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3 22:13: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1 蝉
一、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三、课前导入
欣赏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展示蝉的图片,同学们大家都见过蝉吗?对蝉有哪些了解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昆虫记》看看他笔下的蝉是怎么样的吧。
四、知识链接
1.作者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
2.《昆虫记》
《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史诗》(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法语名称是《Souvenirs entomologiques》,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它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生活折射出人类的世界。《昆虫记》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1878年第一卷发行,此后大约每三年发行一卷。它被选入人教版(2016年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推荐阅读书目之一。
鲁迅先生曾将法布尔的《昆虫的故事》称为“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的生活”的楷模。
3.蝉
蝉是蝉科昆虫,俗称知了。蝉目前约有2000种,体长2-5厘米。长着两对膜翅,复眼突出,会鸣的蝉都是雄蝉。雄蝉腹基部的发声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蝉的鸣肌每秒能伸缩一万次左右,加之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到共鸣的作用,因此其鸣声特别响亮。
五、积累词语
1.重点字
隧道(suì) 车辙( zhé) 寻觅(mì) 黏土(nián)
罅隙(xià) 鳍状物(qí) 跳蚤(zao) 喧器(xiāo)
金蜣(qiāng)
2.重点词语
罅隙:缝隙。
臃肿:过度肥胖,转动不灵。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折皱:形容不舒展。
不怀好意:没安好心。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目标学习一:品读文章,整体感知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这一层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写蝉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0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第四层(第21—23段),写幼虫落地。
第五层(第24段),写幼虫挖穴隐藏。
第六层(第25—26段),概括蝉的生活历程。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形象化的总结。
目标导学二:研读重点事件,深刻理解
1.请根据文章的内容,简要概括“蝉的地穴”的特点。
①干净②通行无阻③下面宽④底端封闭
2.“大多数的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在它的窝巢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蝉则不同,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了金蜣窝巢的例子,并将其和蝉的穴作比较,具体突出说明蝉挖掘地穴的特点。
3.根据课文,分析蝉为什么要产大量的卵
因为蝉只会产卵而不知道保护这些卵,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破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
4.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何作用
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 抒发了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5. 这篇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作者以幼虫建筑地穴为开头,突出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这样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6. 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明确:《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可怜做母亲的”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同时也写出了蚋残害蝉卵的可恨。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多么不易啊!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再比如最后一个自然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脱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是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 作者为什么能把我们熟视无睹的蝉的成长过程说明得这样清楚明白?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经过了长期细致的观察。从文中看,比如蝉四年一个生命周期,在阳光下歌唱只有五星期,都说明作者对蝉的观察是长期而细致的。有时,还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正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必要时,还要借助观察工具,“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正是作者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全面细致深入的科学观察,让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写出这样生动而又准确的文章。
目标导学三:重点语句
1.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先以拟人手法,“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然后用一连串的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地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2.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对刚孵化的幼虫作了具体的描写:“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说明“我”观察之细致。
目标导学四:探究写法
1.拟人手法的运用。
本文善于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蝉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行文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作者对蝉的命运的同情也充斥在字里行间。
2.通过比较把握特征。
比如写蝉的地穴表面时,将蝉与金蜣进行比较;写蝉建造隧道的方法时,将蝉与矿工、铁路工程师进行比较。这些比较表明作者对昆虫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
3.语言准确、严谨。
为了科学地说明蝉的生长过程的各个方面,课文使用了很多准确的动词,如描写蝉孵化的过程:“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里的动作描写非常准确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4.主题归纳
本文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把蝉写得活灵活现,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赞美,表现出作者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1.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关注如下几个方面:划分文章层次,把握说明顺序,从而把握文章内容。同时,本文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文学性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文学性语言在说明文中的融合应用。最后从作者的研究精神出发,进行突破。本文的教学点,基本全部覆盖。
2. 但这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自主学习时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缺少教师有效的引领,使时间上前松后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