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18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18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2 21:5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文章是中国桥梁专家茅以昇所写,是一篇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文章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和特点,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不少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课文内容也易于学生阅读理解。但初二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强,所以概括段意,把握本课的说明顺序是学生的难点。同时因为学生理解力的问题,对于准确分析说明方法并不熟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作者,积累本课的生字词;
2.把握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3.理清课文的思路,明确本课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
1.把握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清课文的思路,明确本课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把握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清课文的思路,明确本课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桥梁专家茅以昇这样风趣地形容“桥”。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国桥梁专家茅以昇,通过他写的《中国石拱桥》来了解一下中国石拱桥的相关知识吧!
这是一篇典型的事物型说明文。那么我们学习说明文应该要学习说明文的哪些知识呢?请大家齐读课本97页的单元说明,并勾画重要信息。
学生分享,老师点评。
出示: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的分析、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顺序。
二、了解作者
茅以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三、检查预习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积累生字词。
出示重点字词,学生认读。
洨(xiáo)河 张鷟(zhuó) 朝野佥(qiān)载
记载(zǎi) 桥墩(dūn) 推崇(chóng)
巧妙绝伦:(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超过寻常,没有可以相比的。
惟妙惟肖(xiào):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老师仔细倾听,关注学生出错的字词。
2.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梳理文章层次
小组合作学习 理清说明顺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每段的段意。
2.小组合作,分享自学成果,统一意见。
3.小组代表说每段段意。
老师倾听并点评板书。
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赵州桥、卢沟桥)→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说明顺序:一般→特殊 逻辑顺序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4.学生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
思考:
(1)文章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明确:时间顺序。
(2)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
明确: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大家通过逐段归纳段意的方法理清说明顺序,判断说明结构。我们下节课再来看看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中国石拱桥这一说明对象的。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体会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2.复习说明方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茅以昇
(一般) 石拱桥 总
逻 中国石拱桥 时 ↓
辑 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赵州桥、卢沟桥) 间 分
顺 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顺 ↓
序(特殊) 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序 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2.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结合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2.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1.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给下列加粗的汉字注音。
记载 推崇 惟妙惟肖 洨河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回顾上节课所学。
二、分析说明方法
(一)学生自主学习有关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知识
了解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食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3.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4.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5.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6.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7.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它与下定义有不同之处,定义要求语言准确完整,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解释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
8.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说明的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
9.引用:为了是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趣闻轶事、神话传说等进行说明的方法。
10.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各种类型的图片、表格对事物的解说更直接了当。
(二)小组合作学习 分析文章中所用的说明方法
示例:这句(段)话用了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特点。
学生先独立在文中找。
5分钟后小组学生交流。
3分钟后小组代表发言。
老师倾听,出示例子。
明确:
(1)打比方。 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举例子。 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列数字 。有概数、确数之分。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4)分类别。 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5)引用。 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鷟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7)摹状貌。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描绘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说明卢沟桥在装饰上的重要特点,突出了桥的形式美。
(8)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教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时故意漏掉“大约”“可能”“最”“几乎”,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学生分小组,以相同方式合作朗读第4.5段,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老师出示例句,学生回答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加线的词能否去掉?)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划横线的字能否删去? )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上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体会划横线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具体数字,实事求是。
“约”表示不确定。
“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语言表达更准确,严谨。
小结: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师:我国的石拱桥在古代就有辉煌的成就,在现代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结合本课学习,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5题;
2.整理本课所学的说明文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茅以昇
说明方法 说明文语言
举例子 列数字 准确性
打比方 作比较 严谨性
分类别 引用
摹状貌 分类别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结构、说明顺序,会分析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本课的教学点。2个课时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朗读、默读、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关知识。我发现,朗读、比较朗读对于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理清段落层次的帮助很大。同时初二学生虽然小学5、6年级已经学习了说明方法,但对于这个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