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七) 跨学科实践活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七) 跨学科实践活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18 21:4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七)
跨学科实践活动
一、选择题
1.【跨学科·模型制作类】小龙同学制作了人体缩手反射的模型,则其中的感应装置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入神经     D.神经中枢
2.【跨学科·模型制作类】如图为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眼球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塑料壳模拟的是角膜,白色铁丝模拟的是巩膜
B.红色铁丝模拟的是含有丰富血管和黑色素细胞的脉络膜
C.光盘模拟的是虹膜,能调节瞳孔的大小,光盘中间的小孔模拟的是瞳孔
D.气球A和气球B分别模拟的是有弹性的玻璃体和晶状体
3.【跨学科·模型制作类】某同学根据小肠壁横切面玻片标本显微图(如图),采用简易材料,如泡沫、纸板等设计并制作小肠结构的模型,说明小肠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下列建议不正确的是 (  )
A.建议把泡沫锯成凹凸不同的形状,充当小肠皱襞的形状
B.建议在皱襞上插一些针状物,充当绒毛
C.可以在纸板上画一些红色和蓝色的线条,说明绒毛内有血管
D.建议小肠内部制作平整些,模型更好看
4.【跨学科·模型制作类】如图为自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其中A、B、C、D是四个塑料瓶,共同组成了心脏,D代表左心室;E和F是两支试管,代表某些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手动挤压该模型中的塑料瓶,产生的压力能使瓶中的液体在密闭管道中循环流动。下列关于此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管道G内流动着静脉血
B.试管F可代表肺部毛细血管网
C.A代表左心房,B代表右心房
D.单向阀门①、②模拟了心脏内的瓣膜
5.【跨学科·模型制作类】如图为呼吸时膈肌位置变化演示模型图,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此模型可观察到外界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时肺的变化
B.甲模拟的器官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和湿润
C.乙模拟的器官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肺泡
D.图中表示呼气状态的是②,此时膈肌收缩
6.【跨学科·模型制作类】(2023河南平顶山一模)某同学尝试利用黑色和灰色的毛线(代表血管)、乒乓球、吸管等物品制作了肺泡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模型中,乒乓球模拟肺泡,吸管模拟气管
B.若气体从乒乓球进入吸管中,此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若黑线代表流静脉血的血管,那么黑线是肺静脉
D.模型的不足之处是毛线不是中空的,而血管是中空的
二、非选择题
7.【跨学科·模型制作类】如图是用半截可乐瓶、气球、皮塞、橡皮膜和玻璃管等材料制作的呼吸过程示意模型。请据图回答:
(1)分析图中模型所指部位,①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   
  ,②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     ,③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     。
(2)根据模型所示,甲表示   过程,乙表示   过程。在甲图中“膈肌”呈    状态,在乙图中,“膈肌”呈    状态。
8.【跨学科·模型制作类】模型建构是学习生物学的有效策略,它能使抽象变直观。某同学在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时,利用常见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了相关模型,并绘制成草图。据图分析回答:
(1)该模型模拟了    (填结构名称),它是肾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草图的a、b、c三种液体中,    (填字母)可以表示尿液。健康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
(3)草图右侧的标注中存在1处明显错误,请指出并进行改正:    (填序号)处有错误,应改正为:                。
(4)有同学对该模型提出了改进建议:“在代表肾小球的细软管壁上扎一些小孔”,这一建议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答案全解全析
1.A 根据反射弧的组成,模具中的感应装置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控制系统相当于神经中枢;气动人工肌肉相当于效应器。
跨学科解读 本题融合生物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学科,通过制作反射弧模型考查学生对反射弧相关知识的掌握。
2.D 据图可知:塑料壳模拟的是眼球结构中的角膜,白色铁丝模拟巩膜,红色铁丝模拟脉络膜,黄色铁丝模拟具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光盘模拟虹膜,能调节瞳孔的大小,光盘中间的小孔模拟瞳孔,气球A模拟晶状体,气球B模拟玻璃体。
跨学科解读 本题融合生物学、工程学等学科,通过制作眼球模型考查学生对眼球及视觉形成相关知识的掌握。
3.D 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两者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的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建议把泡沫锯成凹凸不同的形状,充当小肠皱襞的形状;建议在皱襞上插一些针状物,充当绒毛;可以在纸板上画一些红色和蓝色的线条,说明绒毛内有血管。这些均说明小肠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小肠内部制作平整些,模型更好看,不符合小肠的结构特点。
跨学科解读 本题融合生物学、工程学等学科,通过制作人的小肠模型考查学生对小肠结构和功能特点相关知识的掌握。
4.D 密闭管道中流动的液体相当于血液,则图中管道G是主动脉,管内流动的是动脉血,A错误;图中E是肺部毛细血管网,F是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B错误;A代表右心房,B代表左心房,C错误;图中单向阀门①、②模拟了心脏内的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D正确。
跨学科解读 本题融合生物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学科,通过制作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考查学生对心脏及血液循环相关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5.D 此模型可观察到外界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时肺的变化,A正确;甲模拟的器官是气管,气管上的黏液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和湿润,B正确;乙模拟的器官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肺泡,C正确;图中②表示呼气状态,此时膈肌舒张,D错误。
跨学科解读 本题融合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通过呼吸时膈肌位置变化演示模型图,考查学生对人体呼吸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结构和功能观。
6.C 模型中,乒乓球模拟肺泡,吸管模拟气管,A正确;若气体从乒乓球进入吸管中,表示呼气过程,则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B正确;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脉血,若黑线代表流静脉血的血管,那么黑线为肺动脉,C错误;模型的不足之处是毛线不是中空的,而血管是中空的,D正确。
跨学科解读 本题融合生物学、工程学等学科,通过制作肺泡的模型,考查学生对肺泡结构和功能特点的掌握,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结构和功能观。
7.(1)气管 支气管 肺 (2)呼气 吸气 舒张 收缩
解析 (1)图中的①代表气管,②代表支气管,③代表肺,④代表膈肌。(2)甲中橡皮膜上升,模拟的是膈顶部上升,结合分析可知,膈顶部上升,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肺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所以甲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呈舒张状态。乙中橡皮膜下降,模拟的是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所以乙表示吸气过程,“膈肌”呈收缩状态。
跨学科解读 本题融合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通过呼吸模型的制作,考查学生对人体呼吸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结构和功能观。
8.(1)肾单位 (2)b 葡萄糖 (3)② 肾小囊:纱布和漏斗,有原尿,原尿中无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成分与血液不同 (4)合理
解析 (1)肾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2)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会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a为血液、b为尿液、c为流经肾单位后肾静脉中的血液。健康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的成分是葡萄糖。(4)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其管壁有孔隙,具有滤过作用。“在代表肾小球的细软管壁扎一些小孔”符合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特点,故此建议合理。
跨学科解读 本题融合生物学、工程学等学科,通过肾单位模型的制作,考查学生对尿液的形成相关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