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2 19:10: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第8课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1.积累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人物肖像的手法。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斯蒂芬 茨威格。
奥地利。
作家。
《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01
晓常识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举世公认的大文豪,被称为 “天才艺术家”、“俄罗斯文学的灵魂”。
在长达82年的生命里,他用极具天才的艺术手笔再现了波澜壮阔的俄罗斯历史,留下了90卷的鸿篇巨制。他主张“博爱”,反对暴力革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列夫·托尔斯泰
01
晓常识
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写作特色: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一方面展现气势磅礴的史诗场面,另一方面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02
知背景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1928年访问俄国,适值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于是拜谒了托尔斯泰墓,表达自己真挚怀念、赞美之情。
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却不满贵族对农奴的残酷剥削,不满贵族奢侈享乐的生活,晚年致力于"平民化",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从事体力劳动。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03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胡髭( ) 一绺( ) 涟涟( ) 藏污纳垢( )
长髯( ) 锃亮( ) 侏儒( ) 鹤立鸡群( )
黝黑( ) 崎岖( ) 平庸( ) 正襟危坐( )
愚dùn( ) jiāng绳( ) 胆qiè( ) 诚huáng诚恐( )
zhì留( ) 酒sì( ) 蒙mèi( ) 器宇轩áng( )

liǔ
lián
zèng
zhū rú
yǒu
yōng
gòu

jīn

rán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滞留:
禁锢:
轩昂:
犀利:
藏污纳垢(gòu):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束缚、限制。
停留不动。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04
识文本
1.细读课文,独立思考,作者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是抓住了哪些方面?
2.托尔斯泰的外貌有什么特征?重点刻画的是什么?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自主学习
1.作者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是抓住了哪些方面?
刻画托尔斯泰外貌是抓住了须发、面部轮廓、面部表情、长相、眼睛方面的特征。
自主学习
须发:
面部轮廓:
表情:
长相:
眼睛
犀利的目光
蕴藏丰富的感情
眼睛的威力
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2.托尔斯泰的外貌有什么特征?重点刻画的是什么?
04
识文本
多毛、须发浓密
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忧郁、消沉
普通大众的脸
重点刻画眼睛。
1.赏析下列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这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恰当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2.说说作者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作者在这里对他眼睛的描写,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通过他的眼睛表现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批判社会的深刻性。
3.作者在刻画托尔斯泰外貌特征时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结合文中具体句子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敏锐、犀利、极具穿透性的目光。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胡子: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作用:突出眉毛和胡子的特征,形象贴切而富有趣味,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引人遐想。
4.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半部分又描绘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在文学上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一是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二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在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一段:须发的特点
第二段:面部轮廓、结构
第三段:面容表情
第四段:长相平平
第五段:外貌令人失望
第六段:目光犀利
第七段:蕴含丰富
第八段:眼睛具有威力
第九段:眼睛的犀利与人生的不幸
平庸甚至丑陋外貌特征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眼光犀利敏察深刻
崇敬赞美(思想精神)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文章,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1.“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因为一开始不熟悉,所以会有一种客观而严格的审视,随着介绍,逐步熟悉了,就变得亲切起来。
2.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幸福”,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托尔斯泰的一生,究竟是有幸还是不幸?
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他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他将自己与俄国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视作最大的幸福,拥有一颗伟大、真实而忘我的心。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