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06 09: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课件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 流传至今的有两千三百多位诗人的近
五万首诗歌一、千古吟咏的唐诗1.唐诗所取得的成就原因:唐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1.国家统一、强盛, 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策。
2.经济繁荣,奠定了雄厚基础。
3.各族交往密切,推动文化交流、融合。
4.和亚、欧有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5.继承发扬历代传统文化。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画中有诗 你能猜出以下画中有什么诗吗?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画中有诗:
你能猜出以下画中有什么诗吗?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相 思
王 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提示 :白居易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将(qiāng)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唐·李白《蜀道难》 你能根据以上名句说一说李白的诗歌特点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石壕吏
作者: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你能体会出杜甫的诗歌特点吗?为什么杜甫与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有这么大的差异? ▲ 白居易(772年~846年) 卖炭翁
卖炭翁,发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卖炭翁》、《重赋》、《杜陵叟》
等。他的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民歌风味。 欣赏教师提供的视频《唐朝乐舞》,注意资料中重点介绍了哪几段乐舞。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乐舞?二、观者如山的“乐舞”胡旋女,胡旋女,
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飘转莲舞。
——白居易 《秦王破阵乐》是唐时著名歌舞大曲,原是唐初军歌,
主要是歌颂唐太宗的英勇战绩。唐太宗亲自为此曲设计秦
王破阵乐舞,并流传到了国外。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三、“满壁风动”的敦煌艺术艺术宝库莫高窟外景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又称为千佛洞,是我国
著名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现存的492个洞窟中,
大部分是隋唐时期开凿的。洞内的塑像千姿百态,神
采各异。窟内的壁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艺术宝库莫高窟思考:为什么当时的敦煌可以成为佛教艺术圣地,可以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帝王出行图都督夫人礼佛图嫁娶图胡商遇盗舞乐图莫高窟初唐第328窟主尊坐佛,绢画与砖画 莫高窟唐代塑像 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物约5万余件,只有不到1万件留在国内。现在大部分都收藏在外国的博物馆中,你认为中国政府是否应向这些国家索回敦煌文物?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