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3 09: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三峡》是我国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秀篇章,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感,应通过反复诵读来整体感知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文言阅读的能力,但学生的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多加引导。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领会作者精妙之笔法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教学重点:
1.三峡的特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成诵,理解重点词语。
2.读出文章的韵律,感受《三峡》整句散句结合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翻译和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借助联想和想象,通过图文转化、比较阅读灯阅读策略,感受三峡山水的壮美。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一名学生黑板上画“峡”,结合“峡”字的造字方法,请其他学生评画,或进行修改、重画。
明确:(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二、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给生字词或易读错的字词注音。
2、给以下词语注音,书写规范后示范朗读字音。在书上标注字音。阙处(quē) 重岩叠嶂 ( zhàng ) 曦月( xī )
襄陵( líng ) 沿溯 (sù)   素湍 ( tuān )
飞漱(shù) 长啸(xiào )
3、抽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4、给例句,要求学生读准断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请学生朗读例句,感受节奏。
6、学生边朗读边标注每个字的声调,并在朗读中感知:平仄。
例如:悬泉瀑布(平平仄仄),飞漱其间(平仄平平),清荣峻茂(平平仄仄),良多趣味(平平仄仄)。
感知:平仄相间,或有相对,读起来音韵丰富,有味道。
7、学生自己给全文画节奏,标平仄,自由朗读,读出文章长短句相间,平仄相间的味道。
重点讲解朗读以下句子: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积累
1、积累词语
(温馨提示:积累课本中的重点词语,意在语言的理解运用)
教师推荐: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2)略无阙处(阙:断缺。现在写作“缺”)
(3)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4)隐天蔽日(蔽:遮蔽)
(5)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6)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7)至于夏水襄陵(襄:上。陵:大的土山)
(8)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9)或王命急宣(宣:传达)
(10)虽乘奔御风(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
(11)不以疾也(疾:快)
(12)素湍绿潭(素:白色 湍:急流的水  潭:深水)
(13)绝巘多生怪柏(巘:山峰)
(14)飞漱其间(漱:冲荡)
(15)良多趣味(良:确实,实在)
(16)林寒涧肃(肃:寂静)
(17)属引凄异(属:连缀,连续。引,延长。)
(18)空谷传响(响:回声)
(19)哀转久绝(绝:断绝,消失)
2、积累语句(温馨提示:积累课本中优美语句,意在提升语言的表达力)
教师推荐: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学生补充:
3、解题: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先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再分写三峡的四季景色。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guǐ jué)的美景,描写了大自然的无比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4、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诼州市)人,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漳)。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父亲曾多年为官。郦道元成年之后,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过很多地方。郦道元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
5、注释: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叫《水经》,《水经注))则是以注释《水经》而得名。《水经注》本书共四十卷,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内容,注文达30万字,涉及的地域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可谓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
6、背景:
《水经注》是一部记载我国水道的地理书,旧传为汉·桑钦所作,经清代考证,可能是三国时的著作。原书非常简单,郦道元的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的秀丽山川作了生动的描写,大大丰富了原著内容。
四、理解文意
(温馨提示:熟读课文,结合文意理解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确:《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谈谈读后收获。
明确:可以从内容、结构、表达方式等角度自由表达。
五、文本理解
1、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区区一百多字的篇幅,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作者选择写三峡,是因为三峡具有代表性,山峻水美。
2、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是怎样的顺序?
明确:要理清文章的顺序,水是全文的线索。
3、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三峡夏季的水,美在水涨路绝的壮观景象,作者对他进行描写,可以让我们想象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坐在小小的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荡魂摄魄的快感。写春冬季的水,此时时令不同,水退潭清,山水秀美,与夏日比又是一番景象。作者对之进行描写,正好突出了“良多趣味”。
因为三峡的山不同寻常,不但多、连、高,而且峡间很窄,可想而知,江水通过这样的峡谷必然比其他处更急,更壮观。水涨总有水落时,一年四季,涨落有素。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由此,在水美的春夏冬季就显得“良多趣味”,而秋季就寒肃凄异了。
选取这两种意境作为代表,正是因为这两种意境正对应了三峡四季景物的特点。
4、写水为何先写夏水?
明确: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意“夏水”为首来写。
5、作者写三峡秋景突出了什么气氛?能否将这一段删去?
明确:凄惨悲凉、哀怨肃杀。
猿不只是在深秋鸣叫,在其他季节也会鸣叫,为什么深秋时节给人的感觉是那样凄婉。是因为林寒涧肃,本就有一种空旷寂寥之感,春夏的生机已然失落。因为旷远,猿声因此穿得更远,更增添哀愁之感。而凄美不也是三峡之美吗?
写猿声,是因为猿声里有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这时的描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六、学以致用
探讨三峡之美和文章的语言之美。
哪些词语完美地呈现了三峡之美?请学生做批注,并进行交流。
示例:“乘奔御风”。不写乘马,而写乘奔,极言飞马之快,突出“奔”字。读罢此句,眼前仿佛有群马在呼啸飞奔。即使这样,也比不上三峡水的流速,可见三峡之水在夏季的湍急。
七、背诵课文
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的和背、其背、吟诵。
八、作业
1、课外阅读《水经注》中描写孟门山、黄牛滩、西陵峡等段落,体会写景文字的精彩。
2、按照前半句的形式,用比喻句续写句子。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一笔绿意。我不是          ,而是       ---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我不是        ,也不是         ,而是               。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 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 ——高峻美
夏季:沿溯阻绝 乘奔御风 ——奔放美
水 春冬: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清幽美
秋季: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课后反思:
朗读古文,除了读准字音,更要读准节奏和音调,并在节奏中把握作者的态度与情感。读,不只是读对,更要读准、读懂,读出音乐美,读出意蕴美。这样的朗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本课的设计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但在作者写法与意图的探讨上,显得有些凌乱。应该抓住一个“峡”字去细读,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顺序,不只是顺序,也是作者的心意之所在。作者先写壮美,次写秀美,再写凄美,文脉曲折,其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