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歌之美,为拍摄助力——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赏诗歌之美,为拍摄助力——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8 12:4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赏诗歌之美,为拍摄助力——《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
2.学会赏析诗中地意象,品味意境,赏析字词,体会李贺诗的独特之处。
3.感受“战争诗歌”的恢弘、壮烈的审美意趣,领略诗人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
学会赏析诗中地意象,品味意境,赏析字词,体会李贺诗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
1.学会赏析诗中地意象,品味意境,赏析字词,体会李贺诗的独特之处。
助读资料
1.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歌、行、吟、曲都是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都是乐府诗。诗人李贺用它创作了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2.作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北宋时钱易的《南部新书》记载:“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清文献通考·经籍六十九》:“宋景文 ( 宋祁 )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3.背景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一个月后即将迎来元旦节,又是电影黄金档期,五八电影有限公司的著名制片人在读了一首诗后获得灵感,广发英雄帖,召集各路人才先拍摄预告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诗呢?五八电影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已经发来简介。
2.请同学们展示自己为这首诗歌制作的知识卡片。
学习活动一: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音韵之美
1.公告一经发出,已有大量网名发来预告片的配音投稿,让我们来选几个看看。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yān zhī)/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zhònɡ)/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ié)/玉龙/为君死。
2.听了网友的投稿,想必同学们也跃跃欲试了,让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提前准备的录音。
3.齐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
4.咱班有没有同学也想参与制作的?赶紧来试一试。请个人展示。
学习活动二:疏通诗意,品析诗歌用词之妙
好的画面设计不仅可以抓住读者的眼球,更能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电影如此,诗亦如此,让我们读诗来设计确定拍摄画面吧。
1.明意象,品意境(分组合作探究,每组完成两句赏析)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用“该句运用了(从)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角度),写出了(渲染了) 场面(氛围)”,“一个字写出来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一二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黑云压城”比喻极力渲染了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 “城欲摧”用夸张极言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形容局势的危急。“甲光向日金鳞开”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 “开” 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把激战中的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烘托渲染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凝”字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侧面衬托出战争的惨烈。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五六句:叙事写景。偷袭敌人。 “半卷”,为的是隐蔽突袭,攻其不备,这也体现了我军的智慧。“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引用典故,显示出将要有一场悲壮的生死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高渐离永别勇士荆轲的《易水歌》催人泪下。)“声不起”三字,表面上写天气极寒,以至于鼓皮僵硬失去弹性也擂不响;作者更是巧妙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战场的壮烈,以至于鼓声呜咽,泣不成声,更表现我军将士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七八句:抒情明志。抒发爱国激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君”,不能一概解释成皇帝或朝廷,准确的应当是国家。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
画面:两军对垒、两军激战、援军夜袭
氛围:紧张恐怖、惨烈悲壮、肃静迅速
4.齐读译文
敌军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军中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援军半卷着红旗悄悄靠近易水,夜寒霜重,连战鼓声也郁闷低沉,擂不响。为了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视,(将士们)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学习活动三:细读赏色,读懂奇谲之才
1.研究色彩风格,推选导演
2.展示陈凯歌和张艺谋的代表作图片,分析他们的用色特点,进行选择。
3.选择配乐,伴乐齐读。
4.小结
这首诗不能归入边塞诗同,但这首诗里有英雄豪情。豪情如画卷,有些墨重,有些墨轻,疏淡与浓郁这间,挥洒出每个人心中的英雄容颜。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
课后作业
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赏析方法品析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 《破阵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 《木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