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蝉》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蝉》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2 19:5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21课 蝉
法布尔
1.了解蝉的洞穴特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2.品析作者朴实有趣的语言。
3.学习作者对蝉的细致观察,感悟他对动物的情感。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法布尔(1823-1915)
法国
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昆虫记》
01
晓常识
法布尔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人打短工。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这一行。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
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他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写成了10大卷《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蝉》就是其中的一篇,课文选了文章中的两部分。作者通过对蝉认真观察15年之后才写出本文的。可见他的治学态度是非常严谨的。
法布尔有一句名言:“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这话是他成功的秘诀,也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02
知背景
03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干燥( ) 储藏( ) 隧道( )
纤维( ) 金蜣( ) 轧扁( )
拯救( ) 曝晒( ) 扒掘( )
鳍 ( ) 窠 ( ) 蚋( )
yōnɡ肿( ) xià隙( ) 涂màn( )
zào
chǔ

zhěnɡ
jué



xiān
qiāng


ruì

suì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声音杂乱,不清静。
缝隙。
遭遇不好(也作倒霉)。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喧嚣:
罅隙:
倒楣:
开合自如:无动于衷: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庞然大物:
灭顶之灾:
转瞬即逝:
形容一转眼就消失了。
高大笨重的东西。
指毁灭性的灾难。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04
识文本
自主学习
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2.根据课文内容,列出蝉的生命简史。
04
晓文本
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2.根据课文内容,列出蝉的生命简史。
成虫产卵 → 蝉卵孵化、幼虫出壳 → 即刻脱皮,不久 → 幼虫落在地上→立刻寻觅藏身的地方,几分钟后 →幼虫钻进地里,四年后→ 幼虫从地穴爬出 → 徘徊一阵,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半点钟后 → 变为成虫,三个半钟头后→ 成虫是离枝飞去,五个星期后→ 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04
晓文本
1.文章第一部分分为几个层次介绍的蝉的地穴的?
第一层次(1):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7):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第2-3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7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第三层次(8-11):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蝉的地穴的?
由外及内的空间顺序。
3.朗读8-11段。在蝉由幼虫到成虫的过程中需要脱皮,文中是怎样描写幼虫脱皮的?按什么顺序描写?
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腿、后腿和翅膀的露出——最后写尾部。
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
4.找出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住”。通过这些动词把蝉从壳中艰难脱出的过程具体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5.文章第二部分分为几个层次来介绍蝉的卵的?
第一层次(12-13):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次(14-17):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次(18-24):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第四层次(25-26):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6.蝉为什么要产大量的卵?
因为蝉只会产卵而不知道保护这些卵,必须有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毁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
7.从文章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引起读者的兴趣,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8.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世间万物的关爱。
9.分析本文语言特色。
(1)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2)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本文对“蝉”的说明既不像一般辞书、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般科学小品那样运用文学方法来表达。《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蝉不能改变自己产卵多的习性,面对外敌的侵入,无动于衷,牺牲自己的家族。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的不理解和同情心。
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作者对蝉的命运的同情也洋溢在字里行间。
2.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昆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