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表示意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省级行政区2021年底发电总量中各类型电源发电占比及全年发电量、用电量占比。据此完成1~3题。
省级 行政 区 各类型电源发电占比/% 发电量 占比/% 用电量 占比/%
水电 燃煤 燃气 其他
① 72.20 16.53 0.00 11.27 31 16
② 38.25 53.37 0.03 8.35 17 13
③ 9.48 59.02 15.08 16.42 40 57
④ 53.39 40.19 0.40 6.02 12 14
1.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的产销特点有( )
①能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集中性 ②能源区域分布具有均衡性 ③能源需求量与发电量成正比 ④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为兼顾社会、生态等多方利益,未来输电线路中输电量增加最明显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实现能源在四省级行政区调配的条件有( )
①市场需求 ②输电线路的畅通 ③电能的互补性 ④政策保障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B.节省调入区能源消费资金
C.发展调入区天然气工业
D.缓解调入区能源紧缺的状况
5.“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酒泉附近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国在此建立了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2017年6月,酒泉至湘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线投运。据此完成6~8题。
6.酒泉至湘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
A.两端降水自西向东递减
B.东端土壤结构疏松
C.两端资源型产业潜力大
D.东端城镇化进程慢
7.酒泉风电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策略是( )
A.参与西北电网建设,提高电能跨区域调配能力
B.关闭区域内的火电站,尽量减少其他电源数量
C.对风电基地风能资源进行拆分建设,扩大开发范围
D.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扶持零配件装备企业
8.酒泉至湘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影响是( )
A.降低输电线路沿线土地的经济价值
B.运行增加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
C.湖南省变为长江三角洲“煤电东输”的主要省级行政区
D.改变我国人口流动大方向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9~10题。
9.下列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渍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给长江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缓解甲地咸水入侵带来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和一般输电相比,特高压输电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电量损耗低等优点。“皖电东送”工程西起淮南,是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淮南的煤炭转化为电能经皖南、浙北山区,输送到沪西的重大工程。
(1)分析国家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
(2)简述“皖电东送”工程对淮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3)分析特高压输电线路选择人口稀疏和离城镇较远地区的原因。
能力提升
继“西气东输”工程之后,我国又启动了“疆电外送”工程。据此完成1~2题。
1.新疆具有优势的新能源主要是( )
A.天然气、石油
B.地热、煤炭
C.风能、太阳能
D.水能、生物能
2.“疆电外送”工程产生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促进新疆风能资源的开发
B.提高西北电网的供电稳定性
C.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D.出口创汇,为进口天然气提供资金
按照“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该工程从雅鲁藏布江中游开始,沿着青藏高原的边缘线连通中国大江大河上游,输水至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等缺水地区。“红旗河”长6100多千米,几乎等于长江的长度;预计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流、三条支流,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读图,完成3~5题。
3.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相对欠缺
B.技术水平较低
C.地质环境复杂
D.气候条件恶劣
5.“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
D.运营成本高导致调入区用水成本较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是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铺设管线到上海,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最终输送到上海。
“北煤南运”是指将我国北方生产的煤炭运往南方,主要是运往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我国煤炭资源集中于北方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尤为丰富。
(1)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2)长江三角洲地区需要调入大量能源的原因有哪些
(3)“西气东输”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请从开源方面提出两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
(4)山西省除了通过公路、铁路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以何种形式向外输出能源 这种形式有何优势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表示意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省级行政区2021年底发电总量中各类型电源发电占比及全年发电量、用电量占比。据此完成1~3题。
省级 行政 区 各类型电源发电占比/% 发电量 占比/% 用电量 占比/%
水电 燃煤 燃气 其他
① 72.20 16.53 0.00 11.27 31 16
② 38.25 53.37 0.03 8.35 17 13
③ 9.48 59.02 15.08 16.42 40 57
④ 53.39 40.19 0.40 6.02 12 14
1.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的产销特点有( )
①能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集中性 ②能源区域分布具有均衡性 ③能源需求量与发电量成正比 ④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为兼顾社会、生态等多方利益,未来输电线路中输电量增加最明显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实现能源在四省级行政区调配的条件有( )
①市场需求 ②输电线路的畅通 ③电能的互补性 ④政策保障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B 2.B 3.D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能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集中性,①符合题意;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能源区域分布不具有均衡性,②不符合题意;能源需求量与发电量不成正比,③不符合题意;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④符合题意。第2题,①省级行政区和②省级行政区全年用电量占比小于发电量,由此判断①省级行政区和②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①省级行政区水电占比最大,燃气发电占比为0,应是云南,云南地势落差大,有多条大河流经,水能丰富,天然气匮乏。②省级行政区燃煤发电占比最大,水电占比较大,应是贵州,贵州号称“江南煤海”,煤炭资源丰富,燃煤发电占比大,水能较丰富。③省级行政区用电量占比最大,是经济发达的广东。④省级行政区水电较丰富,是广西。表中数据显示,①省级行政区发电量远大于用电量,最需要把电能输送出去,而③省级行政区电力缺口最大,最需要从省外调入电能。为兼顾社会、生态等多方利益,未来输电线路中输电量增加最明显的是①→③。第3题,实现能源在四省级行政区调配首先要有市场需求,有需求才能将电能调入再加以利用,①符合题意;要将电能调入,输电线路必须要畅通,②符合题意;电能在四省级行政区调配,首先电能要有互补性,即有的省电能使用量少,有盈余,而有的省电能使用量大,有缺口,③符合题意;国家是大力支持“西电东送”的,电能调配有政策保障,④符合题意。
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B.节省调入区能源消费资金
C.发展调入区天然气工业
D.缓解调入区能源紧缺的状况
5.“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②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③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④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4.D 5.C
解析:第4题,福建省经济较为发达,能源资源短缺,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向福建沿海地区输送能源,主要目的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D项正确。第5题,“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增加福建省天然气的消费,减少煤炭、石油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量,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①正确;随着输气管道的延伸建设,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③正确。
酒泉附近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国在此建立了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2017年6月,酒泉至湘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线投运。据此完成6~8题。
6.酒泉至湘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
A.两端降水自西向东递减
B.东端土壤结构疏松
C.两端资源型产业潜力大
D.东端城镇化进程慢
7.酒泉风电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策略是( )
A.参与西北电网建设,提高电能跨区域调配能力
B.关闭区域内的火电站,尽量减少其他电源数量
C.对风电基地风能资源进行拆分建设,扩大开发范围
D.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扶持零配件装备企业
8.酒泉至湘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影响是( )
A.降低输电线路沿线土地的经济价值
B.运行增加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
C.湖南省变为长江三角洲“煤电东输”的主要省级行政区
D.改变我国人口流动大方向
答案:6.C 7.A 8.B
解析:第6题,酒泉风力资源丰富,而湖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据此可知,酒泉至湘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两端资源型产业潜力大。第7题,酒泉风电基地参与西北电网建设,提高电能跨区域调配能力,对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第8题,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行会增加噪声,并产生电磁辐射等污染。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9~10题。
9.下列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渍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给长江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缓解甲地咸水入侵带来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答案:9.D 10.A
解析:第9题,“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入华北地区,会导致华北地区,特别是调水线路沿线地区地下水位的上升,引起土壤的盐渍化问题,①错误。“南水北调”工程增加了丙河段的水量,并且水量更加稳定,更有利于通航,②正确。丙至戊段地势北高南低,需要逐级提水,③错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就是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④正确。故D项正确。第10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应用于生产与生活,调水资源的质量备受社会的关注,A项正确。“南水北调”工程会减少长江入海的流量,输入海洋的泥沙量会减少,B项错误。“南水北调”工程会减少甲河段的流量,降低甲河段的水位,增加甲地咸水入侵的可能,C项错误。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现象是月球与地球的引力引起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潮汐现象没有影响,D项错误。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和一般输电相比,特高压输电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电量损耗低等优点。“皖电东送”工程西起淮南,是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淮南的煤炭转化为电能经皖南、浙北山区,输送到沪西的重大工程。
(1)分析国家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
(2)简述“皖电东送”工程对淮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3)分析特高压输电线路选择人口稀疏和离城镇较远地区的原因。
答案:(1)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能源资源匮乏,但需求量很大;淮南市能源(煤炭)资源丰富,离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较近;我国已经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该技术创造的经济价值高,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输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较小。
(2)煤炭工业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使煤炭工业技术迅速升级,煤炭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煤炭工业产业链;与(采、洗、炼)煤和煤电等相关联的机械工业得到发展。
(3)特高压输电带来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特高压输电给人类带来强电场的生理影响;会对无线电及电视信号造成干扰。
解析:第(1)题,主要从输入地的需求、输出地的可行性和技术条件三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对煤炭的开发利用、技术改造升级和关联工业的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即可。第(3)题,主要分析特高压输电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理的影响及干扰问题等。
能力提升
继“西气东输”工程之后,我国又启动了“疆电外送”工程。据此完成1~2题。
1.新疆具有优势的新能源主要是( )
A.天然气、石油
B.地热、煤炭
C.风能、太阳能
D.水能、生物能
2.“疆电外送”工程产生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促进新疆风能资源的开发
B.提高西北电网的供电稳定性
C.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D.出口创汇,为进口天然气提供资金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新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丰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C项正确。第2题,“疆电外送”工程的目的地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因此不可能出口创汇。
按照“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该工程从雅鲁藏布江中游开始,沿着青藏高原的边缘线连通中国大江大河上游,输水至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等缺水地区。“红旗河”长6100多千米,几乎等于长江的长度;预计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流、三条支流,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读图,完成3~5题。
3.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相对欠缺
B.技术水平较低
C.地质环境复杂
D.气候条件恶劣
5.“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
D.运营成本高导致调入区用水成本较高
答案:3.B 4.C 5.A
解析:第3题,“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主要向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等缺水地区调水,这些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相对较少,但生活和农业需水量较大,故需要调入更多的水。春季气温较低,有积雪融水;冬季严寒,生活和农业需水量都不大;秋季为农作物成熟季节,需水量较小。第4题,读图可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沿线主要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地质环境复杂,极大地限制了调水工程的实施。第5题,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调水工程在夏季(洪水期)调水,减少了洪水期水量,有利于减轻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程度;结合材料可知,该工程虽然建设成本较高,但是建成后全程自流,运营成本较低。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是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铺设管线到上海,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最终输送到上海。
“北煤南运”是指将我国北方生产的煤炭运往南方,主要是运往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我国煤炭资源集中于北方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尤为丰富。
(1)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2)长江三角洲地区需要调入大量能源的原因有哪些
(3)“西气东输”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请从开源方面提出两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
(4)山西省除了通过公路、铁路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以何种形式向外输出能源 这种形式有何优势
答案:(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地区。
(2)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
(3)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能、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
(4)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优势:减轻对交通运输的压力;减轻对电能输入区的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效益高。
解析:第(1)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资源赋存和资源需求的空间分布不一致,二是大多数资源不可自行流动。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既与我国资源储量东少西多、资源需求东多西少的状况有关,也是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很大比例,导致我国环境质量下降),且今后我国油气开发的重点在西部地区。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的需求量大,然而,从资源地区分布来看,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第(3)题,开源指寻找新的能源,包括多元化油气的来源,如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还包括开发附近地(海)区的油气资源;还可以从开发其他类型资源角度进行分析。第(4)题,除了煤炭外运,山西煤炭的输出还采用了变输煤为输电的方式,即在山西建设火力发电站,然后将电力资源向我国东部电力需求较大的地区输送。这种方式减少了煤炭的运输量,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同时还减轻了电力输入区的环境污染,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共50张PPT)
第三章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养阐释
1.运用资料,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概况及原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3.结合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素养阐释
1.运用资料,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概况及原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3.结合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由于区域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2.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
资源配置差别。
3.南水北调
(1)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2)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进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4.西气东输
(1)工程概况。
①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铺设管线到上海。
②该工程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复杂的地形区,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
③二线工程外连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
广州、深圳和香港。
(2)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①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②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防止大气污染。
③提高沿线地区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④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⑤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5.西电东送
(1)概况。
“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2)三大通道。
①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
广东。
②中部通道——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③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
京津唐地区。
6.北煤南运
(1)概况:“北煤南运”是指将我国北方出产的煤炭运往南方,主要是运往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2)原因。
我国煤炭资源集中于北方,山西、陕西、内蒙古尤为丰富。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达,但煤炭资源明显不足。
【思考感悟】 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资源的空间分布、生产和消费的不匹配。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
可靠的资源供给,资源调配线路造价,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调出区。
①有利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大型产业基地。
②不利影响:面临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原材料经济占比高、产业层次
偏低等问题。
(2)调入区。
①有利影响:缓解当地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②不利影响:可能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3)沿线区:一般而言,运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思考感悟】 “西气东输”工程带动哪些产业的发展
提示:促进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带动天然气化工业、电力工业的发展,带动钢铁、建材工业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经济发达,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
材料二 下图为“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我国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
(2)“西气东输”工程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西气东输”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有何影响
提示:(1)我国资源、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区域差异显著;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
(2)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居民收入。
(3)改善能源结构和环境质量,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能源生产,调整工业结构;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归纳提升]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带来的影响主要涉及三大区域、四大效益。
(1)三大区域。
调出区、沿线区和调入区。
(2)四大效益。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区域 调入区 调出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镇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可能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面临环境破坏等问题
[典型例题]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为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国家提出了“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其中“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疆电外送”成为“疆煤东运”的破题之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大力发展“疆煤东运”的地理背景有( )
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 ②新疆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③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④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开采潜力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与“疆煤东运”相比,“疆电外送”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是( )
A.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
B.减小环境污染
C.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D.加剧交通压力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新疆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而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并且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开采潜力已经很小。第(2)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可以减轻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压力。
探究二 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问题引领]
材料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辽河流域缺水的主要原因。
(2)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提示:(1)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总降水量少,支流少,河流水量小。
(2)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优化投资环境。
[归纳提升]
1.南水北调
(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南水北调”工程线路。
项目 东线 中线 西线
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项目 东线 中线 西线
供水区 淮河下游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黄河上游
评价 优点 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 用,工程量较小 可自流供水、水源稳定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地区,可自流供水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多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
项目 东线 中线 西线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对调入区的积极意义 社会 效益 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 效益 促进调入区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生态 效益 增加调入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
(3)“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调出区 径流量 减少 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工程沿 线地区 给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渍化
水质 (东线) 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2.西气东输
3.西电东送
概 况 含义 “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级行政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和天津等地区
输电 通道 北部通道是将黄河上中游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部通道是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南部通道是将西南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广东
线路 示意图
原 因 电能分布的不平衡 水能资源分布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级行政区的火电十分丰富,东部地区相对缺乏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的消耗量却非常大,能源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意义 “西电东送”工程会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典型例题]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干流鲤鱼洲向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的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水库输水。该工程穿越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群时,采用地下深埋盾构方式(地下暗挖隧洞的一种施工方法),在地下40米至60米空间建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采用地下深埋盾构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加输水量
B.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
C.减少对珠江口航运的干扰
D.预留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使东江入海口咸潮加剧 ②缓解中山等地用水紧张状况 ③合理优化水资源空间分布 ④为广州等地提供备用水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地下深埋盾构方式在地下40米至60米空间建造,可以预留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达到“少征地、少拆迁、少扰民”的目的;地下深埋盾构方式不会增加输水量;采用地下深埋盾构方式会增加工程量和成本;该工程主要建在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群的地下,与珠江口航运无关。第(2)题,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将西江水调入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为广州、东莞、深圳等地区提供备用水源,合理优化水资源空间分布。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由西江向东输水,东江枯水期径流水位可能升高,应该减轻咸潮危害,①错误;该水资源配置工程由西江向东输水,使得流经中山市的径流量减少,会加剧中山等地用水紧张状况,②错误。故选C项。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下图为区域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
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当地能源资源短缺,符合图中③所示特征。第2题,②地资源储量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③地资源储量少但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②→③。
“西气东输”主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气田,全程4 167千米,最终到达上海市白鹤镇,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个天然气管道工程。读图,完成3~4题。
3.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 )
A.区域发展与天然气资源供给不平衡问题
B.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C.沿线地区的就业问题
D.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
4.“西气东输”工程在甲处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距离更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状况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途经陕甘宁气区,提高供气可靠性
D.避开大江大河,减少工程量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我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地区不平衡,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区域发展与天然气资源供给不平衡问题。“西气东输”工程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增加沿线地区的就业机会,但这不是主要目的。“西气东输”工程不能缓解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第4题,“西气东输”工程途经陕甘宁气区,在甲处弯曲可将陕甘宁气区的天然气作为补充气源,以提高供气可靠性。陕西、山西能源丰富,输气管道弯曲并不能提高山西煤炭外运能力;输气管道跨越了黄河,没有避开大江大河。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5~6题。
5.“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占用耕地
B.缩短输水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
D.减轻土壤盐渍化
6.“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使海河( )
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
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
D.流域地下水补给增加
答案:5.C 6.C
解析:第5题,京津地区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用全封闭管道输水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渗漏和蒸发。第6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使海河引水量减小,故春季其下游水量增加。京津段多采用全封闭管道输水,且径流深度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降水量、植被状况以及流域面积;含沙量是由流域内的土壤性质、植被状况、水的流速等因素决定的;“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不会使海河流域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补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
7.下图为“西气东输”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选择经过河西走廊而不是直线距离更近的柴达木盆地,说明其原因。
(2)“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霍尔果斯至中卫段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并行,简述其原因。
(3)简述我国修建“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4)与“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相比,简述三线工程的优势。
答案:(1)与柴达木盆地相比,河西走廊无高大山脉阻挡;海拔较低;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交通相对发达,便于施工。
(2)便于施工、监管及后期维护;降低投资建设成本、维护成本及安全风险等。
(3)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有利于优化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大气质量。
(4)气源地更广,气源更加充足;覆盖面更广,效益优势更加明显。
解析:第(1)题,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相比,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交通条件都更优越,工程建设难度相对小。第(2)题,三线与二线工程并行可借助二线工程建设的经验,方便施工及后期维护,降低建设成本。第(3)题,主要从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角度分析。第(4)题,“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气源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国外;供给的地区更广。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很高。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水能资源
B.中游地区治理的重点是环境污染
C.下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矿产资源
D.上游地区治理的重点是疏浚湖泊
2.下列关于长江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B.减轻洞庭湖的泥沙淤积
C.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减轻大气污染
D.缓解东北、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
下图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示意图,水库设计的正常运行水位是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据此完成3~4题。
3.三峡水库由正常运行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时段为( )
A.1—2月 B.5—6月
C.7—8月 D.10—12月
4.三峡水库蓄水对大坝下游河床、水位变化影响极大,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大坝下游( )
A.河床受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
B.河床受堆积作用加强,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
C.河床受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洪水期水位上升
D.河床受堆积作用加强,河流洪水期水位上升
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瓶窑镇的良渚古城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石器时代修建的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通过平原低坝和谷口高坝两级水库将水拦蓄形成湖面,用“草裹泥”(用草把泥土裹成长圆形)堆筑水坝,外覆黄土,体现了良渚先民的聪明与智慧。据此完成5~6题。
5.良渚古城外围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排水、养殖和灌溉
B.防洪、灌溉和运输
C.运输、护城和旅游
D.蓄能、提水和供水
6.推测良渚先民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月份是( )
A.6—9月
B.7—8月
C.11月至次年1月
D.3—5月
7.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图1时期的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3
(1)简述A支流的水文特征。
(2)指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环境造成的影响。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湖综合整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该地区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华北平原
2.设置生态沟渠和生态水岸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洪涝灾害
B.降低河流含沙量
C.栽培水生植物
D.阻滞并净化污水
3.河湖综合整治后可实现的经济效益是( )
A.促进灌溉农业发展
B.带动旅游业发展
C.促进水能资源开发
D.保护生物多样性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下游流经波河平原,沉积旺盛。下图为波河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波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流域内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雨量大
B.流域内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流域内一年中夏季水循环较其他季节慢
D.波河水量大,较莱茵河航运价值更高
5.意大利政府拟对波河进行梯级开发,波河适宜梯级开发的原因是( )
A.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B.水量大,河流落差大
C.积水面积大
D.流经波河平原,河流较长
6.若对波河流域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那么对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年径流量增加
B.地下水位升高
C.河流含沙量加大
D.三角洲海岸线退缩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巴拉那河流量居南美洲第二,其河床基岩主要为坚硬的玄武岩,中上游瀑布密布,下游地势低洼。巴西与巴拉圭两国边境河段落差达150米,建于此处的伊泰普水电站为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成为当地著名景点,所发电量由巴西与巴拉圭两国均分。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示意图。
(1)分析巴拉那河下游沼泽形成的原因。
(2)简析巴拉那河上游修建伊泰普水电站的有利条件。
(3)简述修建伊泰普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4)简述修建伊泰普水电站的不利影响。
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很高。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水能资源
B.中游地区治理的重点是环境污染
C.下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矿产资源
D.上游地区治理的重点是疏浚湖泊
2.下列关于长江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B.减轻洞庭湖的泥沙淤积
C.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减轻大气污染
D.缓解东北、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长江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水能资源,治理的重点是水土流失;中游开发的重点是矿产资源,治理的重点是洪水灾害;下游治理的重点是环境污染。第2题,长江三峡的水电主要供给长江三角洲地区,D项错误。
下图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示意图,水库设计的正常运行水位是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据此完成3~4题。
3.三峡水库由正常运行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时段为( )
A.1—2月 B.5—6月
C.7—8月 D.10—12月
4.三峡水库蓄水对大坝下游河床、水位变化影响极大,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大坝下游( )
A.河床受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
B.河床受堆积作用加强,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
C.河床受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洪水期水位上升
D.河床受堆积作用加强,河流洪水期水位上升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为了发挥三峡水库在长江防洪方面的重大作用,要在长江流域雨季来临之前把库容腾出,以便汛期蓄水,减轻下游洪水压力。长江流域一般在6月进入梅雨期(汛期),则水位降低时段为梅雨之前,即5—6月。第4题,蓄水后库区水流速度减慢而泥沙淤积,使库区流出的水含沙量下降,同时大坝处落差变大,从而对下游河床侵蚀作用加强、堆积作用减弱;水库对下游水量具有调节作用,洪水期水位降低、枯水期水位上升。
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瓶窑镇的良渚古城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石器时代修建的古城外围水利系统通过平原低坝和谷口高坝两级水库将水拦蓄形成湖面,用“草裹泥”(用草把泥土裹成长圆形)堆筑水坝,外覆黄土,体现了良渚先民的聪明与智慧。据此完成5~6题。
5.良渚古城外围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排水、养殖和灌溉
B.防洪、灌溉和运输
C.运输、护城和旅游
D.蓄能、提水和供水
6.推测良渚先民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月份是( )
A.6—9月
B.7—8月
C.11月至次年1月
D.3—5月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古代养殖业、旅游业还没兴起,故A、C两项排除;古代还没有开发水能的技术条件,良渚古城外围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不会是蓄能,故D项排除;读图可知,良渚古城位于山麓地区,地形平坦,易出现旱涝灾害,在外围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可以起到防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故选B项。第6题,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为枯水期,河流水位低,利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故选C项。
7.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图1时期的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3
(1)简述A支流的水文特征。
(2)指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环境造成的影响。
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业。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环境的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解析:第(1)题,读图3可知,该区域降水丰沛且集中在夏季,冬季气温在0℃以上。A河谷两侧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大部分地区海拔高于500米,属于山地地形;南部等高线稀疏且海拔低于200米,属于平原地形。B、C两支流相比,B河坡度大,流速快,C河坡度缓,流速平稳。第(3)题,比较图1和图2可知,图1湖泊面积较大,且图1中的部分湿地在图2中是耕地,湿地面积减少。山区耕地面积明显增加,存在陡坡开垦现象。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湖综合整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该地区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华北平原
2.设置生态沟渠和生态水岸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洪涝灾害
B.降低河流含沙量
C.栽培水生植物
D.阻滞并净化污水
3.河湖综合整治后可实现的经济效益是( )
A.促进灌溉农业发展
B.带动旅游业发展
C.促进水能资源开发
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1.C 2.D 3.B
解析:第1题,耕作区有水稻、油菜,可知该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是以基塘农业为主的混合农业,且城市密集,人口众多,适合种植产值高的经济作物;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众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同时也是油菜的主产区,C项正确。第2题,生态沟渠和生态水岸中的水生生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D项正确。第3题,河湖综合整治后,可以利用景观文化村庄、生态沟渠和生态水岸等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B项正确。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下游流经波河平原,沉积旺盛。下图为波河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波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流域内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雨量大
B.流域内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流域内一年中夏季水循环较其他季节慢
D.波河水量大,较莱茵河航运价值更高
5.意大利政府拟对波河进行梯级开发,波河适宜梯级开发的原因是( )
A.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B.水量大,河流落差大
C.积水面积大
D.流经波河平原,河流较长
6.若对波河流域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那么对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年径流量增加
B.地下水位升高
C.河流含沙量加大
D.三角洲海岸线退缩
答案:4.C 5.B 6.D
解析:第4题,波河流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A项错误。流域内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项错误。波河流域夏季降水少,故水循环较其他季节慢,C项正确。莱茵河全年流量相对稳定,流经区域经济发达,航运价值更高,D项错误。第5题,河流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波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下游流经波河平原,落差大,水量充沛,可以在河流上布置一系列阶梯式水利枢纽。第6题,对河流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即在上游拦水建坝,河流年径流量不变,而中下游地下水位会下降;同时大坝也拦住了部分泥沙,使河流中下游的含沙量减少,进而使河口三角洲泥沙沉积速度减慢,导致海岸线退缩。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巴拉那河流量居南美洲第二,其河床基岩主要为坚硬的玄武岩,中上游瀑布密布,下游地势低洼。巴西与巴拉圭两国边境河段落差达150米,建于此处的伊泰普水电站为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成为当地著名景点,所发电量由巴西与巴拉圭两国均分。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示意图。
(1)分析巴拉那河下游沼泽形成的原因。
(2)简析巴拉那河上游修建伊泰普水电站的有利条件。
(3)简述修建伊泰普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4)简述修建伊泰普水电站的不利影响。
答案:(1)下游地区多条河流交汇,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床基岩坚硬,地表水不易下渗。
(2)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位于高原与平原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距城市较近,市场广阔。
(3)为巴西和巴拉圭两国提供充足电力;发展库区养殖;形成新的景点,发展旅游业;提高上游航运能力;减轻下游地区洪涝灾害。
(4)库区蓄水,淹没农田,导致移民;生物多样性减少;库区泥沙淤积增加;库区地质灾害增加。
解析:第(1)题,沼泽的成因可从来水量大,排水不畅等方面分析。第(2)题,修建水电站的有利条件可从水量大、落差大、市场需求量大三个方面分析。第(3)题,修建水电站的经济效益主要有发电、养殖、旅游、航运、减轻洪涝灾害等。第(4)题,修建水电站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淹没农田、生物多样性减少、泥沙淤积、增加地质灾害等方面分析。(共38张PPT)
第三章
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素 养 阐 释
1.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探索该流域协作开发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2.以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为例,探究流域环境问题及有效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观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长江流域概况
1.水文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最终注入东海,是我国
水量最丰富的河流。
2.农业发展
长江流域是我国的“粮仓”,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达。四川盆地是“天府之国”,两湖地区是“鱼米之乡”。
3.生态功能
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功能,是我国主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思考感悟】 试说明四川盆地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原因。
提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二、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
1.上游、中游、下游协作关系
河源和上游地区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中下游地区更要注重绿色发展和人居建设。
2.长江经济带建设
(1)重点依托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
(2)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
(3)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
(4)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
3.“黄金水道”建设
(1)国家实施“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战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使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
(2)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4.水能资源开发
(1)长江干支流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可开发量占全国可开发量的一半以上。
(2)长江宜昌以上的河段水能资源占全流域的80%以上,且主要集中在金沙江段和长江三峡段。
【思考感悟】 长江流域资源分布与经济区分布是否协调
提示:不协调。长江上游经济欠发达,但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长江下游经济发达,但资源相对短缺。
三、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1.长江流域建设的原则
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出一条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
生态环境为前提,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
2.长江流域水污染的治理
(1)长江流域水质的总体状况:水质状况整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2)造成局部污染严重的根源:排污。
(3)水污染的综合整治。
①流域内的许多企业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严格管控流域内的各种排污口,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
②重点保护好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和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重要湖泊水库。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工程
(1)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制订负面清单,强化日常监测和监管,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责制度。
(2)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
①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
②建立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的区域联动机制。
(3)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①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实行分类分级的补偿政策。
②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
(4)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推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
【思考感悟】 长江经济带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沿途工业发达,工厂众多,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农业耕作中过度施用农药、化肥,污染地下水,地下水汇入长江导致污染;黄金水道航运量大,船只漏油、废弃物倾倒等污染水质。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 流域综合开发思路、方向及综合治理
材料 2020年1月24日,中国驻泰国大使馆表示,应泰方请求并考虑到湄公河流域旱情严重,中方决定于当日开始将澜沧江下泄流量从850米3/秒提升至1 000米3/秒,以缓解泰方及湄公河流域其他国家的紧迫需求。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澜沧江)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多次召开经济合作会议。
结合材料探究:
(1)简析图中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
(2)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的环境造成的影响。
(3)要开发澜沧江的水能,必然会影响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应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流域的水能
提示:(1)开发水能;发展旅游;部分河段发展航运。
(2)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陡坡开垦。
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面积增加,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3)本着互惠原则,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既要开发水能,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归纳提升]
1.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思路
2.流域开发的方向选择
在分析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流域的自然背景,同时也要依据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环保。不同河段的开发重点如下表所示。
河流 中上游 地势起伏大、流量大的河段,侧重水力资源的开发
河流 中下游 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流量稳定的河段,侧重发展航运、灌溉和养殖
3.河流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目的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污染,提高水质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为罗讷河流域的地形示意图。
(1)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 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 、
第二 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 、 、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三 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③ 、
(2)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3)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答案:(1)①防洪 改善航运条件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③增加生物多样性 改善水质
(2)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3)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第(1)题,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可以加快洪水下泄,从而达到防洪的目的,同时也具有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电,同时起到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而整理河谷滩地是土地开发的重要措施,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有利于恢复河流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第(2)题,罗讷河流域面积广,跨越行政区多,涉及部门众多,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可以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全流域的综合治理。第(3)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以减缓河流流速,增加湿地面积,增强河水的自净能力,从而起到恢复河流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的作用。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辐射南北,流域面积大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长江流域水资源及水能资源丰富
D.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
2.下列有关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大多数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②水资源季节分配均匀 ③四川盆地为紫色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江南丘陵为红壤 ④平原地区土地资源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足,有些山区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长江流域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第2题,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雨热同期。各地的土壤类型与当地的地形及气候特点密切相关。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些山区由于开发利用不当,水土流失严重。
读我国某流域部分河段图,完成3~4题。
3.该流域图示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B.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导致降水时间变长
C.中下游地区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
D.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4.该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应为( )
A.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
B.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C.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
D.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流域为长江流域,图示河段主要位于长江中游,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多发,A项正确;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但不会导致降水时间变长,B项错误;C、D两项为自然原因,与题干要求不符。第4题,长江流域上游落差大,流速快,可实行梯级开发,但不可能实现全流域通航;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的是电力;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不适合发展河谷农业;长江沿岸景点较多,可以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故选D项。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河床比降大,滩多流急。读金沙江下游段梯级水电站纵剖面图,完成5~6题。
5.金沙江下游适于水电开发的主要
自然条件是( )
A.东部沿海地区电力需求量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6.关于金沙江梯级开发给下游带来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下游水量的季节变化变大 B.下游洪涝灾害减轻
C.下游水质变好 D.下游泥沙淤积加重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金沙江下游段地势落差大,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适于水电开发,故选B项。第6题,水库有调节径流的作用,使下游水量的季节变化变小,A项错误;水库使下游河流流速减缓,更新速度变慢,会造成水质下降,C项错误;下游泥沙会减少,河口三角洲面积会萎缩,D项错误;水库能蓄洪抗旱、调节径流,使下游洪涝灾害减轻,B项正确。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龙滩水电站于三峡水电站开工建设7年后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底全部投产建成。龙滩水电站虽然最大坝高超过三峡水电站40余米,但水库淹没的耕地面积仅为三峡水电站的1/5。龙滩水电站以三峡工程1/10的投资达到了三峡工程1/3的发电量,是完全由中国设计、中国投资、中国施工的大型水电站。
(1)与三峡水电站相比,龙滩水电站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但发电量较大,请分析原因。
(2)推测龙滩水电站建成后图中水域含沙量的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
(3)指出龙滩水电站的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答案:(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雨季长,河流流量大且季节变化更小;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落差更大;淹没耕地面积小,人口密度低,移民更少;修建时间较晚,建设技术更为先进;国内自主设计施工,成本更低。
(2)含沙量减少。水电站以上水域因坡降减缓,流速变慢,挟带泥沙减少;受水库拦沙和水量调节(流量变化减小)作用,进入水电站以下水域的泥沙减少。
(3)有利影响: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提供能源,减少伐薪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带动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
不利影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地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诱发地震、滑坡等);占用耕地资源。
解析:第(1)题,主要从河流流量的大小及季节变化、河流落差、淹没土地数量及移民人数、建设技术等方面分析。第(2)题,水电站以上水域因坡降减缓,流速变慢,挟带泥沙减少;受水库拦沙和水量调节(流量变化减小)影响,进入水电站以下水域的泥沙减少,因此龙滩水电站建成后图中水域含沙量会减少。第(3)题,龙滩水电站的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影响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主要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带动旅游业等发展,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破坏、对地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占用耕地等方面分析。第四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随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倡议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倡议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据此完成1~2题。
1.“一带一路”倡议应分阶段实施,前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在这个阶段新疆的建设应该着眼于( )
A.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
B.火车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
C.计算机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
D.汽车制造中心和油气加工中心
2.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北—蒙东经济区今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B.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承接产业转移
C.京津冀经济区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
D.海上丝绸之路以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主
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目前已经开始行动,正在构建“一带一路”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近些年来,继福建、台湾之间产业的“一次转移”之后,福建内部产业的“二次转移”势头良好,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向省内中西部地区转移。下图为福建省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该地区成为福建乃至中国东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农业基础好,发展历史悠久 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市间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先进 ③三市工业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优势凸显 ④邻近台湾省,闽台经济合作活力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福建省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海岸线漫长曲折,港口较多
B.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经济发展迅速
C.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
D.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工业基础雄厚
5.福建内部产业的“二次转移”势头良好,其主要原因是( )
A.高素质人才流失
B.资源枯竭,产业转型的需要
C.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
D.迁往省内中西部地区,保障生产的安全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沿途有丰富的油气资源。2017年7月4日,中俄双方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据此完成6~8题。
6.目前,“冰上丝绸之路”并没有实现常态化通航,限制“冰上丝绸之路”常态化通航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恶劣
B.途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
C.航海技术水平低
D.沿途缺少可停靠优良港湾
7.与传统航道相比,“冰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是( )
A.顺风顺水
B.沿途补给便利
C.缩短航程
D.贸易市场较大
8.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是( )
A.有利于巩固国防
B.开辟海外能源采购地
C.加速对外开放进程
D.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通过政策、道路、贸易和货币等互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得到沿线各国积极响应。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平板玻璃和船舶制造等产业逐步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
(1)结合材料,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2)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的战略意义。
(3)“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给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能力提升
陕西省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承接东部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物流中心、融汇亚欧丰富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下图是陕西省地形坡度空间差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陕西省定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有利区位条件包括( )
①城镇化水平高,速度快 ②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联系历史悠久 ③历史文化之地,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④区内铁路、公路等交通条件较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德黑兰是伊朗首都,位于伊朗高原北缘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也是西亚较大的城市。德黑兰城市布局很有特色,每条道路旁都有一条明水渠。义乌—德黑兰班列是首趟从中国开往西亚的铁路集装箱货运班列,也是又一趟开向“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国家的丝路“直通车”。下图为德黑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
2.义乌—德黑兰班列可能从德黑兰向义乌运输( )
A.石油 B.毛毯
C.大米 D.椰汁
3.冬季德黑兰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脉阻挡北方的冷空气深入
B.里海对该城市大气起到调节作用
C.沙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D.该城市人口多,生产、生活排出的废热多
4.德黑兰在道路旁修建明水渠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城市干燥状况
B.增大城市的昼夜温差
C.发展城市的内河航运
D.为城市提供廉价的水能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越南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部,人口近1亿,领土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龙江工业园是中国在越南建立的第一个独资工业园,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海外工业园中发展排名居前列。龙江工业园所依托的胡志明市是越南的经济中心。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系列优惠政策和基础配套设施,园区投资企业分为五类,分别为电子机械类、木制品建材类、原材料加工类、医药食品加工类和轻纺新材料加工类,其中轻纺新材料加工类企业数量最多。下图为龙江工业园的位置示意图。
(1)指出该工业园选址的合理性。
(2)从经济效益角度,说明该工业园区内轻纺新材料加工类企业数量最多的原因。
(3)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我国有学者提出大规模扩大海外园区的数量和规模,你是否赞同 并说出理由。
第四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随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倡议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倡议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据此完成1~2题。
1.“一带一路”倡议应分阶段实施,前期目标重点是道路、能源管线、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在这个阶段新疆的建设应该着眼于( )
A.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
B.火车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
C.计算机制造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
D.汽车制造中心和油气加工中心
2.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北—蒙东经济区今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B.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承接产业转移
C.京津冀经济区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
D.海上丝绸之路以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主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依据题意可知,新疆应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新疆是我国通往中亚、欧洲地区陆上通道的必经之处,为了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新疆应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交通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故A项正确。第2题,东北—蒙东经济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项错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低,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B项正确;京津冀经济区资源、能源不足,不适合发展耗能高、耗原料多的重工业,C项错误;海上丝绸之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缺乏,D项错误。
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目前已经开始行动,正在构建“一带一路”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近些年来,继福建、台湾之间产业的“一次转移”之后,福建内部产业的“二次转移”势头良好,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向省内中西部地区转移。下图为福建省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该地区成为福建乃至中国东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农业基础好,发展历史悠久 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市间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先进 ③三市工业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优势凸显 ④邻近台湾省,闽台经济合作活力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福建省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海岸线漫长曲折,港口较多
B.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经济发展迅速
C.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
D.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工业基础雄厚
5.福建内部产业的“二次转移”势头良好,其主要原因是( )
A.高素质人才流失
B.资源枯竭,产业转型的需要
C.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
D.迁往省内中西部地区,保障生产的安全
答案:3.D 4.D 5.C
解析:第3题,“闽南金三角”经济活力强,说明产业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有较大优势或潜力较大等。农业基础对传统轻工业有一定影响,但对较为先进的产业影响不大,①错误,②③④正确。第4题,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港口多,对外联系方便;还是著名的侨乡,易于吸引外资;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便于就近承接台湾省的产业转移,优势明显。福建省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故选D项。第5题,福建内部“二次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福建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高,土地日趋紧张,地价上涨,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故选C项。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沿途有丰富的油气资源。2017年7月4日,中俄双方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据此完成6~8题。
6.目前,“冰上丝绸之路”并没有实现常态化通航,限制“冰上丝绸之路”常态化通航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恶劣
B.途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
C.航海技术水平低
D.沿途缺少可停靠优良港湾
7.与传统航道相比,“冰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是( )
A.顺风顺水
B.沿途补给便利
C.缩短航程
D.贸易市场较大
8.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是( )
A.有利于巩固国防
B.开辟海外能源采购地
C.加速对外开放进程
D.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答案:6.A 7.C 8.B
解析:第6题,目前,“冰上丝绸之路”并没有实现常态化通航,限制“冰上丝绸之路”常态化通航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恶劣,航线结冰期长。第7题,与传统航道相比,“冰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是缩短航程,节省时间和燃料。第8题,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是开辟海外能源采购地,拓宽能源进口渠道。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通过政策、道路、贸易和货币等互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得到沿线各国积极响应。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平板玻璃和船舶制造等产业逐步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
(1)结合材料,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2)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的战略意义。
(3)“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给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答案:(1)有利于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有利于产能过剩行业进行产业转移。
(2)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油气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增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拓展我国获取能源的方式,保障能源安全;拓宽与其他国家在资源方面的合作渠道。
(3)中亚各国位于亚欧大陆要冲,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内陆,长期受交通不便的制约,发展相对落后,急需资金和技术,“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为中亚各国向东、向西发展提供了可能,并且还可以加强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农业、商业和旅游业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解析:第(1)题,“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相关产业提供了新的消费市场及产业转移目的地。第(2)题,我国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强,部分非能源矿产资源进口量也呈增长趋势。“一带一路”倡议可扩大我国资源进口渠道,有利于能源进口多元化,有利于拓展我国获取能源的方式,保障能源安全;“一带一路”倡议将拓宽我国与其他国家在资源方面的合作渠道。第(3)题,对中亚各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拓宽中亚各国东、西两侧的发展空间,为其解决发展问题,还可以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农业、商业和旅游业等方面加强与沿线各国的合作交流。
能力提升
陕西省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承接东部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物流中心、融汇亚欧丰富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下图是陕西省地形坡度空间差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陕西省定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有利区位条件包括( )
①城镇化水平高,速度快 ②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联系历史悠久 ③历史文化之地,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④区内铁路、公路等交通条件较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西省西安多次作为古代的首都(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联系历史悠久,且作为历史文化之地,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现阶段陕西省铁路、公路等交通条件较好,便于开展对外联系;陕西省城镇化水平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低。
德黑兰是伊朗首都,位于伊朗高原北缘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也是西亚较大的城市。德黑兰城市布局很有特色,每条道路旁都有一条明水渠。义乌—德黑兰班列是首趟从中国开往西亚的铁路集装箱货运班列,也是又一趟开向“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国家的丝路“直通车”。下图为德黑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
2.义乌—德黑兰班列可能从德黑兰向义乌运输( )
A.石油 B.毛毯
C.大米 D.椰汁
3.冬季德黑兰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脉阻挡北方的冷空气深入
B.里海对该城市大气起到调节作用
C.沙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D.该城市人口多,生产、生活排出的废热多
4.德黑兰在道路旁修建明水渠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城市干燥状况
B.增大城市的昼夜温差
C.发展城市的内河航运
D.为城市提供廉价的水能
答案:2.B 3.A 4.A
解析:第2题,伊朗毛毯世界闻名,它历经数千年,承载了伊朗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是伊朗艺术精粹最完美的展现,故义乌—德黑兰班列可能向义乌运输毛毯。B项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冬季德黑兰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山脉阻挡北方的冷空气深入,受冷空气影响小,A项正确;由于山脉阻挡,里海对该城市大气的调节作用弱,B项错误;沙漠对德黑兰冬季气温影响不大,C项错误;与同纬度城市相比,该城市人口较少,排出的废热较少,不是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第4题,德黑兰位于沙漠边缘,气候干旱,在道路旁修建明水渠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市干燥状况,A项正确;明水渠能减小城市的昼夜温差,B项错误;明水渠不能发展城市的内河航运,C项错误;明水渠落差小,不能为城市提供廉价的水能,D项错误。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越南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部,人口近1亿,领土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龙江工业园是中国在越南建立的第一个独资工业园,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海外工业园中发展排名居前列。龙江工业园所依托的胡志明市是越南的经济中心。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系列优惠政策和基础配套设施,园区投资企业分为五类,分别为电子机械类、木制品建材类、原材料加工类、医药食品加工类和轻纺新材料加工类,其中轻纺新材料加工类企业数量最多。下图为龙江工业园的位置示意图。
(1)指出该工业园选址的合理性。
(2)从经济效益角度,说明该工业园区内轻纺新材料加工类企业数量最多的原因。
(3)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我国有学者提出大规模扩大海外园区的数量和规模,你是否赞同 并说出理由。
答案:(1)邻近越南经济中心,基础设施好;邻近铁路线、港口,交通便利;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2)轻纺新材料加工类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占比高);越南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劳动力充足且廉价,企业生产成本低;越南位于热带,轻纺原料丰富,价格低;靠近原料地,运费低;人口多,经济发展快,消费能力提升,消费量大。
(3)赞同。理由:我国可以消化企业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避开贸易壁垒,增大出口量。促进当地开发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就业,增加收入;推进当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或不赞同。理由:减少了中国的就业机会;园区所在地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效率低;文化习俗差异大,沟通困难。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工业园区的位置在胡志明市附近,胡志明市是越南的经济中心,结合图例信息可知,工业园区交通便利(港口、铁路),据文字材料可知,越南人口近1亿,劳动力数量多。第(2)题,轻纺新材料加工类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而越南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近1亿,廉价劳动力数量多;且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越南位于热带,纬度低,轻纺材料丰富,价格较低,运费较便宜。第(3)题,赞同、反对均可,只要能说明理由即可。赞同的理由:越南的角度可以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来分析,我国的角度可以从产业升级、资源短缺、避开贸易壁垒等角度分析。反对的理由:主要从越南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分析,比如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共34张PPT)
第三章
第四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素 养 阐 释
1.运用资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含义、线路走向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资料,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重点合作的内容、重点合作项目及对我国各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一带一路”由来
1.含义和线路走向
(1)含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走向。
①“一带”有三个走向,从我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②“一路”重点方向:一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2.我国提出的倡议
(1)2013年9月,我国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
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2)10月,我国明确提出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我国率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
共赢共享发展。
(4)“一带一路”根植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由大家共同商量,成果由大家共同分享。
3.“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
(1)一是和平之路,与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增进互信,扩大合作。
(2)二是繁荣之路,聚焦发展,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
(3)三是开放之路,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强商务合作。
(4)四是创新之路,抓住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机遇,加强创新能力合作。
(5)五是文明之路,建立多层次的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
二、“一带一路”倡导国家之间协作发展
1.沿线各国重点合作内容
(1)政策沟通。
(2)设施联通。
(3)贸易畅通。
(4)资金融通。
(5)民心相通。
2.重点合作项目
(1)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2)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3)进一步推动中巴(巴基斯坦)、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合作。
3.“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各区域的影响
(1)西南地区: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有利于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广西和云南加速发展,使广西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核心区,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的枢纽地域。
(2)西北地区:通过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国际大通道和中巴(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加强与中亚、南亚发展的联系。
(3)东北和内蒙古: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国的全方位合作,为东北和内蒙古的发展创造新的动力。
(4)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合作对接,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将中国与中亚的关系推向了新的阶段,并赢得了中亚各国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领土面积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019年9月11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同哈萨克斯坦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双方将本着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
(1)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现互联互通,除了铁路(高铁)通道外,你认为还可以规划建设哪些交通通道
(2)分析中亚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性。
(3)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对于中哈两国有何意义
提示:(1)建设公路通道;改扩建机场,疏通空中通道,开展通用航空运输服务;重新规划建设油气大管道。
(2)有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北靠俄罗斯,西接欧洲,南邻西亚,是东西方友好往来的桥梁和枢纽,是商贸往来的集散地;中亚矿产资源丰富,靠近里海沿岸和西亚的石油富集区。
(3)有利于打造中哈两国新型国际合作模式;推动两国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开拓中哈两国深化合作的新空间;推动两国之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促进中哈两国的共同繁荣。
[归纳提升]
1.“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重点
主要内容 具体表现
政策 沟通 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保障。相关国家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设施 联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先领域。相关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贸易 畅通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
主要内容 具体表现
资金 融通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
民心 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2.“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意义 具体表现
打造国际新 型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聚焦全球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在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同时,更加倡导包容性发展
推动新型国 际关系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倡导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体现了全新的国际合作观念
意义 具体表现
开拓国家 间深化合 作的新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聚焦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倡导政府间合作和政策沟通,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各国相互贸易和投资,完善金融合作机制和保障体系,推动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致力于实现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及成果共享
推动国家 间深化合 作的文化 驱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尊崇“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强调在维护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
意义 具体表现
促进沿线 各国的共 同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国际经贸合作,既可提升我国自身发展动力,也可让相关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加快发展,得到实质性好处。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购买力,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同时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将创造新的巨大市场,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
[典型例题]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不断拓展合作区域与领域,尝试与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一带一路”的主要合作区域是( )
A.亚洲、欧洲和非洲
B.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C.亚洲、非洲和北美洲
D.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2)巴基斯坦中资港口瓜达尔港,在“一带一路”推动下开航,下列关于瓜达尔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波斯湾的咽喉附近
B.增加阿拉伯海沿岸各国港口的运输业务
C.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D.有利于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区域是亚洲、欧洲和非洲。故选A项。第(2)题,瓜达尔港临近波斯湾出口,位于波斯湾的咽喉附近。瓜达尔港开通后,原来停靠在阿拉伯海沿岸各国港口的船只有部分转向瓜达尔港,因此在短期内瓜达尔港会分流原来各港口的运输业务。瓜达尔港增加了巴基斯坦对外联系的通道,增加贸易量,对其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从波斯湾出来的中国油轮停靠瓜达尔港后,石油经管道运往中国,缩短了运输线路,增加了中国石油进口渠道,有利于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故选B项。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充分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积极发展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
B.当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捕鱼的渔船
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正午日影位于南侧
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
2.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下列相关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有
( )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
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大力发展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系统 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 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古代航行往往借助盛行风,南海及印度洋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古代中国的商船应是冬季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夏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夏季索马里半岛沿岸出现的是寒流,渔业资源相对丰富;商船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应是冬季,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该季节的正午日影位于北侧;加尔各答主要盛产黄麻。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第2题,“一带一路”倡议主要发展的是铁路和港口交通系统,资金主要通过亚投行,而且欧洲国家不是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②④错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产业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同时由于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①③正确,故选A项。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硬件”联通在对接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同时,也为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新活力。据此完成3~4题。
3.对于中国而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好处有( )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减少地区差异 ②利于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加 ④寻找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一带一路”倡议的最西端是世界上城市密集分布地区之一,该区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①地势低洼,峡湾众多 ②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③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④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由题中信息可知,“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对接相关国家发展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我国中西部地区到达中亚等地区,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减少地区差异,利于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寻找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故D项正确。第4题,“一带一路”倡议的最西端位于欧洲西部地区,该区域西临大西洋,位置优越,商贸发达;工业发展历史较早,交通便利,协作紧密,有利于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故C项正确。
伊斯坦布尔港是土耳其的最大海港,中国某集团收购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港某集装箱码头约65%的股份。由于土耳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未来港口集装箱物流服务需求具有较强增长潜力。读图,完成5~6题。
5.伊斯坦布尔港成为该国最大港口的原因有( )
①地理位置优越,联系亚、非两大洲 ②扼守直布罗陀海峡,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③以伊斯坦布尔市为依托 ④经济腹地广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中国某集团收购该集装箱码头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完善土耳其在全球的港口网络布局
B.促进西亚各国经济文化一体化
C.激活相关国家港口贸易
D.完善沿途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地理位置优越,联系亚、欧两大洲,①错误;扼守土耳其海峡,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②错误;以伊斯坦布尔市为依托,经济腹地广,③④正确,故选B项。第6题,完善我国在全球的港口网络布局,A项错误;促进西亚各国经济文化贸易往来,但不能促进西亚各国经济文化一体化,B项错误;激活相关国家港口贸易,C项正确;对沿途基础设施建设影响较小,D项错误。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泰中罗勇工业园是由中国与泰国合作开发的面向中国投资者的现代化工业区,主要吸引汽配、机械、家电等中国企业入园设厂。
(1)分析汽配、机械、家电等中国企业选择入驻泰中罗勇工业园的主要原因。
(2)简述中泰合作开发泰中罗勇工业园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1)工业园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海港、航空港和公路,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相关产业集聚,产生规模效益;优惠的政策;地价、劳动力便宜。
(2)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资本输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第(1)题,可从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工业集聚的优势两个角度分析。工业区位因素:该区域位于泰国湾附近,有机场、港口以及便利的公路运输,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相比于国内而言,该处地价、劳动力成本较低,同时也受到政策上的支持。工业集聚优势:众多中国企业入驻泰中罗勇工业园,可以共用基础设施,从而节约建设成本,且产业集聚,会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第(2)题,材料信息表明,该工业园是由中国与泰国合作开发的面向中国投资者的现代化工业园。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同时也开拓了国际市场,增加资本输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近几年,部分国外企业考虑把工厂从中国搬到越南、柬埔寨和埃塞俄比亚等地。但是这些企业调查发现,中国仍是收益较好的地方,其中一家运动服饰生产商说现在的柬埔寨相当于25年前的中国。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部分国外企业考虑把工厂从中国迁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成本
B.土地成本
C.环境成本
D.政策变化
2.与柬埔寨等国相比,当前把工厂设在中国收益仍然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数量多
B.土地面积广阔
C.基础设施完善
D.地理位置优越
纺织工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民生产业。在我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对纺织产业的迁移做出了引导方向,纺织产业迁移过程必须国内、国外齐头并进。东、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转型升级方面是互换联动、相互促进的。下图示意我国纺织产业转移路径。读图,完成3~4题。
3.在我国纺织产业转移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
A.土地资源 B.科学技术
C.交通运输 D.政策导向
4.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转移中要特别注意( )
A.中、西部地区新原料的生产
B.中、西部地区新技术的投入
C.东部地区产业链的延伸
D.东部地区劳动力的成本
印度尼西亚是中国镍矿的主要进口来源国。苏拉威西岛是印度尼西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地区,工业开发历史短,但镍资源丰富,占据整个印度尼西亚镍资源的70%~80%。2014 年印度尼西亚出台了镍矿原矿出口禁令,之后,中印两国加强合作,中国镍冶炼企业纷纷布局在苏拉威西岛,产品运回中国。读图,完成5~6题。
5.吸引中国镍冶炼企业纷纷布局在苏拉威西岛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能源 D.原料
6.中国镍冶炼企业在苏拉威西岛投资建厂,能够( )
A.减少中国镍冶炼企业的前期投资
B.扩大中国镍产品的国际市场
C.促进苏拉威西岛的港口建设
D.加速苏拉威西岛的人口迁出
位于俄罗斯东部卡马河畔的切尔内市,是俄罗斯主要的工业中心之一。2019年8月,我国某品牌洗衣机互联工厂在切尔内市正式投产。2018年全球洗衣机市场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该品牌洗衣机第10次蝉联全球第一。该集团直接在俄罗斯境内开设互联工厂,会更好地服务俄罗斯全境1.4亿消费者。据此完成7~9题。
7.该品牌洗衣机互联工厂在切尔内市投资,主要考虑的是切尔内市( )
A.产业基础较高 B.邻近中亚各国
C.交通四通八达 D.就业压力小
8.该集团在俄罗斯投资洗衣机互联工厂,凭借的是( )
A.营销力度大,销路广
B.产品质量高,信誉好
C.研发投入多,产量大
D.自动化生产,效益高
9.该品牌洗衣机互联工厂投产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
①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②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广东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受到了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环境四方面的约束,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外汇汇率不稳定的影响,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广东省投巨资实施2008—2012年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实现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低端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同时,将粤东和粤北等地的6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工业和服务业,使这些地区的非农就业比重提高到80%以上。下图是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示意图。
(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低端制造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及邻近省级行政区转移的原因。
(2)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简要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能力提升
在汽车玻璃领域,福建某公司多年来的聚焦专注,成就了自身规模和技术的全球龙头地位。读该公司发展过程简图,完成1~3题。
1.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公司在海外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资金 B.原料
C.市场 D.政策
2.该公司在美国建厂生产玻璃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
A.贸易壁垒加强
B.成本提高
C.市场竞争激烈
D.技术革新缓慢
3.近年来,该公司发展致力于( )
A.承接海外订单
B.促进产品多元化发展
C.吸引海外投资
D.加强研发与服务
某生产冲锋衣、徒步鞋等户外用品的知名服装品牌,诞生于加拿大西海岸的温哥华(49°N,123°W)。该品牌的设计总监称,温哥华特殊的地理环境是测试户外产品性能的“天然试验场”。目前,该品牌已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90%的产品在缅甸、越南、孟加拉国等国的21家制造工厂生产,但在温哥华设计中心附近仍保留着自有工厂。该品牌倡导尊重自然,最近推出了加强可再生材料研发和废料循环利用的新计划。下图示意该品牌产品的一般生产流程。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温哥华的地理环境成为测试户外产品性能的“天然试验场”的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路面湿滑
C.风力微弱
D.地震频繁
5.该品牌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主要是为了( )
A.扩大市场份额
B.建立营销网络
C.降低生产成本
D.带动当地就业
6.该品牌在设计中心附近保留自有工厂的主要原因有( )
①减少运输成本 ②保障产品质量 ③促进产品研发 ④满足当地市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卡卢加州的主导产业有机器制造业、金属加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凭借优惠的外资吸引政策,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卡卢加州从一个经济萧条的区域成为俄罗斯汽车生产三大基地之一,许多大型跨国汽车公司均在卡卢加州投资建厂。2011年,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在卡卢加州投资建厂,这是该集团在占据中国近70%汽车玻璃市场后,走向海外的第一个生产性企业。2019年该集团追加对位于卡卢加州的海外玻璃厂的投资,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以进一步扩大产能。上图为卡卢加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卡卢加州成为俄罗斯汽车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
(2)分析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在卡卢加州投资建厂的原因。
(3)指出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追加对位于卡卢加州的海外玻璃厂的投资可能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近几年,部分国外企业考虑把工厂从中国搬到越南、柬埔寨和埃塞俄比亚等地。但是这些企业调查发现,中国仍是收益较好的地方,其中一家运动服饰生产商说现在的柬埔寨相当于25年前的中国。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部分国外企业考虑把工厂从中国迁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成本
B.土地成本
C.环境成本
D.政策变化
2.与柬埔寨等国相比,当前把工厂设在中国收益仍然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数量多
B.土地面积广阔
C.基础设施完善
D.地理位置优越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运动服饰生产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很大。越南、柬埔寨和埃塞俄比亚等地均为经济实力比中国弱的国家,由于经济较落后,工资水平也很低。所以部分国外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考虑从中国迁出工厂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劳动力成本,故A项正确。第2题,柬埔寨的劳动力数量也比较多,A项错误;土地面积广阔不是影响生产效益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中国经济基础比柬埔寨好,交通等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所以当前把工厂设在中国收益仍然较好,C项正确;地理位置不是影响生产收益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纺织工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民生产业。在我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对纺织产业的迁移做出了引导方向,纺织产业迁移过程必须国内、国外齐头并进。东、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转型升级方面是互换联动、相互促进的。下图示意我国纺织产业转移路径。读图,完成3~4题。
3.在我国纺织产业转移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
A.土地资源 B.科学技术
C.交通运输 D.政策导向
4.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转移中要特别注意( )
A.中、西部地区新原料的生产
B.中、西部地区新技术的投入
C.东部地区产业链的延伸
D.东部地区劳动力的成本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对纺织产业的迁移做出了引导方向,纺织产业迁移过程必须国内、国外齐头并进,说明政策导向在我国纺织产业转移中发挥主要作用,D项正确。第4题,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能盲目扩建,要特别注意东部地区产业链的延伸,C项正确。
印度尼西亚是中国镍矿的主要进口来源国。苏拉威西岛是印度尼西亚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地区,工业开发历史短,但镍资源丰富,占据整个印度尼西亚镍资源的70%~80%。2014 年印度尼西亚出台了镍矿原矿出口禁令,之后,中印两国加强合作,中国镍冶炼企业纷纷布局在苏拉威西岛,产品运回中国。读图,完成5~6题。
5.吸引中国镍冶炼企业纷纷布局在苏拉威西岛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能源 D.原料
6.中国镍冶炼企业在苏拉威西岛投资建厂,能够( )
A.减少中国镍冶炼企业的前期投资
B.扩大中国镍产品的国际市场
C.促进苏拉威西岛的港口建设
D.加速苏拉威西岛的人口迁出
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中国镍冶炼企业纷纷布局在苏拉威西岛是在印度尼西亚发布镍矿原矿出口禁令后,因此吸引中国镍冶炼企业布局在苏拉威西岛的是其比国内廉价的镍矿原料,故D项正确。第6题,苏拉威西岛工业发展历史短,基础设施落后,会加大中国镍冶炼企业的前期投资,A项错误;中国镍冶炼企业的产品要运回中国,因此并不能扩大国际市场,B项错误;读图可知,为了方便产品运输,中国镍冶炼企业多布局在苏拉威西岛的沿海地区,会带动苏拉威西岛的港口建设,C项正确;中国镍冶炼企业布局在苏拉威西岛,会带动该岛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因此可减少苏拉威西岛的人口迁出,D项错误。
位于俄罗斯东部卡马河畔的切尔内市,是俄罗斯主要的工业中心之一。2019年8月,我国某品牌洗衣机互联工厂在切尔内市正式投产。2018年全球洗衣机市场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该品牌洗衣机第10次蝉联全球第一。该集团直接在俄罗斯境内开设互联工厂,会更好地服务俄罗斯全境1.4亿消费者。据此完成7~9题。
7.该品牌洗衣机互联工厂在切尔内市投资,主要考虑的是切尔内市( )
A.产业基础较高 B.邻近中亚各国
C.交通四通八达 D.就业压力小
8.该集团在俄罗斯投资洗衣机互联工厂,凭借的是( )
A.营销力度大,销路广
B.产品质量高,信誉好
C.研发投入多,产量大
D.自动化生产,效益高
9.该品牌洗衣机互联工厂投产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
①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②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7.A 8.B 9.C
解析:第7题,根据“位于俄罗斯东部卡马河畔的切尔内市,是俄罗斯主要的工业中心之一”推断,该品牌洗衣机互联工厂在切尔内市投资主要考虑的是其较高的产业基础。故选A项。第8题,根据“2018年全球洗衣机市场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该品牌洗衣机第10次蝉联全球第一”推断,该集团在俄罗斯投资洗衣机互联工厂,凭借的是产品质量高,信誉好。故选B项。第9题,该品牌洗衣机产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可以推动物流、维修、运输、商贸等第三产业发展,也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但在调整工业布局、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作用不大。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广东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受到了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环境四方面的约束,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外汇汇率不稳定的影响,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广东省投巨资实施2008—2012年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实现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低端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同时,将粤东和粤北等地的6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工业和服务业,使这些地区的非农就业比重提高到80%以上。下图是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示意图。
(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低端制造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及邻近省级行政区转移的原因。
(2)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简要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价格上涨;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地区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更具优势;内部交易成本较低;环境保护压力较小。)
(2)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改善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推动城镇化发展。
解析:第(1)题,该题既可以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推力”因素分析,也可以从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的“拉力”因素分析。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促使低端制造业向外转移。相比而言,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土地、劳动力成本更低,资源更丰富,内部交易成本低,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小,并且在空间位置上距离珠江三角洲地区较近,有利于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第(2)题,广东省通过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不同的区域发挥了不同的区位优势,促进了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将粤东、粤北地区6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工业和服务业,进一步促进非农业就业比重,加强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城镇化发展。
能力提升
在汽车玻璃领域,福建某公司多年来的聚焦专注,成就了自身规模和技术的全球龙头地位。读该公司发展过程简图,完成1~3题。
1.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公司在海外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资金 B.原料
C.市场 D.政策
2.该公司在美国建厂生产玻璃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
A.贸易壁垒加强
B.成本提高
C.市场竞争激烈
D.技术革新缓慢
3.近年来,该公司发展致力于( )
A.承接海外订单
B.促进产品多元化发展
C.吸引海外投资
D.加强研发与服务
答案:1.C 2.B 3.D
解析:第1题,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公司在美国设立海外机构并在德国、韩国和日本成立子公司,这些国家汽车工业发达,汽车玻璃的市场广阔,C项正确;该公司在海外投资主要利用自有资金,A项错误;玻璃的主要原料为二氧化硅,储量丰富,分布普遍,B项错误;世界许多国家都有鼓励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因而政策不是该企业在海外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D项错误。第2题,美国是高度发达的国家,工人工资高,因此成本提高是在美国投资建厂会遇到的主要问题,B项正确。在美国投资建厂生产的汽车玻璃主要在当地市场销售,贸易壁垒不会成为主要问题,A项错误;该公司生产汽车玻璃的规模和技术居全球龙头地位,技术革新较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C、D两项错误。第3题,2017年,该公司在德国设立了面向欧洲客户的产品设计服务中心。该公司要保持好的发展势头,需要继续增强市场竞争优势,最关键的是加强研发与服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D项正确。
某生产冲锋衣、徒步鞋等户外用品的知名服装品牌,诞生于加拿大西海岸的温哥华(49°N,123°W)。该品牌的设计总监称,温哥华特殊的地理环境是测试户外产品性能的“天然试验场”。目前,该品牌已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90%的产品在缅甸、越南、孟加拉国等国的21家制造工厂生产,但在温哥华设计中心附近仍保留着自有工厂。该品牌倡导尊重自然,最近推出了加强可再生材料研发和废料循环利用的新计划。下图示意该品牌产品的一般生产流程。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温哥华的地理环境成为测试户外产品性能的“天然试验场”的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路面湿滑
C.风力微弱
D.地震频繁
5.该品牌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主要是为了( )
A.扩大市场份额
B.建立营销网络
C.降低生产成本
D.带动当地就业
6.该品牌在设计中心附近保留自有工厂的主要原因有( )
①减少运输成本 ②保障产品质量 ③促进产品研发 ④满足当地市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4.B 5.C 6.B
解析:第4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可判断温哥华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地处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阴雨天气,路面湿滑,适合测试户外产品的性能,B项正确。因靠近海岸山脉,地势起伏较大,A项错误。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较大,C项错误。地震为自然灾害,发生时不适合开展户外运动,D项错误。第5题,该品牌的产品主要为服装,海外工厂从事的是产品的加工制造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且从材料中可知,海外工厂主要分布在缅甸、越南等劳动力丰富、廉价的国家,因此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C项正确。第6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自有工厂可对设计方案提出反馈意见,及时的信息交流利于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促进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和自有工厂合作给出新产品的生产样品和标准流程,利于海外工厂按统一标准制造产品,从而使产品质量稳定一致,B项正确。因90%的产品在缅甸、越南、孟加拉国等国的21家制造工厂生产,本地产量很低,对减少运输成本和满足当地市场的作用有限,①④错误。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卡卢加州的主导产业有机器制造业、金属加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凭借优惠的外资吸引政策,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卡卢加州从一个经济萧条的区域成为俄罗斯汽车生产三大基地之一,许多大型跨国汽车公司均在卡卢加州投资建厂。2011年,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在卡卢加州投资建厂,这是该集团在占据中国近70%汽车玻璃市场后,走向海外的第一个生产性企业。2019年该集团追加对位于卡卢加州的海外玻璃厂的投资,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以进一步扩大产能。上图为卡卢加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卡卢加州成为俄罗斯汽车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
(2)分析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在卡卢加州投资建厂的原因。
(3)指出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追加对位于卡卢加州的海外玻璃厂的投资可能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卡卢加州工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高;靠近莫斯科和西欧,国内外汽车市场广阔;靠近俄罗斯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产地,能源丰富且价廉;位于东欧平原,工业用地充足;有优惠政策的支持。
(2)汽车玻璃易碎,运输不便,运输成本高,需要靠近汽车生产地设厂;需要拓展海外市场;卡卢加州作为俄罗斯汽车生产三大基地之一,对汽车玻璃的需求量大;当地政府政策支持。
(3)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能,增加税收收入。
解析:第(1)题,汽车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涉及政策、工业基础、技术水平、市场、能源、工业用地等多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第(2)题,结合汽车玻璃的产品特点和企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从市场需求、运输成本、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该集团追加的投资是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由此可知,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是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税收。(共37张PPT)
第三章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 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养阐释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资料,认识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3.运用资料,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概念
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产业在空间上
移动的现象。
2.产业转移的表现
企业通常采取对外直接投资、在外建立企业等方式,将产品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
3.产业转移的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要素约束因素。
①要素供给状况恶化,企业不得不向生产要素供给较好的地区转移。
②经营环境欠佳,一部分生产难以为继的企业将被迫向外转移。
(2)市场因素:经营较好、发展较快的企业,具备对外扩张的能力后,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追求效益最大化,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
新兴市场,谋取更佳效益。
(3)政策因素: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5.企业迁移前后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收益的影响因素
受到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一般规律
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上升到高附加值产业。
2.全球范围内三次大的产业转移
阶段 时间 转移产业 转移方向
第一次产业转移 20世纪50—60年代 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 由美国向欧洲、日本转移
第二次产业转移 20世纪60—80年代 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第三次产业转移 20世纪80—90年代 劳动密集型及一部分低端制造业 由发达国家和地区向东盟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
【思考感悟】 产业转移仅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吗
提示:产业转移的总趋势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但是发展中国家的部分企业为了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或为了占领市场,也会将企业或企业生产的某些环节向发达国家转移。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扩散,促使朝阳产业逐步取代夕阳产业。
(1)朝阳产业: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新兴工业部门。
(2)夕阳产业:处于衰落过程中的传统工业部门。
2.对产业转出地的影响
(1)有利影响:腾出发展空间,凝聚创新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
(2)不利影响: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3.对产业转入地的影响
(1)有利影响: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不利影响: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占用农业用地。
4.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能够促进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区域发展各有侧重,扬长补短,形成高效益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问题引领]
探究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材料一 某款玩具娃娃的市场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每一秒钟就有两个玩具娃娃在世界的某个地区被售出。
材料二 制造该款玩具娃娃的头发、塑料产自日本,模子、油漆及关键装饰材料产自美国,而服装则产自中国,最后在中国组装。
结合材料探究:
(1)生产玩具娃娃的企业将产品的部分或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促成玩具娃娃的服装生产和最后的组装都选在中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和制造玩具娃娃不同的是,目前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办厂的越来越多,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1)产业转移。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外设立工厂等方式,进行产业转移。
(2)劳动力因素。
(3)市场因素。
[归纳提升]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具体如下图所示。
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
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首先,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典型例题]
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德国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其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的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配套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原材料充足
B.市场广阔
C.技术先进
D.劳动力价格低
(2)该公司最终选定在丽水建生产厂,看中的主要人文地理条件是( )
A.基础设施
B.商业氛围
C.科研实力
D.配套产业
(3)丽水山间小镇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该公司投资的重要条件。这说明与大城市相比,该公司在山间小镇建生产厂,可以( )
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低车间环境净化成本
C.增加产品产量
D.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答案:(1)B (2)D (3)B
解析:第(1)题,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数量大,医疗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市场广阔,B项正确。第(2)题,根据材料“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配套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可知,该公司最终选定在丽水建生产厂,看中的主要人文地理条件是丽水的相关配套产业,D项正确。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高端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丽水山间小镇相对于大城市而言,生态环境良好,有利于降低生产车间的环境净化成本,B项正确。
探究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问题引领]
材料一 近些年来,苏北地区积极打造现代化纺织产业园,多家纺织企业落户盐城高端纺织染整产业园,初步形成纺纱、织造、印染、家纺一条龙的产业格局。苏州、绍兴、海宁等传统纺织重镇处于转型升级中,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这导致大量纺织企业外迁,而苏北地区备受“北迁”纺织企业青睐。
材料二 下图为江苏省的范围及城市分布示意图。
(1)纺织服装产业省内转移给苏南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2)纺织服装产业省内转移给苏北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1)有利影响: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吸引高科技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改善城市环境,减轻人口压力,营造宜居环境。
不利影响: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员增多。
(2)有利影响: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不利影响:纺织企业有一定的污染,可能会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
[归纳提升]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出地和产业转入地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变化,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典型例题]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下图为皖江城市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示范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有( )
①靠近长江三角洲地区 ②成本优势明显 ③科技力量雄厚 ④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产业转移对安徽省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逆城市化进程
B.提升科技水平,成为制造业研发中心
C.跨省人口流动增多,省内人口流动减少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发展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从地理位置看,该示范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靠近长江三角洲地区,便于承接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该示范区在劳动力、土地等方面的成本优势明显;皖江城市带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东部地区相比,该示范区科技力量较弱。故选C项。第(2)题,安徽省是产业转入地,产业转移能促进安徽省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加快城镇化进程,A项错误;制造业研发中心一般布局在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的地方,产业转移能够提升安徽省科技水平,但是短期内不会使该省成为制造业研发中心,B项错误;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安徽省工业化进程,省内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省内人口流动增多,C项错误;产业转移能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工业化发展,D项正确。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近年来,部分日本企业在我国的生产工厂开始迁回本国或迁往越南等国。据此完成1~3题。
1.越南吸引日本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原料丰富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价格低
D.交通便利
2.日本企业将生产工厂迁回本国主要得益于本国( )
A.市场需求的增加
B.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C.交通运输的发展
D.生产效率的提高
3.日本企业将生产工厂迁回本国表明我国( )
A.制造业成本降低
B.消费市场扩大
C.制造业崛起
D.贸易壁垒减小
答案:1.C 2.D 3.C
解析:第1题,越南和中国相比,原料、交通和市场都不占优势,但越南劳动力价格低,且劳动力丰富,故选C项。第2题,日本在国外设厂的主要原因是本国劳动力短缺和利用他国廉价劳动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本生产效率的提高(如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动)使得日本可以在本国完成产品生产,故选D项。第3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制造业有了很大进步,日本制造业在我国已经不能以低成本取得高利润,因此将生产工厂迁回本国。故选C项。
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该省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日韩产业转入对山东省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
B.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C.增加就业机会
D.改善环境质量
5.日韩产业大量转出对其国内产生的影响是( )
A.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B.改善环境质量
C.增加就业机会 D.不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山东省承接日韩转入产业,可以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但同时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D项符合题意。第5题,日韩产业大量转出,有助于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可以改善环境质量;短期内可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蔗糖业包括甘蔗种植、甘蔗制糖等相关产业。蔗糖业曾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广东西部、广西等地转移。广西地方政府抓住机遇,积极引进蔗糖业,使广西成为蔗糖业的主要转入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业生产基地。下图为广东、广西甘蔗主产区分布图。
(1)指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蔗糖业向广西转移的主导因素,并说明理由。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蔗糖业向西转移对广西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1)主导因素:原料。原因:蔗糖业属原料导向型工业;靠近原料产地可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甘蔗主产区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广西转移,蔗糖业也随之转移。
(2)带动广西甘蔗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广西基础设施的建设。
解析:第(1)题,蔗糖业的原料运输成本高,且损耗多。甘蔗主产区向广西转移,蔗糖业也向广西转移,是为了靠近原料产地,可减少费用,提高利润。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蔗糖业向西转移对广西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