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实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实数》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一节概念课。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根以后,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揭示出中像 、π等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从而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使学生把数的概念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是同学们进一步学习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另外,无理数的引入,数集的扩充的教学中充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对立与统一的辨证关系,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蕴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让学生领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意识,使学生养成用多角度思维的思考习惯。
2、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初步学会实数的大小比较,能对实数的分类进行初步的辩认。
能力目标 ——了解实数的分类,培养学生初步分类意识;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无理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产生过程;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感受人类(特别是我国古代)在数的发展研究中的伟大成就,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无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如 等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需要比较复杂的几何作图,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学生回顾认识数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索,经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实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并结合计算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体现直观性。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情 境提 出问 题 今天,这堂课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再次探究一下数这个王国。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认识数的过程?生活中是否只有有理数呢? 思考,回顾、讨论并回答,归纳出 通过回顾认识数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的概念产生于实际需要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也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新知识引入作好辅垫,这就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过程是一种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尝 试探 索 讲述古希腊数学家希伯索斯,因提出无理数的发现而被抛进大海的曲折离奇的经历。合作学习:1、利用这个面积为4的正方形,你能否折出面积为1的正方形呢 2、在第1小题的基础上,你能否折出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呢 此时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问: 到底是多少?介绍估算的方法。利用EXCEL来估计 的值。 感慨、质疑 21学生思考、 动手、讨论。学生代表展示成果, 发言。 1 1思考、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讨论、猜想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感受数学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献身精神。通过学生动手,发现 ,让学生体验 是切切实实存在的,并为后面在数轴上表示 作好铺垫,分解难点。在教学中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猜想 的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计算机计算辅助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无理数是怎样的一个数,还让学生学会了求无理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解 析问 题 用上述方法得出一系列越来越接近 的近似值,=1.414213562373095…问:同学们,在这个探究活动中,你体验到了什么?问: 是有理数吗?引导学生用小数的观点来看每一个有理数。引导学生发现 是有理数以外的数,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思考、讨论体验到 既不是有限小数,也不是无限循环小数像 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概念的产生过程,感受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的特征,体验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
剖 析概 念扩 展数 集 这样的无理数大有存在。(1)提出大家接触过圆周率π。简介有关π的数学材料。(2)提出像 这样开方开不尽的数。 (3)指出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数。请同学每人例举四个无理数,同桌交换判断正误。指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是无限的不循环小数。从学生的例举,引导学生发现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无理数的产生,又一次扩大数的范围。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师生共同完成实数分类表 观察、了解思考、讨论并例举如-=-1.7320508…,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等等。同桌合作,交流 明确: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每一种方法都要有根据同一标准,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让学生感受人类(特别是我国古代)在数的发展研究中的伟大成就,从中得到启发与教育。这里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引出当前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这是符合建构主义理念,也有利于本节课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
课 堂练 习反 馈调 控 出示练习:,π,0,3.14,-,0.3,-,8.131,,中,属于有理数的有: 属于无理数的有: 属于实数的有: 学生口答,讨论纠正错误 遵循教材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练习题以随时反馈教学效果。
探 究归 纳 出示练习:(1)-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 。(2)= ;= 。(3)一个数的绝对值是π,则这个数是 。学生回答给予积极性评价 自主学习并口答:与- ,π与-π的关系则= =归纳出: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同样适用。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善知识系统。
发 展能力 出示例题例:把下列实数表示在数轴上,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号连接)巡视、个别辅导引导学生要注意,1、数轴的单位长度要取适当的长度2、引导学生在数轴上的几何作图3、π在数轴上表示取它的近似值最后通过上例,借助计算机的辅助功能,问:同学们在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 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解(略)思考、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在实数范围内、每一个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我们就说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通过例题及计算机的辅助功能,比较容易的让学习了解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的设计是突破难点的较佳途径。
想一想: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①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②两个无理数的积一定是无理数;③两个无理数的商可能是有理数。试一试: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吗? 巡视,个别辅导、展示练习并给予积极评价。 阅读题目、思考。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设计是为了拓展一些有特殊数学需求的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的自主探究、实践能力。
回顾小结布置作 业 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何收获?出示作业:1、必做题:课本第74页A组、B组题2、选做题,课本第74页C组题。 讨论、整理、口答相互补充。思考、自我评价、记录 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习思考、交流、梳理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建立起符合自身认识特点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设计了两类作业,其中“必做题”属于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巩固新知识,新方法,加深理解,“选做题”面向有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互合作,自主探究、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增强实践能力。
正整数
整数 零
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 负无理数
环小数)3.2 实数
教学目标
1、从感性上认可无理数的存在,并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2、让学生体验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的过程,掌握 “逐次逼近法”这种对数进行分析、猜测、探索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和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难点: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揭示矛盾,引入概念
回顾书本知识,复习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分类,既然在1与2之间就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因为如果是分数的话它的平方也应是分数,也就是说 不是有理数,但由此题可知确实是存在的,同时π也是如此.
出现矛盾以后,本课以为例,从开始,来探索无理数的特征,学习实数.
2、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如果你是布料销售店的售货员,假设我要买剪米布,你将会给我剪多少比较合适?学生能从图3-2中估计在1与2之间,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合作学习:根据1<<2,确定√2=1.…确定小数点后第一位数计算1.12 ,1.22 1.32,1.42,1.52 1.42 =1.96 <2 1.52 =2.25>2 就不必再算下去了,很明显1.4<<1.5 .也有学生可根据以往经验马上由1.42 =1.96 <2 1.52 =2.25>2得到1.4<<1.5.
根据以上得:=1.4…再求下一位,计算1.412 ,1.422 等 =1.41… 到此为止,能解决上面问题,大约剪1.4 米 或1.41米就可以了.继续探索特征,得到无理数概念.
以上得到的1.4,1.41仅是的近似值,究竟是多少?在解决此问题后, 又出现了新疑点.这样激发学生沿着以上思路继续合作学习,结合书本P72的表格,探索特征.再问:通过以上的探索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体验到了什么?学生能在对有理数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知道确实不同于前面所学的有理数,总结的特征:无限、不循环,得到无理数的概念.
(以上学生合作探索特征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无理数是怎样一个数,同时掌握求无理数近似的方法.)
3、说出无理数,巩固对无理数的理解
掌握用有理数逐步逼近无理数,从而求出无理数近似值的方法.
讲述故事,介绍无理数的来历
师问:当你们看到“有理数”与“无理数”这两个词时,你们的第一感觉是怎么理解的? 有生会答:“有道理的数”与“无道理的数”.
(教师简单说明无理数的来历,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
问:听故事后你们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们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教师小结:“无理数”和“有理数”仅是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而已,据说是清朝末年从日本引进时,翻译的讹误,因此不能从词义上理解,它们根本的区别,就是凡是有理数,都可以化成两个整数之比(可看成一个分数),而无理数,无论如何也不能化成两个整数之比(不能化为分数),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4、例题精讲
例 把下列实数表示在数轴上,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
(数形结合,突破难点,深化理解,前面我们从数本身的特征上探讨了数除了有理数外还有无理数,例题我们再利用数轴来进行说明.)
5、练习讨论,反馈调整,巩固概念
练习:判断下面的语句对不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①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②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③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④有理数都是实数,实数不都是有理数;
⑤实数都是无理数,无理数都是实数;
⑥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实数;
⑦有理数都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通过练习巩固实数概念,分析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的分类,弄清带根号的数并不都是无理数,无理数指的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为分数的数,这才是它的本质特征,明白数的范围扩大后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仍不变.)
6、课后作业
课本作业题
实数 (课堂或课下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1)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2)9=±3.
(3)实数都有平方根.
(4)0.415926可以用分数表示.
(5)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选择题:
(1)对实数进行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实数 有理数 无理数 B.实数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不数
C.实数 小数 分数 D.实数正实数0负实数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是无理数 B.3是3的算术平方根
C.3等于1.732 D.3是实数
(3)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两个实数之间有无数个实数
B.两个有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有理数
C.两个无理数之间有无数个无理数
D.两个整数之间有无数个整数
填空: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0.32,-5,233,-π3,16,3 -9,0.121
5926……,-512,0,8,0.46.
整数( ) ,分数( ),有理数( ),
无理数( ),实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