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教 学 目 标
(一)
熟读、背诵五首诗词,体会不同体裁的诗歌的韵律特点。
(二)
读懂诗意,品析诗歌的遣词造句、意象选择和艺术手法。
(三)
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赤 壁
读诗五步法
回顾读诗五步法
请同学们先听录音范读,领略诗歌的韵律之美。然后根据诗意读出停顿,用“/”表示。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jǐ
赤 壁
杜 牧
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要求: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顿恰当
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有《樊川文集》。
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乃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写自己的感慨。
杜牧是宰相之孙,自视甚高,喜好谈兵,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自负,怀抱用世之心,却处于晚唐这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之中,始终郁郁不得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烂掉,拿起磨洗后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未销:没有完全锈蚀。销,销蚀。 将:拿,取。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自主学习,参照注释,读懂词句的意思。
诗歌开头从“折戟”写起,有什么作用
借物起兴,写兴感之由。
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铺垫,兴起对前朝人物事件的慨叹。
《赤壁》作为一首咏史诗,其写法新奇,谢枋得在《唐诗绝句注解》评后两句为”无中生有,死中求活“。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的“新奇”之处。
诗人反说其事,翻出新意,借“二乔”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隐晦地表现出英雄的成功需要机遇的观点,并借史事以吐露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代指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而“国破家亡在此朝”过于直白,缺乏诗意。
从前两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诗人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塑造了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怎样的认识?
杜牧的《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板书设计
赤壁
兴感之由
借古讽今
折戟未销前朝之物
感慨议论
东风之力
二乔命运
借物
咏叹
附:赏析点梳理
原文 理解与鉴赏(依据教材、教参和真题标答)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理解:借物起兴,写兴感之由。(教参整体把握)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铺垫。(教参资料链接)
写作手法:“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诗人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塑造了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教参整体把握)。
原文 理解与鉴赏(依据教材、教参和真题标答)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理解: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教参整体把握)
写作手法:诗人反说其事,借“二乔”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教参整体把握)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需要机遇,借史事以吐露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主旨情感】这首咏史怀古诗借相同的地名,引发对三国史事的遐想,诗人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教参整体把握)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之气。(教参整体把握) 【文学常识】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后人称之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教参资料链接)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