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科学阶段测试卷(三)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4节
(相对原子质量:Ti-48 Cl-35.5 C-12 O-16 K-39 Mn-55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3.实验室可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②⑤
4.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6.化学变化中常伴随颜色变化。小明用铁棒在氯化铁溶液中搅拌一段时间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其反应原理为:Fe+2FeCl3===3FeCl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AB选项都不对 D.无法判断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8.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9.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红磷要足量
C.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胶囊
D.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10.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1.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2.“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已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
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D.乙和丙中所含原子种类相同
13.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
反应①:2H2O2 MnO2 2H2O+O2↑
反应②:2KMnO4 △ K2MnO4+MnO2+O2↑
A.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B.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
C.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 D.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14.4.6 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5.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16.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一种重要物质,以下对氧气的认识有错误的是( )
A.氧气既能燃烧又能支持燃烧
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氧气和臭氧(O3)都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
17.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A.CaS B.SO2 C.SO3 D.CaSO3
18.证明汽水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A.a B.b C.c D.d
19.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0.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
(提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
A.KMnO4 MnO2 B.K2MnO4 MnO2
C.KMnO4 MnO2 K2MnO4 D.KMnO4 K2MnO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2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
22、某学生写了下面四个化学方程式:根据下列问题填写答案(填写序号)
(1)化学式写错的有 ;(2)化学式正确但未配平的 ;
(3)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有 ; (4)气体符号使用不当或有遗漏的有 。
①Al+O2↑==AlO2 ②KMnO4K2MnO4+MnO2+O2↑
③4P+5O2==2P2O5 ④2H2O2H2+O2↑
23.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
(1)写出A、D物质的名称:A ,B ,C ,D 。
(2)写出B在A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4.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另一个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的现象是 。
(2)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如图2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 ,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5.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若固体质量变化用下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 的质量。
(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下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 。
26.下图A、B、C三个集气瓶中只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下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
(1)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 。
(2)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B瓶中的气体是。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
A.氧气耗尽 B.温度降低
C.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D.蜡烛着火点改变
(3)C瓶倒扣住白磷时,出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文字化学方程式为 。
27.小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他先在燃烧匙中放入足量的红磷,塞紧橡皮塞,然后用凸透镜聚光照射集气瓶中的红磷。
(1)由于凸透镜的聚光作用,使红磷的温度 ,红磷燃烧;燃烧停止后,燃烧匙里仍有红磷,燃烧停止的原因是 。
(2)待完全反应冷却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说明 。
(3)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是 。
28.在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中:
(1)X的化学式为 ;
(2)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水分子由 构成。
三、实验探究题(29题8分,30题12分,共20分)
29.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已知装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溶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1)打开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B中的紫色石蕊溶液 ,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关闭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进入锥形瓶后,关闭E中的活塞,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D中液体沿着导管逐渐流向C中,此时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3)上述实验过程中,C中玻璃管K1的作用是 。
30.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装置B排水收集氧气,气体从 (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瓶底留少量水进行装置C中的实验,水的作用是 。
(2)对比装置D和C,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中蜡烛熄灭,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为 。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F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分析计算题(31题4分,共4分)
31.钛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母等领域的重要金属。它可由四氯化钛(化学式TiCl4)和金属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TiCl4+2Mg===Ti+2MgCl2。若需要得到720kg钛(化学式为Ti),则理论上需要四氯化钛的质量是多少?
八年级(下)科学阶段测试卷(一)
第3章《空气与生命》1-4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B
D
A
A
D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D
C
A
A
A
A
D
C
三、实验探究题
三、分析计算题
31、 解:设理论上需要四氯化钛的质量是x,
TiCl4+2Mg===Ti+2MgCl2
190 48
x 720 kg
190/48=x/720 kg,x=2850 kg。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凡是下载“三人行名师工作室”资料的朋友,如有疑问,均可与编者交流(QQ:55399510)。资料如有差错,本工作室均负责调换。并免费赠送无水印版答案或指定资料一份,谢谢配合!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