市规模最大,交通便利,城市腹地范围最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最大,辐射带动能力最强。
(2)郑州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归纳提升]
1.影响大都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 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辐射范围,如上海市城市规模的变化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 因素 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城市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交通 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因素 影响 表现
人口 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经济 发展 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密切、人口流动频繁、产业互动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2.大都市辐射案例分析
城市 辐射内容 辐射范围 辐射功能
纽约 金融、商贸、港口和生产性服务行业 纽约大都市区甚至全世界 在纽约辐射范围内,形成多核心城市群体系,城市整体功能多样,综合性强,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影响
巴黎 产业、金融、人才、交通、文化 巴黎大都市区及全欧洲 巴黎大都市区的重要工业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地位,对世界经济、文化有重要影响
[典型例题]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图1
图2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相似
答案:(1)D (2)B (3)A
解析:第(1)题,2016年Ⅰ型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以及由Ⅱ型转变来的苏州、杭州、宁波,共6个城市。其中上海是直辖市,杭州、南京、合肥均为省级行政中心,四个城市行政等级都较高。2016年的Ⅰ型城市中只有上海、苏州和宁波建有海港;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没有沿长江分布;除上海和苏州距长江口较近外,其他城市距离长江口较远。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对比图2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都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边缘区域,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第(3)题,从图1可以看出,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舟山、扬州、嘉兴。对比图2中城市的分布,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多在上海周边地区,所以多数与上海空间位置邻近;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就算在同一个区域内,不同城市也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部门;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也是四个直辖市之一,城市性质与其他几个城市明显不同。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新型城镇化战略应突出强调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据此完成1~2题。
1.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有利于(  )
①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 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
③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 ④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协作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B.中小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显著
D.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加重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不能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不同城市优势不同、定位不同,该模式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将周边中小城市整合为一个整体,可以使生产要素在城市间得到最优配置,有利于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该模式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新的城市出现,所以可能缩小原有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D项正确。第2题,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发展,成长为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时会导致医疗、教育等资源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同时还会从周边地区吸引人才、资金、信息等优势资源,这体现了城市的集聚效应。C项正确。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成3~4题。
3.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
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4.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
A.逆城市化现象 B.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先增强后减弱,故选C项。第4题,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工业化水平会继续增加,B项错误;城市集聚效应开始减弱,但城市规模不会萎缩,C项错误;城镇化后期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不是城镇人口转为农业人口,故A项正确,D项错误。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地理位置 ③矿产资源 ④人口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优化产业结构
B.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C.缓解人口就业压力
D.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中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义和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可知,国家中心城市属于省级城市、直辖市,是区域交通中心、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A项正确;矿产资源、人口数量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国家中心城市确定的依据。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国家中心城市的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B项正确;城市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并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发展下的次要作用,不是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作用,A、C两项错误;国家中心城市等级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会加重人口老龄化问题,D项错误。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由早期不如宁波、南京、广州,到后来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得益于它的位置与交通条件的优越性。下图为上海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石家庄原本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随着石太、石德、平汉等铁路的修建,石家庄迅速发展,而正定仍是小县城。
(1)结合上海地理位置示意图,分析上海的发展变化与上海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分析促使石家庄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入海口,对内、对外联系方便,扩大了服务范围;上海作为水陆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2)交通条件的改善。
解析:第(1)题,城市等级的提升不仅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还与交通条件、资源条件、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上海市的发展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第(2)题,石家庄的发展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