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8 10:13: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新课导入
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一个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那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01
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02
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正确使用各种说明方法,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03
写作指导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善于观察和比较
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
将说明对象与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同中求异
除了突出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要注意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异中求同
巧妙构思展特征
安排好说明顺序:根据说明事物特征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说明顺序
确定说明的主次和详略
巧用说明方法:合理有效地使用说明方法,使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体现得更加突出
注意说明文与记叙文写法的异同
区分说明方法与记叙文中某些类似的写法,如摹状貌与描写,打比方与比喻修辞
形式相似,目的不一样
即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
事物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这往往最能体现它的特征。
能体现特征的内容要详写,无关的要略写。
记叙文旨在展现事物的“神”,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说明文虽然有的也带有文学色彩,但目的在于准确、具体、客观地展现事物的特征。
思维导图
文题展示
【一】利用下面的材料(材料见教材),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思维导图
角度一
坎儿井的来历
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坎儿井的起源、使用和未来
角度二
坎儿井的开凿
介绍坎儿井是如何开凿、如何使用的
角度三
坎儿井的设计
抓住坎儿井的设计,突出其科学的设计方法
角度四
坎儿井的效益
重点说明坎儿井如何实现灌溉目的,突出其效益巨大的特征
片段展示
沙漠中的“血脉”(片段)
吐鲁番气候极为干旱,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大片绿洲。原来,吐鲁番盆地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般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盆地虽然酷热少雨,但临近雪山,每到春夏时节,大量冰雪融水便会渗到戈壁滩下,形成地下积水,可以为生产、生活所用。
吐鲁番人民勤劳聪明,他们利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坡度大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坎儿井,把雪山融水从地下引到村庄和农田。坎儿井的主要渠道都修建在地下,水分不会因为炎热、狂风而大量蒸发,所以坎儿井能一直保持流量稳定。
可以说,遍布盆地的坎儿井群就是沙漠中的“血脉”。
点评
这一段重点讲了坎儿井水源的来源和吐鲁番人民的勤劳聪明,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说明了坎儿井水源丰富和流量稳定的特征。片段选点少,笔力集中,条理清晰地为读者介绍了坎儿井,让读者对坎儿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吐鲁番的宝井——“坎儿井”(片段)
坎儿井,《史记》中称其为“井渠”,遍布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新疆维吾尔语称之为“坎儿孜”。
坎儿井的特别之处有两点:一是结构很特殊。它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二是自流,无需动力。坎儿井通过地下渠道可以将地下水引至地面,用于灌溉和生活。因其具有水量稳定,水质好,自流引用,不需动力,风沙危害少,施工工具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坎儿井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点评
本段运用借力法(借鉴教材资料),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如引资料、分类别、列数据等,将坎儿井的特殊结构、成因、功用等言简意赅、准确精要地进行了说明。
例文展示
坎儿井——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
我国新疆地区多山地、盆地,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气候十分干旱,水资源尤为珍贵。如何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防止它们因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呢?新疆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的结构,大体上由竖井、井下渠道(暗渠)、明渠、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挖坎儿井,首先要预判什么地方地下有水,然后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好一系列竖井。从山地起点挖到盆地绿洲出水口,开挖线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其间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挖好了竖井,下面的步骤就能依次进行了。
井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其作用是在地面下将挖好的竖井连通起来。由于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因而暗渠里的水量常年稳定。不仅如此,暗渠里的水也不容易被污染。经过地层自然过滤,井水变得清澈甘甜。当然,由于井下渠道开挖只能靠点油灯作业,所以井下渠道的掏挖工作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
深层地下水由井下渠道引流,变成浅层地下水,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区。人们在需要水的地方挖好水渠把它引出地面,这就是明渠。同时,人们在地表修建涝坝,根据需要将水引至农田灌溉。
坎儿井,凝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不仅具有重大实用价值,更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点评
坎儿井的特征有很多,文题所给材料涉及了坎儿井的环境与建造原因、形式与原理、来历、作用、技术难度、地位、今昔对比和现状等诸多方面。习作紧扣坎儿井是“井、渠结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整合所给材料,由总到分,由主到次,有详有略地进行介绍,既清楚,又好懂。
文题展示
【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思维导图
介绍某一建筑
1.确定说明对象,抓住特征(位置、外观、用途)
2.安排说明顺序,有条理地介绍特征
3.巧用说明方法,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现特征
例文展台
家乡的桥
桥,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与岸连接的一条虹。家乡有这么一座桥——清河桥,它是水上的虹。
从家乡通往城里的路上,有条河,在新中国建立前,桥上有座木头做的桥。新中国建立后,1970年时,这座桥才建成。清河桥建成大约40年了。
桥长约50米,宽20米,横跨在清河之上。桥共有一个大拱,约35米,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与赵州桥有几分相似,既节省了石料,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桥的栏杆上多雕刻狮子、虎等兽类,其中以狮子居多,虽不像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之千变万化,但也有其特点。狮子的个数两边对称,互相呼应的狮子是相同的形态,这样,桥上就有8对形态不一的狮子了。桥身呈灰色,还保留着水泥的颜色,桥上的栏杆是暗粉色的,与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两岸翠绿的草丛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完美的图画。
清河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家乡地处南方湿润地区,离海不算很远,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极多。尤其在7、8月份,台风盛行,引发的水灾更是不计其数,因而,清河也时常发大水,几次都把两岸的河堤冲毁,而清河桥却极少出事,依然稳稳地架在清河之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桥本身的特点:桥的结构为拱上加拱式,发大水时,水有一部分从大拱流过,还有一部分从两个小拱流过,这样,减轻了对桥身的冲击,桥自然安然无恙。
清河桥的建成,也给家乡带来了富裕。
桥的承受力好,卡车可以通过,家乡的柑橘也一箱一箱地运了出去,每个农户现在的年收入也不少了,这都是清河桥的功劳啊!
清河桥,家乡的翅膀,一座年轻的桥,一座漂亮的桥,愿你带着家乡的人民,飞向世界!
清河桥的建成,也给家乡带来了富裕。
桥的承受力好,卡车可以通过,家乡的柑橘也一箱一箱地运了出去,每个农户现在的年收入也不少了,这都是清河桥的功劳啊!
清河桥,家乡的翅膀,一座年轻的桥,一座漂亮的桥,愿你带着家乡的人民,飞向世界!
点评
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清河桥的主要特征“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介绍了这座桥的作用和为家乡带来的变化。语言生动优美,如“桥,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与岸连接的一条虹”。借鉴了《中国石拱桥》的写作方法,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
文题展示
【三】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
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思维导图
介绍某一物品
说明对象
电话手表
毛巾
眼镜
手机
自行车
说明顺序
时间
空间
逻辑
说明方法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摹状貌
举例子
引用
分类别
下定义
例文展台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①近期,我看到一则挺有趣的谜语:“稀奇真稀奇,鼻子当马骑,直到去睡觉,彼此才分离。”这是什么呢?聪明的你肯定猜到了,这就是眼镜。随着近视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戴上了近视眼镜。我在小学六年级就加入了近视一族,戴上了近视眼镜。
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近视患病率分别约为50%、60%和70%。近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天性遗传,一是后天不注意用眼卫生。现在很多同学过度地使用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电视、电脑等,这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①运用谜语引出说明对象,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批注
②采用分类别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近视的人数之多和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③近视眼镜分为普通近视眼镜和隐形近视眼镜。隐形近视眼镜虽然更为美观,但平时护理要求更高,操作更麻烦,所以我戴的是普通近视眼镜。
④普通近视眼镜由镜框和镜片组成。民国时期的眼镜,大多是两个圆镜框和两根挂在耳朵上的架子,而现在的眼镜框架各式各样,有长方形的、椭圆形的、圆形的。在颜色上更是五彩缤纷,有红色、黑色、金色、无色等。我选择的是粉红色加一些卡通图案的长方形镜框。
③介绍近视眼镜的分类。
④介绍近视眼镜镜框的形状和颜色。
⑤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近视眼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变形,导致光线过早地聚焦在了视网膜的前面。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它能使像距变长,使物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这样就能达到矫正的目的。凹透镜焦距的大小,决定了近视眼镜的度数。近视眼镜的镜片会因个人近视度数的高低而随之改变。
⑤介绍近视眼的成因和近视眼镜的矫正原理。
⑥戴近视眼镜虽然能够让我们看清事物,但也会带来很多不便。比如长时间戴眼镜后,鼻梁上会留有两个印记,眼睛的外形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冬天时,热气腾腾的水蒸气是最麻烦的,水蒸气会在眼镜表面液化,让我们什么也看不清。
⑦近视眼镜,让我欢喜让我忧。有了它之后,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⑥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出戴眼镜的烦恼。
⑦结尾议论抒情,再次点题。
点评
作为一个戴眼镜的学生,作者通过自己离不开眼镜这一点,抓住近视眼镜的特征,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近视眼镜的构造以及矫正视力的原理,同时阐述了佩戴眼镜的烦恼。作者观察细致,运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说明自然生动,重点突出,极易引起眼镜佩戴者的共鸣。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