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空气与生命》 化学方程与质量守恒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空气与生命》 化学方程与质量守恒定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5-10 20:40:08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科学阶段测试卷(六)
第3章《空气与生命》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C.参加反应的分子、原子的相对数目 D.化学反应的快慢
2.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数目 D.元素的质量
3.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H2↑+O2↑ B.2H2O 通电 2H2↑+O2↑
C.H2O2═2H2+O2 D.H2O 通电 2H2↑+2O↑
4.铁遇稀硝酸可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其反应为Fe+4HNO3═Fe(NO3)3+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2 B.N2O C.NO D.NO2
5.在化学反应2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0 B.32 C.48 D.96
6.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表示的意义是(  )
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②氢气、氧气、水三者之间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2
③水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B.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C.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D.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8.某物质W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物质W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C、H元素
C.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9.在一定条件下,让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再冷却至常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质量比为1:9的H2和O2 B.质量比为3:6的C和O2
C.质量比为1:6的CH4和O2 D.质量比为7:2的CO和O2
10.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8gA和5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  )
A.10g B.13g C.16 D.18g
12.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
A.KMnO4 MnO2 B.K2MnO4 MnO2
C.KMnO4 MnO2 K2MnO4 D.KMnO4 K2MnO4
13.已知:某密闭容器中,12gA加热完全分解产生B和C,其中B的质量为2g,同时C又能部分分解产生0.1gD和7.9gE,则最终该密闭容器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1:1 B.1:2 C.1:4 D.1:5
14.现有6克碳和14克氧气完全反应,则生成物是(  )
A.CO B.CO2 C.CO和CO2 D.无法确定
1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
A.CuO B.H2O C.CO2 D.HCl
16.a g磷与b g氧气在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是(  )
A.等于(a+b)g B.小于(a+b)g
C.大于(a+b)g D.不大于(a+b)g
17.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1.3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 C.10:11 D.13:44
18.将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7.2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可能为(  )
A.10.6g B.12.0g C.13.0g D.13.6g
19.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0.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内加热,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
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21.质量守恒定律是科学的重要定律。它不仅反应化学变化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同时也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依据,理解其质量守恒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更好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质量守恒的原因是指: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没有增减, 不变。
2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 。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
(3)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
(4)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23.设R表示某元素,且在下面反应中R元素化合价不变:RxOy+3H2SO4=R2(SO4)3+z H2O,则x= ; y= ; z= ;
24.氯碱工业中会发生下列化学反应:2X+2H2O通电2NaOH+H2↑+Cl2↑,则X的化学式是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符号是 。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则金元素(Au)的化合价是 。
25.由某学生书写的下列化学方程式:
A.HgO△Hg+O2↑ B.KClO3△KCl+3O2↑
C.C+O2点燃CO2↑ D.Mg+O2点燃MgO
E.3Fe+2O2↑=Fe3O4 F.2P2+5O2点燃2P2O5
其中化学式写错的是 ,未配平的是 ,“↑”、“↓”符号使用不当的是 ,反应条件不正确的是 。
26.某气体R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H2O和SO2,
(1)则R一定含 元素;
(2)则R的化学式为 ;
(3)写出R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7.追求科学家的足迹。
(1)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获得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a.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
b.用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加热:2MnO2+2H2SO4(浓)△2MnSO4+2X+O2↑
①a中反应物均可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 ;
②b中物质X化学式为 ;
③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舍勒由于受“燃素说”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逸散到空中去了),导致“氧气”从他的鼻尖下溜走。化学家拉瓦锡结合大量实验事实,否定了“燃素说”认为的“物质燃烧后质量应当减轻”的观点,真正发现了氧气。
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以铁燃烧的事实,指出上述“燃素说”的谬误: 。
28.实验探究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实验有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两类。定性和定量实验对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很有帮助。以下是老师在课堂上已演示过的几个探究实验。
(1)定性实验:
A、B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定性实验。
①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了来推测水的元素组成的,其中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②B实验测定蜡烛可能的组成 。
证明蜡烛中含氢元素的操作及现象是: 。
证明含碳元素的操作及现象是: 。
(2)定量实验:
①C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气体,使瓶内减小,根据倒吸的水量,进而推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此处可燃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多近代化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定量实验,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对该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数目和质量都保持不变。
③若将4g氢气与24g氧气混合点燃,会产生现象,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水的质量为 (填序号)。
A.36g B.28g C.27g D.20g
四、分析计算题(第29题6分)
29.将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6g放在试管中,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8g,问:
(1)反应中制得了多少克氧气?
(2)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氯酸钾?
(3)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是多少克?
八年级(下)科学阶段测试卷(六)
第3章《空气与生命》 化学方程与质量守恒定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C
C
A
A
C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A
C
D
D
C
C
D
D
二、简答题(每空1.5分)
三、实验探究题
四、分析计算题
29、(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g-4.08g=1.92g,
(2)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2KClO3MnO22KCl+3O2↑,
245 149 96
x y 1.92g
245/x=149/y=96/1.92 x=4.9g,y=2.98g,
原混合物中有4.9g氯酸钾.
(3)二氧化锰的质量为:6g-4.9g=1.1g,
答: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2.98g氯化钾和1.1g二氧化锰。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凡是下载“三人行名师工作室”资料的朋友,如有疑问,均可与编者交流(QQ:55399510)。资料如有差错,本工作室均负责调换。并免费赠送无水印版答案或指定资料一份,谢谢配合!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