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课文都是典范的新闻作品,都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不仅能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鲜明的风格特征。《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报道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首次成功着舰,叙述详尽,描写生动,既有全球视野,又有历史维度,充分体现了通讯的特长。
学情分析:
面对八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状况和学习兴趣较七年级都有一定的提升。这个单元的学习需要学生利用课文的旁批、注释、补白这些教学资料的补充来完成活动任务。八年级学生在活动方面一定更具有自主性。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
2.在快速阅读中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在大声诵读中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中的情感。
3.感受舰载机着舰时激动人心的情景,感受我国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教学重点:
1. 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2. 掌握通讯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通讯的兴趣,提高阅读通讯的能力。
教学难点:
1. 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文中情感。
2. 体会作品中流露 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激情。
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12年9月25日上午,辽宁舰经过十次试航,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但是,对于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辽宁舰来说,如果不能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它就还不能称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正式交接入列后还不到两个月的11月23日,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向着舰载固定翼战斗机驻舰并形成战斗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天上午,飞行员戴明盟驾驶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这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今天,我们跟随记者蔡年迟、蒲海洋一起去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学生呈现搜集资料;
1.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简称“航母”、“空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舰体通常拥有巨大的甲板和坐落于右侧的舰岛,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船,舰队中的其它船只提供其保护和供给,而航母则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能力。发展至今,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战最重要的舰艇之一。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我国已经建成的航空母舰是两艘,辽宁号已经下水服役,001A号也已经下水正式服役。目前,第三艘航母正在建造,两年内就可以下水。
3.展示各国航母图片。
三、朗读课文,读出“价值感”:
提问1:朗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快速浏览课文,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那些信息?
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辽宁舰的航行位置;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
提问2: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明确: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提问3: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明确: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三、细读课文,读出“现场感”:
提问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
明确:“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着继续往下读。
提问2:文章开头为什么描写渤海某海域海上恶劣的环境?
明确:描写海风之大和海浪之汹涌,为下文舰载机着舰设置了整体环境,突出此时着舰之险,衬托了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我们应该关注哪些词语,可以读出这种现场感。(同桌试读,推荐同学展示,同桌评价)
提问3:勾画出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时惊心动魄的气势。我们应该通过哪些哪些方法,可以读出这种现场感。(四个小组用其中一种方法展示,小组赛读,老师评价)
明确:⑴用了修辞的句子:“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⑵关注细节描写的句子: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如“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震撼场面。⑶找出那些叠词:“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了我国舰载机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⑷捕捉特写镜头:“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喜悦和自豪。
五:探读课文,读出“层次感”:
提问1:作者在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其他内容。请小组配合快速找出来。
明确: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②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③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④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通过上边这些语段,大家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谈论,回答,教师补充:
①环境描写,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②上边的文字,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③有运用修辞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了通讯的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④侧面描写,突出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中国人民和海军强军梦想、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表现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提问2:从上边的分析中,你能感受到这篇文章的写法吗?
①叙事完整,铺排有序。本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所做的着舰前的准备工作,到飞行塔台内的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连续对话,再到舰载机成功着舰,整个过程都做了完整的记录。条理清晰,铺排有序,毫无杂乱之感。
②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是关系到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是读者最关注的,作者紧紧抓住这些重点内容,集中笔墨叙写了这些环节,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地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③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文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和感染力。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当时舰载机着舰的危险性之大,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比读课文,读出“美感”:
提问1:通过和前边学过的三篇课文对比,请大家来说说这篇文章的“美感”在哪里?请饱含深情读出你喜欢的那个句子。
明确:(动态美、情感美、语言美)
提问2:请大家结合今天这篇文章你学到的知识,来说说什么是“新闻通讯”
明确:(学生小结,教师指导)
(1)通讯的定义: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2)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3)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七、小结课文。
板书设计:
主标题: 一着惊海天
副标:——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事实: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过程:着舰前——渲染气氛——读出“现场感”
着舰时——从容镇定——读出“层次感”
着舰后——喜悦激动——读出“价值感”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中尽可能的利用学生阅读感知、品评、判断、结论的过程进行,其中“读”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整个设计中学生活动还是较少,后期一定要抓住统编版新教材中关于“活动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脉,实现学生为主的“学本课堂”特色。另外可以在作业布置中应涉及课外的人物通讯稿《“辽宁舰”上最后八天七夜-----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和本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明晰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