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16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1.理解文章的主旨。
2.分析文章的结构,鉴赏文章的语言。
3.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伯特兰 罗素(1872—1970)
英国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罗素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02
晓常识
03
识文本
自主学习
1.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2.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1.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03
识文本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03
识文本
2.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第一部分(1):作者提出自己的三种追求——爱情、知识、同情心。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的阐述。
第三部分(5):总结全文,“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
1.在第一段中,为什么罗素说这三种感情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他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飓风”形象地说明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追求过程中的原动力,而“苦海”和“绝望”则表明这些激情在给他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和痛苦。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更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追求过程中遇到挫折,或面对更深的生命奥秘时,人的确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甚至绝望。
2.罗素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
寻求爱情
带来狂喜
解除孤寂
使人看到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追求美好的生活
3.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
有关社会科学的知识
有关人本身的知识
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
了解人的心灵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4.罗素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5.三种追求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这三种追求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人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深化到了博爱的境界。
6.虽然罗素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值得活,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热爱人类、热爱生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的大思想家。
7.表达技巧分析。
(1)思路清晰;
(2)结构严谨周密;
(3)感情真挚;
(4)直抒胸臆;
(5)语言优美流畅;
(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境遇的人都有不同的生存观,不同的人生追求,从而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或碌碌无为,平平淡淡。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都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的三种感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你赞同作者的哪一观点?
(1)渴望爱情(至高无上、纯洁无瑕之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2)追求知识——人类(了解苦乐);自然科学(科技的威力,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社会科学(三大宗教、马列主义)
(3)同情:苦难者——战争不幸者、天灾受害者、人祸带难者、贫困无助者、衰老无养者……
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
——郎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