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资源枯竭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资源枯竭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9 07:1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节 资源枯竭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章 区域发展
大同
大庆
克拉玛依
鄂尔多斯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
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地区: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
资源枯竭型地区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地区。
德国鲁尔区的成功转型,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鲁尔区兴起的区位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3.鲁尔区治理措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8-61教材图文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的地理位置?
鲁尔区的繁荣时期发展工业的区位因素?
鲁尔区工业结构有什么特征?面临哪些问题?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一、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1.德国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地区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大西洋的东岸
鲁尔区


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
土地
矿产
水源
生物资源
地质
地形
气候
水文
【温故知新】
回忆必修二相关知识,请你说出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
技术因素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资金
社会因素
工艺
从业人员素质
科技研发能力
信息化水平
2、鲁尔区繁荣的优势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埋藏浅、煤质优、煤种全、品位高。
(2)离铁矿区较近: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俄罗斯、荷兰,鲁尔区离它们都较近
(3)水陆交通便捷:德国的公路、铁路、河运等便捷。
(4)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5)广阔的市场:德国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4条运河,又有纵横交织的铁路、公路网络,构成了高效率的综合交通系统。便利的水陆交通,为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可从法国、瑞典、荷兰、俄罗斯等国获得。莱茵河纵贯鲁尔区,可通行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级推船队,并与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保持紧密联系。鲁尔区铁路营运里程9850千米,占全国近1/5,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条件。
活动P60
鲁尔区内煤炭资源储量大、品位高;
当地通过便利发达的水陆交通与铁矿石产地相联系;
充足的工业用水等。
鲁尔区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及4条运河,又有纵横交织的铁路、公路网络,构成了高效率的综合交通系统。便利的水陆交通,为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可从法国、瑞典、荷兰、俄罗斯等国获得。莱茵河纵贯鲁尔区,可通行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级推船队,并与欧洲最大港口鹿特丹保持紧密联系。鲁尔区铁路营运里程9850千米,占全国近1/5,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
2.分析鲁尔区的工业结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活动P60
工业结构特点:偏重化工业,工业结构比较单一。
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依赖煤炭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等。
(1)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海外廉价石油和低成本煤炭的大量输入,鲁尔区开始出现“煤炭危机”。
3.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2)生产结构单一
相对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障碍。
丰富的煤炭
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铁矿运入
丰富水源
(3)环境污染严重
长期发展重化工业,导致该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4)世界性钢铁过剩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其他国家钢铁业的不断发展,德国钢铁业在成本上逐步丧失优势,而欧洲战后恢复重建高峰期已过,钢铁市场需求萎缩,这样,又导致鲁尔区遭遇了“钢铁危机"。
(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和新材料的出现,给鲁尔区的钢铁行业带来巨大挑战。
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生产结构单一
产业结构老化
环境污染严重
新兴产业不愿来此安家落户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使耗煤量逐渐降低
本区煤炭工业成本上升
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
煤炭的能源
地位下降
世界性
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
的冲击




对传统工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产生冲击
主要原因
根本
原因
每炼一吨钢所需焦煤的变化图
昔日污染严重的莱茵河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流经德国865千米,流城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流经鲁尔区的菜茵河,有运河与多瑙河、塞纳河、罗讷河等河流相通,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网。鲁尔区的重化工企业,不但从莱茵河取水,而且又将大量废水排进莱茵河,致使莱茵河水质恶化,更破坏了周边地
区的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
污染甚为严重,河水散发出一股焦油的
味道,有人戏说“可以直接用莱茵河水
来冲洗胶卷”。莱茵河鲁尔区段,鱼虾
几乎绝迹,完全丧失了昔日的风采。
阅读P61
图2-27 今日的莱茵河
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阶段 时间 措施
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 主要是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利用区内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1.鲁尔区转型发展的三个阶段
2.鲁尔区转型发展的整治措施
合并煤炭、钢铁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1)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
图2-28 20世纪末鲁尔区工业分布
图2-26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工业分布
(2)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传统工业:向西部集中、沿河沿海转移
新兴企业: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
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铁路货运量占德国铁路货运总量的40%。
鲁尔区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
(3)拓宽交通,完善交通网
(4)发展科技,推动产业转型
多特蒙德计划”将提供高品质大学教育列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想一想,高品质大学教育对城市转型的作用有哪些
建设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不仅利于培养、引进科研和创新人才,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还能够吸引众多的与之相关的高技术机构、企业在此集聚,促进区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
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
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5)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管理
改变原有建筑、设施及场地的功能,再现工业区的历史,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生活的园地。
当地政府没有拆除占地广阔的厂房和煤矿设备,而是全部买下,博物馆用完整保留并赋予新生的方式对历史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1)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
改造传统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发展新兴产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5)生态环境: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整治河流;控制污染排放;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科技创新: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交通网络: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航空发展)
(2)工业布局: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发展
总结:鲁尔区可持续发展
一般来说,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发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或再生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资源型城市的稳定期,利用资源开发积累下来的资源、技术、人才等,重点培育非资源支柱产业,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 阶段 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开发期 资源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良好
成长期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
稳定期 资源开发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恶化
衰退期 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活动P63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鲁尔区早期工业布局,侧重接近原料地,以钢铁、煤炭、化工为重点。20世纪80年代开始,结合区域综合治理,鲁尔区对传统重化工业企业有序实施关停并转。钢铁工业布局不再沿袭以往的“就煤模式”,而是立足水运,在莱茵河港口城市兴建企业。转型初期,以汽车、机械、塑胶等部门为重点,随后积极发展零售、旅游、传媒、咨询等服务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鲁尔区受到较大冲击,此后转型发展高科技、新能源、环保、物流等新兴产业
时期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至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主要产业 采煤、钢铁、 化学、机械等 钢铁、化学、机械 机械、电子 新兴产业
发展态势 蓬勃发展 陷入危机 结构转型 整体提升
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活动P64
(1)20世纪50年代—70年代,鲁尔区陷入危机的内外因分别有哪些?
内因: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煤炭资源枯竭、开采成本上升等;
外因:区域外廉价石油、低成本煤炭、钢铁工业的竞争等。
(2)19世纪上半叶至今,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3)议一议,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传统的采煤、钢铁、化学等产业地位下降,新兴的电子、新能源、物流、高科技等产业地位上升。
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
水陆交通便利发达,消费市场巨大,劳动力充足等。
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计划,其核心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把资源、机器、产品和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涵盖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三大主题。鲁尔区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物流、精细化工、创意研发、金融商务等部门。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德国制造业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为什么还要推行工业4.0战略计划?
①德国面临着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充分发挥自身制造业的优势,通过新理念、新战略、新技术,推动以智能制造、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为特征的新的工业发展方向;②使德国在新的发展模式中充分利用全球的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为长远确立德国制造优势创造条件。
(2)鲁尔区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区域,其规划发展对于我国工业基地的改造提升有哪些启示?
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加大科技投入,产、学、研相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活动P65-6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河南焦作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该市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2008年,焦作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开始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之路。
(1)查阅资料,分析焦作因煤而兴的资源条件,并指出其主要的传统产业。
资源条件:
①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②煤田面积广(东起修武、西至博爱、南接武跋),储量大(保有32.4亿吨),品位高(单一优质无烟煤);
③耐火黏土、石灰石、铁矿石等资源丰富。
活动P66
(2)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有哪些优势条件?
①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②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具有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③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较广;④铁路、公路等线路密集,交通通达度高;⑤政府政策支持。
(3)查焦作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①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化工及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②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③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重点培育优质粮食等农产品品牌,并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