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空气与生命》 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空气与生命》 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5-05 20:03:55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科学阶段测试卷(四)
第3章《空气与生命》 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飞船舱中需提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急救病人 B.作燃料 C.金属焊接 D.动植物呼吸
3.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下列物质中可选用的是(  )
A.硫 B.木炭 C.红磷 D.蜡烛
4.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
A.空气 B.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 D.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
5.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B.燃烧需要氧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6.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  )
A.补充氧气      B.增加可燃物
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升高细铁丝的温度
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用氯酸钾制取时必须加热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8.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  )
A.1∶2 B.1∶5 C.1∶4 D.21∶79
9.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红磷要足量
C.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胶塞
D.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10.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一种重要物质。以下对氧气的认识有错误的是(  )
A.氧气既能燃烧又能支持燃烧 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氧气用于发射火箭,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 D.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
11.下列各项为小明同学记录的物质燃烧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C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12.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1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B.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C.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14.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对反应前后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中所含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B.氯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C.钾元素质量分数在固体中减少 D.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产生氧气的质量
15.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在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和收集装置最合适的是(  )
A.a、c B.a、d C.b、c D.b、d
16.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③⑥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
1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装药品 B.制备 C.收集 D.验满
18.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下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熄灭酒精灯;
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A.bacdfe B.abcdef C.bacdef D.abcdfe
19.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看集气瓶口是否有气体冒出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20.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V)、二氧化锰的质量(m)与时间(t)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21.“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水中鱼类可以呼吸因为水中溶有 ;(写名称)。?
(2)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填写序号)。
A.水分子变大了 B水分子变多了
C.水分子不停地运动 D.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22.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因此氧气可以用 法或 法收集。
23.氧气在加压、降温条件下会变为 色液体或固体。这是 变化。液态氧气一般储存在 中。
24.阅读下面7句话组成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
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
④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⑤它能帮助呼吸,支持燃烧;
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 ⑦氧气能微溶于水。
试回答: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两句,叙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两句。
25.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a、b两种物质可选用 (填序号)。
A.红磷、水     B.木炭、水
C.硫、NaOH溶液 D.小蜡烛、NaCl溶液
思敏同学对该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乙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任
写两点) 。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26.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的一端所系火柴的作用是 ;
(2)集气瓶中放水的作用是 ;
(3)实验中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5)如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则可能的原因是 。
27.空气、水、燃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空气属于 (填物质类别)。
(2)为了保护环境,用煤作燃料的煤炉要适当增加进风口,将煤粉吹起使之剧烈燃烧,请解释这种做法有利于节能的原因是 ,若要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改变燃料结构 B、开发新能源
C、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压缩液化埋入深海中 D、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3)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28.A、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请填空:
(1)A图中水的作用是 ;
(2)B图中水的作用是 ;
(3)B图中的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9.小明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是 ;
(2)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其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5分,共30分)
30.初三某班学生在做“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甲、乙两图是他们设计的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虚线方框中缺少的是添加药品的漏斗,及收集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2)现在让你和他们一起来完成实验,甲的虚线方框中最好选 (选填字母序号,下同);如果想测定收集一瓶氧气所需的时间,乙的虚线方框中适宜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理由是 。
(3)若用装置D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
(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中的反应就已经停止(如图丙所示)。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一种解决的方法: 。
31.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用来加热的仪器名称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当气泡开始冒出时,不能立刻收集,原因是 ,用排水法能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为防止水倒流,实验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为 。
(4)如图乙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氧气性 。

第31题图 第32题图
32.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该同学制备氧气应选用的药品是 (限选:H2O2溶液、MnO2、KMnO4);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气瓶外面,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B.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
(4)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然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3.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
未使用过
的二氧化锰
A
B
C
D
收集气体
时间/秒
17.9
23.2
27.7
32.3
37.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 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 。
八年级(下)科学阶段测试卷(三)
第3章《空气与生命》 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C
D
D
B
A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A
D
D
D
C
A
C
D
二、简答题
三、实验探究题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凡是下载“三人行名师工作室”资料的朋友,如有疑问,均可与编者交流(QQ:55399510)。资料如有差错,本工作室均负责调换。并免费赠送无水印版答案或指定资料一份,谢谢配合!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