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测试:八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4节测试卷A

文档属性

名称 名优测试:八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4节测试卷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5-12 20:29:57

文档简介

八下科学第一章1~4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A
A
C
A
A
A
D
D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A
D
D
D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bacdfe
17、②⑦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45分)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7小题,第30、31、34各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0分,第35题7分,第36题8分,共55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0、(1)密闭
(2)实验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蜡烛和氧气的质量等于剩余的蜡烛和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因此原来蜡烛的质量大于剩余蜡烛的质量,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电子秤的示数变小。(实验二也可以类似解释)21教育网
31、(1)风能促进空气的流动,使可燃物周围的氧气能不断的得到补充,故火烧得旺。
(2)当风很大时,可将可燃物周围的热量吹散,使温度低于着火点,故可灭火。
答:生成的KCl的质量为14.9g。
温馨提示:凡是在21世纪教育网下载“精品科学工作室”的正版资料,如有疑问,均可与编者(QQ:1617369420)交流。更多精品资料,请查看“精品科学工作室”。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八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4节测试卷A
说明:本卷总分为2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共36题,9页。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能是(   )www.21-cn-jy.com
A.1∶2 B.1∶5 C.1∶4 D.21∶79
3.下列各项为小明同学记录的物质燃烧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4.如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5.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6.将“神舟八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
A.N2O4 B.NO2 C. N2O D.CH4
7.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③⑥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
8.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对反应前后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中所含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B.氯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C.钾元素质量分数在固体中减少 D.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产生氧气的质量
9.下列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矛盾的是(  )
A.燃烧的硫粉与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质量相等
B.在实验室制氧气时,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C.分解水的质量等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
D.高锰酸钾加热后生成固体的质量和原来相等
10.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图5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隔绝了空气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
11.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12.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颜色
13.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 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 d一定是催化剂 ??? C.X=2.0g?????????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4.下列装置中,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的是( )
15.对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2-1-c-n-j-y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16.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下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熄灭酒精灯; 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17.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⑦物质的状态
18.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分析问题:

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其中硫燃烧的现象是
        。写出铁丝燃烧的方程式: 。
上述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角度分析,氧气在上述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原因是氧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了。【来源:21cnj*y.co*m】
19.下图A、B、C是实验室制备某些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示意图。
(1)A可用作实验室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装置可用来进行“排空气法”收集H2的是???? (填序号)。
A B C D
(3)某同学在装置B的基础上,增加了隔离铜网和止水夹等改成装置C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与B相比,突出优点是???? ?。
20.下图A、B、C三个集气瓶中只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下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  21*cnjy*com
(1)A中的蜡烛会立即熄灭,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一段时间后,该蜡烛也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氧气耗尽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B.温度降低  
C.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D.蜡烛着火点改变
(2)C瓶倒扣住白磷时,出现的现象是
21.小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他先在燃烧匙中放入足量的红磷,塞紧橡皮塞,然后用凸透镜聚光照射红磷使之燃烧。
(1)待完全反应冷却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由本实验可得出氮气的性质为:
        。
(3)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是:

22.如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装置A中发生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
(2)为验证某气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另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认为此设计合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反应2A+3B===2C+4D中,若 A、B、C、D的质量比为8∶12∶11∶9,则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1*cnjy*com
24.2015年5月,某市自来水有股奇怪的味道,经专家多轮综合检测,基本认定引起此次异味的主要物质是邻叔丁基苯酚。将30克邻叔丁基苯酚完全燃烧,生成88克CO2和25.2克H2O(无其他产物)。已知邻叔丁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求:
(1)30克邻叔丁基苯酚中含碳元素 克,氢元素 克;
(2)邻叔丁基苯酚的化学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格,每空格3分,共45分)
25.提到二氧化碳,人们马上联想到温室效应,使人窒息…,其实二氧化碳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也是可以利用的一种重要资源。
(1)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
(2)有位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中A可上下移动,则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6.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 (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无需使用的仪器是 (填序号)。
(3)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哪个?为什么?

27.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室温下在六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A、B两种大理石各50克,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记录表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5%
10%
15%
大理石的种类
A
A
A
B
B
B
收集一瓶CO2所用的时间/秒
(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除了研究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会影响CO2的产生速度外,还在研究 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21·cn·jy·com
(2)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们对上述方案进行了修改,使大理石的 也相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要准确测量CO2气体的产生速度,理论上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测量 。www-2-1-cnjy-com
28.小明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版权所有:21教育】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他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简述操作和现象)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明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
29.某市2015年学生科学实验考查试题有:①氧气的制取;②二氧化碳的制取;③配制50g5%的NaCl溶液三个考签,由学生抽签确定一个考题进行考查。
小明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发现本组实验桌上主要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
(1)甲同学抽到的考签应该是 (填序号);
(2)制取一瓶该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代号);
(3)甲同学实验的主要步骤示意如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组合装置→检验气密性→ →收集气体。
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第30、31、34各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0分,第35题7分,第36题8分,共55分)
30.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把蜡烛放在电子秤上,记录数据后将其点燃(如图一),几分钟后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小了。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2)实验二:将图二所示的装置罩在蜡烛上方,记录数据后再点燃蜡烛(如图三),与实验一燃烧相同的时间,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大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两个实验可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通常应在   容器内进行。
(2)请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进行解释:


31.材料一 赤壁之战中,周瑜与曹操两军对垒,各自驻扎于长江两岸。周瑜打算用火攻曹营。按照预定的计谋,一切布置停当,只缺一样——风。就在这时,诸葛亮“借”来了东南风。风一起,几十万曹兵被烧得大败而逃。根据材料一请解释风能助火的主要原因是

材料二 1980年,我国黑龙江大丰林业局研制成功了一种风力灭火机。这种风力灭火机在扑救小兴安岭的一场大火中大显神威,可喷出强度在32级以上的飓风,将2万多亩森林大火全部扑灭。根据材料二请解释风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32.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装置B排水收集氧气,气体从 (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瓶底留少量水进行装置C中的实验,水的作用是 。
(2)对比装置D和C,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3)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F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
3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1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1/5。21cnjy.com
请你参与探究: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2)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3)猜想与假设:
①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②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③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 。
(4)交流与讨论: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①丙同学认为用铁丝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他的猜想是否合理?为什么?

②他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2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a.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 。
b.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这利用了金属的 性。
c.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
34.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2·1·c·n·j·y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出处:21教育名师】
【实验步骤】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
未使用过
的二氧化锰
A
B
C
D
收集气体
时间/秒
17.9
23.2
27.7
32.3
37.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 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有 。
35.钛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母等领域的重要金属。它可由四氯化钛(化学式TiCl4)和金属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TiCl4+2Mg===Ti+2MgCl2。若需要得到720kg钛(化学式为Ti),则理论上需要四氯化钛的质量是多少?
36.小刚和小强同学对化学计算很有兴趣,以下是他们解答一道计算题的实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问题。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题目】将24.5g氯酸钾和4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等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a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小刚很快列出计算过程,求出了KCl的质量。请你帮他检查是否正确。
解:设生成的KCl为x
2KClO3 ═ 2KCl+O2↑
2×122.5????2×75.5
24.5???????? x
x=15.1g
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15.1g。
上述解题过程是否有误?若有,请指出所有的错误,并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KCl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