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7 19:2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语文 八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社统编教材 学习与成长
单元组 织方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积累体味,提升人文内涵 单元导读
2 关注生活点滴,珍惜美好亲情 《背影》
3 细品寻常之物, 感受民族精神 《白杨礼赞》
4 倾听哲人对话,感悟生命真谛 《散文两篇》
5 走进昆明之雨, 体味生活的诗意与美好 《昆明的雨》
6 琢磨修润,力求连贯顺畅 写作 ·语言要连贯
7 了解网络用语,维护网络文明 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 联网时代
二、 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积累体味,提升人文内涵
作业 1
1.作业内容:(预习作业)结识中外名贤达人
(1)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 “真”是其散文的艺术核心。他还是 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 明辨是非, 爱憎分明,具有正义感。在衰病的晚 年, 宁肯饿死, 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 这种气节, 是值得我们永 远学习的。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将图中信息补充完整。
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江苏东海人。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 、 、 。
代表作:《 》、《 》等
贡献:
作品:《 》、《 》等
贡献: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 新鲜作风。
社会评价:
(2)“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 将他的 25 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一个文学奖项。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于 1981 年设立。其目的是为鼓 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 这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 的文学奖项之一, 也是中国第一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同学们, 由中国作 协主办的文学奖项,你还知道哪些?搜一搜,填一填。
文学奖项名称: 设立时间: 设立缘由 (背景) : 获奖者 1 及原因: 获奖者 2 及原因:
(3)严文井,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罗素, 英国哲学家、数 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 世界和平运动的 倡导者和组织者,1950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你对他们还有怎样的认识?查询
资料, 先小组内交流,说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再与班级其他同学分享。
(4)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 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短
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的钻研。他被誉为“抒情的 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你知道为什么 吗?请查阅资料,谈谈你的探究结果。
2.时间要求:(1) (2)题(课后作业) 两天内完成 (3)(4)题 (交流分享作业) 两天内完成,视学情而定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1)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人物简介填写完整
个人作品书写正确
文学贡献概括简练准确
社会评价选择客观、恰当
总体评价结果:
(2)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准确填出文学奖项信息
设立缘由概括简练、准确
获奖者及原因概括全面、恰当、客观
书写工整、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总体评价结果:
(3)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有效地说出二位作家的生平事迹
语言表达流畅、清晰
交流状态得体大方、自信有力
总体评价结果:
(4)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准确表述原因
有自己的见解和体悟
语言表达连贯、清晰
交流状态得体大方、自信有力
总体评价结果:
作业 2
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 名人门前拜,大家来找“茬”
下面三则表述,每则都有一个小问题,请细心揣摩找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1)这个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精品, 它们体现了散文“形 散而神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单元五篇文章对应五位作家, 有“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饿死也要保 持爱国气节的朱自清, 有中国第一个以其个人名字命名的最高文学奖的作家茅盾, 有在儿童文学领域颇有造诣、创作出《歪脑袋木头桩》和《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 的严文井,有文理皆通、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 也有堪称“现代版苏轼”, 用多情细腻的文字把鸭蛋、菌子、豆腐描述得令人垂涎欲滴的汪曾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狼藉、琐屑、坦荡如砥、濒临、俯瞰、牛牍 ”书写均正确,其中加粗 加点的字读音分别是“jí、 xi 、 dǐ、 bīn、kàn、dú”,前三个词是形容词,中 间两个是动词,最后一个是名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要求:(1) — (3) (书面作业) 各 3 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的形式进行
(1)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准确找出错误之处,并能改正
对该单元体裁判断正确,掌握散文的特点
对该单元所有文章的作者有大致的了解
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内容简练
总体评价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2)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准确找出错误之处,并能改正
对该单元所有文章的作者和作品有大致的了 解
能积累名人事迹典故,会区分并运用
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内容简练
总体评价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3)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准确找出错误之处,并能改正
能熟练掌握该单元生字词的字音、字形,并 能规范书写
能准确判断词性,表述清晰、流畅,内容简 练
总体评价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意在通过找 “茬”游戏激起学生兴趣, 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作者及其 代表作品,并能关注作者相关的事迹与时代背景,进而更有效地学习课文。
(2) 意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较难的生字词的音、形、义、词性,并能正 确规范地书写。
(3)意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 3
1.作业内容: (选做作业)品抒情方式,学散文技法
本单元的散文类型多样, 或写人记事, 或托物言志, 或阐发哲理, 或写景抒 情,但无论如何, 都揉进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我们知道, 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叫直接抒情, 直白炽烈,鲜明澎湃; 另一种叫间接抒情, 把情感渗透在叙述、 描写和议论中, 含而不露, 耐人寻味。其实, 许多文章往往两种抒情方式兼而有 之, 请以本单元课文为例说说散文的常用抒情技法。
2.时间要求: 10 分钟 (请主动分享交流) 3.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准确从本单元课文中找与两种抒情方式相 对应的句子
思路清晰、语言简练地陈述原因
理解和赏析语句,并能准确表达
能积极分享交流
总体评价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意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赏析表达能力, 提高表达技巧。
(2)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自主阅读并深入文本,走近作者,把握主旨。
(3) 意在帮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积极主动地、有意识地去体会、积累、 运 用这两种抒情方式,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作业 4
1.作业内容:(选做作业)配乐朗诵,悟文中情理
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准确定位文章感情基调, 从本单元课文中选择二三处 你喜欢的内容进行配乐朗诵, 你可选择课文全文, 也可摘选部分文段。别忘了事 先为你喜爱的文、段精选最适合的背景音乐哦! 愿你发挥出最佳的状态, 演绎出 最动人的声音!
示范推荐:《白杨礼赞》片段配乐朗诵
https://my.mbd./r/Efm0peh8f6 f=cp&u=57a91f3b5f87d370
2.时间要求: 综合性作业,可视情况把握时间
3.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找出合适的背景音乐配乐朗读
能根据课文内容把握朗读的情感语调和节 奏,掌握朗读技巧
能勇敢相互分享作品
总体评价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借助多媒体等课外资源为学习服务。
(2)意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增强阅读兴趣。
(3) 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和实际困难, 所以该题设置为选做题, 对于热爱语 文、喜欢朗诵的同学来说是个很好的挑战。
第二课时 关注生活点滴,珍惜美好亲情
作业 1
1.作业内容:(预习作业) 激趣学文
(1) 趣味小游戏
猜猜下列是什么字?
(提示: 你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咦, 这些怎么可能是汉字? 这不是图形 吗?是的, 它们是汉字, 不仅是汉字, 而且还是同一个汉字。 你应该能够猜到这 是什么字了吧? )
这是_________字
汉字发展的今天, 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你知道它的演化历程吗? 请根据汉字的演化历程,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序号: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序号)
A 楷书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
(2)说说你曾读过朱自清的哪些作品?你读了《背影》 后有哪些收获? (3)根据课文内容和给出的上联, 试着拟写下联。
上联:父爱如山,脚步蹒跚留背影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时间要求:(书面作业)(1) 1 分钟 ; (2) 3 分钟 (3) 3 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1)(2)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了解汉字的演变
朱自清的作品列举正确
能紧扣课文内容,表述清楚,观点明确
总体评价结果:
(3)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对课文内容的概括简洁、恰当
上下联对仗工整,词性相应,表述清楚
基本符合对联的一般要求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本题的设计从课题中“背”字入手, 既扣住了课文的线索“背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还让学生对汉 字的演变史有个大致的了解。题(2)的设计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帮助学生养成读后多思考的习惯。对联的引入, 既关乎主题, 又考查了学生的概 括能力,表达能力。
作业 2
1.作业内容:(书面作业)小组合作探究
也许是巧合, 也许是作者有心, “四”这个数字在本文中凝聚了作者特殊的 情结。 如, 文中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 四次写到作者流泪、 浦口送行时父亲对作 者说的四句话。亲爱的同学, 请在文中找到这些, 标注起来, 试着品味它们的内 涵及所蕴含的情感。这对你更好地理解课文非常重要!
2. 时间要求:(合作探究作业) 10 分钟
3. 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互评及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对文章要点的提炼、把握
对四处“背影”内涵、作用的准确理解与概 括表述
对四次流泪内涵、作用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对父亲的四句话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总体评价结果: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题及提炼文章要点的能力, 训练、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述能力。
作业 3
1.作业内容:(书面作业) 对比阅读
片段(一)
病房里,爸爸问女儿:“一年有几个月?”女儿回答道:“有 10 个月。” 我踌躇着要不要纠正她的错误, 没想到她爸爸居然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夸赞道:“回 答正确! ”女儿咯咯笑了起来。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已到如此地步, 难道不值得人 们反思吗?
(

)然而, 有天傍晚, 我竟然看到这位父亲无助颓唐地靠在病房门口,默默擦拭
着眼泪。这才得知原来他的女儿得了绝症, 已剩不到三个月的生命。孩子最大的 心愿就是能给爸爸过元旦的生日,可如今才只是 8 月份啊!那一刻, 我沉默了, 我为自己当初的自以为是而羞愧, 更为沉重的父爱而动容, 走向病房的脚步不禁 蹒跚起来。
片段(二)
《背影》节选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 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 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 也怕 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 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 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 我赶紧去搀他。他和 我走到车上,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 轻松似的。 。
阅读上述两个片段,说说两个片段揭示了怎样的主题?两个父亲各以怎样的 方式来表达情感的?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读了上述文段后的感受、想法。
2.时间要求: 8 分钟
3.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理解文段内容, 主题把握准确
文段内容清楚,信息提炼准确
联系现实,观点明确, 表述清楚,语言流畅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父爱”这一主题, 进一步体悟“父 爱”“亲情”的伟大、珍贵, 能主动用心去体会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引导学生学 会阅读文章要把握好主题,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清晰流畅第表达想法、观点。
作业 4
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 微写作训练
细读下列材料,完成片段作文:
放晚学时突然下雨、降温, 毫无准备的晓明同学一边浑身瑟缩着在校门口来 回踱步, 一边不时地看看天, 祈求雨能快点停。眼看着天色暗下来了, 又冷又饿 的晓明正准备冒雨回家, 忽然,他惊喜地发现, 雨中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向他走来:
爸爸来接他了! 请结合这一场景, 发挥想象, 具体描述一下他们父子见面时的情 景。(100 字左右)
2. 时间要求: 课后完成,视学情把握时间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结合课文内容, 有效借鉴文章的写法。
描述细致形象,感情真挚。
表述清楚,语言流畅生动。
总体评价结果: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微作文、片段作文既利于有正对性地有效训练、 提升学生的某个方面的写作能力, 又不会让怕作文的同学头疼。跟着课文学写作 是行之有效的写作教法之一, 同时, 本题的设计, 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父爱 的情真,体会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重要性,把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第三课时 细品寻常之物,感受民族精神
作业 1
1.作业内容:(预习作业) 熟读课文, 把握要点
(1) 熟读课文, 画出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直抒胸臆) 的句子, 揣摩 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2) 本文紧扣白杨树的“不平凡”,采用了象征及 的写作手法, 描述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 不平凡、 不平凡。
(3)根据课文内容及括号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A 若不是 (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便确是经过 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B 无边无垠, (平坦得像磨刀石) ,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 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C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成为一束, 绝不 (树 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D 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 (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用血 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2.时间要求: (1)(预习作业)时间自行把握 (2)(书面作业) 2 分钟
(3)(书面作业) 2 分钟
3.评价形式: 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1)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了解直抒胸臆,句子圈画正确
情感分析恰当,表述清楚
总体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主要写法
能把握句意,能理解重点词的语境意
词语书写正确
总体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作为预习作业, 意在考查学生的课文熟读情况及 对作者情感处理的感知情况,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写法的了解及对文 中重点词的掌握情况,为师生下一步的教、学服务。
作业 2
1.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探究
(1) 朗读课文第 7 段,思考:这一段
中连用四个反问句的作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
刀霜雪剑, 傲然伫立于寒冷的黄土地, 它
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
那些贵族般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
送到叶面和根部的暖意与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 40 度的条件下无冻害。 它 抗风、抗病虫害能力极强, 寿命可达 90 年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 于草坪,还可用于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的首选树种。
思考: 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 请根据 上述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2.时间要求:⑴ 4 分钟 ⑵ 6 分钟
3.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了解反问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能通过重点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 主旨
能准确快速提炼要点
观点表述正确,分析合理
总体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意在训练学生提炼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 理解把 握象征等手法的特点、用法,明确反问句式在表情达意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探究 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拓展与理解,进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业 3
1.作业内容:(书面作业)比较阅读
(一) 《白杨礼赞》节选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 毡子。黄的是土, 未开垦的处女土, 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 高原的外壳; 绿的呢, 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 是麦田。和风吹送, 翻起了 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 偶得,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这 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 就知 道是在你脚底下的) ,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 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 得有点倦怠, 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 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 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 三五株, 一株, 傲然地耸立, 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 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 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它的干呢, 通常是丈把高, 像是加以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 一律向上, 而且紧紧 靠拢, 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 成为一束, 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 片向上, 几乎没有斜生的, 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 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 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 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 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对抗着西北风。
(二) 《松树的风格》节选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 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 只要有一粒种子— —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 还是随意丢落的; 也不管是风吹来的, 还是从 飞鸟的嘴里落下的, 总之, 只要有一粒种子, 它就不择地势, 不畏严寒酷暑, 随 处(A.健壮 B.茁壮) 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狂风吹不倒它, 洪水淹不没它, 严寒冻不死它, 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 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 这是我看到松 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是用途 极广的木材, 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 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 松树的脂液可 制松香、松节油, 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 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 说在夏天, 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 叫人们在如盖的树荫下休息; 在黑夜, 它 可以劈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
认真阅读上述两则节选,完成下列问题:
(1) 想一想,白杨树和松树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 两文写法上有何共同点?谈谈你从上述两文中所得到的启发、 感悟。 2.时间要求: (学生选做) 12 分钟
3.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与教师评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把握选文内容, 要点提炼恰当, 观点明确。
理由充分
表达清晰、合理、流畅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托物寓意”手法的内涵,学
会提炼、把握文章要点,学会简洁明了地表达观点, 做到理由阐述充分。
作业 4
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供学生选做)微写作
写作时恰当使用象征手法, 可以让读者咀嚼斟酌中回味有余, 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自古以来文人们笔下流出的花草树木不仅千姿百态, 且寓意深刻。请选择 一种你最喜爱的植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则微作文,100 字左右。
2.时间要求: 10 分钟
3. 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教师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恰当运用象征手法揭示寓意
观点明确, 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语言流畅自然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微写作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象征及托物寓意手 法的认识, 学以致用,助力学生写作技巧的把握、写作能力的提高。
第四课时 倾听哲人对话,感悟生命真谛
作业 1
1. 作业内容:(预习作业) 规范书写
下图是文后 “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请认真辨认并完成以下任务:
行书, 汉字字体之一, 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 的, 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 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其大小相兼, 疏密得体, 笔画流畅。自晋以来, 一直通行 至今。
(1)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易读错、难写的字词,并将字词正确、规范、流 畅地书写在下列田字格中。
(2)请从图中选择 3 至 4 个词语写一段不少于 30 个字的话,要求用词准确、 表意清楚、语言连贯。
2.时间要求:(1)(书面作业) 4 分钟 (2)(书面作业) 4 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1)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字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结构合理、大小匀称、注意顿笔和出锋
总体评价结果:
(2)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内容正面、积极, 表意清楚,中心明确
语言连贯,用词准确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规范书写”意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本文容易读错、 写错的字词, 积累重点字词。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提高书写速度。 选词组 句,提升学生词语把握与运用能力。
作业 2
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品味积累
《散文两篇》以哲理见长, 文中有一些发人深思的精警语句, 请摘录一二作 深入了解。试着读一读,并背诵下来。
2.时间要求:(书面、口头形式) 10 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准确找出发人深思的精警语句
能揣摩出语句深刻的意蕴
能大胆、流畅、有感情的背诵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揣摩、摘录、背诵经典语句, 意在激发学生主动积 累语句, 训练语感的意识,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其语言文字的有效运用 打基础。
作业 3
1.作业内容:(必做作业)比较阅读,提升能力
《永久的生命》与《我为什么而活着》两篇议论性散文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
经典,试比较两篇议论性散文的异同点,并完成下面表格。
课文 相同点 不同点
《永久的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
2.时间要求: 10 分钟
3.评价设计: 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结合课本内容比较出异同点
结论合理、 表述准确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探究,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明确议论性 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欣赏评价并写作议论性散文的能力。
作业 4
1.作业内容:(选做作业)拓展延伸——鉴赏议论性散文
中外名家抒写生命哲思、人生感悟的文章很多, 课余不妨读读冰心的《谈生 命》、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勃兰兑斯的《人生》等。你能从中选读一篇 并尝试着鉴赏吗?
提示——
鉴赏议论散文, 应注意这几点: (1) 善于求索哲理; (2) 要进行逻辑分析;
(3)注意品味语言的感彩。
2.时间要求: 课后一周内完成
3.评价标准: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认真阅读所选文章
观点明确,且能结合文章内容和关键点来谈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体悟,表达清晰合理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经验, 思考、 回味作者的思想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迁移拓展性阅读中,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 力及表达独特感受、真切体验的能力、素养。
第五课时 走进昆明之雨,体味生活的诗意与美好
作业 1
1.作业内容: (预习作业) 感情朗读,体味真情
【朗读小技巧】
“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彩和声音语调,或欢快, 或忧郁, 或闲适, 或激愤, 或深沉, 或思念, 都应表达准确到位。朗读前可一边 小声试读, 一边写朗读脚本(提示语) 。朗读脚本就是用一些符号和文字对朗读 时的内心状态和声音处理方式等等做出标识、提示。如:重读( ),停顿长 ( ∨ ∨ )、短( ▲ ),语调分下扬(↗)、下降(↘)、延长( → ) 等。
请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根据上述提示揣摩课文第 6、8、9 段, 用符号标出朗 读提示,反复朗读、 揣摩,力求情感到位。
2.时间要求:(学生任选一段诵读) (6 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自评、 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发音准确,情感把握到位, 声情并茂
流畅、响亮
能自行划出重点字词,并注音释义
提示语标注清晰
总体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业设计与意图: 此题意在通过熟读课文打好深入理解文意的基础, 学生 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锻炼诵读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把握文章整体情感, 并逐步养成主动朗读的习惯。
作业 2
1.作业内容: (书面作业) 品味句子。
比较下面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
原句: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 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
改句:卖杨梅的都是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的苗族 女孩子,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声音娇娇地吆喝一声:“卖杨梅—— ”
2. 时间要求:(书面作业) 5 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结合语境理解语意
能明晰长句、短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能了解不同句式在人物描写中的不同作用
总体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不同句式有着不同表达效果 这一概念的把握, 使学生明白改句不如原句的原因, 同时, 也让学生清楚人物描 写时要善于选择恰当的句式、语序。
作业 3
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汪曾祺在文章结尾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 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 吗?试着写下来吧! ,100 字左右。
2.时间要求:(课后作业) 10 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对关键词句做出深刻而正确理解
能结合自身,清晰表达内心情感共鸣
能锤炼文章语言
书写工整美观
总体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独立思考问 题的习惯和能力; 以 “微写作”的形式促进主动学生向名家学方法学技巧进,从 而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作业 4
1.作业内容:(选做作业)汪曾祺作品赏读报告会
汪曾祺, 当代著名的散文大家,其作品清新淡雅、朴实精炼,读之,如饮 甘露, 让你不觉自醉, 品之, 如沐春风, 令你心驰神往, 惬意悠然。汪曾祺的散 文集众多, 如 《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 纸集》《汪曾祺小品》 等等, 大家不妨利用课余时间选取一二本用心品读, 感受 其中之“味”,并认真写下自己的感受, 小组合作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仔细修改,
准备参加班级的“汪曾祺散文赏读报告会”。
“汪曾祺散文赏读报告会”主题发言 我读的主要作品:
我的主要观点: 我的感受与体会(内容充实,分析合理,可另附纸):
老师的意见:
2.时间要求:一个月内完成,具体视学情而定
3.评价设计:教师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认真阅读多篇作品
感受体会,内容充实,分析合理
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个性化
语言流畅,表述清楚
总体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意在激发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 有效阅读相关作品, 逐步达成对汪曾祺全面、鲜活、个性化的认知; 思考、总结阅读感受体会, 加深 对作品的理解, 提升阅读感知能力与表达能力。 同时,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
第六课时 琢磨修润, 力求连贯顺畅
作业 1
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揣摩修改,顺畅连贯
(1) 根据下列语段所表达的意思,调整句序,使语段句子流畅意思明晰。
A. 我蹒跚地走出屋门, 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 B. 蝴 蝶悠闲飘逸, 飞来飞去, 悄无声息仿佛幻影。 C.西番莲顾自开着硕大的花朵, 蜜 蜂在层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 嗡嗡地开采。 D.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 落满 细碎的枣花。 E.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 覆盖着地上青苔, 很滑,踩上去要小心。
F. 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 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 阳光在风中舞蹈, 流动
正确的句序(填写字母序号):
(2) 仔细阅读下列一段话, 将段后三个小句子填入横线上使此段话语意连贯 顺畅。
春, 是那样娇, 那样敏感, 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 ________;一阵杜 鹃啼, ________;一阵风起, ________。
A.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B.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 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C.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2.时间要求: (1) (书面作业) 3 分钟 ;(2) (书面作业) 2 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把握语段大意, 填写顺序恰当
了解各分句意思及相互间的关系
总体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语言连贯顺畅衔接紧密,语意明晰,意思表达准 确到位, 是一个合格中学生的基本素养, 是学生表情达意的必备。本题意在考查 学生此项能力,同时,也是提醒。
作业 2
1.作业内容: (必做作业) 写作任务情境
每逢节日来临, 城里乡下到处欢声笑语, 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你也 一定会沉浸在欢乐之中,请写下你的所见所感吧,给你的生活留个影!
写作要求:
(1) 以“难忘今年的 节”为题,写一则片段作文。
(2)叙事、写景的同时,别忘了情感的表达。200 字左右。
(3) 要做到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4)作文前请先填好表。 写作支架:
选择的人、事是
所选人、事的突出特点是
典型场景、 人、 事 场景、人、事 1
场景、人、事 2

描写角度 场景
事件、 人物

这(些) 场景、人、事在成长路上对我 的影响
2.时间要求: 20 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节日特征 是否让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什 么节日 ☆☆☆☆☆ ☆☆☆☆☆
典型场景、事件 或人物 是否选取最能体现节日的场面 或事件 ☆☆☆☆☆ ☆☆☆☆☆
语言 是否连贯 ☆☆☆☆☆ ☆☆☆☆☆
话题 是否统一 ☆☆☆☆☆ ☆☆☆☆☆
句序和段落层 次安排 是否合理 ☆☆☆☆☆ ☆☆☆☆☆
衔接过渡 是否自然 ☆☆☆☆☆ ☆☆☆☆☆
作品价值 是否能传承节日文化 是否能从场面或事件中获得收 获和体悟 ☆☆☆☆☆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 学生要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 围绕 表达中心,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条理清楚地表达 自己的意思”。这次作业意在促使学生进一步明白: 写作时语言连贯得体,不仅 有助于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更能让文章脉络清晰, 结构流畅完 美。
第七课时 了解网络用语,维护网络文明
作业 1
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自行查询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1) 列举几个(尽可能多一些) 现已被广为认可, 且已被收录到相关工具书 中的网络词语。 另, 搜集 5 个当下流行,但并未为人们所广泛认可的网络词语, 并试着解释一下它的意思。
(2) 网络流行语主要分为五大类: 旧词新意类、谐音类、象形结构类、英汉 简略式与模仿式等。 小组合作: 交流成员所收集的网络用语; 集中、 分类整合, 提交班级结集。
2.时间要求: (1) (课后作业) (5 分钟);
(2) 两天内完成, 具体视学情而定
3.评价设计: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按质按量,与他人雷同较少
数量充足,组合整理规范
总体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有效运用网络用语。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语言的博大精深, 明确对待新的语言形式的正确态度与做法。
作业 2
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用好网络,助力语文学习
中学生怎样用好网络? 怎样借助网络学好语文?这是众多老师、家长、同学 所关心的问题,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 你对上述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请写出来并
与同学交流交流。
2.时间要求:(课后作业) (10 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观点明确,分析充实、到位。
与同学交流主动,表述清楚。
总体评价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端正对待网络的态度; 取长 补短, 充分发挥网络对语文学习的作用。 学生认真完成此作业, 既是观点逐步明 确的过程,也是议论性写作的训练过程。
六、 单元质量监测作业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时间: 40 分钟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颓唐(tuí)交卸 (xi ) 洗涤 (tiē) 茸毛(róng)
B 俯瞰 (kàn) 鄙视(bǐ) 蔓延(màn)踌躇 (zhù)
C 避邪 (xi )倦怠 (dài)琐屑 (xi ) 蹒跚(pǎn)
D 苔痕(tái) 濒临(bīng)婆娑 (sā) 虬枝(qiú) 2.根据句后横线上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1)我刚被扒手扒了钱包, 现在又被开罚单, 真是啊!(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
(2)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一再在中国周边制造事端, 妄图 (阻 止、控制)中国的快速发展。
(3) 回到物是人非的故园, 他每每。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4) 一声巨响之后, 在场的每个人都, 弄不清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睁
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3.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 — (3)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 像是
加过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 而且紧紧靠拢, 也
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 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几乎没有斜生的, 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 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1)上述语段中画线句主要用了的修辞手法
(2)上述语段中结尾一句主要运用了 ( ) 的表达方式
A. 记叙 B. 议论 C. 说明 D.描写
(3) 说说“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几乎没有斜生的, 更不用说倒垂
了。”一句中“几乎”一词的作用。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温暖的炉火(有删改)
若 荷
①北方的冬天来得早, 仿佛一夜之间, 寒流袭来, 冷露浸骨, 路边行道树上 的叶子悉数落尽,只剩光秃秃的枝桠在凌冽的寒风中颤抖。
②在电脑前坐下, 浏览网页, 无意间看到画家刘峥的作品《围炉取暖》, 心 中莫名地一动。画中的这只火炉, 没有烟筒, 由一只筒状的铁皮做成, 就在这简 陋的火炉上, 跳跃着一团燃烧的火。看着这炉火,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想 起儿时围炉取暖的时光, 想起了我的父亲。那时候, 父亲也不过四十岁, 每个冬 天的早上, 他都是第一时间起床, 爱惜地找取一些干燥的柴火, 把屋子正中的煤 炉点燃。炉中的火腾腾地燃烧, 在房间里不停地跳跃、忽闪, 使原本冰冷的屋子 一下子变得暖和起来。
③火苗跳跃着, 发出呼呼的声响, 诱惑着我们匆匆起床, 走到火炉面前, 和 父母一起围炉而坐, 先烤一会儿火, 等身上厚重的棉衣暖了, 再由父母亲手做一 些好吃的, 这就是我们的早餐了。早晨的饭是简单的, 有时是把冰冷的煎饼贴在 烧热的炉膛上, 烧热的炉膛, 会像吸盘一样把煎饼吸在上面, 不一会儿, 冷硬的 它们就会变软变黄,玉米的香味即刻弥漫开来。
④烧热的炉膛上, 也不止贴煎饼, 还可以贴红薯片, 父亲贴, 母亲负责把红 薯一片片切下来, 递给父亲。彤红的炉膛会粘住含水的薯片, 紧紧地将它们吸附 在上面, 等薯片熟透, 爆出红薯的香甜的时候, 圆圆的薯片, 也会自动从炉膛上 翘起来, 可以轻松地从上面取下了, 吹开烫人的热气, 凉一凉, 吃到嘴里又香又 甜。
⑤大雪纷飞的天气,茫茫白雪封门的时候,麻雀在院里光秃的枝丫上飞起又 落下, 叽叽喳喳吵闹的声音入耳不绝。雪后初晴的早上, 堆雪人, 打雪仗, 是孩 子们最爱的游戏。孩子们伸出小手, 把雪捏成一个个晶莹的小团, 互相追逐着放
入各自的领口, 放不进的, 就遥遥地扔到对方的身上, 打在蓝色的棉帽沿上, 雪 团“啪”地碎了,人呵呵地笑了,笑声震起雪后觅食的斑鸠和麻雀。人和鸟儿, 叽叽喳喳,比鸟儿更快乐的是欢笑的孩子们。
⑥太阳渐渐西斜, 凉风起, 天气就开始冷了, 玩得饿了, 便各自回家。大家 又围着炉火而坐, 烤湿漉漉的棉鞋棉帽。火苗暖暖地映照在面孔, 令人泛起困意。 睡梦里的炉火, 仍然是红的, 睡梦里的火苗, 仍然是暖的, 忽闪忽闪,如梦似幻。
⑦时光飞逝, 这么冷的冬天, 总会让人想起炉火, 想起曾经围着炉火取暖的 日子。只是岁月已经走远, 有些回忆也变得十分遥远。许多年后, 父亲在一个寒 冷的秋天去世, 生活里再没有了父亲的庇护, 没有了与家人一起围炉取暖的欢欣, 是痛,是哀,是苦,是乐,令人冥思。
⑧无论何时,父母都是家庭的核心, 像一座屋子的山墙, 离了哪个, 都会倾 斜。在我的心里, 父母就是我们这个家庭的支柱, 天再冷地再寒, 有父母亲情的 家,才有温暖与快乐。
4.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寒流袭来,不由想起儿时围炉取暖的日子和慈爱的父亲—→冬天的每个早
晨,父亲( ) —→我们匆匆起床,( ) —→雪后初晴的早上,( )
—→太阳西斜,大家围炉而坐,直至进入梦乡。
5.下列两句选自上文②⑤段,请按句后括号中的要求简要赏析
(1) 每个冬天的早上,他都是第一时间起床,爱惜地找取一些干燥的柴火, 把屋子正中的煤炉点燃。 (紧扣句中加点的“每个”“都”)
(2) 雪团“啪”地碎了,人呵呵地笑了,笑声震起雪后觅食的斑鸠和麻雀。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6.试简要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标题“温暖的炉火”的含义
8.结合第⑧段,谈谈你读了此文后的感触吧!
三、 作文 9.细读下列材料,完成片段作文:
春天, 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打乱了人 们平静的生活。大疫面前, 有人躲避唯恐不及, 有人趁机造谣惑众, 但更多的却 是不顾安危挺身而出的逆行者, 你看, 那些步伐坚定的“大白”,那些行色冲冲 的志愿者, 那些敖红了双眼的社区干部, 那些日夜坚守在一线的公安干警 面 对此情此景你能无动于衷吗?请拿起笔来写点什么吧! 描述、议论均可。题目自 拟, 2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部分:
第一课时 积累体味,提升人文内涵
作业1:
(1)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如《背影》《荷塘月色》;
贡献: 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 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 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 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 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 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 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 作品, 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 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
术经验。 (言之有理即可)
诗歌作品:如《光明》《新年》等;
社会评价: 朱自清的清廉爱国, 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别 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
粮。 ”“我们应当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2)文学奖项名称:如,鲁迅文学奖; 设立时间: 1986 年;
设立机构及缘由: 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
一, 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 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获奖者 1 及原因: 史铁生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关于 它的价值,授奖词这样写道:“这是史铁生的‘追忆逝水年华’几间老屋,岁月 以及人和事, 如生活之水涌起的几个浪头, 浪起浪伏, 线条却是简约、单纯的。”
获奖者 2 及原因: 田耳(最年轻获奖者) 中篇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凭借 扣人心弦的探案叙述大受期刊编辑的赞赏, 更因为显见的宽厚和正派获得了获第 四届鲁迅文学奖。
(3)略(言之有理即可)
(4)略(言之有理即可)
作业2:
(1)将“中国现代”删除(罗素是英国人)
(2) 删除“和《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 ” (这只是《歪脑袋木头桩》中所叙 故事)
(3)“牛牍”应改为“牛犊”
作业3:
直接抒情, 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 间接抒情,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议论抒情 (具体例略)
作业4:

第二课时 关注生活点滴,珍惜美好亲情
作业1:
(1)背 演化历程: BADC
(2)略 (3)略(符合要求即可)
作业2:
略(言之有理即可)
作业3:
主题:颂扬父爱的无私伟大。
片段(一) 中的父亲以善意的谎言来满足女儿最后的心愿, 片段(二) 中的 父亲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一个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结合实际生活谈感受,内容充实,言之有理有物友情即可。
作业4:

第三课时 细品寻常之物,感受民族精神
作业1:
(1)略 (2)托物言志的手法 外部形态 内在品质
(3) A.妙手偶得 B.坦荡如砥 C.旁逸斜出 D.纵横决荡
作业2:
(1) 作者由形而神,赋予白杨树人的品格,并揭示出其象征意义。四个反 问句连用,将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北方的抗日军民及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联 系起来, 层层深入第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义, 思想上不断升华,赞美之情也逐渐 达到高潮。
(2)能结合所给材料探究, 探究结果恰当, 能联系所给材料,陈述清楚, 语言流畅即可。
作业3:
(1)不同的:
白杨树:笔直向上,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松树: 不折不挠,随遇而安,用途广泛, 无私奉献。
共同点: 生长环境“不平凡”、恶劣; 外形独特与众不同;生命力强; 极
普通,不引人注意。
(2) 写法上的共同点:都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
启发、感悟: 能扣住白杨树、松树的特点阐发, 观点明确, 陈述清楚,思 路清晰,语言流畅即可。
作业4:

作业1:
(1)略
作业2:
第四课时 倾听哲人对话,感悟生命真谛
(2)略
示例: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这三种纯 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从这一长句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宽广博大的心 境, 包括个人情感、治学追求和博爱精神等, 这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 现。
作业3:
相同点:
都为名家名作, 都是阐述人生哲理, 思想性强, 人文内涵丰富。都采用了层 层推进阐述哲理的写法。 都以说理为主。
不同点:
1.哲理不同: 《永久的生命》中, 作者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宣示着生命 地意义, 告诫人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促人向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 作者认为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人类苦难的同情, 是自己活下去的动力 和人生奋斗目标,并以此引导人们认识到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写法不同: 《永久的生命》采用先抑后扬写法, 用事实作依据; 《我为什 么而活着》采用直接说理的方式,直抒胸臆,善用比喻等修辞形象说理。
3.论证思路不同: 《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地短暂, 进而歌颂“生命 自身”地神奇和不朽, 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我为什么而活 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
以上分析学生答题时有所涉及即可。
作业4:

第五课时 走进昆明之雨,体味生活的诗意与美好
作业1:

作业2:
从内容上看: 原句, 以断句形式从外貌、神情、动作、语言诸方面描写人物, 写出了苗族女孩美丽的外貌、动人的情态、娇美的声音, 展现了人物的可爱、喜 人, 也衬托出了昆明雨季的柔美清新。改句的内容遇原句虽大体相同, 但表达效 果却远不如原句。
从句式上看: 原句, 以短句形式先概括人物身份信息, 然后再描其形貌, 绘 其声音, 读来清新流畅、惬意舒爽, 给人以美的感受。而改句则以长句形式呈现, 修饰成分过多, 读来有拖沓冗长生硬之感, 且程式化的描写中难以浸润作者的喜
爱赞美之情。
作业3:

作业4:

第六课时
作业1:
(1) A F C B D E
作业2: 略
琢磨修润,力求连贯顺畅
(2)C A B
第七课时 了解网络用语,维护网络文明
作业1:
(1) 如:菜鸟、粉丝、马甲、大虾、灌水、纯净水、女拳主义、铲屎官、 7456、 BT、1314、酱紫、大白等等。
(2) 略
作业2:
要求:观点明确、健康,阐述清楚,理由充分。
第四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本单元重要字词读音的掌握。 2. (1)祸不单行 (2) 遏制 (3) 触目伤怀 (4) 张目结舌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本单元重要词语意思的掌握。
3.
(1) 拟人 (2) B
(3) “几乎”,从范围上限制,强调白杨树的叶子绝大多数是向上的, 没有斜生的,但也不排除例外,体现了作者描述的准确,用语上的讲究。
【解析】此题共三小题,第一小题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的掌握;第二小题考 查学生对常用表达方式的掌握;第三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关键词语的作用的 把握。
二、阅读与理解
4.会生起炉火, 温暖屋子—→ 围炉而坐, 吃早饭—→孩子们堆雪人、打雪 仗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情节的把握、提炼与概括 能力。
5.(1) “每个”“都”,强调无一例外, 全部。这既体现了父亲的勤劳 能干, 也表明了他对家庭负责,尤其是对孩子们的悉心呵护。与结尾处的“无论 何时,父母都是家庭的核心”相照应。
(2) “震起”,表明笑声之大,夸张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兴奋程度, 突出 了孩子们的欢乐情景。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 本题有两小题, 分别从句中关键词 语和修辞的角度来赏析。解答这道题, 学生首先要认真审题, 根据题目的要求从 不同的角度来赏析; 其次, 赏析要全面, 要做到词意(或修辞) 、作用、情感等 多方面的综合表述。
6.环境描写, 渲染了天气的寒冷, 让身处严寒中的人不由得向往温暖, 这 样,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在文中不同地方不同作用的把握。
7.表面上在写儿时严寒的冬天因父亲生起炉火而使我们温暖, 实际是在暗 示,父母是我们儿时坚实的依靠,有父母在的家,才有真正的温暖和快乐。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含义、作业的理解和重视,不仅要读 懂文题表层的含义, 还要体会其深层的含义, 这对把握全文要点, 领会文章主旨 都是必要的。
8.(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 答好此题, 学生要读懂全文并领会文章主旨, 能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对父母的感恩,对家庭、 亲情的责任。
三、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9. (1)内容表达; (2)描写方法运用 (3)200 字左右。
评价内容 评价细则
选材(写什么) 选材积极向上,符合生活实际。
组材(怎么写) 结构完整,有新颖有趣的开头结尾。 过渡自然。
表达(写的怎么样) 描述清楚, 语句通顺。能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 (不少于两种) 。
创意(有新鲜感) 角度新颖,能使用优美且具有新鲜感的词语。
其他 错别字 能做到正确书写。
标点 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书写 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字数 100 字左右。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 作业目标 1 、 2 易 原创 40 分钟
2 填空 1、4、5 易 原创
3 排序 3、6 中等 原创
4 填空 4 中等 原创
5 简答 5 中等 原创
6 填空 3 简答 原创
7 简答 2 中等 原创
8 简答 2 中等 原创
9 简答 3 中等 原创
10 简答 7 中等 原创
11 写作 8 较难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