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愚公移山》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愚公移山》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4 18:21:58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愚公移山》 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孀妻(shuāng) 无穷匮也(guì)
B.魁父(kuī) 冀州(jì) 叩石垦壤(kòu)
C.箕畚(běn) 荷担(hè) 一厝朔东(cuò)
D.始龀(chèn) 智叟(sōu) 出入之迂(yū)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提出) B.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C.惧其不已也(已经) D.寒暑易节(交换)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下列与“何苦而不平”这一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也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河阳之北 D.河曲智叟亡以应
8.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   。”
(3)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是:“   ,    。”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    ,    ”
(5)愚公认为能够移山的原因是:“   ,    。”
(6)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   ,   。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惩山北之塞(        )
吾与汝毕力平险(        )
杂然相许(        )
曾不若孀妻弱子(        )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2.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
13.请你写一段话赞美愚公。注意主题突出,语言简洁。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 、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先前。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向吾远游冀、雍  向:   
恐力不胜 胜:   
年且九十 且:   
自日出至薄暮 薄:   
1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差矣,汝之言!
A.何苦而不平 B.甚矣,汝之不惠
C.告之于帝 D.聚室而谋曰
16.翻译下面句子。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17.从《二翁登泰山》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何种启示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  )
固不可彻(  )
甚矣,汝之不惠(  )
意虎之食人(  )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20.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的括号内分别画“√”或“×” 。
①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均持否定态度。(  )
②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③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④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21.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就其中一个观点简要谈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穷匮”的“匮”读kuì ;B魁读“kuí”;C全部正确;D叟读sǒu。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在答题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字的读音。
2.【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句意思是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B句意思出去进来都要绕远;C害怕他们不停地挖下去;此处的“已”是停止的意思,故错;D句意思冬夏换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在具体语境中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3.【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句意思:你太不聪明了,“惠”通“慧”,智慧、聪明,有通假字;B句意思:智叟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没有之意;C句意思: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没有通假字;D句意思: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之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与辨析。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指在古代典籍中用一个与正确规范写法的字(可称之为本字)不同的字(可称之为借字,也即通假字)来替代本字的用字现象。,简言之,就是古文中通用的错别字,但又不能绝非这样简单的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很多,如果缺乏辨析能力,望文生义,就会导致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通假字的基本规律就是同音代替,可分为三种情况:1、完全同音;2、声母相同;3、韵母相同。还有一种就是同音代替。另外,还有形似通假: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而于形声字中又特以具有相同声符者居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整理归类。
4.【答案】B
【知识点】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例句倒装句反问句,为什么愁挖不平呢?A疑问句:况且把土石放在哪里呢?B倒装句:有什么简陋呢?也是反问句,C疑问句:用什么当计策呢?D疑问句:一直到达豫州的南面,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倒装句和反问句的理解与辨析。文言文中有四种常见的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正确的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宾语前置有几种: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比如本题的“何苦而不平”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何陋之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其两膝相比者。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如:屠惧,投以骨。平时学习要注意归类。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是不需要回答的问句,因为答案已经包含在问句中。
5.【答案】B
【知识点】愚公移山;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B项“其”是语气词,其它三项“其”都是代词。
故答案为:B
【点评】识记文言虚词,要在理解句子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尤其要注意积累。
6.【答案】A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意思:还不能削平魁父这样的小山,正确;B句意思是就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应在动词“率”后停顿;C句意思是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被走两座山,应在“二子”后停顿;D句意思:邻里有个叫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腹子,应在“孀妻”后停顿。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7.【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曾:古义:还,今义:曾经,或姓氏;古今不一致;B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古今不同;C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古今不同;D叟:古今一样,老头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的理解。“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的词义扩大了,如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还有的弱化了或强化了,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弱化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强化了。还有的感彩发生了变化,如:“卑”,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学习时要注意辨析和整理收集。
8.【答案】(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3)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寒:寒冷,借指冬天;暑:暑热,借指夏天;易:交换;始:才;反:通“返”。
故答案为: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遂:就;子孙:儿子孙子;荷担者:能挑担子的人;夫:男子;叩:凿;垦:开垦;箕畚:用箕畚运;于:到;之:的;尾:边。
故答案为: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3)自:从;之:的;汉:汉水;阴:南岸;拢断:阻隔,焉:于此。
故答案为: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9.【答案】(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6)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愚公移山》一文先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和位置之后,就写愚公的年纪和他的苦恼: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于是召集全家商议移山。故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容易写错的字:惩、塞、迂。
故答案为:第1空、惩山北之塞;第2空、出入之迂也
(2)愚公告诉大家将山移走后,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这就是移山的目的。容易写错的字:豫、汉。
故答案为:第1空、指通豫南;第2空、达于汉阴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善意非常艰苦。容易写错的字:易、反、焉。
故答案为:第1空、寒暑易节;第2空、始一反焉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第一你愚公年岁太大,第二土石无处可放。容易写错的字:毁
故答案为:第1空、以残年余力;第2空、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第3空、其如土石何。
(5)而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第一我愚公家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只要坚持;第二山不会再增高。容易写错的字:匮
故答案为:第1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第2空、而山不加增
(6)文中用邻人京城氏孀妻遗男来帮忙,这个细节说明移山是深得人心的。容易写错的字:邻、孀、龀。
故答案为:第1空、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第2空、始龀;第3空、跳往助之。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性填空。顾名思义,就是要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然后始不谢错别字。
【答案】10.阻塞;尽,全;纷纷地;不如,比不上
11.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
12.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13.面对困难,你毫不退缩,说干就干;年近九十的你,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因为你心里想的是为后人造福。你的勤劳,你的坚韧,是我们后人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你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德尔理解。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4)本题考查谈看法、表观点。答题要点是表明观点+说明理由。需要注意的是紧密结合题目的材料,融入自己的思考,阐述的观点应积极向上,语言精练,紧扣题目。
【附参考译文】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 ” 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10.第一句意思:苦于山的北面的阻塞;第二句意思: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第三句意思: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第四句意思:还不如孤儿寡妇。
故答案为: 阻塞;尽,全;纷纷地;不如,比不上
11.以:凭;曾: 连……都……;毛:草木;其:加在“如......何”前,表强调;如......何:把......怎样。
故答案为: 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
12.邻人孤儿“跳往助之”,说明移山深得人心,与后文智叟形成对比;愚公与智叟的辩论, 突出愚公的大智和智叟的愚蠢 ,也表明愚公移山的意志坚定。
故答案为:第1空、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第2空、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13.主要赞扬愚公的不畏困难、勤劳勇敢何持之以恒的精神,注意表述简洁,中心突出。可用第二人称。
故答案为: 面对困难,你毫不退缩,说干就干;年近九十的你,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因为你心里想的是为后人造福。你的勤劳,你的坚韧,是我们后人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你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答案】14.以前,从前;胜任,完成;将近;迫近
15.B
16.从太阳出山(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17.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倒装句式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理解与辨析。文言文中有四种常见的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正确的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宾语前置有几种: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比如本题的“何苦而不平”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何陋之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其两膝相比者。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如:屠惧,投以骨。平时学习要注意归类。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谈启示。谈启示一定围绕主题内容谈,不能漫无边际。
【附参考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乡中,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和子女离开家乡了,只有他自己一人.一天,他带着酒去乙老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 "甲翁说:"这座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一起前往,他们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14.第一句意思:从前我到冀州雍州远处郊游;第二句意思:恐怕力气不足够;第三句意思:年纪将要九十;第四句意思:从太阳出来到迫近傍晚。
故答案为:第1空、以前,从前;第2空、胜任,完成;第3空、将近;第4空、迫近。
15.例句是倒装句,主谓倒装,A句是宾语前置倒装;B句是主谓倒装;C句是状语后置;D是省略句。
故答案为:B
16.自:从;至:到;薄:迫近。注意填上省略的成分。
故答案为: 从太阳出山(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17.两个老翁登泰山,一说明只要去做,只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就能成功。
故答案为: 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答案】18.苦于;顽固;同“慧”,聪明;估计
19.①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②老虎把孩子仔细地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0.×;×;√;√
21.人生有时会遇到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掌握。文言实词类型有古今异义、活用、通假、一词多义。词语的意义与语境关系密切,做这类题,首先要明白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理解与分析。文言文内容的把握须逐段读懂,然后进行归纳。情感的把握可以关注题目、语句的含义,抓抒情议论句,抓结尾句,并联系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常见的写作手法有衬托、照应、白描、用典、渲染、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相生,以小见大,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平时学习时要落实,弄明白各自的含义与作用。
(4)本题考查谈感受。谈感受则一定围绕主题内容谈,不能漫无边际。注意题干的要求。
【附参考译文】
甲文译文: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了,担心什么铲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乙文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泰然自若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竟然还是不知道害怕,老虎于是就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可是对于不害怕老虎威风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18.第一句意思:苦于山的北面的阻塞;第二句意思: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第三句意思:你太不聪明了;第四句意思:估计老虎吃人
故答案为:苦于;顽固;同“慧”,聪明;估计。
19.第一句:曾:连......都;损:削平;如......何:把......怎么样。
第二句:熟:仔细;久之:很久,之:无意义,凑音节;至:以致;以:用;抵触:触碰;庶几:差不多,有希望的意思;其:其中。
故答案为: ①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②老虎把孩子仔细地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0.第一句,愚公之妻支持移山,智叟反对移山,故错;第二句,妇人沉入水中主要是害怕老虎,不是急中生智,故错;第三句,甲文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比,智叟与邻人孤儿对比,智叟与愚公对比,正确;乙文妇人与两个小孩对老虎下山的表现是对比,故正确;第四句:两文中的小孩都是天真可爱的,正确。
故答案为: ×;×;√;√
21.甲文愚公面对困难有信心有毅力,坚信自己只要付诸行动持之以恒就能战胜困难;乙文中的小孩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成功就有所望。谈一点即可。
故答案为: 人生有时会遇到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愚公移山》 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孀妻(shuāng) 无穷匮也(guì)
B.魁父(kuī) 冀州(jì) 叩石垦壤(kòu)
C.箕畚(běn) 荷担(hè) 一厝朔东(cuò)
D.始龀(chèn) 智叟(sōu) 出入之迂(yū)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穷匮”的“匮”读kuì ;B魁读“kuí”;C全部正确;D叟读sǒu。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在答题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字的读音。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提出) B.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C.惧其不已也(已经) D.寒暑易节(交换)
【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句意思是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B句意思出去进来都要绕远;C害怕他们不停地挖下去;此处的“已”是停止的意思,故错;D句意思冬夏换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在具体语境中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句意思:你太不聪明了,“惠”通“慧”,智慧、聪明,有通假字;B句意思:智叟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没有之意;C句意思: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没有通假字;D句意思: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之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与辨析。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指在古代典籍中用一个与正确规范写法的字(可称之为本字)不同的字(可称之为借字,也即通假字)来替代本字的用字现象。,简言之,就是古文中通用的错别字,但又不能绝非这样简单的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很多,如果缺乏辨析能力,望文生义,就会导致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通假字的基本规律就是同音代替,可分为三种情况:1、完全同音;2、声母相同;3、韵母相同。还有一种就是同音代替。另外,还有形似通假: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而于形声字中又特以具有相同声符者居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整理归类。
4.下列与“何苦而不平”这一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答案】B
【知识点】倒装句式
【解析】【分析】例句倒装句反问句,为什么愁挖不平呢?A疑问句:况且把土石放在哪里呢?B倒装句:有什么简陋呢?也是反问句,C疑问句:用什么当计策呢?D疑问句:一直到达豫州的南面,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倒装句和反问句的理解与辨析。文言文中有四种常见的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正确的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宾语前置有几种: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比如本题的“何苦而不平”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何陋之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其两膝相比者。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如:屠惧,投以骨。平时学习要注意归类。反问句是无疑而问,是不需要回答的问句,因为答案已经包含在问句中。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也
【答案】B
【知识点】愚公移山;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B项“其”是语气词,其它三项“其”都是代词。
故答案为:B
【点评】识记文言虚词,要在理解句子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尤其要注意积累。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答案】A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意思:还不能削平魁父这样的小山,正确;B句意思是就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应在动词“率”后停顿;C句意思是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被走两座山,应在“二子”后停顿;D句意思:邻里有个叫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腹子,应在“孀妻”后停顿。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河阳之北 D.河曲智叟亡以应
【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曾:古义:还,今义:曾经,或姓氏;古今不一致;B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古今不同;C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古今不同;D叟:古今一样,老头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的理解。“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的词义扩大了,如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还有的弱化了或强化了,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弱化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强化了。还有的感彩发生了变化,如:“卑”,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学习时要注意辨析和整理收集。
8.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答案】(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3)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寒:寒冷,借指冬天;暑:暑热,借指夏天;易:交换;始:才;反:通“返”。
故答案为: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遂:就;子孙:儿子孙子;荷担者:能挑担子的人;夫:男子;叩:凿;垦:开垦;箕畚:用箕畚运;于:到;之:的;尾:边。
故答案为: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3)自:从;之:的;汉:汉水;阴:南岸;拢断:阻隔,焉:于此。
故答案为: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9.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   。”
(3)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是:“   ,    。”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    ,    ”
(5)愚公认为能够移山的原因是:“   ,    。”
(6)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   ,   。
【答案】(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6)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愚公移山》一文先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和位置之后,就写愚公的年纪和他的苦恼: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于是召集全家商议移山。故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容易写错的字:惩、塞、迂。
故答案为:第1空、惩山北之塞;第2空、出入之迂也
(2)愚公告诉大家将山移走后,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这就是移山的目的。容易写错的字:豫、汉。
故答案为:第1空、指通豫南;第2空、达于汉阴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善意非常艰苦。容易写错的字:易、反、焉。
故答案为:第1空、寒暑易节;第2空、始一反焉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第一你愚公年岁太大,第二土石无处可放。容易写错的字:毁
故答案为:第1空、以残年余力;第2空、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第3空、其如土石何。
(5)而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第一我愚公家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只要坚持;第二山不会再增高。容易写错的字:匮
故答案为:第1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第2空、而山不加增
(6)文中用邻人京城氏孀妻遗男来帮忙,这个细节说明移山是深得人心的。容易写错的字:邻、孀、龀。
故答案为:第1空、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第2空、始龀;第3空、跳往助之。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性填空。顾名思义,就是要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然后始不谢错别字。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惩山北之塞(        )
吾与汝毕力平险(        )
杂然相许(        )
曾不若孀妻弱子(        )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2.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
13.请你写一段话赞美愚公。注意主题突出,语言简洁。
【答案】10.阻塞;尽,全;纷纷地;不如,比不上
11.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
12.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13.面对困难,你毫不退缩,说干就干;年近九十的你,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因为你心里想的是为后人造福。你的勤劳,你的坚韧,是我们后人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你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德尔理解。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4)本题考查谈看法、表观点。答题要点是表明观点+说明理由。需要注意的是紧密结合题目的材料,融入自己的思考,阐述的观点应积极向上,语言精练,紧扣题目。
【附参考译文】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 ” 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10.第一句意思:苦于山的北面的阻塞;第二句意思: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第三句意思: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第四句意思:还不如孤儿寡妇。
故答案为: 阻塞;尽,全;纷纷地;不如,比不上
11.以:凭;曾: 连……都……;毛:草木;其:加在“如......何”前,表强调;如......何:把......怎样。
故答案为: 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
12.邻人孤儿“跳往助之”,说明移山深得人心,与后文智叟形成对比;愚公与智叟的辩论, 突出愚公的大智和智叟的愚蠢 ,也表明愚公移山的意志坚定。
故答案为:第1空、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第2空、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13.主要赞扬愚公的不畏困难、勤劳勇敢何持之以恒的精神,注意表述简洁,中心突出。可用第二人称。
故答案为: 面对困难,你毫不退缩,说干就干;年近九十的你,为什么一定要移山?因为你心里想的是为后人造福。你的勤劳,你的坚韧,是我们后人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你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 、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先前。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向吾远游冀、雍  向:   
恐力不胜 胜:   
年且九十 且:   
自日出至薄暮 薄:   
1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差矣,汝之言!
A.何苦而不平 B.甚矣,汝之不惠
C.告之于帝 D.聚室而谋曰
16.翻译下面句子。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17.从《二翁登泰山》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何种启示
【答案】14.以前,从前;胜任,完成;将近;迫近
15.B
16.从太阳出山(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17.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倒装句式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理解与辨析。文言文中有四种常见的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正确的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宾语前置有几种: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比如本题的“何苦而不平”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何陋之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其两膝相比者。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如:屠惧,投以骨。平时学习要注意归类。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谈启示。谈启示一定围绕主题内容谈,不能漫无边际。
【附参考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乡中,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和子女离开家乡了,只有他自己一人.一天,他带着酒去乙老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 "甲翁说:"这座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一起前往,他们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14.第一句意思:从前我到冀州雍州远处郊游;第二句意思:恐怕力气不足够;第三句意思:年纪将要九十;第四句意思:从太阳出来到迫近傍晚。
故答案为:第1空、以前,从前;第2空、胜任,完成;第3空、将近;第4空、迫近。
15.例句是倒装句,主谓倒装,A句是宾语前置倒装;B句是主谓倒装;C句是状语后置;D是省略句。
故答案为:B
16.自:从;至:到;薄:迫近。注意填上省略的成分。
故答案为: 从太阳出山(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17.两个老翁登泰山,一说明只要去做,只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就能成功。
故答案为: 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  )
固不可彻(  )
甚矣,汝之不惠(  )
意虎之食人(  )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20.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的括号内分别画“√”或“×” 。
①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均持否定态度。(  )
②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③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④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21.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就其中一个观点简要谈谈。
【答案】18.苦于;顽固;同“慧”,聪明;估计
19.①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②老虎把孩子仔细地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0.×;×;√;√
21.人生有时会遇到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掌握。文言实词类型有古今异义、活用、通假、一词多义。词语的意义与语境关系密切,做这类题,首先要明白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断词语的意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理解与分析。文言文内容的把握须逐段读懂,然后进行归纳。情感的把握可以关注题目、语句的含义,抓抒情议论句,抓结尾句,并联系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常见的写作手法有衬托、照应、白描、用典、渲染、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相生,以小见大,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平时学习时要落实,弄明白各自的含义与作用。
(4)本题考查谈感受。谈感受则一定围绕主题内容谈,不能漫无边际。注意题干的要求。
【附参考译文】
甲文译文: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了,担心什么铲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乙文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泰然自若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竟然还是不知道害怕,老虎于是就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可是对于不害怕老虎威风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18.第一句意思:苦于山的北面的阻塞;第二句意思: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第三句意思:你太不聪明了;第四句意思:估计老虎吃人
故答案为:苦于;顽固;同“慧”,聪明;估计。
19.第一句:曾:连......都;损:削平;如......何:把......怎么样。
第二句:熟:仔细;久之:很久,之:无意义,凑音节;至:以致;以:用;抵触:触碰;庶几:差不多,有希望的意思;其:其中。
故答案为: ①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②老虎把孩子仔细地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0.第一句,愚公之妻支持移山,智叟反对移山,故错;第二句,妇人沉入水中主要是害怕老虎,不是急中生智,故错;第三句,甲文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比,智叟与邻人孤儿对比,智叟与愚公对比,正确;乙文妇人与两个小孩对老虎下山的表现是对比,故正确;第四句:两文中的小孩都是天真可爱的,正确。
故答案为: ×;×;√;√
21.甲文愚公面对困难有信心有毅力,坚信自己只要付诸行动持之以恒就能战胜困难;乙文中的小孩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成功就有所望。谈一点即可。
故答案为: 人生有时会遇到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