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梦回繁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梦回繁华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1 16:58: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梦回繁华 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把握其作用。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其既富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3.了解《清明上河图》资料;正确认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PPT出示图片:外卖小哥、河东狮吼、快递、车祸现场、酒吧 —— 北宋
PPT出示图片:便面
便面解释: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汉书·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 ,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动图
【作者简介】
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背景链接】
出处: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有改动。
背景:北宋末年,社会虽表面上是一片繁华的盛世景象,但实际上内忧外患,隐藏着很深的社会危机。张择端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了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题意:本文就是通过《清明上河图》这重要文化资料去了解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而且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清明上河图》有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作者说“梦回繁华”。
【字词清单】
【多音字】
【理解词语】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词语辨析】
【整体感知】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清明上河图》
文中主要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方面?
画卷的创作背景——画卷的作者——画卷的内容——画卷的特色和价值
【课文精讲】
第1段
1.阅读文章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年代:北宋
社会背景:经济繁荣、文化生活活跃
地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品味语言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2.“空前”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局面是最早出现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第1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举例子
举《清明上河图》的例子,具体地说明绘画的题材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第2段
1.阅读文章第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画卷的作者
简要介绍张择端的籍贯、经历、绘画特长及代表作品。
2.除了作者,还知道了哪些信息?
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
特殊时代背景
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特殊的意义
3.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每个作家的作品都离不开大的社会背景,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作家的情感寄托,也就是下文所说的“特殊意义”。作家和作品都具有历史意义,二者不可分离。
知人论世
【拓展延申】
“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是阅读作品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是孟子提出的:“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意思是读书必须了解作者的为人,研究其所处的时代。因此,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尽量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
知人——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
论事——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的基本原则——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者的生平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读者更深刻、更透彻、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第3段
1.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长短,给人留下深刻地整体印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 ( 打比方)
把“长卷”比作“乐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内容的优美丰富。
第4段
1.第4段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描述《清明上河图》里的内容的?在文中标出关键词句。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
空间顺序
好处:这样说明犹如一幅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打开,符合读者欣赏画卷的观赏习惯,也使文章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第4段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来介绍《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象,请你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
疏林薄雾 农舍田畴 春寒料峭 长途跋涉
舳舻相接 规模宏敞 结构精美 宛如飞虹
车水马龙 热闹非凡 呼应相接 挥臂助阵
街道纵横 房屋林立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各行各业 无所不备
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3.第4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摹状貌
通过摹写人们的动作神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作品的逼真,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4.第3段和第4段都写汴京的繁华景象,为什么不组合成一段,而要分成两段说明呢?
第3段:概括总写繁华景象
第4段:具体描绘繁华景象
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关系
第5段
1.第5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作比较
将《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和一般的界画进行比较,突出其“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的特征。
“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引资料
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画作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也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举例子
真实具体的说明了画面细节的刻画很细致。
【问题探究】
1.《清明上河图》有什么特色?
(1)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
(2)段落清晰、结构严谨,人物形态各异。
(3)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
(4)写实性很强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2.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在作者眼中,《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华景象,具有虚假和紧张的特点,预示着北宋王朝大厦将倾的危机。所以说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3.怎样理解“重要形象资料”?
“重要形象资料”几个字是文章末尾一句的重点,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历史领域中一张重要的名片,展现了“北宋汴京”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市井风貌,极具价值。
4.本文介绍《清明上河图》,浓墨重彩地介绍了画作的内容,而对其绘画的技巧却一笔带过。你怎样理解这样的详略安排?
这样选取重点是为了与文章的标题相照应。标题“梦回繁华”概括了本文要表达的主题,就是要通过这幅画作展示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繁华,描绘当时的社会现实。读者通过文章的细致介绍,自然可以更多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
5.本文从整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说明画卷的内容时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题思路]
(1)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根据上述三种说明顺序的特征及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确定相应的说明顺序。
6.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你对这种“繁华”有怎样的理解?
(1)①从创作背景上看,北宋时期,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②从画作整体上看,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③从具体局部看,画面开卷处初显繁华景象;画面中段反映了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画面后段尽显生活的繁华。
(2)①这些“繁华”景象是北宋繁盛时期社会生活状况的真实记录,所以也就成了南渡的北宋移民怀念故土、怀念昔日辉煌的精神寄托;②这一繁华只是表象,它掩盖了当时十分严重的内忧外患。
【写作特色】
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内容翔实。
本文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综合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准确而又形象,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
2.多用四字短语,语言典雅。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板书设计】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作者、主体内容及艺术特点的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一艺术珍品的全貌,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及生活的想象,揭示了其重大的社会和艺术价值。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解读〈清明上河图〉》《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等书,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