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列举古代圣贤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磨炼的观点。
B.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愤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人的故事证明了“生于忧患”的道理。
D.课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C.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C.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
D.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畎亩(quǎn) 孙叔敖(áo) 法家拂士(fú)
B.拂乱(bì)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C.域民(yù) 百里奚(xī) 富贵不能淫(yín)
D.傅说(shuō) 衡于虑(lǜ) 空乏其身(fá)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B.必先/苦其心志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填空题
6.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字 , 时期邹人,我国伟大的 、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影响力的大师,有“ ”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
(2)《孟子》是记录 言行的著作,共 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宋代朱熹把它和 、 、 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妾妇之道也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居天下之广居
(4)无违夫子
(5)劳其筋骨
(6)所以动心忍性
(7)然后能改
三、基础知识综合
8.下面的片段是浩然同学整理的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________,字子舆。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____________”,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____________”并称。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了《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2)画线句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四、综合性学习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个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孙子兵法》等国学文化经典课程,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2)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支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
五、课内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B.人恒过 过:过错
C.而后喻 喻:明白
D.无敌国外患者 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安陵君其许寡人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言和而色夷
D.入则无法家拂士 淫慢则不能励精
1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第一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C.第二段对“生于忧患”的观点进一步加以闲发,从国家角度论证“死于安乐”。
D.选文善用排比,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住,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单于使卫律①治其事②,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③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④。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煜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注释】①卫律:与下文的“胜”“惠”“虞常”都是人名。②其事:指虞常与张胜私下交易谋反归汉一事。③左伊秩訾:匈奴的王号。④受辞:受讯。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 诚: (2)往之女家 女:
(3)使卫律治其事 使: (4)宜皆降之 宜: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B.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C.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D.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2)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16.乙文苏武的行为符合孟子“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简要分析。
七、作文
17.作文小练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请你就此说一说你的看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A
4.C
5.D
6. 轲 子舆 战国 思想家 教育家 亚圣 孟子及其弟子 七 《大学》 《中庸》 《论语》
7. (1)原则。 (2)这,这样的人。 (3)居住。 (4)违背。 (5)使……劳累。 (6)用来。 (7)这样以后。
8.(1)轲 战国 亚圣 孔孟
(2)将“了”改为“的”
9.(1)专家呼吁要让中华优秀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和国家实验课程,当前国学经典正在走进中小学,走向世界。
(2)【示例】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10.B 11.C 12.B
13.(1)真正,确实 (2)同“汝”,你 (3)派 (4)应当 14.A 15.(1)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2)单于认为他的气节很悲壮,早晚派人问候苏武,捆绑逮捕张胜。 16.面对审讯,苏武考虑的是不能辜负国家的重托,他义不受辱,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符合孟子“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
17.示例:秦始皇,这个对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统治者为何自己拼了一辈子换来的基业会付之东流,这使我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千古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的,多年的沙场征战,使秦始皇成为第一个有能力统治全中国的君主。在战争中,他顽强不屈,有勇有谋,带领秦军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那时的秦国是坚不可摧的。而统一了中国以后呢?焚书坑儒,就为了一时的美名;征丁无数,就为了生前死后的虚荣;沉溺于声色,更加快了秦朝的堕落。人们心中窝着的火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项羽、刘邦粉碎了秦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美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