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0 08:2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比较物体的轻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物体的轻重特征。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第2课。本课主要介绍了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轻重特征。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如天平、轻重不同的物体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对于物体的轻重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比较轻重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物体的轻重特征。
四、重难点
重点:正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轻重特征。
难点:理解轻重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拿出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用手感觉一下哪个更重。
2.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
(二)新课教学
1. 教师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 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两个物体,用天平进行比较。
3. 学生动手操作,记录比较结果。
4. 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轻重的方法。
5. 教师进一步提问:“除了用天平比较轻重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轻重呢?”
6. 学生思考并回答,如用手提、用秤称等。
7. 教师让学生体验用手感觉轻重的方法,并让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是否准确。
8.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思考结果。
9.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的物体特征。”
(三)课堂练习
1. 教师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一些具有特殊轻重的物体图片,并描述它们的轻重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描述自己看到的物体轻重特征。
3. 教师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描述是否准确、生动。
4. 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具有特殊轻重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轻重特征。
5.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6.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的物体特征。”
(四)、习题设计
1. 填空题:
(1)我们可以用()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天平的指针指向哪边,说明哪边的物体更()。
(3)一块橡皮比一支铅笔重,因为橡皮的()更大。
2. 选择题:
(1)下面哪个选项描述的是轻的物体?
A. 一块大石头 B. 一张纸 C. 一支铁笔
(2)下面哪个选项描述的是重的物体?
A. 一只蚂蚁 B. 一块大石头 C. 一张纸
(3)下面哪个选项描述的是重的物体?
A. 一块棉花 B. 一张纸 C. 一张桌子
(4)下面哪个选项描述的是轻的物体?
A. 一只大象 B. 一只小鸟 C. 一头牛
3. 判断题:
(1)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更小。()
(2)天平的指针指向哪边,说明哪边的物体更重。()
(3)一块橡皮比一支铅笔重,因为橡皮的体积更大。()
(4)一块石头比一块棉花重,因为石头的密度更大。()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了解了物体的轻重特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比较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的物体特征。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体验,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加深了学生对轻重的理解。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习题设计,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物体的轻重特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