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共26张PPT)+教案+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共26张PPT)+教案+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10 09:39: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2课时《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口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经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发现过程,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等式变形.源:21世纪育网
学习者分析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提高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 等式的变形; 2.能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的形式.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引入教师活动1: 探究等式的性质1: 如图,图中字母表示小球的质量,你能根据天平的相关知识完成其中的填空吗?(图中两个天平都保持平衡) 把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把等号两边的式子看作天平两边的砝码,则等式成立就可看作是天平保持两边平衡. 把天平看作一个等式,把天平两边的砝码看作等号两边的式子,则天平保持两边平衡就可看作是等式成立. 如果把上面的天平看作是等式,那么等式从左到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右到左呢?由此你发现了等式的哪些性质? 探究等式的性质2: 如图,图中字母表示小球的质量,你能根据天平的相关知识完成其中的填空吗?(图中两个天平都保持平衡) 如果把上面的天平看作是等式,那么等式从左到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右到左呢?由此你又能发现等式的哪些性质? 学生活动1: 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1. 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2. 活动意图说明: 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发现过程,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环节二:新课讲解教师活动2: 归纳: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两边都 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用字母可表示为: 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 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数或式(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用字母可表示为: 如果a=b,那么ac=bc,或 学生活动2: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的形式.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提高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3: 例1 已知2x-5y=0,且y≠0.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1)2x=5y; (2) . 例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5x=50+4x; (2)8-2x=9-4x.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中的未知数与已知数一起参与了运算.通过运算将一元一次方程一步一步变形,最后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的形式,就是求出了未知数的值,即方程的解.等式的性质是方程变形的依据. 学生活动3: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例题及针对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判断变形是否正确..让学生在一定的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感受数学,在活动中逐步认识、建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不断的完善.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两边都 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 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数或式(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例1 例2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等式变形不正确的是( ) A、由x=y,得到x+2=y+2 B、由2a﹣3=b﹣3,得到2a=b
C、由m=n,得到2am=2an D、由am=an,得到m=n D 2.已知3a=5b,则通过正确的等式变形可以得到(  ) A.= B.2a=5b-a C.3a+5b=0 D.= B 选做题: 3.已知3b-2a-1=3a-2b,请利用等式性质比较a与b的大小. 解:等式两边同时加2a+1,得3b=5a-2b+1. 等式两边同时加2b,得5b=5a+1.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5,得b=a+.所以b>a. 【综合拓展类作业】 4.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5+x=﹣2 (2)3x+6=31﹣2x. (1)5+x=﹣2 5+x﹣5=﹣2﹣5 x=﹣7; (2)3x+6=31﹣2x 3x+6+2x﹣6=31﹣2x+2x﹣6 5x=25 x=5.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   ) A.若5x-6=7,则5x=7-6 D 选做题: 2.观察下列变形: ∵x=1,① ∴3x﹣2x=3﹣2,② ∴3x﹣3=2x﹣2,③ ∴3(x﹣1)=2(x﹣1),④ ∴3=2.⑤ (1)由②到③这一步是怎样变形的? (2)发生错误的变形是哪一步?其原因是什么? 解:(1)②到③这一步是两边都加(2x﹣3); (2)第⑤错误,原因是两边都除以0.
【综合拓展类作业】 3.等式y=ax3+bx+c中,当x=0时,y=3;当x=﹣1时,y=5;求当x=1时,y的值. 解:当x=0时,y=3,即c=3 当x=﹣1时,y=5,即﹣a﹣b+c=5,得a+b=﹣2;
当x=1时,y=a+b+c=﹣2+3=1.
所以,当x=1时,y的值是1.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七年级 设计者
教材版本 浙教版 册、章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课标要求 (1)了解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等有关概念; (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的各个步骤; (3)辨别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4)会利用方程的解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方程中的参数; (5)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6)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7)能熟练运用等式性质对等式作变形; (8)解决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分类讨论的问题; (9)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内容分析 方程的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高年级学段和初中学段,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又是所有方程教学中最根底的起始部分,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成功,对后续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七年级这一阶段学生的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才能却相对仍然较弱,因此,要进步七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除了要逐步进步学生的数学分析才能,及时地给学生以解题方法论的指导,也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必须考虑和认真探究的问题. 方程和应用是初中代数中的核心内容,是各地历年中考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热点.方程的思想和方法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和方法之一,有些虽然是几何问题,也常常可以用或需要用方程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 从数学科学的角度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方程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 从应用数学的角度看,方程是一个既方便又强大的数学工具,它能够有效地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加以解决.
学情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主要内容,而利用方程这个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本章的目的.因此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方程的解法和体会方程的工具作用,难点是运用方程这个工具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这涉及较多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分析数量关系和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关.
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结合解决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问题,初步认识问题解决的波利亚模式了解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等步骤以及尝试、检验和反思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友很多直接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式解其他方程和方程组的根底,因此本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详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根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的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1.教材特点分析: (1).从具体的数的运算到数与字母一起参与的运算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一次大飞跃。从列代数并进行计算,到列方程并求解,又是学生思维的一次飞跃。教学中要迈小步子,起点低一点,逐步让学生体列方程与代数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体验列方程中的数学建模思想,解方程中的数学化归思想。 (2).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需要一定数量的训练,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规定的作业,并不仅要求结果正确,在表述方面也要求规范。注意提供给学生训练的题目不要繁难,也不要求偏、高的技巧。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比较完整地体现了问题解决的四个基本步骤,在教学中要突出关于问题解决的策略、思想和方法的指导。列方程解应用题在思维方式方面和过去列算式解应用题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开始从所求出发寻求解法。教师应使学生意识到这种变化,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法的逆向思考方法,这对整个数学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 2.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做好与前面学段的衔接,在学生己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学生在第二学段已经学习了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第四章又学习了代数式的知识,本章内容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章的起点比传统教材要高一些(比如对于一元一次方程和解的概念的建立、对于等式性质的讨论等都不作过多的研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在前面学段学习的数学是以算术为主,对于以字母表示数的代数,在思维层次上要求更高,学生仍然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作好知识、方法上的衔接工作。如果小学阶段没有讲过等式的性质,那么5.1节可酌情增加1个课时,补充等式的性质的有关内容。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上,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时,强调的是解答的每一步怎样运用等式的性质,本学段的学习虽然也是建立在等式的性质上,但这是对等式性质的进一步运用,如出现了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去分母等专用变形名词。这是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系统学习,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关注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验方程的工具作用 在传统的教材中,由于方程与应用相对独立,容易造成一种方程的解法与方程的应用脱节的现象,并且方程的应用在选材上过于数学化和类型化。本套教科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一方面,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课题,增强了学习方程的目的性,然后在学生基本掌握方程的解法后学习方程的应用,这样密切了方程和实际问题的联系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字习方框程的目的性,然后在学生基本掌握方程的解法后学习方程的应用,这样密切了方程和实际问题的联系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用数学的知识去收集、分析、处理和利用。本章的实际问题就是立足于这种出发点,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的知识去解决(如奥运会的奖牌、建筑物的四周铺花岗石、植树、压岁钱、电话费等),从中体验方程的工具作用。 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教科书还在课内练习和作业题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改变问题的条件、根据已知的方程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等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加以体现。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师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本章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是问题解决中的化归思想和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这里的化归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解方程中的化归,也就是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通过适当的变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师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把一般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是指把数学问题用方程的方法去思考,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等步骤求得问题的解。这些思想方法相对于数学知识点来说,具有险性、抽象性,它往往融入数学基础知识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善于挖掘。对于学生来说,他(她)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也比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包括解题方法)要困难得多,也需要教师的渗透、提炼、归纳。 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不断地运用列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方程的意识,逐步形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树立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 4.本章教学建议: (1)、突出问题解决的意义、过程和方法 本套教材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采取解法和应用相对独立的方法编写,这是我们在反复比较各种不同方案的基础上选择的一种优化方案。一方面,这样安排便于集中学习方程的解法,能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一系列变形,以及最终把方程化为“X=a(a为己知数)的形式”的化归思想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学习,也便于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理解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为了避免这种编写方式容易造成的解方程与应用脱节的弊端,教科书特意在第一节安排了一定量的方程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以及用列表尝试解方程的方法,使学生能体会到学习解方程方法的必要性和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在教科书的第四节安排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初步介绍了波利亚的解决问题模式(四个步骤),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突出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当然,这种方法在后续内容的学习中会不断加以渗透和应用,在九年级上、下各设置一章予以阐述。 (2)、突出数学教学是活动教学的观点。 《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科书在这些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如教材在本章中设置了合作学习、探究活动、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当然,这是体现在外显形式上的活动,许多内显性活动(如探究过程中的活动、解题后的反思活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活动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体现。 (3)、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层次性和发展性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上,教科书从等式的两条性质出发,通过对一些简单方程的求解和必要的解方程练习,使学生掌握解方程过程中的各种变形,理解化归的数学思想,以便于学生学会方程这个工具的使用,体现基础性。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上,教科书选取了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背景(如门票、植树、银行存款、学科兴趣小组、电话费等),突出了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的过程,借此让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方程的应用上,教科书选取了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背景(如门票、植树、银行存款、学科兴趣小组、电话费等),突出了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的过程,借此让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强化方程的应用性。 5.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二)课时安排 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5.1一元一次方程15.2等式的基本性质13.3立方根13.4实数的运算1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1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1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1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4)1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5.1一元一次方程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了解方程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会根据实际问题情境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准确把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尝试运用检验的方法确定方程的解.活动一:思考、讨论、比较中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活动二:通过列方程体会蕴含数学建模思想,解方程蕴含化归思想.5.2等式的基本性质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的变形; 2.能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1.理解和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2.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的形式.活动一:通过练习,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活动二: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活动三:探究巩固例题. 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1.理解移项法法则,并能运用移项法解方程; 2.掌握解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会解此类 方程. 1.理解并掌握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熟练地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活动一:通过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移项,把一元一次方程 化为ax=b(a≠0)的形式,体现了转化思想. 活动二:注意移项时,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活动三:探究巩固例题.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1.会解含有分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灵活掌握和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让学生认识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①不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②注意给分子添加括号). 活动一: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解方程是核心. 活动二:掌握解含有多重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先去小括号,再去 中括号,有大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也可以由外向里 去括号. 活动三:完成例题学习巩固知识点.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1.会找相等关系; 2.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行程问题. 2.正确寻找等量关系.活动一:体会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思想. 活动二:注意理解日历问题、行程问题、航行问题数量关系. 活动三:完成例题学习巩固知识点.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1.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图形的面积、体积变形、盈亏等问题. 2.学习分析几何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1.寻找两个面积体积之间的相等关系. 2.寻找两个面积体积之间的相等关系.活动一:体会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思想; 活动二:注意理解图形的面积、体积变形、盈亏等问题的等 量关系. 活动三:完成例题学习巩固知识点.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1.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劳动力调配、工程问题、增长率问题等. 2.能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掌握调配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的方法. 2.用列表法、图示法分析题中的相等关系.活动一:体会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思想; 活动二:注意理解劳动力调配、工程问题、增长率问题等的 等量关系. 活动三:完成例题学习巩固知识点.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4)1.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与银行利息问题. 2.体会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思想; 1.能找出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注意理解商品销售与银行利息问题的等量关系.活动一: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与银行利息问题. 活动二:完成例题学习巩固知识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浙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教材分析
通过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经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发现过程,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等式变形.
源 培养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提高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 等式的变
形;
2.能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的形式.
新知导入
情境引入
像这样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什么是等式?
新知讲解
合作学习
把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等号两边的式子看作天平两边的物体,则等式成立可以看作是天平两边保持平衡.
等式的左边
等式的右边
等号
图中可以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减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什么规律?
提炼概念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注意:这里的a,b,c可以是具体的一个数,也可以是一个代数式.
如图,图中字母表示小球的质量,你能根据天平的相关知识完成其中的填空吗?(图中两个天平都保持平衡)
____=____ _____=_____
a
b
3a
3b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典例精讲
例1 已知2x-5y=0,且y≠0,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⑴ 2x=5y ;
⑵.
例1 已知2x-5y=0,且y≠0,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⑴ 2x=5y ;
⑵.
解 ⑴成立.理由如下:已知2x-5y=0,
两边都加上5y,得2x-5y+5y=0+5y (等式的性质1),
⑵成立. 理由如下:由第⑴题知2x=5y ,
而y≠0,
两边都除以2y ,得(等式的性质2).
∴2x=5y
例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⑴5x=50+4x. ⑵8-2x=9-4x.
解 ⑴方程的两边都减去4x ,得
(等式的性质 1),
合并同类项,得
检验:把x=50代入方程,
左边=5×50=250,
右边=50+4×50=250.
∵左边=右边,
∴x=50是方程的解.
解 ⑵方程的两边都加上4x,得
合并同类项,得8+2x=9
两边都减去 8,得2x=1
两边都除以 2,得 (根据什么?).
归纳概念
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将方程一步一步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的形式,体现了一种转化的思想.方程变形转化的思想和步骤为:
通过等式的性质 1,先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 ,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 ;再通过等式的性质 2,在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项的 .最后化成“x=a( a为已知数)”的形式.
左边
右边
系数
课堂练习
必做题
1.下列等式变形不正确的是( )
A、由x=y,得到x+2=y+2 B、由2a﹣3=b﹣3,得到2a=b
C、由m=n,得到2am=2an D、由am=an,得到m=n
D
B
选做题
3.已知3b-2a-1=3a-2b,请利用等式性质比较a与b的大小.
解:等式两边同时加2a+1,得3b=5a-2b+1.
等式两边同时加2b,得5b=5a+1.
综合拓展题
4.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5+x=﹣2
(2)3x+6=31﹣2x.
(1)5+x=﹣2
5+x﹣5=﹣2﹣5
x=﹣7;

(2)3x+6=31﹣2x
3x+6+2x﹣6=31﹣2x+2x﹣6
5x=25
x=5.
作业布置
必做题
1.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   )
A.若5x-6=7,则5x=7-6
D
选做题
5.观察下列变形:
∵x=1,①
∴3x﹣2x=3﹣2,②
∴3x﹣3=2x﹣2,③
∴3(x﹣1)=2(x﹣1),④
∴3=2.⑤
(1)由②到③这一步是怎样变形的?
(2)发生错误的变形是哪一步?其原因是什么?
解:(1)②到③这一步是两边都加(2x﹣3);
(2)第⑤错误,原因是两边都除以0.
综合拓展题
3.等式y=ax3+bx+c中,当x=0时,y=3;当x=﹣1时,y=5;求当x=1时,y的值.
解:当x=0时,y=3,即c=3
当x=﹣1时,y=5,即﹣a﹣b+c=5,得a+b=﹣2;
当x=1时,y=a+b+c=﹣2+3=1.
所以,当x=1时,y的值是1.
课堂总结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性质1
性质2
等式两边同乘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配套作业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