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26课 渔家傲
李清照
1.抓住词中意象,品味浪漫的意境。
2.分析李清照词作风格及情怀。
3.品析关键词句,探究词人思想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身份: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
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漱玉词》。
作品:
01
晓常识
李清照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从事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平日“猜书斗茶”,生活甜美。前期所作词,多写其悠闲生活,如《如梦令》。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后期所作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故国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词是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01
晓常识
词
02
知背景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03
识文本
自主学习
1.朗读诗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根据注释,把握大意。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03
识文本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03
识文本
2.根据注释,把握大意。
仿佛我的梦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
天边的云彩如同汹涌的波涛,与清晨的雾气连接成一派迷蒙壮观的景象。天快亮了,无数的星星闪烁,好像千帆竞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03
识文本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告诉天帝,路途遥远而天色已到黄昏,即使我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自己正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第一句所描绘的境界。
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
2.词人所描绘的景象是现实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不是,这是一个梦。
依据:“仿佛梦魂归帝所”。这是“记梦”之作。
希望得到一个美好的归宿。
3.从“归帝所”可以看出词人怎样的心理?
4.本词被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本词首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5.“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
彷徨忧虑的神态
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
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
怀才不遇
奋力挣扎的苦闷
6.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运用了比喻和用典(手法),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结合诗意分析)。表示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情感)。
7.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梦境”
对现实的不满
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对自由的渴望
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李清照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人间”
鲜明的对照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意境辽阔
浪漫色彩
格调雄奇
抒情
豪迈情怀
浪漫梦境
照应
典故
想象
语言豪迈
描述
渔家傲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拟。由梦引出下阙词人抒情。
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