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二)
饮酒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诗作描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诗人避开尘世的喧嚣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2.诗作中“心远”一词应当如何理解?
该词统摄全诗,不仅对前三句进行了总结性的说明,而且开辟了后面几句诗的境界,正因为“心远”,无世间事物缠身,所以诗人能够在东篱下悠然采菊,于闲暇中望山,欣赏群鸟在夕阳中还巢的美丽景色。大自然的和谐,倦鸟还林的情景,给诗人以感触。诗人能够陶醉其中,是因为他的心灵超脱尘俗,融于自然。
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默写考点
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 ? 。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 。
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 。
5.《饮酒(其五)》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 (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 , 。
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 ? 。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
春 望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阳春三月所看到的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思亲的思想感情。
2.试赏析千古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前句写花,写所见,是感伤国事;后句写鸟,写所闻,是感伤家事。花鸟本是赏心悦目、无限美好的事物,诗人却观花落泪,闻鸟惊心,以乐景衬哀情,突出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的深沉。
3.诗作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有景。诗中的景物有声有色,构成了有纵深感的多维艺术空间。这空间是诗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景物融合的具体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
默写考点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 。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 。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 。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 。
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 , 。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 ”。
雁门太守行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这首诗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极力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3.结合本诗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的。
一般说来,描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色彩浓艳的词语,而李贺的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黑色、金色、胭脂色和紫色等,不仅鲜明,而且浓艳,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而不只是勾勒轮廓。
默写考点
1.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 。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 。
3.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 。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 。
5.“ , ”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 ,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赤 壁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这首咏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郁闷。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3.“以小见大”是《赤壁》这首诗主要的写作特点,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出来的?
诗人由一支小小的、沉埋于泥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往事,想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及当时风云人物,可谓想象力丰富,含蓄而别致。“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尤其精妙,诗人没有正面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吴国灭亡的局面,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以小见大。这种写法很能发人深省,既有情味,又有韵味。
默写考点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 , 。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 , 。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 。
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 。
5.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 , 。
6.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 , 。
7.《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 , 。
渔家傲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这首词记述了梦中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暗含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达了词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3.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一句反映出词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她在社会现实中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又没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缥缈的仙境,梦想有机会乘风而起,到那没有纷争、远离尘世的地方去。
默写考点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 , 。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 , 。
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 ”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 , ”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6.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 , 。
浣溪沙
鉴赏品析
1.这首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易逝;下阕写落花、归雁,抒发伤春怀人之情。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该句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景中寓情,赋中有比,含蓄地抒发了伤别怀旧之情。
默写考点
1.晏殊的《浣溪沙》中,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 。 。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
3.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 。
4.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 。
5.晏殊《浣溪沙》词上片“ , ”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 , 。
6.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 , 。
7.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 。
8.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采桑子
鉴赏品析
1.这首词上阕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出现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图。
2.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
动静结合的手法。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幽静。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默写考点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 , , 。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 , 。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 。
相见欢
鉴赏品析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2.赏析词的下阕。
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默写考点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 , , ?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 。
如梦令
鉴赏品析
1.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船行速度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小词仅用三十余字就讲述了一个如此曲折的“故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默写考点
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 , 。
2.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 。
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 。
4.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 , , ,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二)
饮酒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诗作描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诗人避开尘世的喧嚣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2.诗作中“心远”一词应当如何理解?
该词统摄全诗,不仅对前三句进行了总结性的说明,而且开辟了后面几句诗的境界,正因为“心远”,无世间事物缠身,所以诗人能够在东篱下悠然采菊,于闲暇中望山,欣赏群鸟在夕阳中还巢的美丽景色。大自然的和谐,倦鸟还林的情景,给诗人以感触。诗人能够陶醉其中,是因为他的心灵超脱尘俗,融于自然。
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默写考点
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其五)》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 (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春 望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阳春三月所看到的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思亲的思想感情。
2.试赏析千古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前句写花,写所见,是感伤国事;后句写鸟,写所闻,是感伤家事。花鸟本是赏心悦目、无限美好的事物,诗人却观花落泪,闻鸟惊心,以乐景衬哀情,突出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的深沉。
3.诗作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有景。诗中的景物有声有色,构成了有纵深感的多维艺术空间。这空间是诗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景物融合的具体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
默写考点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
雁门太守行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这首诗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极力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3.结合本诗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的。
一般说来,描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色彩浓艳的词语,而李贺的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黑色、金色、胭脂色和紫色等,不仅鲜明,而且浓艳,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而不只是勾勒轮廓。
默写考点
1.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赤 壁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这首咏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郁闷。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3.“以小见大”是《赤壁》这首诗主要的写作特点,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出来的?
诗人由一支小小的、沉埋于泥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往事,想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及当时风云人物,可谓想象力丰富,含蓄而别致。“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尤其精妙,诗人没有正面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吴国灭亡的局面,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以小见大。这种写法很能发人深省,既有情味,又有韵味。
默写考点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这首词记述了梦中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暗含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达了词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3.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一句反映出词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她在社会现实中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又没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缥缈的仙境,梦想有机会乘风而起,到那没有纷争、远离尘世的地方去。
默写考点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6.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浣溪沙
鉴赏品析
1.这首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易逝;下阕写落花、归雁,抒发伤春怀人之情。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该句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景中寓情,赋中有比,含蓄地抒发了伤别怀旧之情。
默写考点
1.晏殊的《浣溪沙》中,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7.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
8.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采桑子
鉴赏品析
1.这首词上阕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出现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图。
2.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
动静结合的手法。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幽静。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默写考点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无风水面琉璃滑。
相见欢
鉴赏品析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2.赏析词的下阕。
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默写考点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如梦令
鉴赏品析
1.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船行速度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小词仅用三十余字就讲述了一个如此曲折的“故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默写考点
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4.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