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3 09:2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春 望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主要作品:《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作者简介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春望》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别”“三吏”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安禄山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但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
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写作背景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
一般来说,律诗二、三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知识链接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国都已经变得残破不堪,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长安城内草木凄清。
首联写春望所见,满目凄凉。你会解释首联吗?
忧国伤时
首 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jiàn
都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长安城内草木凄清。
感伤国家时局,见花而飞溅热泪,悲恨亲人离散,闻鸟啼而惊乱人心。
诗歌解读
陷落。
国都,指长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事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家书一封相当万金。
【品析】“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的珍贵。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相当,值。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满头白发而今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住了。
抓,挠。
稀疏。
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简直。
本诗题目为《春望》,诗人望见了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精读细研
“国破”与“城春”对照来写,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诗歌一开头即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是草木丛生。“国破”与“城春”色调相反,诗人在此对举,从而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国破”下缀以“山河在”,“城春”下缀以“草木深”,更使诗意翻新,出人意料。这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安排,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山河在”“草木深”有什么含义?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云云。“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司马光
“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
“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
根据你的历史知识,想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情景。
提纲:
物(宫殿、民居……)
人(皇帝、官员、百姓、杜甫)
景(树、花、草)
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一句写鸟,写所闻,写家事。诗人以乐景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
春望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联写诗人因战争,难与家人通信,家人的安危使他心里不安,更体现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是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
同时,我们也可认为诗人珍视的"家书",还包含有对北地消息的关心,及盼望王师平定中原混乱的急切愿望。这两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烽":古代边境上遇有敌情,就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战争。古代的烽是用狼粪烧的。
"连":说明战争时间长,百姓生活痛苦不堪。
尾联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尾联借搔头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含蓄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春 望
触景生情
国已破、草木深(见)
花溅泪、鸟惊心(感)
感时思乡
烽火连、家书难(盼)
白发短、不胜簪(思)
忧国忧民
结构梳理
深层探究
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2.学完这首诗,你认为后人为什么尊称杜甫为“诗圣”?
(1)沉郁顿挫,成史为圣;
(2)忠君爱国,大成为圣;
(3)心系百姓,仁爱为圣;
(4)关爱妻儿,不离不弃。
全诗抒写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表现出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