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动物《1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引导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动物”中的第1课。本课主要介绍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以及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教材中提供了各种观察和实验的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于动物的基本特征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的认识还比较表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四、重难点
重点: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难点: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描述动物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
2.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认识的动物。
3. 教师引导:“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课。”
(二)新课教学
1. 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师出示一些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看到的动物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动物有生命、有细胞、有器官等基本特征。
2. 探究动物的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分类?”
学生自由发言,列举一些可能的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类等。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动物的分类特征。
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动物的分类。
3. 探究我们常见的动物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见的动物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列举自己常见的动物。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描述自己常见的动物。
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我们常见的动物的特征。
(三)课堂练习
1. 教师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一些关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的描述,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3. 教师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回答是否准确、生动。
4. 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关于动物的例子,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同时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动物的特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及其应用。
(四)、习题设计
1. 填空题:
(1)动物是一种生物,它们有( )、( )、( )等基本特征。
(2)动物可以分为( )、( )、( )等不同的分类。
(3)我们常见的动物有( )、( )、( )等。
2. 选择题:
(1)下面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动物的基本特征?
A. 有眼睛 B. 有嘴巴 C. 有耳朵
(2)下面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动物的分类?
A. 哺乳动物 B. 鸟类 C. 昆虫类
(3)下面哪个选项描述的是我们常见的动物?
A. 老虎 B. 猴子 C. 大象
3. 判断题:
(1)动物都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
(2)所有的动物都有眼睛。( )
(3)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动物的特征。( )
六、课堂小结
本 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我们了解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并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的动物特征。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加深了他们对动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习题设计,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动物的基本特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八、板书设计
我们知道的动物
1. 动物的基本特征:有生命、有细胞、有器官等。
2.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类等。
3. 我们常见的动物:老虎、猴子、大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